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五谷杂粮磨豆浆
定价:35.00元
作者:健康养生堂编委会著 尚云青,于雅婷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5372452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时令养生速查轻图典体质食疗速查轻图典摆脱只喝一种口味豆浆的单调日子 精选五谷杂粮均衡搭配,磨出好豆浆 营养师不藏私的绝妙配方,天天五谷飘香
内容提要
11 道经典早餐豆浆:杏仁榛子豆浆、高粱红枣豆浆、芝麻黑米豆浆......
28 道保健养生豆浆:五豆豆浆、南瓜豆浆、红枣桂圆小米豆浆......
25 道健康食疗豆浆:养生干果豆浆、青豆黑米豆浆、大米薄荷绿豆浆......
30 道美味蔬果豆浆:西芹豆浆、黄瓜豆浆、西红柿燕麦豆浆......
17 道芬芳花草豆浆:菊花豆浆、玫瑰薏米豆浆、杏仁槐花豆浆......
17 道经典米糊:红薯米糊、花生米糊、玉米米糊......
目录
Part 1养生饮品新时尚:今天你喝豆浆了吗
Part 211款经典早餐豆浆:美好的一天从豆浆开始
Part 3美味豆浆全家享:一杯豆浆,呵护全家
Part 4养生豆浆:要美味,更要健康
Part 5美味蔬果豆浆:蔬果与豆子的结合
Part 6芬芳花草豆浆:挡不住的幽幽雅香
Part 7豆浆机做米糊:聪明妈选择
作者介绍
尚云青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专家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与营养工作专家、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营养学会理事、云南省预防医学第二届食品安全分会委员。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2008 年、2012 年国家举重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员,领导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获“2008~2009 年*投资价值健康管理新技术”“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品牌”,荣获“科苑人物”“2008~2009 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中华百业功勋人物”“中国创新人物”等称号。
文摘
序言
从实操层面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也是令人称道的,但它的“实用”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速成指南”。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底层逻辑”的构建,让你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该怎么做”。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证每一个观点时,所引用的详尽的案例和旁证资料。那些数据看起来是那么的扎实可信,它们不是凭空捏造的理论支撑,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和实践检验的结晶。每当我对某个观点产生怀疑时,很快就能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记录或者实验结果,这种严密的自我验证机制,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信任感。这种对待细节的执着,使得整本书的论点都建立在坚不可摧的地基之上。对于那些真正想要深入钻研某一领域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必备的参考书目,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经得起推敲的方法论,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技巧。看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手中掌握的不再是一堆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套可以应对未来未知挑战的“内功心法”。
评分我必须得提一下作者的文风,简直是独树一帜,让人过目难忘。他的用词非常精准,那种“不温不火”却又暗藏力量的笔触,在我阅读过的众多非虚构作品中,也属上乘。我尤其欣赏他如何处理那些复杂的、需要精确定义的专业名词。他不会简单地丢出一个定义然后就跳过去,而是会用一种非常生活化、充满画面感的比喻去解释它,仿佛作者本人正站在你的面前,拿着实物,耐心地为你拆解每一个结构。这种“翻译”能力,是真正的大师风范。而且,他的句子结构非常富有变化,长短句的交错使用,让阅读过程充满了韵律感。有时候你会遇到一长串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复合句,让你不得不放慢速度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在联系;而下一段可能就变成了几个简洁有力的短句,像警钟一样敲击在你的心头,瞬间提升了阅读的张力。这种在严谨与灵动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展现了他极高的文字驾驭水平,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是种享受。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跨学科的思考框架,而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我发现自己读完之后,看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它成功地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将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联系了起来,构建了一个庞大而自洽的知识体系。举个例子,书中对于某个传统流程的描述,我突然联想到了现代管理学中的“精益生产”理念,这种思维的触类旁通,才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体验。它没有直接告诉你“要这样想”,而是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论证,引导你的大脑自己去建立这些桥梁。这要求读者必须带着主动思考的姿态去阅读,光是“看”是不够的,你必须不断地在脑海中进行复盘和模拟。我甚至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拿出笔记本,画出一些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梳理这些复杂的关联。这种被“激活”的感觉,是很多同类书籍无法给予的,它真正实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真谛,让我感到自己的认知边界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评分我是一个对叙事节奏要求比较高的读者,这本书在叙事上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采取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潜移默化”的导入方式。开头部分,作者似乎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绘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或者说是对某个特定领域生态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这使得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心境就已经被调整到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理解力的状态。然后,随着情节的推进,核心概念才像涓涓细流一样被引入,自然而然,毫不突兀。这种慢热的叙事手法,对我这种追求深度和层次感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享受。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急于求成,恨不得在第一章就展示所有“干货”,结果反而让读者感到压力和疲惫。这本书的节奏控制得张弛有度,有高潮部分的精彩论述,也有沉思冥想的留白,读起来非常顺畅,完全没有卡壳的感觉,仿佛作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在精心编排一首交响乐,每一种乐器的进场和退场时机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实的质感和封面那种带着淡淡油墨香气的纸张,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复古又兼具现代感的排版风格,字体选择很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之处流露出一种对传统工艺的尊重。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内容本身,但不可否认,一个好的物理载体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它不像现在很多快餐读物那样追求轻薄和廉价感,而是更像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内页的插图和图表也处理得相当精妙,虽然我看不懂具体的专业术语,但那些辅助图形的清晰度和美观度,都显示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握,那种沉稳的大地色系,非常符合主题所蕴含的朴实与厚重感。如果把它放在书架上,它绝对是一个视觉焦点,散发着一种低调的、知识分子的气质。光是抚摸着书脊,就能感受到作者和编辑团队对这部作品投入的巨大心血,这种对“物”的重视,是如今数字化阅读时代里难得的体验,让人愿意花时间去慢品细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