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決勝教育之巔:送孩子上世界名校
定價:39.80元
作者:溫元凱
齣版社:中國書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682291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第六屆中國管理大會”
“中國管理功勛奬”獲得者
溫元凱教授**力作
內容提要
目錄
章 天問:中國“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振聾發聵的一問
第二章 解惑:未來學傢溫元凱教授的獨到見解
原因之一:61%受訪者認為國人拿不到諾奬源於教育體製
原因之二:精英淘汰的機製
原因之三: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某些因素,不利於創新人纔的培養
中國為什麼培養不齣傑齣人纔
第三章 突圍:送孩子進大師雲集的大學
緊盯世界名校,把握成纔機遇
解碼美國名校
25個美國大學之“”
第四章 選擇:好的20所世界名校
“龍虎”榜——宗量量化分析模型的世界大學排行榜
排行榜的各項指標及其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意義
第五章 尖峰:20所世界名校簡介
“永居”
一、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
“矽榖之母”
二、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多元”
三、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
“諾奬”
四、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理工之”
五、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etmology.MIT)
“精益求精”
六、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
“踐行人文”
七、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榮譽規章 ”
八、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
“益智厚生”
九、芝加哥大學(The Univerity ofChicago)
“名校始祖”
十、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
……
第六章 機遇:新美國留學趨勢
第七章 尋夢:諾貝爾奬獲奬科學傢是怎樣煉成的
第八章 決勝: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
結語 登頂:中國本土科學傢登上諾貝爾奬領奬颱 作為未來學傢的溫元凱作瞭這樣的預測
附錄:2010年新世界大學500強學術排名排行榜
作者介紹
溫元凱,1946年齣生於江蘇無锡市,在上海長大,南京大學高材生。1973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曆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化學教研室主任、化學係係主任、應用化學係主任,曾任安徽省教委副主任,第六屆全國代錶、主席團成員。
1977年齣席鄧復齣不久後舉行的“科教座談會”,嚮鄧提齣恢復中國高考和派遣留學生齣國的建議,被鄧當場采納錶揚。1978年和陳念貽、楊頻的科研成果《鍵參數函數及其應用》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奬”和“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奬”。
1980~1982年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居裏夫人實驗室,師從國際量子生物化學普爾曼教授夫婦。1982年迴國,嚮副總理萬裏寫信倡導在中國科技大學推行科技教育體製改革,在全國産生重大影響。1984年著有《中國大趨勢》,風靡全國,成為深圳評齣的“全國暢銷書”第二名。1988年被《上海青年報》全國民意投票評為“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
1992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分子生物技術中心做訪問教授。在中國開創瞭化學鍵理論、離子極化理論、量子生物學、計算機輔助藥物分子設計教學和科研工作。有《離子極化導論》、《量子生物學引論》、《分子建築術》等專著和譯著近十種,在外學術刊物和會議發錶學術論文一百餘篇。1994年開始在美國紐約華爾街工作,三年後進入投資銀行和管理領域。1997年迴國創辦投資谘詢和管理谘詢公司,現任北京南洋林德顧問公司和北京南洋林德企業管理培訓中心董事長、鄭州西亞斯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名譽院長、“亞洲資本論壇”董事。在全國二百多個城市,以及清華、北大、復旦、南京大學等三十所大學,做過韆場關於工商管理、戰略管理、資本運作、創新管理等方麵的演講,為三百多傢外企業做過投融資谘詢和管理培訓。近年著有《闖蕩華爾街》、《品質成就財富》、《牛市一萬點——中國財富大趨勢》、《中國漂亮50——尋求來來增值百倍的50隻金股》等暢銷書。
2009年在“中國首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管理奬頒奬大會”上被評為“中國十大戰略管理傢”。
2011年在“第六靨中國管理大會”上榮獲“中國管理功勛奬”。
文摘
序言
我一直為如何讓孩子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脫穎而齣而焦慮,市麵上的教育書籍琳琅滿目,但往往看完後感覺收獲甚微,甚至更加睏惑。然而,這次的閱讀體驗卻截然不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是一種深刻的啓發和實操的指導。它沒有將“名校”作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來過度渲染,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教育視野下進行探討。作者非常注重培養孩子的“軟技能”,比如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在如今強調創新和協作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書中舉瞭很多具體的例子,說明瞭這些“軟技能”是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項目式學習”的介紹,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孩子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地去學習和探索。它打破瞭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性。此外,書中還強調瞭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總是扮演“監工”的角色,而是要學會放手,給予孩子探索的空間和支持。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如何“上名校”,更是關於如何培養一個有思想、有能力、有擔當的下一代。它讓我重新思考瞭教育的本質,也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方嚮。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教育指南,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審視自己作為傢長的角色,以及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作者在書中提齣的許多觀點,都讓我感到“說到瞭心坎裏”。例如,他談到“傢長的焦慮是孩子最大的壓力源”,這句話簡直說齣瞭我的心聲。我承認,我曾經因為各種原因而焦慮,並將這種焦慮傳遞給瞭孩子,這反而阻礙瞭他的發展。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作為傢長,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纔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另外,書中對“培養孩子的主動性”的強調,也讓我受益匪淺。很多時候,我們習慣瞭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卻忽略瞭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作者提供瞭很多實用的小技巧,比如如何通過提問來引導孩子思考,如何鼓勵孩子承擔責任等等。這些方法看似簡單,但卻能極大地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的論述。這讓我明白,在教育孩子時,我們更應該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努力和成長,而不是僅僅盯著最終的成績。這本書讓我更加平靜,也更加有智慧地去麵對育兒的挑戰。
評分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心中關於孩子教育的迷茫。我一直覺得,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這本書恰恰是從這個角度齣發,它沒有空洞的理論,也沒有遙不可及的雞湯,而是用大量生動的案例和翔實的分析,嚮我展示瞭如何纔能真正地“育人”。讀完第一部分,我仿佛醍醐灌頂,明白瞭許多之前被忽略的細節。例如,書中關於“發現孩子的獨特天賦”的論述,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傢孩子的興趣所在,不再一味地將自己的期望強加在他身上,而是嘗試去理解和支持他真正熱愛的事物。作者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齣色,他沒有簡單地說“要發現天賦”,而是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從日常觀察到鼓勵嘗試,再到細緻的引導,每一個步驟都充滿瞭智慧和實踐性。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成長型思維”的講解,這讓我認識到,與其關注眼前的分數,不如培養孩子麵對挑戰的勇氣和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我相信對孩子長遠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充滿愛的過程,需要耐心、智慧和持續的投入。它讓我對未來更有信心,也更知道如何去陪伴孩子,讓他們在求知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星空。
評分讀這本書,感覺就像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傢在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它所傳遞的理念,既有高度的理論深度,又不失人文關懷的溫度。作者在分析當下教育現狀時,非常客觀,也很有洞察力,他並沒有簡單地否定現有的體係,而是指齣瞭其中可以改進的空間,並提齣瞭切實可行的建議。我尤其贊賞書中關於“個性化教育”的理念。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興趣和天賦,因此,教育也應該因材施教。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去識彆和發掘孩子的個性化優勢,並如何根據這些優勢來製定適閤的學習計劃。這讓我明白,教育不是韆篇一律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來進行量身定製。此外,書中對“國際化視野”的強調也讓我耳目一新。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培養孩子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作者為我們提供瞭很多關於如何幫助孩子拓寬國際視野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參與國際交流項目、學習外語、接觸多元文化等等。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教育的維度是多方麵的,不僅僅局限於學術成績,更包含瞭對孩子品格、能力和國際視野的全麵培養。它給瞭我一個更加宏觀的視角來看待孩子的教育,也讓我對未來的規劃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評分這本讓我印象深刻的圖書,不僅僅是因為它關於“名校”的標題,更是因為它所傳遞的一種積極、開放、富有遠見的教育理念。它打破瞭我之前對教育的一些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更多的可能性。書中關於“發掘孩子的學習興趣”的部分,給瞭我很多啓發。作者詳細分析瞭如何將學習內容與孩子的興趣點相結閤,讓學習變得有趣且有意義。例如,他建議可以通過遊戲、故事、實踐活動等方式,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這讓我明白瞭,學習不應該是枯燥的任務,而應該是一個充滿樂趣的探索過程。此外,書中對“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的探討也引起瞭我的共鳴。在當今社會,孩子麵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學會如何應對挫摺和壓力,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者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引導孩子從失敗中汲取經驗等等。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為瞭追求所謂的“成功”,更是為瞭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它讓我對孩子的未來充滿瞭希望,也讓我更加堅定瞭陪伴他們成長的決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