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小楷描、摹、临,这本书都具备。
本书将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小楷《千字文》逐字调成淡灰色,置于界格中,并留有空白格,提供给学书者描摹临写。书中界格的大小习练毛笔字、硬笔字都较适宜。
长春、木子,作者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编辑,多年从事书法类书籍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工作。曾撰写、编辑《题赠名言钢笔书法》《九成宫醴泉铭宋拓三种》《历代名家书心经》等图书。
我对书法帖本的选择一向很挑剔,关键在于帖的选择是否经典,以及影印的清晰度如何。市面上很多所谓的“高清”法帖,其实在放大之后,墨色的浓淡变化和笔锋的提按顿挫就模糊不清了,根本无法真正领会到原帖的精髓。然而,我必须承认,这本选用的底本质量极高。它很好地保留了原作中那种润泽感和力度感,特别是那些细微的“飞白”和“渴笔”的处理,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深入理解书家行笔的节奏和内在的情绪至关重要。通过反复对比观察,我能明显感觉到,在遵循其结构的同时,也开始领悟到那种气韵是如何流淌的。它不是简单地提供了一个摹本,而是提供了一个深入研究和模仿的优质样本,对于提升审美层次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挑,纸张的手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了本钱的精品。尤其是封面,那种素雅中透露着古朴的气质,一下子就能抓住眼球。翻开内页,那种细腻的纹理和适中的光泽度,简直是为书法练习量身定制的。临摹的字帖铺陈得清晰、规整,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都看得清清楚楚,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简直是福音,省去了费力分辨细节的烦恼。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做的留白处理,既保证了足够大的临摹区域,又使得整体阅读体验非常舒适,不会有信息过载的感觉。即便是对书法不太了解的朋友,光是看着这些精美的排版,也会被吸引住,会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书。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艺术的尊重,让人在学习之余,也能享受到视觉上的愉悦。
评分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实用性设计。很多书法字帖,要么是字太大,一页塞不下几个字,效率低下;要么是字太小,根本无法看清结构。这本书的开本和字体的布局拿捏得恰到好处。它既保证了足够大的单字尺寸供临摹者观察细节,又兼顾了整体的连贯性,使得学习者在练习局部时,不会脱离整体的章法布局。更重要的是,它的“描摹”设计,对于基础还不够扎实的练习者来说,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过渡阶段。你可以先在临摹线上虚实结合地体会,等熟悉了之后,再转向纯粹的“对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人在进步的过程中充满了信心,不会因为刚开始的挫败感而轻易放弃。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用料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诚意,但真正让我决定留下它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温度。拿起这本书,你能感受到那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它不是冷冰冰的印刷品,而是凝结着前人智慧的载体。对于想要系统学习楷书,特别是想领略古代大家风范的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可靠的起点。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一下这个法帖的来源背景,了解书家创作时的心境,这让我的练习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变成了一种情感的共鸣。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气息,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一个简单的练习工具,它更像是一本值得珍藏、时常翻阅的艺术指南。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数字时代摸爬滚打的人,我越来越怀念实体书带来的那种踏实感,而这本法帖完美地满足了我的需求。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可以与古人对话的媒介。当我铺展开这本帖本,用毛笔蘸墨,小心翼翼地仿照那些隽永的线条时,时间仿佛都慢了下来。它强迫你放下手机,专注于眼前的一点一划,体会那种“心手相应”的境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替代的。我感觉通过这种专注的描摹过程,我的心境都变得平和了许多,平日里那些琐碎的烦恼似乎也被那些严谨的结构和流畅的笔势冲淡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慢下来”的契机,让人重新找回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感觉。
评分真无聊,非要打字才能评价。。。。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发货速度快,是初学者的启蒙老师,我喜欢。
评分这个不错
评分很好,质量不错,性价比高,值得购买
评分很适合练字
评分行,,,,,,,,,,
评分真无聊,非要打字才能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