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桂敏灸除湿寒 针灸养生书籍 中医养生针灸刮痧、按摩、运动、食疗等养生书籍

单桂敏灸除湿寒 针灸养生书籍 中医养生针灸刮痧、按摩、运动、食疗等养生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针灸
  • 灸疗
  • 中医养生
  • 除湿寒
  • 养生保健
  • 刮痧
  • 按摩
  • 食疗
  • 运动养生
  • 健康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7802479
商品编码:10535860379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单桂敏灸除湿寒》行医40年,案例上万例,博客点击量2.5个亿畅销百万的养生书作者单桂敏又一新力作疼痛都是湿寒在作祟,运用传统中医艾灸养生方法,调理湿寒体质,还全家人健康身体

定 价39.90

书 号ISBN

作 者 单桂敏 著

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7-1

版 次  1

页 数  170

字 数  220千字

印刷时间  2016-7-1

开 本  16

纸 张 铜版纸

印 次  1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

 

☆中国艾灸疗法推广一人将千年中医传统艾灸疗法与40年临床经验精华融合,变成每个人都能学会、适合全家人使用的家庭艾灸健康方法。小工具、小艾灸发挥大作用,做自己的家庭医生就是这么容易。

☆用图片代替文字,用示范代替语言,用数百幅清晰照片演示治病、保健方法,学习中医也可以很简单。

☆艾灸为主,按摩、刮痧、食疗、电针、拔罐、运动为辅,用综合疗法战胜疾病。

☆寒邪是现代人的病根,如果体内聚积了过多湿气,健康就会亮起红灯,艾灸是能扫除一切的寒邪的“纯阳之法”。

媒体推荐

 

39健康网的很多用户通过艾灸疗法治愈了不孕症,孕育出了“艾灸宝宝”,很多用

户用艾灸为家人与朋友治愈了疑难杂症,而他们也因为对单老师的深深感激而加入到分享与传播的行动中来。和单老师这样的专家博主们一起,让天下人更健康,是39健康网大的幸福感。期待《单桂敏灸除湿寒》的出版能帮助到更多的读者。

 

——39健康网总裁——顾晶

 

艾灸自古以来就是为人类谋求健康的工具。艾灸的推广正是弘扬祖国传统医药,作为中医药的一份子在“济世”历史中它具有重要贡献。让艾灸为我们所用,正如单桂敏医生那样为百姓解除疾苦、捍卫健康。愿艾灸这一古老的医术为更多普通人掌握,让每一位读者拥有把握健康、远离疾病的本领。

——卓信医学传媒副总裁 资深出版人 赵 兵

 

神经外科是医学中年轻、复杂而又发展快的一门学科,可以不夸张地讲神经外科的医生都擅长做手术。但有些患者由于身体或其他原因只能选择保守治疗,这时传统医学外治法的优势就体现出来。而在众多中医外治法中,艾灸疗法对于深层的、神经系统的、疼痛性的疾病效果好。

——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 刘海生

 

相比黑白的文字书,这本书对艾灸采用了全图解的方式。每个拍摄的角度都尽可能把艾灸疗法完美地呈现给读者,每小节后附的问答版块更是解决了使用者遇到的种种问题。这些细节让我不禁感叹单老师用心之良苦、编辑工作之繁杂,相比专业医学图书有过之而无不及。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博士 毕 锴

 

 

内容介绍

 

艾灸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中医治病、养生方法,已经有数千的历史。与按摩、针刺等方法相比,艾灸因为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花费低廉、无副作用而受到普遍认可,是适合普通家庭使用的健康方法。单桂敏医生行医四十余年,是艾灸疗法的坚定支持者和热心推广者,被誉为“中国艾灸疗法推广一人”。目前她在39健康网上的博客点击量已经突破1亿次,她的行医经验与心得受到广大网友的好评。在本书中,单桂敏医生依然毫无保留地与您分享她行医多年的宝贵经验,以及在生活中沉淀的健康心得,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艾灸、拥有健康。

单桂敏医生的治病手法多种多样,主辅相承。除艾灸之外,还引入刮痧、按摩、运动、食疗等在家就可操作的方法,可谓“一症多治、一病多法”,让您安坐家中就能实现保健、强身、祛病的心愿。

在本书中,单桂敏医生从基础讲起,图文并茂而又详细、具体地讲解了各种艾灸方法、艾灸器具的使用。本书在作者的指导下实现了看图取穴的出版目标,简单施治,在模特一步一步的演示下,不用耗费心思琢磨,照着图片做,就能学会家庭艾灸的技法。驱寒除湿消百病,艾灸保健,就这么简单!

 

 

作者简介

 

单桂敏

单桂敏18岁开始行医,至今从医四十余年,期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用艾灸、针刺、导药、放血、按摩等传统中医疗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及疑难杂症。

单桂敏熟知艾灸条的各种使用方法,在运用艾灸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自己研究了方便患者治疗的艾灸器具,为广大艾灸使用者提供了极大方便。除了运用艾灸的方法治疗疾病,单桂敏又自创单氏保健操,为想要保健身体的朋友们提供了简单的保健方法。

2006年单桂敏在39健康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http//blog.39.net/shanguimin/)。目前,她的博客点击次数已经超过1.3亿次,博客人气现居中国健康门户网站——39健康网一位,是39健康网名副其实的博客人气王。她的博客于2009年被评为“十佳健康博客”、“十佳人气博客”。单桂敏2010年被推选为“39网健康使者”,被网友们推选为热心博主”,很多朋友亲切的称呼她为“单阿姨”。单桂敏曾做客湖南卫视《百科全说》、河北卫视《读书》、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健康生活》、青岛电视台《民生开讲》等栏目,节目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好评。

 

 

 

目 录

病邪多是寒湿惹的祸

【疼痛都是湿寒在作祟.................................. 14

【湿寒从哪里来............................................. 15

【快速自测:你的体内有湿寒吗..................... 16

【寒邪是现代人的病根.................................. 17

【艾草祛寒补阳气,灸法通经络..................... 20

【宜灸除湿寒的穴位.................................. 22

【祛、补、通、调是健康的根本..................... 23

第二章艾灸前应掌握的知识

【常用的取穴法............................................. 28

【艾灸的常用手法......................................... 33

【如何分辨艾条的优劣.................................. 36

【艾灸的工具有哪些...................................... 39

【合理掌握艾灸的时间.................................. 46

【艾灸的注意事项......................................... 48

第三章祛湿寒,无痛一身轻

【颈椎病】....................................................... 52

【肩周炎】....................................................... 55

【落枕】....................................................... 58

【头痛】....................................................... 61

【湿疹】....................................................... 64

【中耳炎】....................................................... 67

【慢性咽炎】................................................... 69

【感冒】....................................................... 72

【手腕痛、网球肘......................................... 74

【膝关节................................................... 77

【腰椎间盘突出............................................. 80

【风湿】....................................................... 83

【胃痛】.......................................................... 85

【失眠】.......................................................... 88

第四章驱除湿寒,灸走妇科病

【阴道干涩................................................... 92

【月经过多................................................... 95

【月经过少................................................... 99

【痛经】.......................................................... 103

【子宫内膜异位症......................................... 106

【输卵管梗阻................................................ 109

【卵泡发育不良............................................. 113

【霉菌性阴道炎............................................. 117

【巧克力囊肿................................................ 121

【慢性盆腔炎................................................ 125

【附件....................................................... 129

【外阴瘙痒................................................... 133

【盆腔积液................................................... 135

【慢性宫颈炎................................................ 138

【宫颈息肉................................................... 142

【卵巢囊肿................................................... 145

【功能性子宫出血......................................... 148

第五章补肾壮阳气,关注男性健康

【前列腺................................................... 152

【精子活力低下............................................. 155

【肾虚】....................................................... 158

第六章“绿色”艾灸疗法让 宝宝更健康

【小儿咳嗽................................................... 162

【小儿伤食................................................... 164

【小儿盗汗................................................... 166

【小儿 遗尿 .....

 


《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以内养外,焕发生机》 引言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被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所裹挟,导致身体内部的运行机制失衡,出现一系列亚健康症状,如情绪波动、消化不良、疲惫乏力、肌肤暗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身体信号,实则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求救的呼声,提示我们需要调整内在的平衡,以达到由内而外的健康与活力。《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以内养外,焕发生机》一书,正是秉承着中医“治未病”的智慧,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机能,帮助读者重拾盎然生机。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多数仅侧重于单一养生方法的书籍,它将目光聚焦于人体最核心的两个脏腑——肝与脾胃,深入浅出地剖析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可行的养生方案。 第一章:肝之疏泄,情志舒畅的基石 肝,在中医五行中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它不仅掌管着我们情绪的起伏,更是气血运行、消化吸收、乃至女性月经周期等诸多生理功能的总指挥。当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我们情绪平和,思维敏捷,消化顺畅,身体各处气机通达,充满活力。然而,现代社会中,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良情绪等极易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能是不思饮食、腹胀嗳气,也可能是胸胁胀痛、情志抑郁,甚至可能引发月经不调、失眠多梦。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肝脏的生理功能,以及肝气郁结的成因与表现。我们将详细解析如何通过调理肝脏来改善情绪问题,例如通过特定的呼吸练习来舒缓紧张情绪,通过聆听舒缓的音乐来陶冶情操,以及如何识别并化解日常生活中可能引发肝气郁结的心理根源。此外,本书还将介绍一些有助于疏肝理气的食疗方,这些方剂都精选了性质平和、药食同用的食材,如薄荷、玫瑰花、佛手柑等,它们能够温和地促进肝气舒展,缓解胸胁胀满等不适。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些食材的性味归经,以及如何将它们巧妙地融入日常饮食中,例如制作一杯清爽的疏肝茶,或是在烹饪时加入少许香料,都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调理效果。 第二章:脾胃为后天之本,消化吸收的守护者 脾胃,在中医理论中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负责将饮食中的水谷精微吸收并输布到全身;胃主受纳,负责接纳和初步消化食物。脾胃功能健旺,则能确保人体获取充足的营养,身体强健,精力充沛。反之,脾胃虚弱,则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身体消瘦或浮肿、精神萎靡等问题。 本书将详细阐述脾胃在人体消化吸收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脾胃虚弱的常见原因,如饮食不节、思虑过度、劳倦伤脾等。我们将提供一套全面的脾胃调理方案,从日常饮食习惯的调整入手,强调“食不过量”、“定时定量”的重要性。书中将介绍一系列温和养护脾胃的食谱,例如小米粥、山药糊、红枣莲子汤等,这些食物都具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积的功效。我们会详细介绍这些食谱的制作方法,以及它们各自对脾胃的益处,并根据不同的脾胃虚弱类型(如脾气虚、胃阴虚等)提供个性化的食疗建议。 同时,本书还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通过按摩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能够有效促进脾胃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我们将配以清晰的图解,指导读者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并进行按摩,让读者在家也能轻松实践。此外,书中还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生活作息来养护脾胃,例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及如何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以促进脾胃的血液循环。 第三章:肝脾同调,阴阳平衡的至高境界 在中医养生中,肝与脾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中医常说“肝藏血,脾统血”,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而脾的健运则为肝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当肝脾功能失调时,问题往往会相互加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例如,肝郁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导致腹胀、食欲不振;而脾胃虚弱又会影响气血的生化,加剧肝脏的负担,导致肝血不足,情绪更加不稳定。 因此,本书的重点在于强调肝脾同调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养生体系。我们将深入探讨肝脾失调的复杂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协同调理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书中将提供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案,将疏肝理气与调和脾胃的方法相结合,形成“以内养外”的联动效应。 例如,当读者在进行疏肝练习的同时,可以辅以健脾的食疗,达到疏肝健脾的双重功效。我们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食谱组合,例如在食用山药排骨汤健脾益胃的同时,搭配玫瑰花茶疏肝理气,形成美味又养生的佳肴。此外,本书还将介绍一些结合了气功、瑜伽等运动形式的养生操,这些运动往往能够同时兼顾到肝经和脾胃经的疏通,通过特定的体式和呼吸法,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我们将提供详细的动作分解和注意事项,让读者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练习。 第四章:内外兼修,焕发身心健康光彩 在深入调理肝脾的基础上,本书更进一步,将养生理念延伸至更广泛的身心健康领域。我们认识到,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更包括了情志的舒畅、精力的充沛以及肌肤的容光焕发。 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从细节处入手,全方位地提升生命质量。我们将深入讲解睡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而帮助身体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修复。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日常的起居节奏,提倡顺应四时变化,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让身体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节律保持同步。 此外,本书还将触及到一些辅助性的养生方法,但其核心仍然紧密围绕着肝脾的调理。例如,我们会简要介绍一些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身体僵硬的温和按摩手法,这些手法可以帮助打开身体的通道,让肝气更顺畅地运行,也能让脾胃更好地吸收营养。我们也会提及如何通过适度的运动来增强体质,但重点会放在那些能够舒展筋骨、促进气血流通、同时又不至于过度消耗的运动,例如散步、太极拳等。 结语 《疏肝理气,调和脾胃:以内养外,焕发生机》是一本致力于帮助读者实现身心和谐的养生指南。它并非提供速成的灵丹妙药,而是邀请读者踏上一段深入了解自身、与身体对话的旅程。通过本书,您将不仅学会如何调理肝脾,更将掌握一套可持续的、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智慧。当肝气不再郁结,脾胃功能得以恢复,身体的内在平衡被重新构建,您将惊喜地发现,原本的疲惫与不适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充沛的精力、平和的心态以及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健康光彩。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以中医的智慧为指引,开启属于自己的焕发生机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养生可以这么简单”。我之前总觉得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利,或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明白了许多养生道理并非高不可攀。特别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小毛病”,书中都有详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我一直被肩颈酸痛困扰,试过各种方法都效果甚微,这本书里关于颈椎保健的篇章,介绍了几个非常简单易学的拉伸动作和按摩手法,我坚持每天早晚做一遍,短短一周时间,酸痛感明显缓解了,甚至连我多年的头痛也似乎减轻了。而且,书中关于不同季节的养生建议也非常有针对性,结合了自然节气,让我能够更顺应天时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循序渐进”的理念,没有一下子要求我们做很多改变,而是鼓励从小的方面入手,慢慢积累。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更容易坚持下去,也更有成就感。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养生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身体,更加懂得爱惜自己。

评分

我是一名都市白领,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本书,它就像是及时雨,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帮助。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许多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比如失眠、易怒、消化不良等等,并从中医的角度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关于“调理”的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明白健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调理。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疏肝解郁”的章节,我平时工作比较焦虑,情绪容易波动,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特定的呼吸练习和一些简单的药膳,坚持下来,感觉心情平静了不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此外,书中关于运动和按摩的结合,也让我意识到,运动不仅仅是为了减肥塑形,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我们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养生的多种可能性,并且把这些可能性都落到了实处,让我觉得健康离我并不遥远。

评分

终于找到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养生书了!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零散,要么就是介绍一些我完全做不到的“高难度”养生法。这本书就完全不一样,它用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了如何通过日常的调理来改善体质。特别是关于“湿寒”的论述,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平时就容易疲劳,感觉身体沉甸甸的,夏天怕吹空调,冬天怕受凉,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体内湿气很重。这本书详细分析了湿寒的成因、表现,并且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应对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尝试书中介绍的几个穴位按摩和简单的运动,虽然只是几天的尝试,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在慢慢发生变化,疲劳感减轻了不少,睡眠质量也好像提高了一点。我特别喜欢书中提到的食疗部分,都是一些非常常见的食材,但搭配起来却有奇效。不用买很多昂贵的补品,也不用费尽心思去准备复杂的药膳,感觉养生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的作者讲解得非常耐心,语言也通俗易懂,一点都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像一位邻家阿姨在和你分享她的养生心得一样,让人倍感亲切。我会继续坚持阅读和实践,相信这本书能成为我长期养生的好帮手。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医养生略有了解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我进行日常调理的书籍。这本书真的没有让我失望。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基础的经络穴位到进阶的食疗养生,再到不同季节的养生策略,可以说是一应俱全。作者的专业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辨证施治”的强调,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理,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书中关于“虚实寒热”的区分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体质,从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我尝试了书中介绍的几个食疗方,特别是针对我常年胃寒的食疗方,坚持了半个月,感觉胃部舒适了很多,食欲也增强了。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调理建议,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让我对如何保持健康有了更明确的方向。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图文并茂,重点突出,方便读者查阅和学习。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的养生佳作。

评分

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本“养生宝典”,装满了作者多年行医和养生实践的智慧结晶。我一直对中医的“天人合一”理念非常着迷,而这本书恰恰将这一理念贯穿其中。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养生方法,而是将针灸、刮痧、按摩、运动、食疗等多种养生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生体系。我特别关注了书中的针灸部分,虽然我对针灸有些好奇,但之前总觉得有些神秘和复杂。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不仅介绍了各个穴位的功效,还配有清晰的图示,并且强调了自我保健的可能性,让我觉得在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调理。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给自己做一些肩部的按摩和腹部的艾灸,效果非常明显,原本感觉紧绷的肌肉放松了不少,腹部也暖暖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感觉非常舒服。书中的食疗方也很有特色,很多都是以药食同源的食材为主,既美味又养生,让我能够轻松地将健康融入日常饮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晦涩的专业术语,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就像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一样,让我受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