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豆类家常菜这样做*好吃
:29.80元
作者:尚云青 于雅婷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53742441
字数:
页码:160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7 种常见豆类,搭配出360种豆类菜,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名厨打造,多样美食、均衡营养,震撼低价、超值回馈。
2、精选数百道豆类蔬菜,拌炒烧蒸,任你挑选。豆类菜清爽脆嫩、豆制品嫩滑软烂,滋味诱人,天天享口福。
3、本书菜品简单易学,步骤清晰详尽,更清楚标示饮食宜忌,让您合理搭配,吃得健康。
介绍了黄豆、青豆、豌豆的的营养成分、养生功效、选购保存、搭配宜忌;数百道豆类佳肴的制作方法,并提供了豆腐、豆豉、豆干、豆芽等豆类制品的品种介绍、保健功效、食用宜忌等,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中国人的体质因素,精选数百款豆类佳肴,在家就能尝遍各种豆制品的美味。
尚云青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营养药膳专家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与营养工作专家、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营养学会理事、云南省预防医学第二届食品安全分会委员。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北京世健联首席养生专家、中国特效医术专业委员会首席
专家,现任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理事兼饮食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8 年、2012 年国家举重队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成员,参加营养与恢复研究相关课题9 项,其中两项分获第29 届及第30 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一等奖;组织创新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123 项;荣获“科苑人物”“2008 ~ 2009 年中华健康管理杰出人物”“亚健康事业开拓者”“十一五中国健康管理特别贡献人物”“中华百业功勋人物”“中国创新人物”等称号。
我是一个对中餐里那些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功力的“家常小炒”情有独钟的人,市面上很多菜谱都偏爱那些高大上、耗时长、食材难寻的“大菜”,这本倒是难得地聚焦在了日常餐桌的升级上。我尝试做了里面的几道“快手拌菜”,那些调味比例的描述精准得像是厨房里的精密仪器,尤其是对于醋和酱油那种微妙的酸甜平衡,作者给出的建议简直是醍醐灌顶。但说实话,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读者来说,书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性调味品,比如特定的陈年老醋或者某种腌制的辣椒酱,可能不太容易买到,书里如果能提供一些全球通用或者容易替代的“平替方案”,那就更完美了。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于“油温”的细致区分,这一点很多厨师都不愿细说,但它却用非常直观的文字描述了不同油温下食材变化的状态,让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的炸物总是差那么一点点酥脆。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创新性表示赞赏,它没有拘泥于某一个菜系的传统,而是将全国各地关于豆类烹饪的精华进行了整合和提炼,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豆制品处理系统”。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豆制品(比如干豆腐、豆腐泡、腐竹等)在不同烹饪手法下的“性格差异”的分析,这直接解决了我在实践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比如为什么同样的红烧方法,用在豆腐上和用在豆皮上效果天差地别。唯一让我觉得可以加强的地方在于,这本书在“宴客”场合的应用展示略显不足。目前的菜谱大多适合日常三口之家食用,如果能加入几道“压轴”级别的豆制品大菜,比如如何用豆制品做出足以撑起一桌大席的创意菜肴,那么它的价值将不仅仅停留在“家常”层面,而是可以成为更全面的宴会菜单的有力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接地气,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菜谱集合,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厨房里手把手地教你做菜。作者在介绍每道菜的时候,总会穿插一些自己失败的经历或者成功的“小窍门”,这让读者在学习新菜的同时,也建立了一种心理上的亲近感,不会因为害怕做砸了而产生畏难情绪。比如有一道关于豆腐烧制的菜,作者就详细描述了豆腐如何预处理才能更好地吸收汤汁,那种耐心和细致让人感动。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素食者或者有特定饮食禁忌的人群,书中的分类略显单一,如果能有一个专门的“无肉低脂”章节,或者明确标注出哪些菜可以方便地进行素食改造,那这本书的适用范围会更广。
评分从烹饪哲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对传统中式烹饪精神的回归,强调“不时不食”和“食材本味”的挖掘。它不像某些现代食谱那样过度依赖复杂的化学调料来弥补食材的不足,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正确的火候控制和基础调味,最大限度地激发食材本身蕴含的香气。例如,它对姜、蒜、葱这些基础香料的运用,有着极其深入的解析,不同食材搭配不同香料的时机和用量都有详细的讲解,这对于我这种追求“锅气”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宝藏。不过,对于那些习惯了西式计量单位的年轻读者,如果能在图文旁边增加克拉(g)或毫升(ml)的对照参考,而不是仅仅依赖“适量”、“少许”这样的描述,将有助于他们更精确地掌握调味尺度,降低入门的门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绝对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拿到手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的选取非常考究,即便是处理油腻的菜谱时,也不易被弄脏,而且色彩还原度极高,那些诱人的菜肴图片简直是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让人光是看着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用心,它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按照食材分类,而是融入了一些烹饪技巧的精髓,比如“火候的艺术”、“调味的哲学”等小栏目,虽然不是主打菜谱,但对于提升我的家常烹饪水平助益良多。而且,排版设计非常清晰明了,步骤图的选取角度都很到位,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快速抓住要领。不过,我希望在后续的版本中,能在部分经典菜式旁边增加一些历史典故或者营养学的小知识,让这本工具书不仅是操作手册,更能成为一本赏心悦目的烹饪艺术品。整体而言,从硬件到软件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出版方对美食爱好者的尊重与专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