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想找的人不在:右耳的厨房
定价:42.00元
作者:右耳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699137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叙述,陌生都市里陌生邻家的无声关怀,遥远家乡中遥远亲人的牵挂,爱情的甜蜜滋味,生活的酸涩艰辛,这些生活的滋味,都在作者的缓缓讲述中,慢慢侵染入心。
2,这是一本关于美食的记忆,厨房中的女人,因为故事而生成一道菜,又因为一道菜,成就了一个故事。美食与厨房相关,厨房与女人相关,而女人与故事相关。
3,这不是菜谱书,这也不是情感鸡汤,这是一本关于爱与美食、情感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温暖生活的图书,不仅仅是美食,更有关于亲情的解读,关于现代人情感的感悟,关于生活态度的思考。作为记者和编辑,作者的文字温柔且有力量,在平和的叙述中,一道道菜品带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而有些故事,则让一道道平凡的食品添加了许多温度。如“水产/想找的人不在”,从一碗黄鱼面写出留守老人的孤单和守望,“地震后的牛肉面”写出家人之间的牵挂,“如何煮一碗扑倒男人的面”则在细致的做面过程中,融入对爱情的解读。作者曾为媒体人,现转型家庭主妇,代表了当今都市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生活中的各种思考和困惑,而这些,都在一道道食品中,化为对生活的热爱。因为故事而生成一道菜,又因为一道菜,成就了一个故事。美食与厨房相关,厨房与女人相关,而女人与故事相关。
目录
一、 不过只是一碗面
想找的人不在 002
如何煮一碗扑倒男人的面 014
地震后的牛肉面 021
吃到点滴不剩 032
不过只是一碗面 037
二、 一个人和一座城
一个人和一座城 044
花娘娘要捉盗肠贼 050
瞎子的预言 056
提起鬼饮食的夜晚就会想起你 064
麻婆豆腐三点水 071
三、 请将我融化在油脂里
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 080
请将我融化在油脂里 086
姑且叫它处女菜 091
紫苏添香饭遭殃 098
卤菜的逻辑 103
四、 自由主妇的红绿肥牛
疯狂主妇的体面回归 112
烟笋烧牛腩及周花花的口福 118
皇城坝蒸牛肉的佳CP 125
五、 关于鸡的前生今世
拼死一碗参鸡汤 134
厨师长的秘密 141
快意恩仇棒棒鸡丝 149
少女的自杀与脱骨的凤爪 154
六 、一条还魂鱼
新股民的水煮鱼 164
炖鱼汤重点不是炖 170
过水之鱼与无鱼之面 175
一条不凉的凉拌鱼 184
藿香还魂鱼 189
七、点心和泡菜的秘密花园
一场狼狈慌张的成人礼 196
泡菜开花生出魔咒 203
三种辣椒两种油 208
从前 215
卯辰时分的秘密花园 222
作者介绍
右耳,媒体人。从业二十年,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纸媒供职,上海《新闻晨报》专栏编辑、周刊主笔,新媒体平台“分答头条”编辑顾问。喜爱艺术、写作、烹饪美食。2014年创办公众号“右耳的厨房”,以厨娘身份记录美食故事,分享烹饪心得。多篇文章被专业烹饪杂志《四川烹饪》转载发表。代表篇目《如何煮一碗扑到男人的面》、《想找的人不在》、《花娘娘要捉盗肠贼》等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网易、《MaricClaire》香港版等采访报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沉静而压抑的,像夏日午后被厚重云层压住的天空,空气里充满了湿漉漉的情绪。作者的笔力在于,她能将那些最微不足道的情感波动,放大成足以影响全局的力量。书中人物的关系处理得极其微妙,充满了未说出口的张力,那些未曾言明的爱慕、误解和疏离,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令人心痛。我特别注意到,作者似乎对“沉默”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关注,很多关键的信息点,都不是通过对话传递的,而是通过人物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重复的小动作,或者干脆就是一段漫长的空白来暗示。读到后半段,我甚至感觉自己的呼吸频率都跟着书中的节奏慢了下来,进入了一种近乎冥想的状态。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品出其中苦涩回甘的杰作,不适合在嘈杂的环境中匆忙阅读。
评分这部作品最令人称道之处,在于它对“氛围构建”的炉火纯青。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现场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带有特定气味的、充满历史感的小世界。我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走进了那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感受着墙壁上剥落的油漆和旧家具散发出的特有气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上展现了极高的文学素养,但这种素养并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完美地服务于主题的表达。书中对于自然元素的描绘尤其出色,风声、雨声、光影的变化,无不带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仿佛自然本身就是故事的另一个重要角色。这本书没有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它提供的是一种更接近现实的、充满留白的收尾。它让我们直面人生的不确定性,以及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完全弥补的遗憾。如果你渴望一场真正沉浸式的、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学之旅,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投入时间。
评分这本小说简直是文字的盛宴,作者的叙事功力高超得让人惊叹。它并非那种情节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的作品,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织布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他们内心的波澜。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环境描写的刻画,那种氛围感极其强烈,仿佛能闻到书中场景的气息,感受到人物的情绪波动。初读时,我有些不适应这种缓慢而深沉的节奏,但随着深入,我逐渐被带入那个特定的世界观中,与书中的角色一同经历他们的欢笑与失落。那些对话的设计更是精妙,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反复推敲,看似随意,实则暗藏深意,充满了生活的质感和人性的复杂性。读完之后,那种余韵久久不散,让人忍不住回味那些关于成长、关于遗憾的哲思。它不是快消品,更像是需要细细品味的陈年佳酿,每一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层次和感悟,非常推荐给追求文学深度的读者。
评分这是一部非常“私人化”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本日记的片段集合,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完整叙事。作者似乎并不在意迎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是专注于捕捉那些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在场感”。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无声的旁观者,偷窥到了角色们最真实、最不设防的瞬间。书中对细节的捕捉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比如描写一次下午茶的场景,能细致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姿态、阳光透过玻璃杯投射出的光影,以及空气中弥漫的微小尘埃。这种极度的写实反而构建了一种超现实的梦境感。虽然有些情节略显晦涩,需要读者主动去填补空白,但这恰恰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强迫你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整体而言,这是一次挑战思维的阅读,需要时间和心境,但回报是巨大的精神触动。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风格和我想象中的那种畅销小说大相径庭,它充满了实验性。如果用音乐来比喻,它就像是现代主义的交响乐,充满了不和谐音,但这些不和谐恰恰构成了它独特的张力。我欣赏作者敢于打破线性叙事的窠臼,采取多重视角和时间跳跃的手法,这让故事的结构像一个迷宫,需要读者不断地重新定位自己。有些段落的语言是极其华丽和古典的,但紧接着,又会跳跃到极其口语化、甚至有些粗粝的现代表达,这种强烈的反差感是本书最抓人的地方。它探讨的主题非常宏大,关乎记忆的不可靠性、时间的相对性,以及身份的流动性。它不是那种读完后能明确告诉你“这是什么意思”的书,而是提供了一系列极富启发性的意象和场景,让你自己去构建意义。非常适合那些厌倦了既定框架,渴望新鲜阅读体验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