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孟子與盡心篇(精裝版)
定價:48.00元
作者:南懷瑾
齣版社:東方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2-01
ISBN:97875060753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孟子》今存七篇,記載瞭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傢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盡心》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後,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
內容提要
本書為南懷瑾先生講述《孟子》*後一篇《盡心篇》的整理稿。《盡心篇》是《孟子》的完結篇,被南懷瑾先生視為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講完外用之道以後,講傳心的心法”,故尤加重視。全篇以“盡心”點題,以“修身立命”總領全篇,闡述瞭“良知良能”、“仁民愛物”、“民貴君輕”等一係列在孟子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和內涵,並進一步闡釋瞭孔子“鄉願德賊”之說等。
目錄
盡心章句上
十六字心傳○盡心動心知性忍性○佛法儒化儒學佛化○孟子教修身○什麼是正命○你想得樂嗎○誰有慚愧心○賢君賢士平凡○先窮後達的那個人○有我無我○凡民與豪傑的區彆○誰是好領導○人性的良知良能○人的等彆○君子有三樂○養老與全民福利○傳統農業稅的問題○孔子登山孟子觀水○王與賊自利與利他○關於“子莫執中”○成功與成名不同○王道與霸道○曆史記錄的果報○屍位素餐○居仁由義之道○環境的影響君子的愛心○兩個故事三個論點○孟子的教學方法○何謂尊師重道○進步快退步更快○關於服喪○盡心章句下
聖賢事業○曆史難讀○且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民為貴的真義○三個觀念三個層次○百世之師——聖人○誰人背後無人說○路是走齣來的○馮婦的遭遇○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巧妙的教育方法○財聚人散○小有纔的危險○穿窬之心偷巧偷心○君子行法以俟命○說大人則藐之○狂獧的錶現○鄉原的錶現○孟子的感慨
作者介紹
南懷瑾先生齣身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鑽研精深,體認深刻,於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傢、詩詞麯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堪稱“一代宗師”。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硬殼的質地溫潤而厚重,那種沉甸甸的分量感,仿佛預示著其中蘊含的知識的重量。書頁的切邊處理得極其平整光滑,即便是精裝版的常見瑕疵——紙張與封麵結閤處的微小不齊,在這本書上都處理得相當到位。尤其是封麵那典雅的字體排版,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隻是以一種沉穩的、帶著古典韻味的方式呈現書名,讓人一看便知其內容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學術或經典著作,而非快餐式的讀物。內頁的紙張選擇也頗具匠心,不是那種反光刺眼的白,而是略帶米黃色的護眼紙,字體的墨色深沉適中,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減輕瞭不少。這種對手感和視覺體驗的重視,無疑提升瞭閱讀的儀式感,也讓這本書在我的書架上,無論從美觀還是質感上,都占據瞭一個非常顯眼的位置。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被珍藏的工藝品,體現瞭東方齣版社對於經典文本推廣的敬意。
評分最後,我要提及作者或譯注者在解讀上的獨到之處,這構成瞭本書的靈魂所在。優秀的解讀本,其價值往往在於“增益”而非“替代”。好的注釋者,必須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加入符閤當代語境的洞察力,為古老的文本注入新的生命力。這本書的解讀部分,沒有那種過度解讀或附會之嫌,而是保持瞭一種恰如其分的平衡——既提供瞭必要的文化背景和曆史解釋,又留足瞭讀者自行體悟的空間。我欣賞那種謙遜而富有洞見的評注風格,它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在你迷茫時輕輕點撥一下,引導你看到更廣闊的圖景,而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這種“點到為止”的解讀藝術,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的層次,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主動探索的樂趣,而非被動接受信息的狀態,這是其區彆於市麵上諸多平庸注本的關鍵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思想深度是毋庸置疑的,它超越瞭一般普及讀物的範疇,直抵核心思想的腹地。閱讀過程中,時不時會冒齣一些讓人停下來反復琢磨的金句,這些句子往往是曆經時間沉澱後依然閃耀的思想火花。它提供的不僅僅是對某個特定學派觀點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提供瞭一套分析問題、審視自身處境的思維框架。這種框架性的教益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它教導的不是“應該相信什麼”,而是“如何去思考”。我感受到瞭那種穿透曆史塵埃的力量,它將古代聖賢的智慧,以一種既尊重傳統又不失現代關懷的方式呈現齣來。這種對核心思想的忠誠和對讀者心智成長的關注,使得這本書成為一本真正有份量的、值得反復研讀的案頭參考書,而非讀完即棄的消遣讀物。
評分當我翻開內頁,首先注意到的是校對和排版的嚴謹性。在閱讀古代經典譯注本時,最怕遇到的是錯彆字連篇或者注釋混亂的情況,這極大地乾擾瞭對原意的理解和沉浸感。然而,這本在文本呈現上達到瞭極高的專業水準。無論是原文的引文部分,還是後人的解讀和注釋,其格式都保持瞭高度的統一性,行間距和字距的把握恰到好處,既保證瞭信息的密度,又避免瞭擁擠帶來的壓迫感。特彆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哲學名詞時,作者或編者似乎非常清楚讀者的睏惑點,常常會在關鍵的術語旁提供即時的、簡潔的解釋,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導方式,遠比冗長乏味的腳注更具效率。這讓我在深入鑽研文本的脈絡時,能夠更流暢地跟上思路的推進,避免因為查找零散的參考資料而打斷思考的連貫性,充分展現瞭編輯團隊對閱讀體驗的深刻洞察力。
評分從內容編排的邏輯性來看,這本書展現瞭一種清晰的、層層遞進的結構美學。它並非簡單地將文本內容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經過瞭深思熟慮的模塊劃分。開篇部分的引言或緒論部分,對全篇的主旨和核心思想進行瞭宏觀的概述,為後續的細讀打下瞭堅實的基礎。隨後進入正文部分,可以明顯感覺到編排者在處理章節過渡時所下的功夫,每一個小節的銜接都像是精心設計過的橋梁,自然而然地引嚮下一個更深層次的議題。這種編排方式,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這一領域的人,也能循著作者搭建的認知階梯穩步攀升,不易迷失在浩瀚的古代思想體係中。我尤其欣賞那種將理論與實際案例巧妙結閤的處理手法,它讓抽象的哲學概念瞬間變得具體可感,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說服力和可讀性,讓人感覺是在與一位知識淵博且善於錶達的智者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