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

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俊英 注
图书标签:
  • 诗经
  • 经典
  • 译注
  • 文化
  • 古籍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诗歌
  • 图文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450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1259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3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诗经》为我国一部诗歌总集,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章。“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颂”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本书由著名学者程俊英教授翻译并注释,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这一古老民歌的丰富内涵,且配有精美生动的插图,使读者亦能享受到阅读的趣味。
  
  《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为简体横排。

目录

国风
周南 召南
周南
关睢
葛覃
卷耳
穋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芣莒
汉广
汝坟
麟之趾
召南
鹊巢
采蘩
草虫
采蘋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靁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麇
何彼祐矣
驺虞
邶风 鄘风 卫风
邶风
柏舟
绿衣
燕燕
日月
终风
击鼓
凯风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式微
旄丘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鄘风
柏舟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鹑之奔奔
定之方中
蝃蝀
相鼠
干旄
载驰
卫风
淇奥
考槃
硕人

竹竿
丸二
河广
伯兮
有狐
木瓜
王风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爱
葛藟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
缁衣
将仲子
叔于田
大叔于田
清人
羔裘
遵大路
女曰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萚兮
狡童
褰裳

东门之墠
风雨
子衿
扬之水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齐风
鸡鸣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甫田
卢令
敝筍
载驱
猗嗟
魏风
葛屦
汾沮洳
园有桃
陟岵
十亩之间
伐檀
硕鼠
唐风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杖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有杕之杜
葛生
采苓
秦风
车邻
驷驖
小戎
蒹葭
终南
黄鸟
晨风
无衣
渭阳
权舆
陈风
宛丘
东门之枌
衡门
东门之池
东门之杨
墓门
防有鹊巢
月出
株林
泽陂
桧风
羔裘
素冠
隰有苌楚
匪风
曹风
蜉蝣
候人
鸤鸠
下泉
豳风
七月
鸱鹗
东山
破斧
伐柯
九覬
狼跋
二雅
……


精彩书摘

  周南 召南
  《周南》、《召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二南合计二十五篇。
  关于二南产生的年代,《毛诗》说它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郑玄的《诗笺》和后来崇毛派多这么说。但经后人考证,认为它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的制作。崔述《读风偶识》说:“此(《汝坟》)乃东迁后诗,'王室如毁',指骊山乱亡之事。”《何彼裱矣》中有“平王之孙,齐侯之子”二句,《毛传》和《郑笺》以文王释平王。魏源《诗古微》认为这是指周室东迁后的平王宜臼。章潢《诗经原体》提出文王时候吕尚还没有封齐,诗的“齐侯之子”不是指他。冯沅君《诗史》说《甘棠》诗中的“召伯”,指的是宣王末年征伐淮夷有功的召穆公虎,和《大雅·召昊》中称召公夷为“召公”的不同。《甘棠》是歌颂召虎的诗,与召公大奭无关。《野有死麇》据《旧唐书·礼仪志》,说它是平王东迁后的诗。而且二南的写作技巧远胜于《周颂》,周初不可能产生这样成熟的作品。因此,今人多认为二南可能是东迁前后的诗。
  旧说二南的产生地在陕西岐山一带地方。后人据诗的内容去分析,如《关雎》说“在河之洲”,指的是黄河。《汉广》说“江之永矣”,指的是长江。黄河和长江之间有汉水、汝水,这就是《汉广》所说的“汉有游女”,《汝坟》所说的“遵彼汝坟”。在黄河和长江地区,二南诗中简称为“南”,即《掺木》所说的“南樛木”,《汉广》所说的“南有乔木”。《草虫》的“陟彼南山”,《殷其露》的“在南山之阳”,南山指的是它北面的终南山。这和《韩诗序》(郦道元《水经注》引)所说的“二南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相同。按南阳即今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北部。南郡即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地方。由此可见,二南的产生地,包括河南的临汝、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江陵等一带地方。它是国风中最南的地区。
  据马瑞辰《毛氏传笺通释》考证,南是古代国名,在今陕西。周王把这些地分给周公旦和召公爽作采邑。采邑不得名为国风,编诗的人称之为周南、召南。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周是地名,在雍州岐山之阳。南是周以南之地。召也是地名,召以南的诗叫做召南。周的西边是犬戎,北边是豳,东为列国,唯南最广,而及乎江汉之间。方说似较正确。
  二南的作者有好些可能是妇女,诗的内容反映了她们的劳动、恋爱、归宁、思夫等生活与思想感情。还有一些礼俗诗,如贺婚、祝多子诗等。
  ……

前言/序言


《诗经》: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情感与哲思的千古回响 《诗经》,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巍然屹立的伟大经典,不仅是诗歌的滥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情感表达和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它以最朴素的语言,记录了周代先民的生活图景,描绘了他们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天地万物、社会人生的深刻体悟。这部煌煌巨著,犹如一面古老的镜子,映照出那个遥远时代的社会风貌、伦理观念,以及人们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与最朴素的智慧。 穿越千年,聆听先民的心跳 《诗经》的魅力,首先在于它那贴近生活、源于真实的质朴。这些诗歌,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劳作、宴饮游乐、祭祀祈祷时吟唱的歌谣,是他们面对生活、抒发情感的直接表达。从《关雎》中对美好爱情的纯真向往,到《硕鼠》里对剥削压迫的愤怒控诉;从《采薇》里战士征夫的思乡之苦,到《氓》中女子情路的坎坷与决绝;从《黍离》中故国衰亡的无限悲怆,到《鹿鸣》里宴饮嘉宾的盛情款待……每一首诗都如同一幅生动的画面,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让我们感受到先民们生活的气息,听到他们朴实而又深沉的心跳。 《诗经》中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描绘了农耕社会一年四季的辛勤劳作,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春耕时节的繁忙,夏耘的期待,秋收的喜悦,冬藏的安宁,都化作了诗歌中生动的意象。它记录了贵族阶层的宴饮聚会、朝堂议事,也反映了普通民众的婚姻嫁娶、婚丧嫁娶。在这些描绘中,我们看到了周代社会等级森严的结构,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诗经》深刻地反映了周代先民的情感世界。这里的爱情,有青涩的萌动,有热烈的追求,也有失恋的痛苦和婚姻的不幸。这里的亲情,有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有兄弟姐妹的手足情深,也有对长辈的尊敬和怀念。这里的友情,有宴饮助兴的欢愉,有离别赠言的依依不舍。这些情感,跨越了千年的时空,依然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为之共鸣,为之叹息,为之欣喜。 风、雅、颂:三个维度的精神世界 《诗经》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更在于其结构上的精妙与思想上的深刻。《诗经》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不仅代表了不同的音乐类别,更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展现了周代社会精神风貌的各个层面。 “风”,是《诗经》中最具活力和感染力的部分,它代表着各地的民歌风谣。这些民歌,直接取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们反映了不同地域人民的生活习俗、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感受。从《国风》中,我们可以窥见各诸侯国的风土人情,感受到普通百姓最真实的声音。它们是那个时代最鲜活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朴素情感的最初源泉。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反映了贵族阶层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思想。这里的诗歌,内容更为庄重,语言也更为典雅。它们多用于朝廷宴享、祭祀仪式,或是歌颂君王的功德、讽刺时弊。在“雅”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周代贵族阶层的礼乐制度、道德观念,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它们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的复杂与社会的规范,也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学识与情怀。 “颂”,是《诗经》中最庄重、最神圣的部分,它代表着宗庙祭祀用的乐歌。这些诗歌,主要歌颂的是周朝先王的功绩,以及他们德行与神灵的契合。它们是用于祭祀祖先、祈求神灵庇佑的正式场合,因此内容最为宏大,语言也最为肃穆。在“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周代先民对祖先的崇敬,对神灵的信仰,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 这“风”、“雅”、“颂”三个部分,犹如三个不同的棱镜,折射出周代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也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深刻的精神世界。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宏大的叙事,既有民间的烟火气,也有宫廷的庄严律,更有对神圣的虔诚与敬畏。 思想的火花,文化的基石 《诗经》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更是承载着丰富思想的载体。在这些质朴的诗句中,蕴含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经》中的伦理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它强调“礼”,强调“德”,倡导忠君爱国、孝悌仁爱。例如,《诗经》中对婚姻的描写,虽然有自由恋爱的痕迹,但更多的是对婚姻礼仪的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强调。这种对婚姻和家庭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姻家庭的核心价值观。 《诗经》也蕴含着朴素的政治思想。《国风》中许多诗歌,对统治者的贪婪、腐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懑。这些诗歌,体现了人民的监督力量,也体现了《诗经》作为一面“照妖镜”的功能。它提醒着统治者要爱民、重民,否则将会失去民心,从而导致国家的衰亡。这种“民本”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诗经》还展现了先民们对宇宙自然的朴素认知和对生命的哲思。他们观察天象,感悟四季,将自然的规律与人生的境遇联系起来。例如,对季节更迭的描绘,不仅是写景,也常常寄寓着人生际遇的起伏。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以及对生命短暂而珍贵的感悟,都体现了《诗经》深刻的哲学意味。 千古流传,文脉不绝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地位无需赘述。它不仅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无数的灵感和范本,更对中国古代的文学、音乐、哲学、伦理等领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养分。从屈原的《楚辞》,到汉代的乐府诗,再到唐宋的近体诗,无不或多或少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苏轼曾说:“《诗》之所传,皆古人所咏,及其所感,千载之下,犹可发人深省,盖其情足以动人,言足以尽意也。”这番话,道出了《诗经》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诗经》的语言,质朴而又生动,极具表现力。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更是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诗歌的美学风格。 总而言之,《诗经》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以诗意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的窗户。它所传达的情感,所蕴含的思想,所展现的智慧,穿越千年,依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是我们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诗经》,就是在与古人对话,就是在感受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脉动,就是在体悟那些历久弥新的情感与哲思。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曾经在古文海洋中挣扎过的普通读者,我对“译注”类书籍的态度总是带着几分期待,又夹杂着一丝不安。期待的是它能成为我理解经典的桥梁,不安的是很多译注要么过于简化,失去了原作的韵味,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套《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顾虑,它是一次惊喜的体验,甚至可以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首先,它的“图文本”设定就极具吸引力,我一直认为,视觉的引导对于理解抽象的文字内容至关重要。这套书的插图,绝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诗歌内容紧密结合,用画面语言去辅助文字的表达。当我读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模糊的意象,而是画面上那悠然游弋的雎鸠,仿佛能听到它们清脆的鸣叫,感受到那种纯粹而美好的爱情氛围。其次,这套书的译注功力深厚,译者在保留诗歌原文的意境和韵味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既尊重了原作,又便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理解。尤其是那些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典故的解释,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毫无障碍地跟随诗歌的思路前进,感受作者的情感。

评分

古籍的魅力,在于它承载的千年文化,也在于它穿越时空的智慧。《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更是我心中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神往。一直以来,我总觉得古文晦涩难懂,即便偶有接触,也如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领会其韵味。这次有幸读到这套《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实则是我一次与古老文明的深度对话。当我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插图,它们并非随意的点缀,而是精心挑选,与诗句所描绘的场景、人物、情感相呼应。我仿佛能看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美;也能感受到“伐檀”时,那质朴而有力的劳动号子。更重要的是,随书附带的详尽译注,犹如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将我从古文的迷雾中轻轻牵引出来。每一首诗,从字词的考证,到典故的解释,再到情感的疏导,都做到了细致入微。不像有些译注,只是简单地翻译,让人感觉不到诗的灵魂。这套书的译者显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们不仅传达了诗句的字面意思,更挖掘出了潜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以及作者在那个时代的心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解读方式,让我更容易接受,也更能体会到《诗经》作为一部文学巨著的价值。

评分

在我看来,阅读《诗经》就像是在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但往往,语言的隔阂会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人望而却步。这套《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则是我近年来遇到的,最能帮助我跨越这道鸿沟的作品。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字面翻译,更是一种对古老文化的深入解读和生动呈现。让我感到特别惊喜的是,这套书的“图文本”设计,这不仅仅是增加了一些插画,而是通过精心挑选和绘制的图像,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视角。当我阅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书中的插图立刻让我看到了桃花盛开的壮丽景象,感受到了那份欣欣向荣的生命力,以及对新婚的祝福。这种视觉与文字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体验,也让《诗经》中的场景更加鲜活。更不用说那详尽的译注了,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易懂的语言,为我一一解析诗歌的内涵,解释其中的典故和背景。我尤其欣赏译者对于诗歌情感的挖掘,他们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让我能够感同身受,仿佛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让《诗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籍,而是成为了一本可以触摸、可以理解、可以感悟的“活”的书。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图书,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而这套《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我并非专业的古文学者,对《诗经》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片段。但从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来看,它绝对是一部足以引起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共鸣的作品。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套书的译者在解读诗歌时,并没有采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以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将《诗经》中的故事、情感一一呈现。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明这首诗写了什么,而是会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甚至作者可能的生活经历。这使得我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诗歌,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而那些精美的插图,更像是给我的阅读之旅增添了无限的色彩。我发现,当我看图的时候,往往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那种共鸣是语言本身难以完全传达的。它让《诗经》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活片段,充满了人情味。

评分

这是一次与经典真正“面对面”的体验。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只是在“仰望星空”,而无法真正“触摸”到那份厚重。这套《诗经译注(上下)(图文本)》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遗憾。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文化博物馆”,让我得以沉浸其中,细细品味。不得不说,这套书的编排和设计都非常出色。每一页的版式都显得疏朗有致,既方便阅读,又充满了古朴典雅的美感。那些插图,我必须再次强调,它们是这套书的灵魂之一。我曾试图想象那些远古的场景,但往往局限于个人的想象力。而这里的图画,无论是人物的服饰、建筑的风格,还是自然的景致,都力求还原历史,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当我读到描写征夫思妇的诗篇时,配上的插图便能瞬间将我带入那个场景,体会到那份相思的煎熬。而那些详实的译注,则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私人导游”,它不会打断我的阅读思绪,却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恰当的指引,让我对诗句的理解更加透彻,也避免了因古文理解偏差而产生的误读。

评分

上古出版诗经译注,典雅素气,很是经典

评分

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出版社和译注者,现在都怀疑了是不是选择错了!

评分

二、前人对孔子《易大传》的理解,本编看很不够,对《系辞传》的理解,本编更是错误百出。例如,在《周易》里,蓍与卦二者,同等重要。或者可以说是蓍更重要些,因为蓍是卦之所从出嘛!而前人说《易》,多看到卦,看不到蓍。

评分

很好,京东东西值得放心购买,送货速度快。

评分

包装好,时间很快,快递小哥和气,挑不出什么问题来了,经过近两月的购书,信任感建立,实在是好事情:我们自己的企业也是可以比美XX强大企业了,赞一个。

评分

古典文化,魅力无限。

评分

人常说读书的好处: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或者达到某种目标。但对我而言,读书最好是没有目的的,像是自在行走没有负担,偶尔在某处遇上老朋友——喜不自禁又感慨良多,我想这是读书的乐趣了……

评分

很好看,可以看很多历史方面的趣事。

评分

书的字有点小,内容也有点小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