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唐诗三百首
定价:35.00元
作者: 蘅塘退士;高高 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06386593
字数:
页码:3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名社佳作,千年传承
中国传统文学的源泉,中华文明的瑰宝
鲁迅: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本版《唐诗三百首》在古本基础上,参考近现代所出版的其他版本,共选入唐代诗人七十七位,共计三百二十一首诗,其中五言古诗三十五首,乐府四十五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七言律诗五十三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诸诗配有注释。作者均加以小传,介绍其生平事迹、主要成就及词作风格与特色。
内容提要
诗歌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唐朝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佳作累牍,流传下来的多达五万余首。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可称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它既是中华文明的高度浓缩,同时也是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
目录
作者介绍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初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的选诗标准为“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n
文摘
五言古诗三十三首 n
张九龄 n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开元名相,为“开元之治”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诗薮》评价张九龄“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皆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 n
感遇1二首 n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3。 n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4。 n
谁知林栖者5,闻风坐相悦6。 n
草木有本心7,何求美人折8。 n
【注解】1张九龄作《感遇》十二首,本诗。2葳蕤(wēiruí):草木枝叶茂盛下垂的样子。3桂华:“华”通“花”。秋天的桂花呈黄白色,如月光。4自尔:自此,自然地。5林栖者:隐居山林的人。6闻风:闻到风吹来的香气,而生爱慕之心。坐:因而。7本心:天性。8美人:这里比喻有权势的人,如君王。 n
其二1 n
江南有丹橘2,经冬犹绿林。 n
岂伊地气暖3,自有岁寒心4。 n
可以荐嘉客5,奈何阻重深6。 n
运命唯所遇7,循环不可寻8。 n
徒言树桃李9,此木岂无阴10。 n
【注解】1《感遇》之七。2江南:长江以南。唐代江南地区比今天地域广泛。本诗作于作者被贬荆州之时,于今天湖北。丹橘:即红橘。3岂伊:岂,难道。岂伊,意为:难道是因为那儿。4岁寒心:耐寒的品质,这里比喻坚贞的节操。典出自《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可:可以;以:用来。荐:进献。嘉客:高贵的宾客,此暗指君王。《尚书·禹贡》中曾提到江南橘为贡品。6阻重深:道路被重重阻塞。7运命:命运。8循环:命运否泰周而复始。寻:追究。9徒言:徒然。树:种植。10阴:树荫。 n
…… n
序言
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唐诗三百首》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更让我心动的是,它所蕴含的那股“精气神”。它精选的篇目,几乎涵盖了唐诗的各种体裁和风格的顶尖代表作。读完一遍,你会发现,原来人的情感可以如此多样化地被文字捕捉:有初春的嫩绿,有盛夏的雷霆,有深秋的萧瑟,更有冬日的傲骨。它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的是中华文化中对自然、对人生、对功名、对爱情最本质的理解。那些描绘普通人生活场景的诗歌,尤其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让我反思自己当下的生活是否过于浮躁,是否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朴素美好。这种对生命本真的叩问,是比技巧更高级的艺术价值。
评分说实话,现在的许多诗歌选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薄,少了些回味的空间。而这本《唐诗三百首》的注释部分,处理得恰到好处,既提供了必要的解说,又不过分干预诗歌本身的张力和美感。高高先生的注解,如同一位温和的向导,在你被某句诗的意象困住时,轻轻点拨一下,让你豁然开朗,却又不会剥夺你独立思考的乐趣。我最喜欢它对那些典故的解释,往往能精准地捕捉到古人遣词造句的深层用意。这使得即便是那些描绘了特定历史背景或地方风物的诗篇,也能被现代读者轻松理解。它让“读懂”诗歌变得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而是变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与千年前伟大灵魂进行心有灵犀的对话。这种平衡感的拿捏,实在功力深厚。
评分这本《唐诗三百首》的选本,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初捧书卷,那泛着淡淡墨香的纸张触感,便已将我拉回了一个更注重文字韵味的时代。我尤其欣赏编者在选篇上的匠心独运,并非一味追求名家大作,而是精心地将那些流传度极高、最能代表唐代诗歌风貌的作品悉数收录。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群星璀璨的盛唐,与李白对饮高歌,与杜甫忧国忧民。那些关于边塞的雄浑壮阔,江南的婉约清丽,宫廷的繁华哀怨,田园的恬淡自适,都被这三百首诗描摹得淋漓尽致。即便是初次接触古典诗词的读者,也能从中找到易于入口的佳作,逐步领略格律之美和意境之深。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感悟,或许是某句诗中蕴含的哲理,或许是某幅画面中流淌的情感,它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唐代社会风情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对于一个对古代文学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爱好者来说,我最看重的往往是“亲切感”和“引导性”。这本选本在整体编排上,似乎是花了心思去照顾不同层次读者的。它没有将诗作简单地按作者或时间顺序排列,而是可能在某种意境或主题上进行了微妙的串联,使得从前一首过渡到后一首时,读者的心绪能自然地承接下去,形成一种流动的阅读体验。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比生硬的知识灌输有效得多。它教会我的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如何去感受唐人的情怀,如何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待世界。每一次读完,都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这三百首诗打磨得更加细腻和富有层次感,充满了对传统文化自信的由衷敬意。
评分我总觉得,好的诗歌选本,应该具备一种“可携带性”和“常伴性”。这本书的开本和装帧设计,非常符合我的期待。它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会笨重到让人不愿随身携带。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午后小憩,随时都可以拿出来,随手翻开一页,便能沉浸其中。这种随时随地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加了我与这批经典作品的亲近感。诗歌的魅力在于其凝练与爆发力,它不需要长篇大论去铺陈,只需要寥寥数语就能在脑海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世界。能够将这种精粹的力量,以如此便捷的形式呈现出来,足见出版方对当代读者阅读习惯的尊重与考量。这本诗集,已经成了我书架上,以及随身包里的“精神食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