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周庄/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定价:14.80元
作者:于元著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463193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吉林文史出版社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于元编著的《周庄》介绍了有关周庄石桥、周庄名胜、古话今说周庄等文化历史知识。
内容提要
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古代琉璃器》由于元编著。
目录
一 谈古说今话周庄二 名副其实的水乡三 周庄古桥四 周庄名胜五 周庄小百科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文字风格来看,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文字魅力的行家。他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般温婉细腻,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与典故,让你仿佛置身于历史的场景之中,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但当需要阐述关键性的文化脉络或进行深刻的文化对比时,文字的力量感和思辨性又会骤然增强,句式变得更加精炼有力,观点鲜明犀利,充满洞察力。这种风格的灵活切换,使得全书阅读体验充满了张力和变化,避免了整本书都保持单一语调可能带来的枯燥感。此外,书中引用的那些典故和引文,其注释和出处都标注得相当详尽和规范,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让读者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可靠的学术支撑,这对于一本旨在普及文化知识的作品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保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有分量,不是那种市面上常见的亮面光滑印刷品,显得沉稳大气。设计上,那几笔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占据了视觉中心,笔锋苍劲有力,立刻就能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仿佛透过封面就能窥见历史的厚重。字体周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拥挤感,反而衬托出主标题的醒目。我注意到封底的文字排版也颇为考究,字号不大,但字体选择非常精妙,既保证了信息传达的清晰度,又维持了整体的艺术格调。侧边书脊的书名印制清晰,即便是平放在书架上,也能一眼被认出。整体来看,这本册子的工艺水准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拿在手上把玩,都能感受到制作者对“文化”二字所倾注的敬意与用心,绝非那种流水线生产的普通读物可以比拟的。光是这第一印象,就已经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奠定了极佳的心情基调。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远超出了其物理形态所能承载的重量。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和数据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扇通往理解民族精神深处的窗口。每读完一个篇章,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回味其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审美取向。书中对传统观念的解读,没有采用简单的褒贬态度,而是着重于探究其产生的历史土壤和时代逻辑,这种辩证和包容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思维边界。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立体、更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去看待我们所处的文化环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符号认知上。这本书带来的思想上的触动和启发是持久的,它像一颗种子,在读者的心田播下了对自身文化更深层次探索的渴望,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展现出一种非常成熟且富有逻辑的叙事体系。它似乎采取了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点带面的推进方式。开篇并非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先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侧面作为切入点,像抛出一块块引人好奇的“文化砖石”,勾起读者探索的欲望。随后,内容层层递进,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过渡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仿佛是自然河流的分支,而非人为生硬的分割。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不同文化元素时的那种平衡感,既没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过度简化,也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圈子而显得晦涩难懂。它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让普通读者能够轻松入门,同时又让资深爱好者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理解深度。这种周密的结构安排,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知识的吸收也因此变得更有效率和系统性。
评分内页的纸张选择是另一个让我十分惊喜的地方,它没有使用那种刺眼的纯白纸,而是偏向于米白或淡象牙色,这种纸张的色调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无疑是一种视觉上的温柔呵护。墨水的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细小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边缘,也毫无洇墨或模糊的现象,这对于需要细细品味内容深度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插图和图片的排版布局,简直可以用教科书级别来形容。那些历史照片或者文化符号的配图,往往被巧妙地放置在最能佐证旁侧文字观点的位置,而且图片的分辨率极高,细节丰富到让人可以仔细揣摩其中的纹理和光影。有些地方甚至采用了局部彩印,那些色彩的运用既没有喧宾夺主,反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成功地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了。翻阅起来,书页的韧性也很好,没有那种一折就出折痕的廉价感,足见选材的用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