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胎兒期記憶
定價:46.00元
作者:徐山
齣版社:中國商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44973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作者徐山通過係列科學研究,明確瞭人的精神起 點始於胎兒期記憶,而且在個人曆史和人類文化中均 能看到胎兒期記憶所留下的強烈痕跡和影響。以此作 為縱觀人的曆史的新角度。再來審視我們人類的心靈 創造,許多費解之謎被一一打開。
胎兒期記憶的發現,揭開瞭生命科學領域的新篇 章,在心理學、宗教、夢文化、文學研究、傳統文化 思想等方麵邁齣瞭重要的一步,在人類認識史上具有 革命的性質。
《胎兒期記憶(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發現)》在生 物學意義上的“人從哪裏來”的問題已大緻解決的基 礎上,迴答瞭“人的精神是怎麼來的”問題.揭示弗 洛伊德《釋夢》與《榮格自傳》中的夢例和胎兒期記 憶的關係,同時還從邏輯上迴答瞭“我們現在應該怎 麼辦”即“人到哪裏去”的問題。
目錄
作者介紹
徐山,1955年12月生,江蘇省蘇州市人。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文學碩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文學博士。1987年起蘇州大學文學院執教,現為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1994年11月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講學.2001年4月日本帝塚山學院大學客座教授。*有《雷神崇拜——中國文化源頭探索》《漢語言的起源》《徐山訓詁文字論集》《人的精神文化原型的發現》《古文字考叢》《為瞭不惑——徐山短詩1000首》《周易結構與詞義分析》《文字訓詁稿存》《探義尋根——徐山文字訓詁萃編》等多種,發錶論文180篇。
文摘
序言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打開瞭我認知世界的新大門,尤其是關於“胎兒期記憶”這個話題,簡直是令人驚嘆。在閱讀之前,我對於胎兒是否真的有“記憶”持懷疑態度,畢竟在我們的常識中,記憶的形成似乎需要更成熟的大腦結構和更復雜的認知過程。然而,書中通過大量嚴謹的科學研究和實際案例,層層遞進地揭示瞭胎兒期記憶的可能性,甚至可以說是必然性。它詳細闡述瞭胎兒是如何通過感官係統接收外界信息,並在大腦中進行初步的編碼和儲存。我尤其對其中關於聽覺記憶的部分印象深刻,瞭解到胎兒能夠分辨母親的聲音、熟悉的聲音鏇律,甚至能對某些語言的語調産生反應。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反射,而是帶有一定程度的“學習”和“識彆”成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客觀且富有邏輯性,但又不失引人入勝的魅力,讓我這個對科學不太精通的讀者也能夠輕鬆理解其中復雜的概念。它讓我重新思考瞭生命早期經曆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孕期與胎兒互動的方式可能對孩子未來發展産生的深遠影響。這本書無疑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也讓我對生命的神奇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將我們通常認為的“意識”和“記憶”的産生時間大大提前,甚至可以追溯到母腹之中。我一直以為,嬰兒齣生後纔開始真正地感知和學習,而這本書則挑戰瞭這一傳統觀念,用大量的科學證據和細緻的分析,勾勒齣瞭胎兒期一個充滿感知和學習的微觀世界。書中描繪瞭胎兒在子宮內如何通過羊水傳遞聲音,如何感受母親的心跳和呼吸,甚至如何對外界的強烈刺激做齣反應。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探討瞭胎兒如何通過這些早期體驗,形成對世界的初步認知,以及這些認知如何潛在地影響他們齣生後的行為和偏好。例如,一些在孕期常聽到的音樂,寶寶齣生後可能會錶現齣特彆的喜愛,或者對某些口味感到熟悉。這種將生命早期經曆與未來發展緊密聯係的論述,讓我倍感新奇。這本書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學術語言,而是以一種平實的敘事風格,將復雜的科學研究變得通俗易懂。它讓我對生命誕生初期的奧秘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先天”與“後天”之間微妙的聯係。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那種由內而外的,一種對生命認知層麵的顛覆。我一直覺得,人類的意識和記憶,是在齣生後纔真正開始萌芽和發展,而這本書卻告訴我們,早在胎兒期,我們就已經具備瞭初步的感知能力,甚至能夠形成一些早期的“記憶”。作者通過引述大量前沿的科學研究,將胎兒期從一個被動的生命孕育期,描繪成瞭一個主動的學習和適應過程。我特彆驚嘆於書中對於胎兒如何識彆母親聲音、熟悉的氣味,以及對母親情緒反應的解讀。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理反射,而是更深層次的認知和記憶痕跡。書中的論述邏輯嚴謹,但錶達方式卻非常具有感染力,沒有讓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探索未知的樂趣。它讓我對生命起源有瞭全新的理解,也讓我更加珍惜孕育生命的過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一本科普讀物,更是一次深刻的哲學思考,讓我重新審視“我是誰”以及“我從哪裏來”的根本問題。它讓我更加敬畏生命,也更加感恩生命。
評分自從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意識到,我們與孩子之間的緣分,遠比我想象的要深厚得多。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充滿感知力的胎兒形象,他們並非被動地漂浮在羊水中,而是在積極地與外界互動,學習,甚至“記憶”。書中的科學研究成果,將胎兒期從一個模糊的生物學階段,變成瞭一個充滿情感和認知活動的時間段。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胎兒對母親情緒的感知,以及這種感知如何通過某種方式傳遞和影響。這讓我不禁迴想起自己懷孕時的心情起伏,原來這些情緒並非隻是我個人的體驗,也可能被寶寶默默地“記錄”下來。作者運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將抽象的科學概念解釋得非常到位,讓人讀來既感到驚訝,又充滿溫情。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胎兒的成長,更是關於父母與孩子之間最原始、最深刻的連接。它讓我更加理解瞭“胎教”的意義,也促使我以更溫柔、更積極的態度去麵對孕期生活,因為我知道,我的每一個細微的舉動,都在為孩子構建著他們最早的世界。
評分這本書真是顛覆瞭我對胎兒期認知的固有印象。一直以為寶寶在肚子裏隻是個被動的生命體,對外界的刺激毫無感知,或者隻是模糊的反應。但讀完後,我纔意識到,原來從生命孕育之初,我們就已經開始瞭與世界的連接,甚至對聲音、觸感、甚至是母親的情緒都有著初步的認知和記憶。書裏講述的案例和科學研究,通過一些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解釋瞭胎兒如何“學習”和“記住”某些事物,比如母親常聽的音樂,甚至是一些簡單的詞語。這讓我不禁迴想起懷孕期間的種種,我曾嘗試給寶寶播放舒緩的音樂,講故事,現在想來,這些經曆或許早已在寶寶的心中留下瞭印記,成為他們最早的“童年記憶”。這種將科學理論與個人情感體驗巧妙融閤的敘述方式,讓我既感到知識上的震撼,又充滿瞭為人父母的溫馨。它讓我更加重視孕期與胎兒的互動,也更加期待與孩子未來的每一次交流,因為我知道,我們之間早已有瞭超越言語的連接。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科普,更是一種情感的啓迪,它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生命最初的奇跡,也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緣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