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志、刘海霞主编的《中国文化经典读本》是 一本萃取中国文化元典精华并特别适于诵读的书。本 书选取*具代表性的中国思想、情感语句并依照适于 诵读的原则,节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弟子规》《古 文观止》及古今*美诗歌等若干内容,旨在使读者于 诵读声中体昧中国核心文化,并将其化为修身之本, 又进而做到言而有文。因此,本书特别适于在校大学 生作为诵读读本,也适合其他各年龄段青少年用以敦 品定性。
**模块 明德篇
一、《大学》十则
(一)大学之道
(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三)汤之《盘铭》日
(四)为人君
(五)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
(六)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七)所谓诚其意者
(八)富润屋
(九)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十)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二、《论语》五十一则
(一)学而时习之
(二)君子食无求饱
(三)知之为知之
(四)学而不思则罔
(五)温故而知新
(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七)朝闻道
(八)不愤不启
(九)发愤忘食
(十)古之学者为己
(十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十二)士不可以不弘毅
(十三)三军可夺帅也
(十四)岁寒
(十五)仁远乎哉
(十六)其身正
(十七)巧言令色
(十八)过也,人皆见之
(十九)德不孤
(二十)文质彬彬
(二十一)君子不器
(二十二)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二十三)志士仁人
……
第二模块 师道篇
第三模块 济世篇
第四模块 启文篇
参考文献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人”的关怀与审视,超越了单纯的文化介绍,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好人”的实用指南。它没有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于个体的情感、伦理困境以及在复杂世界中的自我定位。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比如在论述古代士人的气节时,并非简单地赞颂,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在权力与道义之间的挣扎与抉择,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光辉。这种对复杂性的坦诚,使得书中的教诲更具说服力,也更贴近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我发现自己阅读时,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描绘的那些古人面对的困境,与我们今天面对的焦虑和选择,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它提供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得以从历史的智慧中汲取力量,以更坚韧、更清醒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生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经典”转化为可供现代人滋养心灵的活水源头。
评分坦白说,我是在一个非常喧嚣的时期开始读这本书的,当时我的注意力非常分散,很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超过十分钟。然而,奇妙的是,这本书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慢下来。它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有的段落如山间清泉般泠冽明快,直指核心;有的则如深秋的湖水般静谧深沉,引人沉思。特别是作者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解读,简直是神来之笔。他不仅仅是解释了“柳”代表离别,“梅”象征坚韧,而是追溯了这些意象在不同朝代诗歌中情感色彩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是如何与时代精神相互作用的。这种深入到文化肌理的分析,让我对那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有了全新的感悟,仿佛隔着千年的时光,与诗人进行了心有灵犀的对视。这本书绝非快餐读物,它需要耐心,但给予读者的回报,是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双重的丰盈与满足。
评分说实话,我本以为这类“经典读本”无非是些陈旧的、翻来覆去的旧词新炒,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视角非常新颖,没有一股脑地堆砌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巧妙地将一些相对小众但极富洞察力的文献片段提炼出来,进行精炼的点评和背景梳理。特别是关于古代社会结构和民间信仰的部分,作者的考据工作做得非常扎实,引用的史料来源多样且权威,甚至连一些地方志中的记载都被挖掘了出来,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生活场景的想象。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一位专业的历史向导,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触摸到了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细节脉络。而且,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字体排版都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让人爱不释手,每次捧起它都有一种仪式感,让人更愿意静下心来品味其中的精髓。对于那些对历史细节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宝藏。
评分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与普及性做到了一个令人称奇的平衡点。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细节,让人感到被尊重,而不是被敷衍;但对于入门者而言,其清晰的结构和条理分明的逻辑梳理,又保证了阅读的顺畅性。作者似乎深谙如何构建知识体系,他总能在关键节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使得那些庞杂的文化元素和历史线索,最终能够汇集成一张清晰的脉络图,让人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宏观格局有了更立体的把握。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学派思想相互借鉴和辩论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古代思想界的活力与开放性,而非铁板一块的教条。这种动态的历史观,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原著的兴趣。这是一本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学而不厌”的优秀作品,值得反复品读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古代文明理解的一扇全新的大门,里面的内容选材之精妙,叙事之流畅,完全不像一本“读本”,更像是一位饱学之士娓娓道来的家学渊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释那些看似艰深晦涩的哲学思想时,所采取的那种由浅入深、结合生活实例的讲解方式。比如,书中对“仁”的诠释,没有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言行片段,立体地勾勒出了这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与演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知其然,更能深刻体会其所以然。文字功底极为深厚,行文间那种古典韵味与现代阐释的完美融合,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也能感到亲切和易懂,丝毫没有阅读障碍。每次读完一个小章节,都感觉自己的心性被涤荡了一番,对世事纷扰的看法也多了一层超脱的宁静与智慧。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远胜于那些枯燥的说教式读物。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从源头上理解我们民族精神内核的朋友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