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錢幣叢書甲種本之四--中國錢票
定價:86.00元
作者:戴建兵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1-07-01
ISBN:97871010209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
商品重量:1.68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著重對有關錢票的檔案資料進行瞭全麵的匯集和整理。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主要介紹中國錢票發展的曆程,錢票在中國貨幣體係中的地位,錢票與其他部門經濟的關係,錢票中的文化內涵以及一些特殊的錢票種類等。下編詳細地介紹瞭各省市縣錢票發行的商號、數量、麵額等。他的這部著作,將有助於我們瞭解錢票的産生、發生、繁榮、消亡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密切關係,以及各曆史時期錢票的承繼關係和演進脈絡。
目錄
序
前言
上編 中國錢票綜述
一、中國錢票的發展曆程
  1、中國錢票的興起
  2、中國錢票的普及
  3、中國錢票發展的幾個階段
二、特殊的錢票
  1、土地革命時期的根據地流通券
  2、抗日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流通券
  3、解放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流通券
  4、外國企業商行租界等在中國發行的錢票、輔幣
三、錢票在中國貨幣體係中的地位
  1、清代錢票與銀銅復本位
  2、多元本位下的錢票
  3、對錢票發行的管理
  4、錢票和其他貨幣的關係
四、錢票與其他部門經濟
五、錢票和文化
下編 中國近代各縣綫錢票發行概況
一、東北的錢票
二、華北的錢票
三、華東的錢票
四、華南的錢票
五、華中的錢票
附圖
後記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和結構安排,非常符閤我個人的閱讀習慣,流暢且邏輯清晰。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最復雜的概念,而是采用瞭“由淺入深,由錶及裏”的漸進式講解方式。開篇部分,更多地關注錢票的誕生和早期形態,語言相對平實,讓人容易進入狀態。隨著章節深入,談到明清兩代的民間票號和金融組織時,內容立馬變得豐富起來,涉及的社會階層也更廣瞭。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信用”這個核心概念的反復強調。在金屬貨幣體係下,信用是內嵌於材料本身的,但紙幣的齣現,迫使統治者必須建立一套強有力的信用體係來支撐其價值。書中列舉瞭許多因為信用崩塌而導緻大規模廢止或流通受阻的案例,這些曆史教訓,放在今天來看,依然發人深省。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思考,古代的官員們是如何頂著巨大的壓力,去維護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紙麵財富”的穩定性的,這種對宏觀經濟治理的探討,讓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錢幣鑒賞範疇。
評分老實說,我剛開始接觸這類專題書籍時,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種隻羅列史料,缺乏解讀的“工具書”。但《中國錢票》這本書,在史料的嚴謹性與解讀的趣味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行文風格可以說是“學者的嚴謹與說書人的生動”相結閤。例如,在談到清朝“寶鈔”的發行亂象時,作者引用瞭一些當時的民間俚語和軼事,讓原本沉重的金融史變得活潑起來。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假幣製造者”的描述,古代的製假技術和官府的打假手段之間的“貓鼠遊戲”,讀起來驚心動魄。這不僅是技術層麵的較量,更是國傢權力與民間投機心理的博弈。這本書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和殘酷性,而是坦誠地展現瞭紙幣製度從誕生到成熟,再到衰落過程中所經曆的種種陣痛與掙紮。它提供給讀者的,不僅僅是鑒彆的知識,更是一種對金融工具本質的深刻反思,非常耐人尋味。
評分這本《中國錢票》的書,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心裏是有點忐忑的。畢竟,錢幣這個領域,水太深瞭,不是個隨便翻翻就能懂的門道。我之前對古代的錢幣多少有點接觸,什麼五銖錢、開元通寶之類的,總覺得那些是硬邦邦的金屬,有重量有質感。但這本書一翻開,映入眼簾的那些紙質的“錢”——交子、會子、關子,一下子把我拉進瞭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隧道。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圖片和年代,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紙幣背後的社會和經濟邏輯。比如,我特彆留意瞭宋代發行這些紙幣的背景,那會兒商業活動如此繁榮,金屬貨幣供應跟不上需求,簡直是市場自發需求催生齣來的金融創新。作者戴建兵先生的文字,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腔調,反而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穿梭於曆史的街巷,讓你真切感受到當時百姓日常交易的場景。尤其是對不同時期紙幣的防僞技術和流通範圍的描述,簡直是細緻入微,讓我對古代金融體係的復雜性有瞭全新的認識。讀完之後,我纔明白,那些看似輕飄飄的一張紙,承載的可是國傢信用和韆傢萬戶的生計啊。
評分從一個收藏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無疑是教科書級彆的存在,但更吸引我的是其中蘊含的社會史意義。很多錢票的背麵,或者在邊角上,會印有一些當時的告示、廣告,甚至是民俗的圖案。戴建兵先生很敏銳地捕捉到瞭這些“邊緣信息”。他沒有僅僅把錢票當做價值符號,而是將其視為一個特定曆史時期的“信息載體”。比如,通過特定錢票上關於物價或稅收的記錄,我們可以側麵瞭解到當時的通貨膨脹水平或者地方財政的緊張程度。書裏有一段描述徽州地區錢莊的票據往來,那種跨區域、高頻率的資金流動,讓我對明清時期商業資本的活躍程度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哪裏是單純的錢幣研究,這簡直是一部微觀的社會經濟史切片。我感覺自己像是通過這些紙張的殘片,拼湊齣瞭一個鮮活的、充滿交易和算計的古代商業社會的全景圖,收獲的知識密度非常高,遠超預期。
評分坦白講,我買這套書是衝著“甲種本”這個名頭來的,總覺得官方齣品,質量總是有保障的,這本《中國錢票》更是讓我領教瞭什麼叫“專業典藏”。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拿到手裏就知道是下過血本的。紙張的質感厚實,彩色印刷的圖版清晰度簡直達到瞭博物館級彆的展示水準。很多錢票的細節,比如水印、雕版的花紋、乃至那些細微的修補痕跡,都縴毫畢現。這對於我們這些非專業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尤其欣賞的是書中對不同票種的版彆差異的對比分析。同樣麵值的錢票,不同年份、不同發行機構的細微差彆,書裏都做瞭非常直觀的圖示對比,甚至連用詞的細微變動都能捕捉到。這說明作者在資料搜集和整理上,下瞭番苦功,絕不是泛泛而談。它提供給我的,不是一個簡單的知識點,而是一套係統的、可供深入研究的圖像學和版本學資料庫。這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有分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