书名: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
定价:39.80元
售价:27.9元,便宜11.9元,折扣70
作者:徐焰
出版社:国防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626235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画板上的战争系列图书第二部;
(1)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流畅,语言富有感染力;(近二百余幅珍贵照片、绘画等资料于一书)
(2)标题风格,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在书中引用了可靠的统计数据,增强了史实论述的说服力;
(4)图片精美,生动有趣,富有时代特色。
(5)军事专家徐焰的又一力作,本书选取读者二战关注度*的装备——坦克作为主角,从坦克型号,参战指挥官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进行讲述,故事精彩,论述精辟,是一本对“二战”时期各参战国研究的全新资产与补充,同时也是关于“二战”的一本全新之作。
回顾战史纪要看宏观,也要看微观,往往是细节里面隐藏着历史深奥的哲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欧洲疆域很大程度是由t-34坦克的履带划定的,不懂坦克就很难理解二战的结局,也就很难理解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光阴飞逝,各国纷纷减少坦克数量,坦克无用论也层出不穷,坦克这个二战时期的“陆战”将以何种姿态应对现代化的信息作战。
徐焰:
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博士生导视,校军事思想历史学科带头人。
现兼任中国军事科学院学会历史分会副秘书长,曾任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的教授;连续三次被评为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军教师”称号和“全军杰出科技人才奖”获得者。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日本防卫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和讲学。二十多年来单独撰写的学术著作已出版二十多部,有一些还被翻译成日、英文在国外出版,有的作品还获得全军科研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和解放军图书奖。此外,还撰写过几十部电视片并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并长期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特邀嘉宾。
张健
国防大学战略学博士,主要从事战略学基本理论、军事战略等领域研究。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圆满完成第七次亚丁湾护航任务。在军事学核心期刊和解放军报发表论文近20篇,部分研究成果在军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积极的评价。参与编著《甲午沉思》。
对于我这种军事爱好者来说,《铁甲雄风》无疑是近期最惊喜的一本。它的出版,填补了我个人收藏中关于二战坦克战题材的一个重要空白。我之前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兼顾艺术性和历史性的书籍,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书中的插画不仅美观,而且在技术细节上也相当严谨。例如,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坦克的炮塔形状、履带样式、甚至观察孔的细节都描绘得一丝不苟,这让我这位“细节控”大呼过瘾。当我翻到关于北非战场上英军坦克的部分,那种酷热、沙尘飞扬的感觉几乎扑面而来,可见画师功力深厚。
评分这本《铁甲雄风——画说二战中的坦克战》确实是一本令人震撼的作品,远远超出了我对战争题材书籍的期待。书中的插画风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们并非简单的图解,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力量感。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德军虎式坦克描绘的那几幅,阴影的运用、装甲的质感,仿佛都能让我感受到钢铁巨兽的冰冷与威严。画师对战场细节的捕捉也十分到位,无论是硝烟弥漫的空气,还是泥泞不堪的地面,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展现。这使得我阅读时,脑海中不仅仅是文字的描述,更是生动立体的画面,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
评分我一直对二战的坦克战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也阅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但《铁甲雄风》在叙事方式上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它没有枯燥的长篇大论,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精美的绘画相结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关键性坦克战役的解读,比如库尔斯克会战,书中的每一幅图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从苏军T-34坦克的顽强抵抗,到德军豹式坦克的精妙配合,都通过画面的推进和作者的文字点缀,变得格外清晰和引人入胜。这种“画说”的形式,让我这个对军事史不是那么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复杂的战术部署和坦克性能的优劣。
评分阅读《铁甲雄风》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它不仅仅是在讲述坦克,更是在描绘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每一个士兵的血汗与英勇。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对坦克乘员生活细节的描绘,比如在狭窄的车体内如何操作,在恶劣环境下如何应对,这些都通过插画和简练的文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我尤其被一幅描绘一名坦克兵在战斗间隙,望着远方家书的画面所打动,那种复杂的情绪,在画师的笔下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坦克的“铁甲”背后,同样有着温暖而脆弱的“雄风”。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军事书籍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数据和战役复盘,更应该有人文关怀和艺术温度。《铁甲雄风》完全符合我的这一期待。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色彩都堪称上乘,拿在手中就有一种厚重感。我喜欢其中对不同国家坦克的分类介绍,不仅仅是罗列型号,而是通过对比,展现了各个军事强国在坦克设计理念上的差异。例如,书中对于德军的“重型坦克至上”和苏军的“数量与机动性”的对比,就通过生动的插画和清晰的文字,让我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绝对值得军事迷们入手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