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東正教神學導論——20世紀俄羅斯新精神哲學精選係列
:8.30元
售價:8.3元,便宜0.0元,摺扣100
作者:(俄羅斯)弗·洛斯基 ,楊德友
齣版社:河北教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2-07-01
ISBN:9787543446984
字數:126000
頁碼:115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關於在眼淚的洗禮之水中得到潔淨的、因聖靈之火而熾燃的靈魂,復活不僅是希望,也是眼前的現實。
內容提要
《東正教神學導論》是俄國神學思想傢弗?洛斯基的代錶作之一。作者通過對神秘主義神學、否定神學的三一論以及東方神學的救贖論等細緻而微的論證,提齣瞭神秘主義神學是基督教思想的真正傳統,東正教神學繼承瞭這一傳統,而西方的神秘論神學都齣於東正教,以此證明東正教體現瞭基督教思想的正統。通過考察弗.洛斯基神秘主義神學的神學思想,可窺見俄國正教思想對西方現代思想東進的思想反應之一斑。
目錄
中譯本導言
英譯本前言
緒論:信仰與神學
章 兩種一神論
1 引言
2 否定的方法和肯定的方法
3 三位一體
4 三一論述語
5 位格之生成與神聖屬性
第二章 創世
1 引言
2 創造性的三位一體和神性觀念
3 創世:時間和永恒
4 創世:宇宙秩序
5 形象與相像
6 基督教人類學
第三章 原罪
1 引言
2 《舊約》的涵義
3 道成肉身
第四章 基督論教義
1 引言
2 上帝的形象與奴僕的樣式
3 兩種能量,兩種意誌
4 基督身上的二元性和統一性
5 救贖
6 復活
跋:形象與相像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抓人眼球,那種深邃的藍色調,配上古老的西裏爾字母,立刻就讓人聯想到某種莊嚴而神秘的智慧。我原本對“東正教”這個詞匯隻有模糊的印象,知道它與東歐和俄羅斯文化緊密相關,但具體的神學體係和曆史脈絡卻知之甚少。然而,僅僅是翻開目錄,看到那些排列整齊的章節標題,就感受到瞭一種撲麵而來的知識的重量感。我尤其對那些探討“神人交通”和“靈性生活”的篇章充滿好奇,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學術著作,更像是一份深入靈魂的邀請函。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理解俄羅斯文學、藝術乃至民族精神背後深層邏輯的大門,讓我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過去習以為常的文化現象。這本書似乎不像那種生硬的教條陳述,反而透露齣一種試圖在現代世界中重塑信仰核心的迫切與激情。
評分這本書的作者名字和這個係列名稱組閤在一起,就有一種強烈的“專業性”信號。我不是神學院的學生,但我對人類文明的基石性問題有著永恒的探索欲。我期望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是嚴謹的,邏輯鏈條是清晰的,能夠一步步引導我理解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教義核心。我希望能從中找到關於“愛”與“自由”在東正教框架下更深層次的辯證關係,它是否提供瞭一種比我們慣常理解的世俗倫理更加圓滿的解答?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對那個廣闊而深沉的東正教世界産生更強烈的探究欲望,引導我去尋找更多的原始文本,那麼它就已經達到瞭我閱讀它的最高期望。這無疑是一次嚴肅的、需要投入精力的精神跋涉。
評分我最近迷上瞭一些關於精神分析和存在主義哲學的書籍,它們都在試圖迴答“人為何存在”以及“如何在虛無中找到意義”這些宏大的命題。因此,當我在書店櫥窗裏瞥見這本關於東正教神學的書時,直覺告訴我,它可能蘊含著一個古老而強健的答案體係。我特彆關注那些提及“神性光輝”(Theosis)的描述,這與西方哲學中強調的個體能動性形成瞭鮮明的對比,似乎提供瞭一條通過融入更高實在來完成自我實現的路徑。我對這種強調閤一而非分離的思維模式深感興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在經曆瞭劇烈的社會變遷和意識形態衝擊後,這種古老的信仰是如何保持其生命力的,以及它對當代人精神睏境的啓示價值究竟在哪裏。它應該能提供一種不同於世俗進步論的、更具永恒視角的精神依托。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齣於一種對“未被充分講述的故事”的好奇心。在主流的西方哲學和神學討論中,東正教的聲音似乎總是被置於次要的地位,或者被簡化為一些刻闆印象。我渴望看到,通過俄羅斯學者的視角,這些神學概念——比如關於聖像、關於大公性(Sobornost)的理解——會呈現齣怎樣獨特的色彩和深度。我期待這本書的論述能夠充滿一種內斂而強大的力量,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教義宣講,而是如同涓涓細流般滲透人心。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精選的文本,展現齣俄羅斯精神生活的那種復雜性與悲劇感,那種對超越性美好的執著追求,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也未曾熄滅。
評分說實話,我對神學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前置知識積纍,更多的興趣點在於它如何與“20世紀俄羅斯新精神哲學”這一標簽掛鈎。這讓我聯想到白銀時代那些纔華橫溢卻又命運多舛的思想傢們,他們似乎都在某種程度上與東正教的復興思潮有所牽連。我很好奇,這種宗教思想的復興,究竟是純粹的信仰迴歸,還是在政治高壓和物質主義蔓延的夾縫中,知識分子們尋求思想庇護所的一種策略?我希望這本書能深入挖掘這種思想轉變背後的社會土壤,揭示那些神學傢們是如何將古老的教義語言,重新轉化成能夠對話現代性的有力工具的。讀起來,我預感這會是一場硬仗,需要我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去消化那些可能晦澀的術語和復雜的曆史背景,但這種智力上的挑戰正是閱讀的樂趣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