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礼记(国学经典精注精译)(精)》由高山译注。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尚书礼记(国学经典精注精译)(精)》由高 山译注。
《尚书》意即“上古帝上之书”,相传由孔子编 撰而成,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 大经大法”,有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礼记》是一一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 选编。该书由西汉时期的戴圣所篡辑,是研究中国古 代礼制或研究儒家学术思想的**书籍。其中有许多 关于学习、教育、生活、修养身心和为人处雌的道理 ,精辟深刻,对今人仍有教益。
尚书
虞书
尧典
舜典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周书
牧誓
洪范
金滕
大诰
康诰
酒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顾命
康王之诰
吕刑
礼记
曲礼 上
曲礼 下
礼运
礼器
学记
哀公问
仲尼燕居
问丧
服问
儒行
冠义
昏义
乡饮酒义
聘义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堪称一绝,我很少看到一本学术性这么强的古籍,还能做到如此赏心悦目。纸张的选择很考究,即便是大段的原文和译文对比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好的装帧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阅读的愉悦感和专注度。但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深度。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更偏学术的《尚书》或《礼记》的注本,往往因为术语太过专业而望而却步。这本书的“精注”之处在于,它抓住了普通读者最关心的那些核心问题,比如“为什么古人要这么规定?”“这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字词考据。它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总能在你感到困惑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用最简洁有力的方式为你点亮迷津。这让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实用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绝非仅仅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可以指导我们生活实践的智慧宝库。
评分我通常只对历史文献中的具体事件感兴趣,对“礼制”这种抽象概念比较抗拒,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解读视角非常独特,没有将《礼记》束之高阁,而是着重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社会心理学基础。比如说,书中对“丧礼”的详细解读,不仅仅是描述仪式流程,而是深入剖析了人类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情感需求以及社会如何通过仪式来规范和引导这些情绪。这种将古典文献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我感觉作者在翻译时,特别注重把握原文的情感色彩,使得那些看似冰冷的规章制度中,也流淌着人性的温度。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中国传统社会运作逻辑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它让我明白,礼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秩序的体现。
评分说实话,我买很多国学经典都是为了“收藏”多过“阅读”,但这本书完全不一样。我是一个对历史脉络非常敏感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我惊讶地发现作者在编排上很有匠心。它不仅仅是把《尚书》和《礼记》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种逻辑清晰的结构,将两者在思想上的传承和发展展现了出来。比如,在讲到“君子之学”时,它会把《尚书》中的治国方针,与《礼记》中对个人修养的论述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敬畏之心”的探讨尤其有感触,在充斥着各种喧嚣和浮躁的现代社会,这种强调内心定力和道德自觉的论述,如同清泉一般涤荡心灵。翻译的精准度也值得称赞,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而是努力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流畅自然的现代汉语表达出来,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斋里的智慧,真正走进了日常生活。我甚至开始尝试将书中的一些理念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沟通中,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评分坦白说,我对这种“国学经典精注精译”系列的接受度一直不高,总觉得精华二字往往被滥用,很多版本要么是过度解读,要么是删减过多,失去了原著的神韵。然而,这本《尚书礼记》的处理方式非常平衡。它在保持原文的庄重感的同时,确保了译文的现代可读性,没有为了追求“时髦”而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冲淡了经典的力量。我尤其喜欢它在注释中对不同历史时期解读差异的梳理,这体现了极高的学术审慎性。阅读时,我能感觉到作者在小心翼翼地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古今的理解鸿沟,而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个单一的、武断的解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鼓励读者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吸收,它提供的不仅是答案,更是提问的方法。对于任何想要系统、严谨地踏入先秦经典学习领域的读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入门与进阶参考书。
评分这本书的书封设计得挺有意思,那种传统的宣纸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让人感觉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快餐文化读物。我最近正好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光是目录就看得出来,编者下了不少功夫,把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用现代的语言进行了梳理和解释,读起来顺畅多了。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礼”的社会功能,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重新理解“礼”的内涵,对于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氛围,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它的注释部分非常细致,很多地方会引用其他经典来进行横向对比,这对于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感觉自己不是在简单地“读”一本古书,而是在和一个古代的智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那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非常棒。唯一可能需要时间适应的是,虽然是精译,但原文的韵味依然保留得很好,初读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一旦进入状态,那种古朴典雅的文字之美,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