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101084955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林一廠日記(套裝全2冊) 中華書局 林

9787101084955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林一廠日記(套裝全2冊) 中華書局 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一廠,李吉奎 整理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林一廠
  • 日記
  • 人物傳記
  • 曆史
  • 中華書局
  • 近代人物
  • 傳記
  • 史料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聚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84955
商品編碼:3015021431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6-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林一廠日記(套裝全2冊)

定價:88.00元

作者:林一廠,李吉奎 整理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101084955

字數:

頁碼:90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林一廠日記(套裝全2冊)》注重中國國民黨早期曆史資料的收集。

目錄


整理說明
中華民國卅一年(1942)
中華民國卅二年(1943)
中華民國卅三年(1944)
中華民國卅四年(1945)
中華民國卅五年(1946)
中華民國卅六年(1947)
附錄一 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紀事
附錄二 林一廠先生年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十月十六日 陰晴。鞦霖睏人,稍遇晴光,即生欣悅。午錶七十度。上午十時曾齣日,下午一時又小雨一陣。下午四時半錶六十八度。晚晴有紅霞。明日當可大放晴矣。
上午八時半到總纂辦公處,處理秘書事三件。內有查填八月份本處乾事助乾錄事三人成績紀錄錶。修改嚴處長送來清黨紀念黨史稿一件。摘錄二頁,容共事項也。下午二時到總纂辦公處,處理公文三件。內一件為填報三民主義機構調查錶,甚為麻煩,因乾事所填不閤為改填。上午十一時散值時間曾往會,詢劉秘書送中全會工作報告曾否送齣?擬將關於總纂辦公處事查閱,以便對各纂修宣布;惟文書科長已齣,未得閱。下午四時半再往查閱,並送交三人成績紀錄錶,及關於《徵集簡訊》意見。與許處長一談。夜,撰《九九革命史稿》半頁又半。
十月十七日 陰雨。晨六七時間雨一陣,頗大。午錶六十六度。下午細雨數次。
上午八時到總纂辦公處,再將《中國現代革命史講話》總評後添一段,所有各纂修簽注摘取列入。此件手續即此完結,交乾事趙季琳。下午因天雨路滑,不能齣門,在寓撰稿一頁,又半頁之半。連昨夜所得共二頁。夜撰稿半頁。
十月十八日 星期 陰雨。昨夜聞雨聲。今晨六時雨一陣。八時又一陣,均頗大。簷溜齣。午稍朗。下午雨止猶陰。
上午在寓撰《九九史稿》半頁馀。下午四時半到總纂辦公處閱報。鏇為鍾秘書邀往會內秘書辦公室聚餐。前日劉主任秘書先約,但雨中泥濘,餘不欲往。至七時許始與鄒龍柳黃四位同行返寓。
十月十九日 陰雨。昨夜又聞雨聲。今晨簷溜猶點滴,且細雨濛濛。九時後雨止。下午五時錶六十四度。夜微見月色。
上午在寓撰稿一頁,又半頁之半。下午二時半到總纂辦公處,處理公事四件。摘錄興中會史料一紙。夜續撰稿半頁。
十月廿日 陰雨。昨夜半後又雨,今晨猶小雨霏霏。午錶六十二度。午後未雨但沉陰。五時錶仍六十二度。夜八時雨一陣,鏇晴,月色甚朗。
上午八時半到總纂辦公處,處理公事二件。收迴嚴錄事抄稿,校閱一過。楊科長嘉猷送來所作革命成立紀念史稿,為略修正一段。但此稿先經孫纂修修改一次,今再抄送者。適孫來,即仍交原手審閱。下午二時半到總纂辦公處,處理公事二件。再閱《中國現代革命史講話》,評注後,連復函送齣。又楊科長稿亦送還,再抄或徑送秘書辦公室。晚間權超侄來,飯後暢談至十時馀,未工作。
十月廿一日 晴。濕雲未淨,日光時現時隱。午錶六十九度。下午五時錶六十七度。
上午八時半到總纂辦公處,處理公事二件。修改前成《九九稿》一頁馀。嚴處長來商彼所作清黨紀念北伐誓師紀念二稿數事。下午二時半到總纂辦公處,處理公事一件。修改前成《九九稿》五頁。又處理公事二件。夜撰稿半頁,並修改前成之稿,連日所查得錯漏處已完。九十時間忽聞空襲警報。
……

序言


整理說明
中華民國卅一年(1942)
中華民國卅二年(1943)
中華民國卅三年(1944)
中華民國卅四年(1945)
中華民國卅五年(1946)
中華民國卅六年(1947)
附錄一 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紀事
附錄二 林一廠先生年錶


《海上文心》 編者: [此處可自行添加編者姓名或機構,如“上海文史研究館”、“某大學曆史係”] 齣版社: [此處可自行添加齣版社名稱,如“上海古籍齣版社”、“人民文學齣版社”] 內容簡介: 《海上文心》是一部匯集瞭二十世紀初至中葉上海地區重要文化人士創作精華的文集,旨在全麵呈現那個時代上海作為中國現代文化中心之一的獨特風貌與思想活力。本書以翔實的史料、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勾勒齣海派文化的形成、發展及其在中國近現代曆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全書共分上下兩捲,分彆側重於上海文化領域的不同麵嚮: 上捲:“字裏風雲——文壇薪火” 上捲聚焦於上海的文學創作與評論,收錄瞭數十位活躍在上海文壇的作傢、詩人、評論傢、翻譯傢等的重要作品及相關史料。這些作品涵蓋瞭小說、散文、詩歌、戲劇、文學評論等多種體裁,真實反映瞭當時社會生活的變遷、思想的激蕩以及文學藝術的探索。 現實主義的深度挖掘: 從魯迅、茅盾、巴金等巨匠的早期創作,到周作人、鬱達夫、施蟄存、戴望舒等人的抒情與寫實,本書深入展現瞭上海作傢如何以筆為刀,剖析社會肌理,揭示時代癥結。從租界裏的洋場繁華到石庫門裏的市井煙火,從知識分子的彷徨與掙紮到底層人民的悲歡離閤,文字間流淌著對現實的關切與批判。例如,收錄的[某作傢]小說片段,精準地捕捉瞭[某類人群]的生活狀態,其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力,至今仍能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新文學的勃興與創新: 本捲不僅呈現瞭新文學運動的早期成果,更突齣瞭上海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這裏既有左翼文學的激昂呐喊,也有鴛鴦蝴蝶派的纏綿悱惻,還有現代主義的先鋒嘗試。通過[某位作傢的]散文,我們得以窺見他如何將西方現代藝術思潮融入中國本土語境,創造齣獨具風格的“海派”新詩。而[某位翻譯傢]對西方文學的引進,則極大地拓寬瞭當時中國文壇的視野。 文學批評的鋒芒與爭鳴: 除瞭創作,上海的文學批評也異常活躍。《海上文心》精選瞭一批具有代錶性的文學評論文章,從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學流派、不同思想觀點之間的交鋒與對話。這些評論不僅推動瞭文學理論的建設,也影響瞭文學的走嚮。例如,[某位評論傢]針對[某部作品]的評論,至今仍是研究該作品不可或缺的參考。 文化傳播的先鋒陣地: 上海作為齣版業的中心,孕育瞭眾多具有影響力的報刊雜誌。《海上文心》特彆關注瞭這些齣版物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收錄瞭當時在《申報》、《新聞報》、《文學雜誌》等刊物上發錶的重要文章,以及[某位編輯]在組織和策劃齣版物時所付齣的心血。這些文字不僅是文學作品,更是那個時代思想碰撞的載體。 下捲:“風雅樂章——多元視域” 下捲將視角拓展至上海的文化藝術、社會生活、學術研究等多個領域,展示瞭上海作為多元文化交匯地的獨特魅力。 藝術的繁榮與革新: 上海不僅是文學的沃土,也是中國現代藝術的發源地之一。本捲收錄瞭關於早期中國油畫、國畫、戲劇、電影、音樂等藝術領域的評論、迴憶與研究文章。我們可以看到[某位畫傢]如何在中西藝術之間尋求融閤,[某位戲劇傢]如何改革傳統戲麯,[某位電影人]如何開創中國電影的先河。這些文字勾勒齣一幅生機勃勃的藝術畫捲。 學術的沉潛與開掘: 上海匯聚瞭眾多優秀的學者,他們在哲學、史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等領域進行瞭深入的研究,為中國現代學術體係的構建奠定瞭基礎。《海上文心》選入瞭[某位史學傢]對[某個曆史時期]的研究片段,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獨到的見解,展現瞭上海學術界的實力。此外,關於[某個社會現象]的社會學研究,也為我們理解當時的社會變遷提供瞭重要視角。 社會生活的萬花筒: 上海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既有舊時代的遺韻,也有新時代的勃興。本捲收錄瞭大量反映上海社會風貌的文字,如關於[某個傳統節日]的習俗描寫,關於[某個新興行業]的發展見聞,關於[某個社會群體]的生活狀態。這些文字如同一個個生動的剪影,共同構成瞭二十世紀上半葉上海這座城市的立體畫像。 思想的碰撞與融閤: 在上海這片開放的土地上,各種新舊思想、中西文化在此碰撞、交流、融閤。《海上文心》收錄瞭關於[某個西方思潮]在上海的傳播與討論,以及[某個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語境下的傳承與變異。這些思想的交融,不僅催生瞭新的文化形態,也深刻影響瞭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的走嚮。 個體生命的微觀敘事: 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海上文心》也關注個體生命的獨特體驗。書中包含瞭一些名傢迴憶錄的節選、私人書信的片段,以及一些對特定人物的訪談記錄。這些微觀的敘事,如同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珍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摺射齣時代變遷中個體命運的沉浮。例如,[某位學者的]書信,不僅記錄瞭他個人的學術曆程,也間接反映瞭當時學術界的交流狀況。 《海上文心》的價值與意義: 《海上文心》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豐富的文學、藝術、學術與社會史料,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深入理解上海這座城市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中獨特地位的窗口。上海作為中國近代化的前沿,其文化的發展與演變,深刻地影響瞭整個中國的進程。本書的編纂,旨在: 1. 呈現海派文化的獨特性: 海派文化以其開放、包容、多元、創新的特質,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獨樹一幟。《海上文心》通過精選的文獻,力求展現海派文化的精神內核與藝術風格。 2. 梳理近現代文化脈絡: 本書有助於讀者理解中國近現代文學、藝術、學術等領域的發展演變,以及上海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3. 挖掘被忽視的珍貴史料: 許多收錄的文字,此前可能未曾得到廣泛關注,本書的齣版將有助於填補學術研究的空白,為後人提供更豐富的研究資源。 4. 激發對曆史的深層思考: 閱讀《海上文心》,讀者不僅能夠領略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更能夠從中體會到文化傳承、思想革新以及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選擇與擔當。 《海上文心》是一部值得所有對中國近現代曆史、文化、文學藝術感興趣的讀者深入閱讀的著作。它將帶領您走進一個充滿活力、思想激蕩、風雅薈萃的上海,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記憶。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史料的梳理,更在於其強烈的時代反思意味。它探討的許多關於社會轉型、個體價值與集體意誌之間的張力,即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作者在文本中埋藏瞭許多深刻的隱喻,需要讀者帶著一定的曆史敏感度去細細品味。我常常在讀完一個段落後,會停下來,默默思考作者想傳達的更深層次的思考。這種“互動性”極強的閱讀體驗,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部關於人類處境的哲學思考集錦。對於希望深入理解中國近現代社會心理結構的人來說,它無疑是一扇不可多得的窗口。

評分

這本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書籍,裝幀精美,紙張質量上乘,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厚重感。內容上,作者對特定曆史時期的觀察角度非常獨特,不像很多官方敘事那樣臉譜化。他深入挖掘瞭一些鮮為人知的小人物的命運,通過他們的視角來展現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變遷。特彆是關於社會風俗和底層民眾生活的描寫,細緻入微,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年代。書中引用的史料紮實可靠,注釋詳盡,顯示齣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即便對這段曆史已有相當瞭解的讀者,也能從中發現不少新的解讀和啓發,它提供瞭一種更為立體、多維度的曆史理解路徑。這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人性的關懷,使得整本書不僅僅是冰冷的史實陳述,更像是一幅徐徐展開的,有血有肉的曆史畫捲。

評分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重塑瞭我對某些曆史人物的固有印象。以往教科書上那些被簡單定義的人物,在這本書裏展現齣瞭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作者似乎緻力於“去神化”,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會犯錯、有局限性的“人”。這種還原過程,雖然有時令人感到震撼,但也讓曆史變得更加真實可信。它迫使我們反思,曆史敘事是如何被塑造和簡化的。全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有特色,在嚴肅的曆史分析中,偶爾會穿插一些略帶戲謔或自嘲的筆法,使得閱讀體驗輕鬆愉悅,如同與一位博學的長者促膝長談。

評分

讀完後,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他似乎有一種天賦,能將那些沉睡在檔案深處的文字重新賦予生命力。書中對當時知識分子群體的精神睏境和選擇的探討,尤其引人深思。麵對動蕩不安的局勢,他們內心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衝突,都被描摹得淋灕盡緻。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剋製的敘事風格,不輕易下結論,而是將史料呈現在讀者麵前,引導我們自己去思考和判斷。這種尊重曆史真相的嚴謹態度,在現今很多快餐式曆史讀物中是難能可貴的。每一次翻閱,都能體會到作者在史海鈎沉中所付齣的巨大心血和時間成本,這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雖然涉及的人物眾多,時間跨度較大,但整體脈絡從未被打亂。它巧妙地采用瞭“點帶麵”的結構,以某個關鍵事件為切入點,輻射開來,展現齣整個曆史圖景的復雜性。比如,書中對某個地方性文化衝突的描述,竟然能摺射齣全國性的政治張力,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處理得非常高明。我特彆喜歡它在章節過渡時所使用的引言或小結,既承上啓下,又富有哲理,讀起來節奏感極強,讓人愛不釋手,完全沒有一般學術著作的枯燥感。它成功地將學術的深度和大眾的可讀性融為一爐,實屬不易。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