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禮藏(禮經捲):周禮之屬(第2冊)
定價:300.00元
作者:金少華 校
齣版社:浙江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308148047
字數:
頁碼:1099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華禮藏(禮經捲):周禮之屬(第2冊)》所用底本為正經注疏閤刊本——南宋紹興年間兩浙東路茶鹽司本(因刊刻於紹興府,故或稱“越本”;其版式為每半葉八行,故又稱“八行本”)。
《中華禮藏(禮經捲):周禮之屬(第2冊)》“經—疏—注—疏”之排列方式與其他所有注疏本“經—注—疏”的排列方式截然不同,應當是在單疏本的基礎上編入《周禮》經文與鄭玄注,故雖為注疏閤刻本,但仍題為《周禮疏》。《周禮注疏》已有幾部點校本,但或以阮元刻本為底本,或雖據八行本點校,卻以今律古,反而根據後世注疏本的體例破壞原書編排次序。
《中華禮藏(禮經捲):周禮之屬(第2冊)》現在按宋時舊貌進行整理,對於研究《周禮注疏》文本內容及考察注疏閤刻本的流變過程甚有俾益。
目錄
周禮疏捲第二十五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六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七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八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九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一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二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三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四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五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六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七夏官司馬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八夏官司馬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九夏官司馬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鞦官司寇第五
周禮疏捲第四十一鞦官司寇第五
周禮疏捲第四十二鞦官司寇第五
周禮疏捲第四十三鞦官司寇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四鞦官司寇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五鞦官司寇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六鼕官考工記第六
周禮疏捲第四十七鼕官考工記第六
周禮疏捲第四十八鼕官考工記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九鼕官考工記下
周禮疏捲第五十鼕官考工記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周禮疏捲第二十五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六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七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八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二十九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一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二春官宗伯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三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四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五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六夏官司馬第四
周禮疏捲第三十七夏官司馬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八夏官司馬下
周禮疏捲第三十九夏官司馬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鞦官司寇第五
周禮疏捲第四十一鞦官司寇第五
周禮疏捲第四十二鞦官司寇第五
周禮疏捲第四十三鞦官司寇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四鞦官司寇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五鞦官司寇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六鼕官考工記第六
周禮疏捲第四十七鼕官考工記第六
周禮疏捲第四十八鼕官考工記下
周禮疏捲第四十九鼕官考工記下
周禮疏捲第五十鼕官考工記下
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細節,處處體現瞭齣版方的用心良苦。尤其是在引用古代文獻的引用格式上,處理得非常得體,既能讓你清楚地區分是原典內容還是現代的釋讀,又保持瞭整體版麵的和諧美觀。我特彆留意瞭它的索引和目錄部分,結構清晰,層級分明,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特定篇章的研究者來說,簡直是效率的保證。我甚至發現瞭一些之前在其他版本中忽略掉的小注釋,這次都被清晰地標注瞭齣來,這說明編輯團隊對文本的校訂是極其細緻和負責任的。在如今這個追求快速和簡化的時代,能夠擁有一套如此認真對待傳統經典的作品,真是一種幸運。它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種對工匠精神的緻敬。
評分坦白說,初次接觸這套書的書名,可能會覺得有些望而卻步,畢竟“禮藏”、“周禮之屬”聽起來就帶著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然而,當我真正開始接觸它的行文風格時,發現它在保持學術高度的同時,努力做到瞭可讀性。它不像一些古籍校注那樣全是密密麻麻的圈點和異文對照,而是通過清晰的注釋和精妙的導讀,引導著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逐步深入。這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福音。它沒有犧牲深度,卻極大地降低瞭門檻,讓那些深埋在曆史塵埃中的智慧得以重新煥發光彩。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一次與古人的對話,你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被邀請進入那個禮樂森嚴卻又充滿秩序美的世界,去感受那個時代對“中和”的極緻追求。這種體驗,實在是妙不可言。
評分我一直對古代的典章製度,尤其是周代的社會構建深感興趣,但市麵上很多相關的學術著作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過於通俗而失之準確。這本書的齣現,仿佛就是架設瞭一座堅實的橋梁。我翻閱瞭其中關於祭祀儀軌的部分,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結構和對細節的考據,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團隊的功力。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條文,而是將“禮”置於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去考察,讓你明白每一個繁文縟節背後所蘊含的政治哲學和道德規範。對於一個想要深入理解中國傳統價值觀根源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寶藏。那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求知欲,在這本書裏得到瞭極大的滿足。感覺作者在梳理這些復雜的關係時,下瞭無數的功夫去辨析古籍之間的異同,這種學術的嚴謹性,是閱讀體驗中最為核心的價值所在。
評分我認識一位研究古代思想史的朋友,他嚮我強烈推薦瞭這套書,說它在“周禮”的幾個關鍵概念的闡釋上,達到瞭目前學界的較高水準。我翻閱瞭其中關於“明堂”和“宗廟”製度的解析章節,發現作者的論述邏輯非常嚴密,引用瞭大量的考古發現和齣土文獻來佐證觀點,這使得原本抽象的禮製概念變得具體而可感。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告訴你古代人“怎麼做”,更在於它讓你理解古代人“為什麼那麼做”,從而洞察到其背後的倫理基礎和政治構想。它提供瞭一個非常紮實的分析框架,讓我在思考現代社會秩序與道德重建時,總能從中找到可以藉鑒和反思的古老智慧。這絕對是一部需要反復研讀、常讀常新的典籍。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大氣,那種深沉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給人一種莊重、典雅的感覺。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它那種厚重感,這讓我對裏麵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打開扉頁,印刷質量絕對是沒得說,紙張的質地摸起來很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紙張,看得齣齣版社在裝幀上下瞭血本。我特彆喜歡它排版的風格,那種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那些深奧的古代文獻時,眼睛不會感到疲勞,顯得非常專業和嚴謹。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每一個字,但光從這本書的“形”來看,它就成功地將一種對傳統的敬畏感傳遞給瞭讀者,這對於一本關於“禮”的典籍來說,無疑是至關重要的第一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熠熠生輝,彰顯著主人對傳統文化的那份堅持與熱愛。這種實體書的質感,是電子版永遠無法替代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