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評分《潛書》和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具有相同的觀點。在當時很受重視,"每一篇齣,人爭傳寫"。
評分《潛書》(1705)起初仿《論衡》之體,名叫《衡書》,13篇,署名唐大陶,意在權衡天下。後來逐漸增加到97篇,並改名《潛書》,署名唐甄,意為潛而待用。
評分評分
國政治思想史九講(第2版)/21世紀政治學規劃教材·政治學與行政學係列
評分評分
《潛書》為其學術思想和政治思想之代錶作。“不憂世之不我知,而憂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鬱結於中,不可以已,發而為言”(《潛存》)。前後曆經30年而成書。"四十以來,其誌強,其氣銳,雖知無用於世,而猶不絕於顧望。及其睏於遠遊,厄於人事,凶歲食糠粞,奴僕離散,誌氣銷亡,乃喟然而嘆曰:‘莫我知也夫!’不憂世之不我知,而傷天下之民不遂其生。鬱結於中,不可以已,發而為言。有見則言,有聞則言。曆三十年,纍而存之,分為上下篇:言學者係於上篇,凡五十篇;言治者係於下篇,凡四十七篇;號曰《潛書》。上觀天道,下察人事,遠正古跡,近度今宜,根於心而緻之行,如在其位而謀其政。”(《下篇下·潛存》)
評分為瞭適應大學教學改革的需要以及大學本科生教學的實際需求,本教材一改過去人物記傳式編年體例為專題式編寫結構,即把中國古代和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閤並為神權,儒傢,法傢、道傢、佛學、理學,實學,改良、革命九個專題,並力爭對每個專題所涉及的問題源流、實際內容,演變脈絡,曆史上的影響或現今意義給予清楚的闡述或評價,且在每個專題之後附有相關的原著、參考書和參考論文。本教材史料豐富翔實,準確可靠:內容緊湊,難易適中,觀點平實閤理:體例新穎獨到。是同類教材中較好的版本。
評分《潛書》(1705)起初仿《論衡》之體,名叫《衡書》,13篇,署名唐大陶,意在權衡天下。後來逐漸增加到97篇,並改名《潛書》,署名唐甄,意為潛而待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