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大学:精华版: | 作者 | 傅云龙,蔡希勤 注 |
| 定价 | 16.80元 | 出版社 | 华语教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802002173 | 出版日期 | 2006-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大学》原为《礼记》的一篇,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公元前505—前436)所撰,实际上是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这可以说是定论。司马迁曾著《大学广义》,可见其早已为时人所重,及宋,朱熹本于二程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以其毕生精力,精雕细刻,不断加工,使之独立成书。自宋以往,成为儒家纲领性经典,在儒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要了解儒学、研究儒学、传播儒学的精华,就不能不认真阅读这部书。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的外文译本不多,这就给使用外国文字研究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的学人和广大读者带来了不便,限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许多使用外文的学者和在域外读书和做学问的朋友,都埋怨太不注意中国文化成果的外文翻译工作,他们喜欢拿印度与中国比,他们说印度民族的许多文化遗产多有外文译本,特别是英文译本,而中国经典遗产的外文本则寥若晨星,偶遇几种,也多为外国人所译,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愧对古人,有负后人,也对不起外人。要译外文,就会遇到一个问题:好先把古文翻成白话 ——当然直接从古文翻成外文,也是可以的,只是难度要大一些。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华语教学出版社采取量力而行的方针,选择一些传统文化经典逐步翻译出版,《大学》便是其中之一,本书几年前由华语教学出版社以文白、汉英对照版和《论语》、《中庸》、《孟子》一起出版,向海内外发行,受到广大读者关注。 现在作为“中国圣人文化丛书”之一的《大学》精华版,不仅增加了更详细的注释,而且配以多幅精美插图,使本书更具观赏性和实用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章 康诰章 盘铭章 邦畿章 听讼章 知本章 诚意章 正心修身章 齐家章 治国章 絮矩章 |
| 编辑推荐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厚重的书拿到手里,首先就被它封面那沉稳的色调和略带历史感的字体吸引住了。尽管书名听起来像是教科书,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精心梳理过的知识宝库。我记得我当初购买它,就是因为对那个特定领域的学习遇到了瓶颈,急需一本能够提纲挈领、直击核心概念的参考资料。初翻的时候,我就被其严谨的排版和清晰的逻辑结构所折服。那些复杂的理论,在作者的梳理下,仿佛被拆解成了可以轻松消化的积木,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大致把握住整体的脉络。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在处理那些容易引起混淆的细微差别时,展现出的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绝非走马观花式的概括能够比拟。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才是阅读一本好书最令人上瘾的体验。我甚至愿意花上数倍的时间去对比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享受这种构建知识体系的乐趣。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收录了多少汗牛充栋的资料,而在于它用最精炼的语言,描绘出了这个学科的骨架与灵魂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或许是次要的,但在长时间、高强度的阅读过程中,却是不可忽视的体验加分项。我习惯于在书页上做大量的批注、划线和折角标记,一本纸张太薄或印刷不清晰的书,很快就会变得面目全非,影响二次查阅的效率。这本“精华版”的纸张厚实适中,墨色浓郁而不反光,即便是使用荧光笔涂抹后,背面也几乎没有洇墨现象。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传播载体的尊重。当我需要快速定位到某一页,寻找那些我曾经重点标记的段落时,那种清晰锐利的文字反馈,总能迅速将我的思绪拉回那个特定的知识点上。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可以反复翻阅的伙伴,它的物理存在本身就带有一种可靠的仪式感。
评分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语言的平衡艺术。我通常需要处理多语种的资料,所以寻找那种既能忠实传达原文精髓,又能在目标语言中保持自然流畅的译本总是件令人头疼的事。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近乎完美。它显然不是简单的词汇对译,而是经过了深度的文化和语境转译。阅读起来毫无生涩感,仿佛是两位大师在用同一种语言进行思维的碰撞。你不会察觉到文字是在“翻译”的界面上跳跃,而是直接在接收信息。这种无缝衔接的阅读体验,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认知负荷。很多时候,我仅仅是想快速查阅某个术语的标准定义,结果却因为句子的优美和逻辑的清晰,不自觉地沉浸进去,进行了一次小型的、高效的知识再吸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阅读体验,才是检验一部优秀教材或参考书的试金石。
评分我必须承认,最初购买时,我对两位注者的名字并不十分熟悉,但这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让我产生了立刻去搜索他们其他作品的冲动。这本“精华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对知识体系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控。他们注释和阐述的方式,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你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不是那种炫技式的深奥解释,也不是敷衍了事的简单定义,而是那种带着引导性的、激发进一步探索欲望的微光。它让你在理解了“是什么”之后,自然而然地会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应用”。这本书的整体结构组织,给人一种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之感,每一个章节的布局、每一个例证的选择,都服务于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知识论域。对于任何想要在该领域建立扎实基础,并追求高效率学习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极其宝贵的投资,它所带来的知识复利效应,远超出了其价格本身所能衡量的价值。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精华版”的定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精华二字背后可能意味着对某些关键细节的牺牲。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它的“精华”并非是删减,而是一种高超的提纯技术。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编著者在取舍间的智慧与克制。他们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酿酒师,去除了所有冗余的杂质,只留下最醇厚、最能够引发思考的部分。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尤其适合我们这种时间被各种琐事切割的现代学习者。更令人赞叹的是,即便是最核心的概念,也配以恰到好处的辅助说明,既保证了深度,又维持了广度。它更像是一张航海图,告诉你主要的航线在哪里,关键的灯塔如何指引方向,而不是让你迷失在每一条细小的支流之中。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对我后续进行更深入的专业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定向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