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文集》是任道斌先生对传世公认的赵氏书画真迹作的梳理,为中国美院教授任道斌辑集点校的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文集,包括诗词曲赋、碑铭、记、制、赞、序、疏、题跋等所有文体,是目前赵孟頫存世文字的全面汇集。新得碑文、题跋62则,信札67通,并赵氏代管夫人作信札3通,补入其文集中,留存历史之真。所以此书是研究赵孟頫的比较全面详实的文献资料。此外,还补辑了词《巫山一段云》十二首及文《翠寒集序》,原件采自北京图书馆善本室。附录中还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松雪斋集提要》及《赵孟頫系年简编》,以供参考。
这部《赵孟頫文集》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近乎宋代拓本的古朴墨色,那种沉甸甸的纸张质感,捧在手里就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我原本是冲着对元代书画大家的好奇心来的,想看看这位“宋四家”之一的赵文敏,在翰墨之外,他的思想和笔触又是何种风貌。初翻阅时,那些骈散的骈文和工整的律诗,一开始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毕竟隔着七百年的时空,用词习惯和思维逻辑都有着天然的屏障。但随着耐下性子,特别是阅读到一些涉及他宦海沉浮、对宋室忠贞不渝的篇章时,那种跨越时代的共鸣感油然而生。比如其中一篇论及“格物致知”的札记,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中对于学问与实践之间关系的探讨,至今看来仍颇有启发性。更让我惊喜的是,编者在一些重要的书信往来后附带的简短注释,对于理解当时的人脉关系和政治背景起到了关键的提纲挈领的作用。整本书的排版是极为考究的,字体的选择也十分得体,既有足够的留白供读者沉思,又不至于显得空旷。总体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部文集,更像是一件精美的文物,值得细细品味,尤其是对研究元代士人精神世界有兴趣的同道中人。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买下这本《赵孟頫文集》纯粹是出于一种“收藏家”的冲动,而非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我更关注的是它作为“文献史料”的价值,特别是其中关于古法用笔的论述部分。然而,实际阅读下来,我的期待值被远远地超出了。这本书的篇幅之宏大,内容之驳杂,远非一般“文集”所能概括。它涵盖了大量的诗词、碑铭、序跋,甚至包括一些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奏议。其中有几篇关于水利工程的疏文,语言之严谨,逻辑之缜密,简直可以作为现代行政公文写作的范本。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元朝礼仪制度的讨论片段感到震撼,赵先生似乎在用尽全力去维护和重建一种他所推崇的“中古”秩序,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文化焦虑与使命感。对于那些醉心于考据和细节的学者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最未经修饰的通道,去窥探一个文化巨人在那个动荡年代的内心挣扎与文化担当。但相对而言,对于只求轻松阅读的读者来说,其密度和专业性可能会构成一定的门槛。
评分我必须坦诚,我并非科班出身,对元代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了解有限。所以,当我捧读《赵孟頫文集》时,起初是抱着一种略微功利的心态——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书法理论的“独家秘笈”。但阅读的过程逐渐教会我,真正的“秘笈”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技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生态系统。诗词展现了他的情怀,骈文展示了他的学识基础,而那些书论和序跋则将前二者融会贯通,形成了一套他个人的审美哲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集中收录的那些赠送友人的诗文,虽然看似客套,却清晰地勾勒出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情感纽带和价值取向,这比空泛的理论阐述更具说服力。它让我明白了,赵孟頫之所以能成为那个时代公认的文化领袖,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足以支撑起整个时代的文化风貌,远远超越了单一的“书圣”称号。这是一部需要时间去消化的“厚书”,但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涌现。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赵孟頫文集》的整体感受,那便是“浩瀚”。这本书的体量之巨,内容之繁复,绝对不是可以一气呵成读完的“闲书”。它更像是一座需要不断停下来查阅、对照、甚至需要反复默诵的知识宝库。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元代绘画理论的零散论述,散落在不同的序跋和题跋之中。它们不像后世的绘画专著那样系统化,而是以一种碎片化的方式,阐述着他对“笔墨”的理解——笔墨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心性的投射。他对于线条的强调,对于“气韵”的追求,贯穿始终。对于研究中国艺术史,特别是元代文人画理论发展脉络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手资料。虽然有些篇章的注释略显单薄,导致一些典故需要读者自行考证,但瑕不掩瑜,这种“需要读者主动探索”的阅读体验,反而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感觉自己正在进行一场与古人的“学术对话”。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翻看《赵孟頫文集》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审美疲劳”。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赵孟頫似乎已经被他的书法光环完全掩盖了,我预设的他的“文”应该只是他“书”的附属品,充斥着应酬之作和泛泛而谈。然而,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多么的武断。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到振聋发聩的,是那些相对“私密”的往来书信。在这些信札中,那位在朝堂上谨小慎微、极力平衡各方势力的大家,卸下了所有的伪装,展露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普通文人的真实面貌。他会抱怨南方的潮湿气候,会为儿女的婚事而烦忧,甚至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人性的真实流露,比那些刻意雕琢的辞藻要动人千百倍。它打破了历史人物的“神化”滤镜,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赵子昂。这种从“圣贤”到“人”的转变过程,才是阅读这部文集的最大乐趣所在,它提醒着我们,伟大的艺术往往诞生于复杂的个体生命经验之中。
评分赵孟頫文集很早以前出版过一次,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而且价格奇贵,这次出了增订本,比之前的版本稍有增加内容,比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的 那个版本要好
评分购书一定要在活动时候入手才划算
评分赵孟頫的“頫”字写错了。
评分买书一般上京东,送货快
评分要乘着活动时候购入才会划算
评分不错哦,好书,和书店买的一样,速度快
评分赵孟頫文集很早以前出版过一次,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而且价格奇贵,这次出了增订本,比之前的版本稍有增加内容,比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的 那个版本要好
评分新点校出版的赵的文集至少有三种,还没有比较过
评分如果是繁体竖排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