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欣赏的古诗词(修订版)
定价:69.00元
售价:41.4元,便宜27.6元,折扣60
作者:吴战垒,王翼奇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540013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欣赏的古典诗词(修订版)》共选取了四百余首*圈读、手书和称引过的古典诗词,以朝代先后为序,主要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部分。每首诗词除原文外,尤其说明*对该首诗词的欣赏;且对其中的重难点字词或句子有较细致的解释,以便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目录
先秦
诗经
静女
伐檀
木瓜
伐木
天保
屈原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汉魏六朝
刘邦
大风歌
汉乐府
上邪
曹操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
薤露
蒿里行
苦寒行
蔡琰
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
苏伯玉妻
盘中诗
左思
咏史(选五首)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
过始宁墅
登池上楼
斋中读书
岁暮
自叙
北朝乐府
木兰诗
……
唐五代
宋元
明清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十分精良,这虽然不是内容本身,但对于提升阅读体验至关重要。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有损坏的担忧。更值得称赞的是,在重要诗句的呈现上,设计者采用了留白和字体大小的巧妙变化,使得那些精妙绝伦的句子仿佛从纸面上“跳脱”出来,极具视觉冲击力。这种对阅读美学的重视,侧面反映了作者和出版方对于作品本身的尊重。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时不时会停下来,只是静静地看着某一行字,感受那种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凝练出的美感。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它成功地让“阅读古诗词”这件事,从一项略显严肃的任务,变成了一种享受生活、陶冶情操的优雅活动。
评分坦白讲,市面上关于诗词的书籍多如牛毛,但真正能让人产生“相见恨晚”感觉的凤毛麟角。这本修订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在“欣赏”二字上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鉴赏手册”。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想象力,他提供的背景信息和文化注解,如同精准的聚光灯,照亮了诗词中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角落。比如,对于一些涉及历史事件的作品,作者会非常克制地提供必要的历史脉络,绝不喧宾夺主,而是巧妙地烘托出主题。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惊喜。我发现自己开始主动去寻找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去感受词句间潜藏的巨大张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慢下来”去品味,去品味文字的力量和时间沉淀下的厚重感,这对于当下这个追求快速反馈的时代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典文学宝库的大门,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与古代文人墨客的深度对话。作者的选篇眼光独到,既有家喻户晓的经典名篇,也不乏一些鲜为人知却韵味悠长的佳作。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对每首诗词的解读,绝非简单地解释字面意思,而是深入挖掘了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作者心境以及文化意蕴。比如,读到某首边塞诗时,那种金戈铁马的苍凉感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大漠孤烟直的气势;而品味婉约词时,字里行间流淌出的细腻情感,又让人不禁为古人的相思与离愁而动容。这种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的阐释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让我不再是走马观花地欣赏文字表面的美,而是真正地走进了诗词的精神世界。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精髓,却又苦于找不到一本既权威又亲切的入门读物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成功地架起了现代读者与古典美学之间沟通的桥梁。
评分我对外文的诗歌、散文一直情有独钟,但国内的古诗词欣赏书籍,常常给我一种过于学院派、板着脸孔的印象,读起来枯燥乏味。然而,这本《毛欣赏的古诗词(修订版)》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平易近人,行文间充满了真诚的热情和对文字的敬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典故时,总能用现代人的视角和恰当的比喻来加以说明,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意象变得清晰明了。我尤其喜欢它对格律和韵脚的讲解部分,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但通过作者的梳理,我竟然能体会到古人创作时的那种精妙的音乐感和形式美。这种“由表及里”的引导,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对音律和结构的鉴赏力。说实话,自从有了它,我不再满足于只背诵几句名句,而是开始尝试去体会“吟”和“诵”的魅力,这真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审美升级”体验。
评分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抱有敬意但又有些畏惧的年轻读者,担心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会看不懂那些文采斐然的佳作。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内心是忐忑的。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修订版在结构上做了优化,使得不同主题的诗词得以串联,形成了一种流畅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对初学者友好的基础篇章,还是对进阶读者有挑战性的深度剖析,作者都拿捏得当,让你在感到被接纳的同时,又不断地被激励去探索更深层次的内涵。它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是高高在上的教条灌输,更像是长辈在耐心细致地分享他毕生的热爱和心得。读完后,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那种敬畏感没有消失,但更多了一份亲近感和自信,感觉自己已经踏入了欣赏的门槛,而不仅仅是在门外徘徊观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