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孟子与尽心篇(精装版)
定价:48.00元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060753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尽心》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
内容提要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讲述《孟子》*后一篇《尽心篇》的整理稿。《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讲完外用之道以后,讲传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视。全篇以“尽心”点题,以“修身立命”总领全篇,阐述了“良知良能”、“仁民爱物”、“民贵君轻”等一系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内涵,并进一步阐释了孔子“乡愿德贼”之说等。
目录
尽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传○尽心动心知性忍性○佛法儒化儒学佛化○孟子教修身○什么是正命○你想得乐吗○谁有惭愧心○贤君贤士平凡○先穷后达的那个人○有我无我○凡民与豪杰的区别○谁是好领导○人性的良知良能○人的等别○君子有三乐○养老与全民福利○传统农业税的问题○孔子登山孟子观水○王与贼自利与利他○关于“子莫执中”○成功与成名不同○王道与霸道○历史记录的果报○尸位素餐○居仁由义之道○环境的影响君子的爱心○两个故事三个论点○孟子的教学方法○何谓尊师重道○进步快退步更快○关于服丧○尽心章句下
圣贤事业○历史难读○且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民为贵的真义○三个观念三个层次○百世之师——圣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路是走出来的○冯妇的遭遇○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巧妙的教育方法○财聚人散○小有才的危险○穿窬之心偷巧偷心○君子行法以俟命○说大人则藐之○狂獧的表现○乡原的表现○孟子的感慨
作者介绍
南怀瑾先生出身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堪称“一代宗师”。
文摘
序言
当我翻开内页,首先注意到的是校对和排版的严谨性。在阅读古代经典译注本时,最怕遇到的是错别字连篇或者注释混乱的情况,这极大地干扰了对原意的理解和沉浸感。然而,这本在文本呈现上达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无论是原文的引文部分,还是后人的解读和注释,其格式都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行间距和字距的把握恰到好处,既保证了信息的密度,又避免了拥挤带来的压迫感。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哲学名词时,作者或编者似乎非常清楚读者的困惑点,常常会在关键的术语旁提供即时的、简洁的解释,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远比冗长乏味的脚注更具效率。这让我在深入钻研文本的脉络时,能够更流畅地跟上思路的推进,避免因为查找零散的参考资料而打断思考的连贯性,充分展现了编辑团队对阅读体验的深刻洞察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硬壳的质地温润而厚重,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预示着其中蕴含的知识的重量。书页的切边处理得极其平整光滑,即便是精装版的常见瑕疵——纸张与封面结合处的微小不齐,在这本书上都处理得相当到位。尤其是封面那典雅的字体排版,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以一种沉稳的、带着古典韵味的方式呈现书名,让人一看便知其内容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或经典著作,而非快餐式的读物。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颇具匠心,不是那种反光刺眼的白,而是略带米黄色的护眼纸,字体的墨色深沉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的重视,无疑提升了阅读的仪式感,也让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无论从美观还是质感上,都占据了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工艺品,体现了东方出版社对于经典文本推广的敬意。
评分最后,我要提及作者或译注者在解读上的独到之处,这构成了本书的灵魂所在。优秀的解读本,其价值往往在于“增益”而非“替代”。好的注释者,必须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入符合当代语境的洞察力,为古老的文本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本书的解读部分,没有那种过度解读或附会之嫌,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如其分的平衡——既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解释,又留足了读者自行体悟的空间。我欣赏那种谦逊而富有洞见的评注风格,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在你迷茫时轻轻点拨一下,引导你看到更广阔的图景,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答案。这种“点到为止”的解读艺术,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层次,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主动探索的乐趣,而非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这是其区别于市面上诸多平庸注本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超越了一般普及读物的范畴,直抵核心思想的腹地。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让人停下来反复琢磨的金句,这些句子往往是历经时间沉淀后依然闪耀的思想火花。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对某个特定学派观点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提供了一套分析问题、审视自身处境的思维框架。这种框架性的教益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它教导的不是“应该相信什么”,而是“如何去思考”。我感受到了那种穿透历史尘埃的力量,它将古代圣贤的智慧,以一种既尊重传统又不失现代关怀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对核心思想的忠诚和对读者心智成长的关注,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真正有份量的、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参考书,而非读完即弃的消遣读物。
评分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来看,这本书展现了一种清晰的、层层递进的结构美学。它并非简单地将文本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模块划分。开篇部分的引言或绪论部分,对全篇的主旨和核心思想进行了宏观的概述,为后续的细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进入正文部分,可以明显感觉到编排者在处理章节过渡时所下的功夫,每一个小节的衔接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桥梁,自然而然地引向下一个更深层次的议题。这种编排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人,也能循着作者搭建的认知阶梯稳步攀升,不易迷失在浩瀚的古代思想体系中。我尤其欣赏那种将理论与实际案例巧妙结合的处理手法,它让抽象的哲学概念瞬间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可读性,让人感觉是在与一位知识渊博且善于表达的智者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