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经典导读》丛书所选的书帖均为经典之作,兼具书法美和文学美;每部书帖都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帖风貌,由繁体字释文加注音,后面还附加简体字释文加简注。非常适合广大书法爱好者以及想在书法修养方面有所提升的读者阅读参考使用。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所选书帖为唐朝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书体为楷书。
多宝塔碑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通称《多宝塔碑》。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徐浩题额,唐天宝十一年(七五二)立。
颜真卿(七〇九—七八五),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人(一说琅琊临沂人),累官平原太守、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
故世称『颜鲁公』或『颜平原』。
颜真卿书法初学徐浩,后师法欧、褚,上溯右军,从张旭得笔法,遂自成一家。其楷书丰腴浑厚,用笔时参篆、隶,转折多用圆笔暗过,笔画丰满劲健,是谓『折钗股』、『屋漏痕』,捺笔厚重犀利,带有浓重的隶意。结字宽博宏伟,端庄整肃,人谓鲁公书如象,世称『颜体』,一改晋魏柔媚书风,立千秋雄阔气派。
《多宝塔碑》为鲁公早年书,虽未脱尽徐浩窠臼,但已初具颜书典型,笔力沉实,字字端庄整肃,整篇气势恢宏,法度森严,是初学稭书者的绝佳范本。
临习此帖,当细心体悟其用笔逆入逆出,中锋行笔,八面圆实,肥而不臃的妙趣,于博大中见灵动,整肃中寓温文。不可一味粗豪,终生板刻。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审美疲劳”的有效规避。很多书法入门书往往会陷入对某一固定风格的过度推崇,导致读者视野受限。然而,这本导读的格局明显要大得多,它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审视了中国书法数千年的发展脉络,即便是对某一特定时期的风格进行深入剖析,也是建立在一个广阔的对比基础之上的。读到论述书法与时代精神相互作用的部分时,我深感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部微缩的中国文化史。作者的语言风格洗练而富有张力,没有使用过多的晦涩术语,而是用清晰、生动的笔触,将复杂的理论阐述得通俗易懂,使得即便是对书法史一知半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迅速找到切入点。这种既有高度又不失温度的讲解方式,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导读”,而非“说教”。
评分作为一本深度解读的书籍,它的价值体现在对读者主动思考的激发上。阅读完某一章的分析后,我常常会忍不住放下书本,拿起笔去尝试理解作者所指出的那些微妙之处。书中对不同书家在处理同一个字时的细微差异的比较,堪称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并非简单地告诉你“这个字应该这样写”,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书家会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同一个音节的结构和情感”。这种引导性的提问和深入的解析,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书法“意境”的理解。它成功地将一门看似静态的艺术,赋予了动态的、流动的生命力。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集合了深厚学养与精湛表达的力作,它不仅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更点燃了我对传统美学更深层次探索的激情,是案头常备、时常翻阅的良伴。
评分这本关于中国书法经典的读物,着实让人领略到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光是翻开扉页,那精心排版的字体和古朴的装帧设计,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敬意。我尤其欣赏它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没有将枯燥的理论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富有条理的章节设置,引导读者逐步深入。比如,对于不同历史时期书风的演变,作者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细细打磨一件艺术品,从笔法结构到章法布局,每一个细节都被剖析得入木三分。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人情怀也有独到的见解,这使得阅读体验不再局限于技法层面,而是上升到了精神层面,让人在学习书艺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这种全方位的导览,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佳的敲门砖,而对于资深爱好者而言,也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感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只是想找一本能帮助我“看懂”古代碑帖的书,没想到这本导读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字帖的描摹层面,而是着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语境。作者对于不同朝代书家风格的形成背景,社会思潮对书风的影响,都有着鞭辟入里的论述。读到关于书法“尚法”与“尚意”之争的章节时,我感到尤其震撼,仿佛置身于那场跨越千年的艺术论战之中,深刻理解了艺术形式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立场。书中的图例和注解搭配得相得益彰,一些关键的笔画变化,通过放大和对比的图示,让原本模糊的“感觉”变成了清晰的“认知”。这种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传统书法的鉴赏能力。它不仅是教你“如何写”,更是教你“如何看”,如何透过墨迹去触摸历史的脉搏和创作者的心跳,着实是一本集学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质量,从纸张的选择到印刷的精细度,都体现了匠人精神。在翻阅过程中,我注意到书中的版心设计非常合理,既保证了足够的阅读舒适度,又兼顾了碑帖拓片的原貌呈现。许多关键段落的文字排版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阅读节奏张弛有度,避免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感。特别是关于书法线条“力透纸背”的描述,书中通过对墨痕深浅、枯湿浓淡的细致分析,用文字描绘出了那种视觉上的张力。对我这个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捧着这样一本散发着油墨香气的实体书进行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对身心的滋养。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探讨,转化成了一种愉悦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揣摩作者在行文风格上模仿古人书信体的细节处理,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正应了中国传统艺术追求的“精微”。
评分颜真卿书法
评分《中国书法经典导读》丛书所选的书帖均为经典之作,兼具书法美和文学美
评分一本书法爱好者的参考书!
评分内页黑底上好多没有做处理,不象西冷的风格呀,有些小失望,喜欢这本书的人不如买放大本的。以下数字评论请各位看官自动跳过,纯属为了积分折了腰。首先,京东的这一书评政策极其五百的一半,虽然制定规章的人必定是极喜欢看书的,但是喜欢看书的的人都喜欢囤书,都喜欢参考别人的书评在网上订购,多省事多省心省钱的一件事,就因为这书评新规把这评论区搞得乱七八糟。放眼看去,真正的评论没几条,都是废话,比水军还水。京东提供书是好的,尤其是好多新书,两年前习惯在当当上订书,现在是很是习惯在京东上订书,方便快捷,最重要的是,价格划算。在当当100元买不了几本书,但在京东的图书活动中,可以买到更多地书,而且快递员送货上门非常友善,比当当在广东地区使用银捷快递要好很多。说到快递那扯一扯,京东的师傅着装整齐,专业,图书活动时,那一箱箱书是极耗体力的,而师傅们却还是门对门的服务,赞!话再转回来水话,这个评论,说实在为了这500字获得积分俺是拉下了脸,舔着皮瞎凑字,看着满版的密密麻麻的“书评”,京东制定这规则的亲,您看得下去嘛?眼睛累不?要不要再配个800度的眼睛仔细研究研究?很有成就感不?多好啊,大家都那么热情的写书评,犹如俺们极力反对吃的洋快餐,垃圾否?能饭否? 有营养的东西不见得要多,寥寥几句就能点评书的大概以及心得,有必要这这么折腾嘛?五百字啊五百字,还有一千字以上的,么几个是天生的善于表达的人,么几个是一写书评就能滔滔不绝上天入地的侃一堆,在现在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书嘛?没几本吧!有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一年都只在看一本书的人嘛?没几个吧?!那还五百的一半制定这政策到底目的是为了神马?为了造福后代子孙?为了更好的为将来购买此书的人服务?为了作者脸上增光?最黑暗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积分获得?毕竟曾经的俺,也是很鄙视水水书评的读者的。但在物价飞涨工资不涨的今天,十个积分对俺很是重要,因为十倍的十个积分俺可以换一本书了,若是电子书,还可以多几本,对于爱书之人这个积分很是重要,对于囊中羞涩的又是爱书之人更是重要!为这五百字折腰,俺心虚,俺有愧,但面对省下银子的事,俺麻木,俺可以不在乎,毕竟谁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啥人,俺知道俺是啥人就好了。让俺们一起鄙视这样的行为吧,然后再一起进行这样的行为,将积分拿到手。感谢京东,感谢所有的同志,感谢我自己今日那么无聊,写出这么一篇水得不能再水的万能评论。
评分我喜欢的,把有货的书法经典都买了。
评分注有拼音,小学生可以自己临帖。就是塔碑上字,有的印的不清楚。
评分我喜欢的,把有货的书法经典都买了。
评分颜真卿坐像
评分一本书法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