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酒泉百咏 | 作者 | 霍军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16508879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页码 | 220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人是爱诗的民族。酒泉,作为丝绸之路的名城,在诗歌的国度中拥有独特的地位。《酒泉百咏》撷取了历代写酒泉诗歌中的精华,在体例上采用作者简介、注释、赏读、选读的方式编排,赏读力求畅晓明白,突出每位注释赏读者的个性,不求一致。同时选择同类咏酒泉诗歌佳作,供读者赏读,理解古人眼中不一样的酒泉文化。 《酒泉百咏》既可作为大众读物,也可供有志于了解、研究酒泉灿烂文化的读者阅读、参考。 |
| 作者简介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目录 | |
| 1.天马歌 刘彻 2.祁连山燕支曲 匈奴民歌 3.石壁诗 马岌 4.宋纤画像颂 杨宣 5.凉州乐歌 温子升 6.敦煌乐 温子升 7.关山月 徐陵 8.重别周尚书 庾信 9.关山月 卢照邻 10.塞上 郭震 11.凉州词 王翰 12.水鼓子曲 张子容 13.凉州词 王之涣 14.古从军行 李颀 15.从军行 王昌龄 16.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 17.陇西行 王维 18.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19.渭城曲 王维 20.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21.关山月 李白 22.从军行 李白 23.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岑参 24.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25.送人从军 杜甫 26.饮中八仙歌(选一段) 杜甫 27.塞下曲 戎昱 28.塞上曲 王烈 29.出塞 钱起 30.塞上曲 钱起 …… |
| 编辑推荐 | |
| 《酒泉百咏》作为一项重大学术工程和文化建设工程,经过集思广益、辨证认知、不断修改研讨,终于成为一次立意高远、眼光独特、才华闪现的酒泉文化的寻根之旅,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揭示酒泉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世代酒泉人根本的精神基因、深层的生命追求和独特的人文标识,总结历史、盘点遗产、延续文脉、服务现实,尤其对于检视酒泉文化实力,彰显酒泉文化魅力,提升酒泉文化影响力,意义深远。《酒泉百咏》为丛书之一,撷取了历代写酒泉诗歌中的精华,带你领略古人眼中的酒泉。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1.天马歌 刘彻 2.祁连山燕支曲 匈奴民歌 3.石壁诗 马岌 4.宋纤画像颂 杨宣 5.凉州乐歌 温子升 6.敦煌乐 温子升 7.关山月 徐陵 8.重别周尚书 庾信 9.关山月 卢照邻 10.塞上 郭震 11.凉州词 王翰 12.水鼓子曲 张子容 13.凉州词 王之涣 14.古从军行 李颀 15.从军行 王昌龄 16.从军行(其七) 王昌龄 17.陇西行 王维 18.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19.渭城曲 王维 20.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 21.关山月 李白 22.从军行 李白 23.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岑参 24.题苜蓿峰寄家人 岑参 25.送人从军 杜甫 26.饮中八仙歌(选一段) 杜甫 27.塞下曲 戎昱 28.塞上曲 王烈 29.出塞 钱起 30.塞上曲 钱起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淡雅的墨蓝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立刻就散发出一种沉稳而又不失底蕴的气质。初次翻阅时,我就被它内页的排版吸引了。字体选择得十分考究,宋体与黑体的搭配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在细节上彰显了出版方的用心。纸张的质感也值得称赞,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快消品,而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件。装订工艺也相当扎实,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书脊会松动。我特别留意了边距的留白,处理得非常得体,既不会让版面显得拥挤,又能为读者留出充足的思考和批注空间。这种对实体书体验的极致追求,在如今这个数字化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难得和珍贵,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花更多时间去亲近它,去感受文字与纸张的完美结合。
评分如果让我从一个纯粹的知识获取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采用那种线性、平铺直叙的梳理方式,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知识网络。每一个章节的引入都自然而然,仿佛是上一段论述的必然延伸,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引导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关键概念的界定和阐释,都力求做到清晰无歧义,那些复杂的逻辑关系,通过恰当的比喻和类比,变得清晰易懂。我特别欣赏它在引用外部资料时的严谨性,脚注和参考资料的标注做得非常规范,这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使得读者在深入探索相关领域时,有了一个可靠的导航图。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给我的阅读体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作者的叙事方式极为老练,他似乎拥有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引人入胜故事的魔力。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因为一个精妙的转折或是一段极富画面感的描述而停下来,回味许久。他的遣词造句,既有传统文人的典雅厚重,又不失现代语言的灵动与精准,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陈旧的隔阂感。尤其是在描绘一些宏大场景时,作者的笔力之雄健,简直让人拍案叫绝,仿佛那些画面就在眼前徐徐展开,历史的尘埃仿佛都随着他的笔触飞扬起来。这种对语言驾驭的纯熟度,表明了作者绝非泛泛之辈,他对文字的敬畏和深厚的积累,通过每一个精心打磨的句子都显露无遗,读来酣畅淋漓,深感享受。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它不仅仅是一本供人消遣的读物,更是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尝试着利用书中的某些论点去印证我之前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些零散信息,发现其论据的充分性和观点的独到性,常常能带来“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特别是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对特定历史人物的背景交代,或者对某一事件多方观点的平衡呈现,都显示出作者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整理能力。对于希望系统深入了解该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坚实基石,它的信息密度很高,但编排得井井有条,确保了即便是初次接触的读者,也能沿着清晰的脉络,高效地吸收和内化其中的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作者似乎拥有与古人对话的能力,他不仅是在记录事实,更是在试图还原当时的语境和心境。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去感受那些人物的挣扎与抉择。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非一般的历史读物所能企及。它没有过度渲染戏剧性,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笔触,描绘出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的复杂面貌。这种成熟的叙事态度,使得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更深层次的思辨启迪,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历史留给我们的真正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