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选好壶 泡好茶——茶风系列
定价:35.00元
作者:池宗宪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06-01
ISBN:97875057209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壶是买来收藏增值的?或是用来实用泡茶的?若是以前者的心态来买壶,那么你所下的工夫绝不可能靠人云亦云,更不能只看几本图录式的精装书就可以对壶;若你买壶只为泡茶所用,那么你就得记住:壶的功能在为茶服务。
喝什么样的茶,买什么样的壶:圆形壶泡乌龙茶,扁形壶泡武夷茶,扁形紫砂壶泡铁观音……
“茶风系列”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编写筹划的!是用*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如何脱颖而出,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份清香!
品茶可以是件轻松平凡的事,也可以用心喝出清香和品味。品茶要得好滋味,贵在好茶、好水之外,还要有一颗对茶的好心情,才能凝精聚神细细地由茶的实体抽离出意象,才能穿透茶的种植、制作工字找到滋味与内涵!那么,深深解构茶的每一细节,便可成茶痴的基石,可惜的是,短缺了一份深入浅出对茶的认识与解析,就少了——份对茶集合天时、地利、人和多元变化的了解,就无法明了品茶原来潜藏了这许多婀娜多姿的面貌!“茶风系列”是以一份尊敬茶的心情编写筹划的!是用*浅显的文字记述茶在多元变动因素中女口何脱颖而出,并期待带给华人品饮艺术的一份清香! “茶风系列”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茶叶 一种茶叶一世情,每一种茶叶都有着她自己曲折离奇的身世故事,我们依序;降“铁观音”、“普洱茶”、“武夷茶”等风行华入世界的名茶予以系统介绍,为每——种茶写传,写出她们的一世传奇!
二、茶与生活,将水煮开,置茶入壶,注汤入壶,将茶汤入杯……这一道道泡茶程序看似简单却蕴涵了如何取水、浇水、置茶的量、冲水的急慢多寡等等,都在细微中引动着茶香和滋味。
三、茶器。佳茗必有好器相配, 才能相得益彰。中国历代经典茶器中,有不少出自名窑,或在宫廷之内、或在文人雅士之间流传把玩,亦成为令人收藏主题。本系列将以中国茶器为经,以时代为纬,系统地探究每一时代品茗风格与茶器的一段不解之缘。
茶是国饮,茶香飘扬千年,你我在茶里乾坤中,有没有找到柔鲜?有没有喝了口茶而能品出她一身风情?且让“茶风系列”伴你在茶文中看得到茶的香味。
内容提要
壶是买来收藏增值的?或是用来实用泡茶的?若是以前者的心态来买壶,那么你所下的工夫绝不能靠人云亦云,更不能只看几本图录式的精装书就可以买对壶;若你买壶只为泡茶所用,那么你就得记住:壶的功能在为茶服务。
买壶,不能只靠印章。若是拿掉工艺师在壶上所留的印章,你还能认同这一把壶,你才有了买壶的通行证;否则你只是买了印章而不是买壶。
买茶壶,就是想把茶泡好。你花一千元买的紫砂壶,若可以将一千元的茶泡成一千五百元的水准,那么泡两斤茶买茶壶的钱就回本了。
因此,买壶者应先买一把茶壶,而不是去买壶上的名家印章,买壶者应行对茶产生感情,全心全意去了解壶与茶的关系,让壶为茶所用,让壶不只是摆在展示柜里的标本,或拿壶去对图录。难道你手上的壶和书上所印的一模一样,就多了保障与价值吗?
目录
楔子
章 紫砂土的透气性与发茶性
第二章 制壶工序大解密
第三章 烧结的致使吸引力
第四章 名家壶的迷思
第五章 名家壶怪状现形
第六章 壶为茶所用
第七章 守住买壶四道防线
第八章 买壶实战手册
附录
作者介绍
池宗宪,就叫他茶人! 幼时,他在贵德街亭仔脚跟着捡茶的母亲认识了茶! 及长,他在茶艺馆,茶山,茶的史料堆里的找茶;茶给了他无穷灵感,写了《台湾茶街》、《铁观音》《武夷茶》《普洱茶》《我的本泡茶专辑》以及《一杯茶的生活哲学》等,他延伸茶趣,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地域风情”与“茶文化”的融合表达。作者似乎是一位旅行家,他将我们带到了那些出产名茶的深山老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茶树生长的环境——云雾缭绕的山峦,湿润清新的空气,以及世代相传的采摘习俗。这种文化背景的植入,极大地提升了饮茶的体验层次。当你知道一片茶叶是如何在特定的气候和人文环境下孕育而成时,你品尝到的就不再是单纯的饮品,而是一种历史和情感的承载。我仿佛能“听见”采茶女的歌声,“看”到制茶师傅日夜坚守的专注。这种将地域文化融入饮茶实践的做法,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本普通的茶艺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田野调查报告,让人在品茗时,也能感受到脚下土地的温度。
评分从排版和整体设计上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一种对“美学”的追求,这与它所阐述的茶道精神是高度契合的。书中的配图选择得非常讲究,无论是茶叶的微距摄影,还是茶席布置的意境图,都充满了禅意的留白和极简的构图,让人在阅读时感到十分放松。文字的间距和字体的选择也体现了对读者阅读舒适度的考量,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构建了一种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将“饮茶”这件事,提升到了“生活美学”的高度。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泡茶,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去追求一种更精致、更内敛、更注重细节的生活态度。这种由内而外的气质熏陶,才是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
评分这本《茶风系列》的选茶指南简直是为我这种“茶盲”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茶文化充满好奇,但面对琳琅满目的茶叶品种,总是无从下手。这本书的开篇就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不同茶类的基础风味和特征,读起来完全没有枯燥的术语感。作者似乎很擅长将复杂的制茶工艺和品饮体验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我尤其喜欢它介绍绿茶的那一章,那种清新的、略带涩感的口感,通过文字仿佛都能品味出来。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茶具选择的建议,比如什么样的壶最适合泡出某种茶的最佳风味,这点非常实用。我试着按照书里的建议换了一个紫砂壶来泡我常喝的龙井,惊喜地发现茶汤的醇厚度确实提升了不少。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喝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欣赏”和“选择”,让整个泡茶过程充满了仪式感和探索的乐趣。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从一个只会用热水泡茶叶的门外汉,变成了一个可以自信地向朋友推荐茶品的“半个专家”。
评分我一直认为,品茶的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器”与“饮”的和谐统一,这本书对此的探讨可谓独到精辟。它没有陷入追捧名贵茶具的俗套,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材质的茶具如何与特定茶汤产生化学反应。例如,它详细对比了白瓷盖碗、玻璃杯和陶土壶在保持茶汤温度和释放香气方面的优劣,这对于追求极致口感的饮茶者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参考。我尤其关注到它关于“水”的论述,作者强调了水质对茶汤风味的影响,甚至细致到不同地域的水质特性。这让我意识到,原来我过去忽略了太多决定性的因素。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清晰,逻辑性极强,每提出一个观点,都会立刻用实际案例或科学原理来佐证,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严谨又不失趣味性。对于想要系统提升自己泡茶技艺的朋友,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支持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在叙事节奏和语言风格上,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安静的沉思感。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实用手册那样急于给出结论,反而更像是一场慢节奏的游历。作者对茶的阐述,总是带着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匠人精神的尊重。比如,描绘乌龙茶的发酵过程时,那种对时间和温度的精准拿捏,被描绘得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茶汤入喉时的细腻笔触,它不是简单地说“好喝”,而是细致入微地分解了从舌尖到喉咙的味觉变化——那种先扬后抑,回甘悠长的层次感,写得让人心驰神往。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慢下来”有了更深的体会。它不仅仅是关于茶,更像是一种生活哲学的载体,教会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留出时间来细细品味那些需要耐心等待才能显现的美好事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