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包含(二手旧书、新书)均为正版,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为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二手书籍,8成新左右,不缺页,不影响阅读和使用,发货前会再次检查。
二手书籍,没有光盘、学习卡等附带产品。
二手书籍,或多或少都有笔记和重点勾画,比较挑剔和习惯用新书的买家请谨慎购买。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全民阅读 国学经典无障碍悦读书系:梦溪笔谈
定价:28.00元
作者:(北宋)沈括,杨靖,李昆仑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468087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沈括创作的《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作,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该书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内容提要
沈括的《梦溪笔谈》是“全民阅读国学经典无障 碍悦读书系”之一。《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政 治家沈括撰写的—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 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作。该书在国际 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 的里程碑。
目录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和唯物主义者。 沈括认为“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并指出,“阳顺阴逆之理,皆有所从来,得之自然,非意之所配也。”就是说,自然界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还认为事物的变化规律有正常变化和异常变化,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规则。正是这些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促使他取得了那个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的高度成就。沈括曾提出已知的知识是有限的,人的认识是无限的观点,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套书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我一直以为《梦溪笔谈》是那种需要查阅大量工具书才能勉强读完的“硬骨头”,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北宋沈括》的智慧通过这套书被重新激活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多少“奇闻异事”,更在于它展现了一种贯穿始终的求真精神。无论是谈论笔墨纸砚的制作,还是记录宫廷轶事,沈括的态度都是那样客观而冷静。我特别欣赏编者在处理那些涉及古代官制或稀有物产的词汇时,所做的详尽补充说明,这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宋代社会的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历史概念,而是有了更为立体和鲜活的认知,仿佛能听到汴京城里市井的喧嚣和文人的清谈。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国学经典”的普及本持保留态度,总担心为了“无障碍”而牺牲了原著的韵味和深度。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梦溪笔谈》中时,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了。沈括的文字功力自不必说,那种信笔而来的叙述,仿佛就是一位老友在茶余饭后与你娓娓道来,丝毫没有说教的意味。最让我着迷的是他对自然现象那种近乎“科学实验”般的严谨记录。比如他记录的印刷术的改进、对虹的成因的探讨,都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在应用科学上的领先地位。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也极为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舒服,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电子屏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一种温柔的体贴。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古代智慧,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评分这本《梦溪笔谈》确实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那种古朴典雅的装帧设计,让人在翻阅时就能进入到那个充满智慧的宋代。内容上,沈括的观察角度实在是太独特了,他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科技、天文、地理,连日常的趣闻轶事都信手拈来,让人惊叹于古人的博学与细致。读起来丝毫没有晦涩难懂的感觉,这套“无障碍悦读书系”的编排功不可没,注释和译文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又让现代人能轻松领略其精髓。特别是那些关于磁偏角的记载,简直让人拍案叫绝,完全颠覆了我对古代科学水平的刻板印象。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堆砌,更像是一扇通往宋代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窗口,让人在轻松的阅读中完成一次知识和精神的洗礼。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份宋代知识分子的“工作日志”和“思考集锦”。我尤其偏爱其中关于声学和光学的一些小段落,它们短小精悍,却蕴含着极强的逻辑性。比如他对“回声”现象的解释,放在今天看也依然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这套书的翻译和注释风格非常克制,没有过度解读,只是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把判断和欣赏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自己。这对于真正想领会古人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尊重。每翻开一页,都像是与一位跨越千年的智者进行了一次坦诚的对话。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处处是闪光的细节,这些细节汇聚起来,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面貌,让人不得不佩服沈括这位全才的观察力。
评分我得承认,我过去对传统的国学读物总有一种敬畏感,不太敢轻易下手,总怕自己领会不到位,显得有些肤浅。但这套《梦溪笔谈》完全打破了我的心理障碍。它以一种近乎现代科普读物的节奏感展开,让人欲罢不能。最妙的是,它没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这些知识,而是以一种非常日常化的口吻记录下来,比如对梦境的记录,对不同地域风俗的描述,都充满了生活烟火气。我发现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重新点燃了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跨越时代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品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书页的纸张质量很好,即便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非常适合经常阅读和收藏。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历史和科学交叉领域感兴趣的朋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