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味計算 幼升小 20以內加減法 | ||
| 定價 | 19.80 | |
| 齣版社 | 電子工業齣版社 | |
| 版次 | 第1版 | |
| 齣版時間 | 2018年01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張祖秀 | |
| 裝幀 | 平塑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121335945 | |
目 錄
部分 專項練習
專項一 5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1
1. 5以內數的認識(1)/ 1
2. 5以內數的認識(2)/ 2
3. 5以內數的分與閤(1)/ 3
4. 5以內數的分與閤(2)/ 4
5. 5以內數的分與閤(3)/ 5
6. 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1)/ 6
7. 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2)/ 7
8. 5以內數的大小比較(3)/ 8
9. 5以內數的加法(1)/ 9
10. 5以內數的加法(2)/ 10
11. 5以內數的加法(3)/ 11
12. 5以內數的減法(1)/ 12
13. 5以內數的減法(2)/ 13
14. 5以內數的減法(3)/ 14
15. 5以內數的加減法(1)/ 15
16. 5以內數的加減法(2)/ 16
17. 5以內數的加減法(3)/ 17
專項二 6~10各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18
1. 6~10各數的認識(1)/ 18
2. 6~10各數的認識(2)/ 19
3. 6、7的分與閤(1)/ 20
4. 6、7的分與閤(2)/ 21
5. 8、9的分與閤(1)/ 22
6. 8、9的分與閤(2)/ 23
7. 10的分與閤/ 24
8. 分與閤的練習(1)/ 25
9. 分與閤的練習(2)/ 26
10. 分與閤的練習(3)/ 27
11. 6~10各數的大小比較(1)/ 28
12. 6~10各數的大小比較(2)/ 29
13. 10以內數的加法(1)/ 30
14. 10以內數的加法(2)/ 31
15. 10以內數的減法(1)/ 32
16. 10以內數的減法(2)/ 33
17. 10以內數的加減法(1)/ 34
18. 10以內數的加減法(2)/ 35
19. 10以內的應用題(1)/ 36
20. 10以內的應用題(2)/ 37
專項三 2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 38
1. 數11~20各數/ 38
2. 11~20各數的讀寫/ 39
3. 11~20各數的分與閤(1)/ 40
4. 11~20各數的分與閤(2)/ 41
5. 2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1)/ 42
6. 20以內數的大小比較(2)/ 43
7. 11~20的加法/ 44
8. 11~20的減法/ 45
9. 11~20的加減法(1)/ 46
10. 11~20的加減法(2)/ 47
11. 20以內的進位加法(1)/ 48
12. 20以內的進位加法(2)/ 49
13. 20以內的進位加法(3)/ 50
14. 20以內的應用題(1)/ 51
15. 20以內的應用題(2)/ 52
第二部分 分項計算測評捲
1. 5以內數的計算測評捲/ 53
2. 10以內數的計算測評捲/ 55
3. 20以內數的計算測評捲/ 57
第三部分 綜閤計算測評捲
參考答案/ 61
本書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內容針對幼兒與小學一年級銜接,設題形式多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心算技巧和方法,提高學生快速、準確的心算能力。
張祖秀,女,湖北小學數學老師,從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25年,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瞭豐碩的教育成果。她工作認真負責,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她參與編寫瞭多種小學數學教輔圖書,主要作品有《錦囊妙解小升初總復習大全 語文》《提優小博士 小學語文 叢書》《神機妙算叢書》等。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 FD 趣味計算 幼升小 20以內加減法 》這個書名,我以為就是一本普通的兒童算術練習冊,畢竟“幼升小”和“20以內加減法”這些詞語都指嚮這個方嚮。但當我收到書,翻開第一頁,我完全驚呆瞭!這本書的內容,簡直是把我對兒童數學啓濛書的認知顛覆瞭。它不僅僅局限於20以內的加減法,而是以一種極其有趣、充滿想象力的方式,構建瞭一個豐富的數學世界。 書中大量的插圖,都充滿瞭童趣和故事性,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會被這些生動的情節深深吸引。比如,裏麵有一個故事,講的是小精靈們在森林裏收集魔法水晶,需要根據水晶的數量進行加減,纔能製作齣神奇的藥水。這種將數學問題融入到故事情節中的方式,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完成瞭數學練習。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引入瞭大量的空間概念和圖形認知。例如,讓孩子幫忙小兔子搭建一個最牢固的窩,需要用到不同形狀的積木,並理解它們的堆疊方式;又或者,讓孩子為小鬆鼠規劃一條最短的迴傢路綫,需要用到簡單的路徑規劃和長度比較。這些內容,雖然和“20以內加減法”的主題看似有些距離,但卻極大地拓展瞭孩子的數學視野,培養瞭他們多方麵的數學思維能力。
評分拿到《 FD 趣味計算 幼升小 20以內加減法 》這本書,我第一感覺是它比我想象中的要厚實,內容也比書名暗示的要豐富得多。我原以為它會是那種針對幼升小階段的,以20以內加減法為主的練習本,但實際翻開纔發現,這本書簡直是一個小型的數學遊樂園! 我尤其贊賞書中的“數學故事”闆塊,它不是簡單地將算式堆砌起來,而是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將數學概念娓娓道來。比如,有一個故事是關於小蜜蜂采集花蜜的,需要計算有多少朵花,采集瞭多少花蜜,纔能釀齣多少蜂蜜。通過這樣的故事,孩子能深刻理解加法的含義,並且覺得數學非常有意思。 更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還引入瞭非常多的空間想象和幾何啓濛內容。比如,有讓孩子根據指示,用積木拼搭齣各種形狀的小動物,或者根據提示,在圖畫上找到隱藏的圖形。這些內容,對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和觀察力有著極大的幫助。我孩子現在已經開始主動去數身邊的東西,去比較大小,去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種學習主動性的提升,真是讓我非常高興。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孩子對數學的無限潛能。
評分哇!我最近入手瞭一本叫做《 FD 趣味計算 幼升小 20以內加減法 》的書,雖然名字是這麼寫的,但翻開這本書,我發現裏麵的內容可遠不止20以內的加減法那麼簡單。一開始我還有點擔心,我傢小朋友剛上一年級,對數學的概念還比較模糊,以為會看到很多枯燥的數字和公式。沒想到,這本書的設計真的太有創意瞭!裏麵用瞭很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和場景,比如小兔子采蘑菇、小熊搬蜂蜜,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故事,把數學概念融入其中。 舉個例子,一道“5+3”的題目,書裏不是直接給一個算式,而是畫瞭一個小兔子有5根鬍蘿蔔,又跑來3根,問它一共有多少根。小朋友在看圖的同時,也能理解加法的意義。更讓我驚喜的是,書裏還包含瞭一些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比如“哪隻小雞少瞭一隻蛋?”,“把這些積木按大小順序排好”之類的題目。這些題目雖然看似簡單,但對於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幫助。而且,書中還設計瞭一些小遊戲,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而不是死記硬背。比如,有一頁是讓孩子給小貓找迴傢,需要根據算式的結果找到對應的路徑。這樣一來,小朋友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瞭,不再是“我必須學數學”,而是“我好想玩這個數學遊戲!”。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真的讓人眼前一亮!我孩子本來對數學有點抵觸,覺得很枯燥,但自從有瞭這本《 FD 趣味計算 幼升小 20以內加減法 》,他每天都主動要翻開來看看。一開始我以為書名裏寫瞭“20以內加減法”,應該就是純粹的算術題,但實際內容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這本書巧妙地將數學概念融入到一係列精心設計的遊戲和互動環節中,讓學習過程變得像玩耍一樣有趣。 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個闆塊,是關於“數量守恒”和“比較大小”的概念,通過各種色彩鮮艷的插畫和簡單的故事來呈現。比如,書中有一頁是關於小螞蟻搬食物的,通過螞蟻搬運不同數量食物的場景,讓孩子直觀地理解“多”和“少”的概念,以及在不同形狀容器裏,液體或固體的數量並沒有改變。還有一些找規律、圖形組閤的小挑戰,都做得非常巧妙,既鍛煉瞭孩子的觀察力,也培養瞭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最讓我滿意的是,這本書沒有那種填鴨式的練習,而是通過引導孩子去發現、去思考,讓他們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孩子現在看到數字,不再是頭疼,而是充滿好奇,會主動去數一數、比一比,這種轉變真的太讓我欣慰瞭。
評分我之前給孩子買過一些數學啓濛書,但總感覺內容比較單一,要麼就是純粹的算術題,要麼就是零散的數學概念。這次看到《 FD 趣味計算 幼升小 20以內加減法 》這本書,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瞭,沒想到它的內容讓我耳目一新。這本書絕對不是你想象中那種枯燥的練習冊,它的內容延展性非常強,遠不止20以內的加減法。 我最喜歡的是,它將數學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各種生動有趣的生活場景中。比如,書中有關於“認識時間”的闆塊,但不是死記硬背時鍾,而是通過小動物們安排一天活動的日程錶,讓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比如“小鳥什麼時候唱歌”,“小蝸牛什麼時候睡覺”。還有關於“測量”的知識,也不是直接給齣尺子,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小手或者身邊的物品去測量物品的長度,然後進行比較。這些內容,讓孩子覺得數學就在生活中,非常實用。 而且,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非常棒的邏輯推理和分類練習,比如讓孩子根據小動物的喜好,把它們分配到不同的傢園裏,需要用到邏輯判斷和集閤概念。這些內容,看似和加減法不直接相關,但卻是孩子未來學習更復雜數學知識的基礎。孩子現在每天都抱著這本書玩,每次都能發現新的樂趣,真的太棒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