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昆仑秘史前传:巴别塔尖
定价:32.00元
作者:曹谁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2210993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公元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被永乐皇帝朱棣的大军击败以后神秘消失,他是逃亡到南洋,还是到西域求救?公元1399年,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的公主伊莎贝拉悄然离开皇宫,她是到西方求援,还是跟东方联络?建文帝朱允炆和伊莎贝拉公主是否在敦煌相遇?昆仑秘洞中遗留的建文通宝铜钱和曼努埃尔金币是不是他们留下的?帮助赛依德汗建立叶尔羌汗国的桃花石王子为什么神秘离去?传说在昆仑山的源头帕米尔深处有一个神秘的巴别国,伤心欲绝的人都会在来世生活在那里,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目录
自序亚细亚和欧罗巴间的理想国:巴别国
章 敦煌客栈:大明建文帝和拜占庭公主
二人看瞒不过去,恳请独孤媚珠千万不能泄露,就把自己的身份跟独孤媚珠说了,男子正是大明建文帝朱允炆,女子则是罗马公主伊莎贝拉。独孤媚珠闻听心中大吃一惊……
第二章 摩尼大教和桃花石国
这桃花石国据说是大唐公主和波斯王子的后裔建立的,一直以摩尼教为国教,因为有一枚传世国宝“玉石印章”,所以国号“桃花石”,突厥语意思是使用印章的人,是他们对中国人的称呼。
第三章 桃花石王子的痛苦一生
他回想着自己痛苦的一生,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决定明天就去探寻那个地方……经过七天抵达水晶宫前,从一道门进入水晶宫,朱帕活灵想着五百年后的情景跃入其中,
只见洞窟中十二个星座和十二个生肖不停在旋转,后来就感觉天地混沌,失去知觉。
第四章 荒诞的大学秘闻
操场上的人实在太多,已经不再有爱情所需要的幽静,一些浪漫的人便去探索新的空间,在爱情面前一切都是不可阻挡的。运动场的后面是一片白桦林,他们就经常到那里去幽会,在高大的树林中即使是白天也很少见到人,所以无疑是情人们
的天堂。
第五章 巴别国和昆仑社
他们在阴暗的屋中商量社名,轩辕赛特提议叫昆仑社,昆仑是天的意思,巴别国也有神秘的大昆仑山。他们准备创立一份社刊《昆仑》研究宇宙万物,这几乎是公孙狮谁、皇甫刎我的共同想法,他们大笑起来。
第六章 滑稽列传:教师篇
秃顶讲师在上面读的时候,轩辕赛特旁边的学生便低声说,其实这个讲师对经济一窍不通,只是善于抄袭,还经常抄错。他现在刚被提拔为副教授,因为他在一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而那篇论文是他偷偷拿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发表的。
第七章 滑稽列传:学生篇
DBC对人的确很好,他会把抽得剩下的烟头亲热地给人,他会把喝得剩下瓶底的矿泉水亲热地给人,他会把吃得剩下骨头的鸡腿亲热地给人,然后就殷切地等待别人给他整支烟、整瓶水、整只鸡腿。他总是给人以滴水之恩,便等待着涌泉相报^
第八章 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
轩辕赛特和公孙狮谁、皇甫刎我在一起探讨爱情,轩辕赛特说一个男人一生中需要三个女人:一个永远怀念而不相见的冰清玉洁的初恋,一个永远思念而不能得到的超凡脱俗的爱人,一个相依相偎而不能相爱的千娇百媚的情人。
第九章 宗法乡村:九龙镇
第十章 巴别塔尖
第十一章 忠犬巴比伦和巴别的秘密
第十二章 混乱的巴别
第十三章 分崩离析
第十四章 逃亡或漫游
第十五章 孽缘
第十六章 穿越巴别国:前世来生
附录(原序) 当一个男人无法用剑征服世界时,就会选择笔
作者介绍
曹谁,诗人、作家、批评家。字亚欧,号巴别塔主,原名曹宏波,被中国媒体网盟评为“2010中国十佳年度青年诗人”。作品有诗集《谁在苦闷中象征》《冷抒情——亚欧大陆牧歌》《亚欧大陆地史诗》、散文集《巴别塔尖手记》、游记《大昆仑行走:西藏新疆游历记》、长篇小说《巴别塔尖》《昆仑秘史1:时间地轴》《昆仑秘史2:传国玉玺和罗马皇冠》。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角色塑造上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每一个主要人物都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充满了内在的矛盾与成长的轨迹。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既有血脉相连的羁绊,又有理念相悖的永恒对立。我尤其关注那位主角的内心独白,他的挣扎、他的骄傲、他面对命运不公时的脆弱,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极其真实可信。你会为他的每一个决定感到揪心,并能清晰地感受到他性格中那些细微的裂痕是如何逐渐被外部世界的压力所扩大。这种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深刻洞察,让整个故事的张力得以维持,读者可以轻易地代入角色的视角,体验那种在巨大历史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无力和抗争。这种扎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使得故事的史诗感更加厚重。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实在是精巧得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对叙事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仿佛是一位经验老到的音乐指挥家,知道何时该让旋律激昂,何时又该转为低沉的私语。故事的推进不是那种线性平铺直叙的,而是像一张层层叠叠的网,你以为抓住了主线,却又被旁支末节中的一个微小线索牵引到完全不同的方向。尤其是前三分之一的铺垫,看似随意散落的几个角色访谈和古籍片段,到了中段突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信息洪流,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是阅读过程中最令人上瘾的部分。它不仅仅是在讲一个故事,更像是在重构一个失落已久的宏大历史图景,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打磨,充满了符号学的意味。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回味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它们像谜语一样,只有当你读到后文,才会发现它们早已埋下了关键的伏笔,真正做到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种复杂而优雅的叙事手法,在当代文学中已属罕见,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建世界观和驾驭情节上的深厚功力。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简直是自成一派,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奇特的想象力交织在一起的张力。它的文字是密度极高的,每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都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既精准又富有画面感。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反复咀嚼那些长句,仿佛在品尝一道复杂的法式菜肴,每一层调味都需要细细品鉴。那种独特的氛围营造能力令人称奇,作者似乎能用文字直接描绘出空气中弥漫的尘埃和时间的厚重感。特别是描绘那些古老遗迹或神秘仪式时的段落,简直能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仿佛真的站在了时间的边缘,听到了历史的回响。这种对文字质感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通俗阅读体验,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和反复摩挲的文学艺术品。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到一种近乎宗教般的震撼,它探讨的主题实在太宏大、太具有穿透力了。它没有满足于讲述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而是深入挖掘了人类文明的根源性困境——关于知识的边界、力量的代价,以及永恒的追寻与迷失。作者的笔触极其冷峻,毫不留情地揭示了那些建立在辉煌之上的腐朽与谎言。我尤其欣赏其中对“权威”的解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颠覆,而是一种缓慢的、渗透性的瓦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质疑自己一直以来深信不疑的“常识”。书中的哲学思辨非常密集,但幸运的是,作者将其巧妙地融入了角色的命运挣扎中,使得那些高深的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血肉相连的生存困境。读完之后,我甚至开始怀疑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既定框架,这本书无疑具有极强的“反思催化剂”作用。
评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浩瀚”。它不仅仅描绘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故事,而是试图去触碰那些关于文明兴衰、信仰更迭的宇宙尺度问题。阅读过程中,常常有一种被拉扯到极远的地方的感觉,仿佛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观察者,目睹着一代代人的努力、辉煌与最终的消亡。作者对于宏大场景的描绘能力非常出色,无论是对古代城邦的磅礴气势,还是对未知力量展现时的压迫感,都处理得气势恢宏,毫不含糊。这种史诗般的叙事格局,很少能在现代小说中看到,它要求读者具备一种极大的耐心去接受这种缓慢而庄严的展开,但一旦沉浸其中,收获的将是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拥有自己完整逻辑和能量体系的“次级宇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