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影构图

数码摄影构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FASHION视觉工作室 编
图书标签:
  • 摄影
  • 构图
  • 数码摄影
  • 技巧
  • 入门
  • 摄影技巧
  • 摄影指导
  • 摄影教程
  • 摄影艺术
  • 摄影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72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04241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6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 本书专为想要培养“摄影师的眼光”、提升照片表现力的摄影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摄影教程;
   ★ 结合数码单反相机的使用,对景深、视角、焦距、镜头的运用进行了精彩讲解;
   ★ 详细讲解如何巧妙运用光线、色彩与图案等构图元素,更好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 从理论讲起,结合大量图片与拍摄参数,更有助于我们了解、认识构图,并最终拍摄出完美构图的摄影作品;
   ★ 书中涵盖了大量构图的规则与技巧,融入了作者多年的拍摄经验,能够有效帮助读者提升构图意识,突破摄影瓶颈,将构图知识和拍摄技法融会贯通,进一步提升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水平。

内容简介

《数码摄影构图》是一本深入阐述摄影构图及表现构图技巧的图书。众所周知,仅仅掌握摄影技术知识,并不足以创作出优秀的照片,因为决定照片质量与表现力的关键是图像的内容与组织方法。本书通过300余幅照片,深入阐释了线条、形状、色彩、对比度、构图等概念,以及如何使用相关技术提升照片的表现力。无论是摄影爱好者还是专业摄影师,抑或其他视觉艺术的实践者与评论者,本书都将成为非常宝贵的参考。

目录

第 1 章 摄影构图的七大功能
01. 表现优美的线条
02. 突出细腻的质感
03. 呈现光影与色彩之美
04. 抓住生动的瞬间
05. 突显画面上的趣味中心
06. 深化主体特征的内涵
07. 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第 2 章 认识最基本的构图形式
08.延展开放空间--横向构图
09.集中突出主体--纵向构图
10.表现层次感和纵深感--俯视拍摄
11.平稳客观的视角--平视拍摄
12.强有力的夸张视角--仰视拍摄
13.宁静沉稳的经典构图--矩形黄金分割构图
14.活泼而富于动感--三角形黄金分割
15.简化的黄金分割--三分法则
16.平稳开阔的水平线构图
17.增强不稳定动感的对角线构图
18.高大庄严的垂直线构图
19.充满活力的斜线构图
20.气势震撼的放射线构图
21.流畅优雅的S形构图
22.富有张力的C形构图
23.充满活力的圆形构图
24.集中观赏者视线--居中式构图
25.增强画面的稳定感--并列式构图
26.布局平衡蕴含图案美--对称式构图
27.大小对比突出主体--大小对比法
28.远近对比突出主体--远近距离法
29.景深控制突出主体--虚实对比法
30.用留白提高作品的境界

第 3 章 安排好画面中的点、线、面
31.用水平线构图安排画面中的点
32.用斜线构图安排画面中的点
33.用三角形构图安排画面中的点
34.用棋盘式构图安排画面中的点
35.用图案式构图安排画面中的点
36.提炼线条表现主体鲜明的特征
37.线条越简洁越有力度
38.利用线条引导和延伸视线
39.通过线条建立画面的内在联系
40.用线条的排列组合创造节奏和韵律

第 4 章 构图可以这样玩
41.用标准镜头精确构图
42.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夸张构图
43.利用长焦镜头巧构图
44.不同快门速度与构图的关系
45.景深与构图的关系
46.使用景深预测按钮
47.焦距与构图的关系
48.针对画面1/3处的对焦技巧

第 5 章 善用画面中的环境
49.善用前景烘托画面气氛
50.利用前景增强空间感
51.利用前景平衡画面
52.使前景在画面中消失
53.选择单一色调的背景
54.选择明暗反差强烈的拍摄环境

第 6 章 构图中的色彩与图案
55.色彩对构图的影响
56.暖色系与构图
57.冷色系与构图
58.互补色与构图
59.相邻色与构图
60.热烈醒目的红色与构图
61.富丽辉煌的黄色与构图
62.宁静沉稳的蓝色与构图
63.生机勃勃的绿色与构图
64.利用重复的图案构图
65.对称画面中的重复与构图
66.打破传统的构图方式
67.妙用影调来构图

第 7 章 人像摄影的构图法则
68.拍摄角度的多变与构图
69.不同的视角与构图
70.人像的特写构图
71.人像的七分身构图
72.人像的全身像构图
73.构图简洁突出人物
74.倾斜构图增加人物动感和活力
75.透过框架渲染人物的情感
76.利用虚化的前景构图渲染气氛
77.让目光成为构图的延伸
78.高速快门与人像构图的联系
79.低速快门与人像构图的联系
80.运动方向的留白构图
81.裁切头部大胆构图

第 8 章 实拍演练--构图让景物更具灵性
82. 横构图表现林荫道的透视感
83. 仰拍表现树木的高大
84. 用对比构图衬托大海的广阔
85. 用前景丰富大海画面的元素
86. 水平线构图展现日出与日落的美
87. 水平线构图展现山川的宁静
88. 水平线构图表现山水相连的秀美景致
89. 光影的对比构图体现山峰雄伟厚重
90. 对角线构图与低速快门记录溪流的曼妙
91. 全景照片展现壮阔的原野
92. 用三分法安排地平线
93. 改变拍摄角度表现多样化的城市建筑
94. 侧光结合不同构图形式增强建筑立体感
95. 突出个性建筑的局部特征
96. 线构图拍摄城市夜晚的车流
97. 隧道式构图展现不同景物
98. 用薄雾丰富画面的层次
99. 框架式构图拍摄平静的水面
100.不同构图形式展现烟花的瞬间绚丽
101.B门控制--构图体现创意光绘效果
102.逆光强化构图表现冰块的晶莹剔透
103.逆光强化构图拍摄沉稳含蓄的静物

第 9 章 实拍演练--让生物在镜头里“活”起来
104.透射光线强化构图突出花瓣的质感
105.在花丛中寻找重复的图案
106.用特写画面突出花蕊
107.控制焦点营造花卉虚实对比
108.借助逆光构图表现植物的通透质感
109.用道具完善构图-让画面充满趣味
110.特写突出动物的表情
111.不同的构图形式表现不同动物的特性
112.捕捉动物表露情感的瞬间
113.高速连拍动物的瞬间也要注意构图
114.利用环境渲染气氛
115.微距拍摄昆虫特写画面
116.运用侧逆光强化构图增强动物质感



前言/序言


光影的诗学:捕捉瞬间的艺术 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被凝固的时间,一个被定格的情感,一次与世界的对话。然而,并非所有的瞬间都能抵达观者的心灵,也并非所有画面都能传递出创作者的深刻意图。在海量的信息洪流中,一张引人入胜的照片,其背后蕴藏的,是摄影师对光影的敏感捕捉,对空间的精妙编排,以及对情感的细腻洞察。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探索“光影的诗学”的旅程,深入理解那些让平凡瞬间升华为艺术的构图奥秘,让您的摄影创作不止于记录,更在于表达。 我们并非聚焦于数码相机的功能参数,也不是单纯罗列镜头的光圈快门。本书的关注点,在于超越技术层面的“心法”。当我们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们捕捉的不仅仅是景物,更是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以及我们想要传达的。而构图,正是实现这一传达的语言。它如同音乐的旋律,诗歌的韵脚,舞蹈的动作,赋予画面结构、节奏与灵魂。 一、 空间的对话:画面的呼吸与节奏 1. 留白:画面中的“无”与“有” 留白,并非画面的缺失,而是空间的智慧。它像一位沉静的聆听者,让主体得以自在呼吸,让观者的目光得以自由徜徉。在构图中,恰当的留白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意境。它能突出主体,引导视线,制造神秘感,甚至传达一种宁静、空灵或辽阔的情绪。 引导视线:如同河流的岸边,留白可以自然地将观者的目光引向画面中的焦点。例如,在拍摄广阔的天空时,下方的一片开阔之地,能衬托出天空的浩瀚;在拍摄人物肖像时,人物前方或侧方的空白,能为人物预留思考或展望的空间。 制造情绪:大面积的留白,尤其是在阴天或清晨的薄雾中,能够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或冥想的氛围。反之,精心设计的简洁留白,也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观者带来片刻的喘息。 突出主体:当画面中元素过多时,留白的作用尤为重要。它能剥离不必要的干扰,让主体在简洁的背景中熠熠生辉,如同舞台中央的聚光灯。 打破平衡:并非所有构图都追求绝对的对称和平衡。适度的倾斜或不规则的留白,反而能制造视觉上的张力,带来动态感和趣味性。 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感知和运用留白。我们不是机械地计算空白区域的大小,而是去理解留白所能带来的情感共鸣和视觉效果。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留白,例如“前方留白”(为被摄对象预留前进的空间)、“上方留白”(为天空或上方景物预留空间)以及“侧方留白”等,并结合实例,讲解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2. 引导线:连接视线与叙事 引导线,是画面中那些能够自然而然地将观者视线从画面的一端引向另一端,最终抵达视觉焦点的线条。它们可以是河流、道路、栏杆、建筑的轮廓,甚至是人物的目光或手臂的指向。引导线是构图中最具力量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增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更能巧妙地引导观者的情感流向。 制造纵深感:S形曲线的河流或蜿蜒的道路,能够极大地拉伸画面的距离感,将观者的目光引入远方的景致。 聚焦主体:当引导线汇聚于画面中的某个点时,这个点自然而然地成为画面的焦点。例如,一条笔直的铁轨,最终指向远处的火车;一条蜿蜒的小径,最终通往一间小屋。 讲述故事:引导线本身也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它们可以是旅程的开始,可以是探险的路径,可以是归家的方向。通过引导线,摄影师能够暗示事件的发生,或预示即将发生的情节。 增强动态感:倾斜的引导线,如一道斜坡或一条奔腾的河流,能够为画面注入活力和动感,打破静态的沉闷。 我们将详细分析不同形态的引导线,例如直线、曲线、对角线、Z字形线等,并探讨它们各自在画面中所能产生的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通过对大量优秀摄影作品的剖析,我们将学会如何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引导线,将平凡的风景转化为富有故事性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 框架构图:框住精彩,聚焦魅力 框架构图,是指利用画面中的景物,在画面内部形成一个“框”,将主体框定在其中。这个“框”可以是由门框、窗户、树枝、拱门,甚至是人物的手臂所形成的。框架构图能够有效地隔离主体与周围的杂乱环境,突出主体的视觉地位,并为画面增添层次感和故事性。 突出主体:框架如同一个天然的画框,能够将观者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被框住的主体上,有效排除干扰。 制造空间感:通过利用前景的元素形成框架,可以有效地拉开前景、中景和远景的距离,营造出强烈的空间层次感。 增添神秘感:部分遮挡的主体,会激起观者的好奇心,让他们想要一探究竟,从而增加了画面的吸引力。 赋予叙事性:框架本身也可以成为故事的一部分。例如,透过一扇古老的窗户看向窗外,可以暗示岁月的流逝;透过一个拱门望向远方,可以象征着通往未知的旅程。 本书将深入研究各种形式的框架构图,包括对称式框架、不对称式框架、半遮半掩式框架以及利用自然元素形成的框架等。我们将通过实践,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发现天然的框架,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角度和位置,为画面创造出富有艺术感的框架。 二、 视角的重塑:洞察万物的独特之眼 1. 平行视角:与被摄对象“平等对话” 当我们站在与被摄对象大致相同的视线高度进行拍摄时,我们就采用了平行视角。这是一种最自然、最常见的视角,它能够让观者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审视被摄对象,更容易产生共鸣和亲近感。 人物拍摄:在拍摄人物时,与其视线高度保持一致,能够让观者感受到与被摄对象直接的眼神交流,更容易捕捉人物的情感。 景物拍摄:拍摄风景时,与地面平行的高度,能够展现出景物的真实尺度和空间关系。 动物拍摄:蹲下身子,与小动物的眼睛保持平行,能够捕捉到它们可爱的瞬间,也更能让观者体会到它们的视角。 我们将分析平行视角下的构图原则,例如如何在画面中安排主体与背景,如何利用水平线和垂直线来增强画面的稳定感,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调整来营造不同的氛围。 2. 仰视与俯视:重塑高度与视角 仰视和俯视,是两种能够彻底颠覆我们对景物高度认知的视角。它们能够极大地改变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赋予被摄对象独特的个性和意境。 仰视:从低处向上拍摄,能够让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壮观。例如,拍摄高耸的建筑,能够强调其宏伟;拍摄参天大树,能够展现其生命力。仰视视角也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权威感或神圣感。 俯视:从高处向下拍摄,能够让景物显得更加渺小、精致、有趣。例如,拍摄城市夜景,能够展现其璀璨的灯火;拍摄餐桌上的食物,能够展现其诱人的摆盘。俯视视角也常用于展现事物的全貌或规律性。 本书将深入探讨仰视和俯视视角下的构图特点。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这些视角来夸大或缩小景物的体积感,如何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来制造戏剧性的效果,以及如何根据想要表达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视角。例如,用仰视拍摄一位正在奋斗的人,能赋予其英雄般的姿态;用俯视拍摄忙碌的城市街道,能展现出一种俯瞰众生的视角。 3. 破格视角:打破常规,寻找惊喜 摄影的魅力在于能够发现和展现世界不为人知的一面。破格视角,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拍摄习惯,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审视景物,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 高角度俯视:在极高的角度进行俯拍,可以将景物抽象化,使其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图案。 低角度仰视:将相机贴近地面,从一个非常低的视角进行仰拍,可以改变我们对空间的认知,让熟悉的景物变得陌生而有趣。 倾斜拍摄:故意倾斜相机,能够为画面带来动感和不稳定感,例如在拍摄运动场景时,倾斜的角度更能凸显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穿透性拍摄:利用反射、折射或透过缝隙进行拍摄,能够创造出富有层次感和神秘感的画面。 我们将鼓励读者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各种非常规的拍摄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我们将学会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如何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景象下的惊喜,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破格视角来赋予作品独特的个性和艺术感染力。 三、 画面中的律动:光影与色彩的交响 1. 光影的魔术:明暗对比与层次塑造 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它是画面的塑造者,是情感的传递者。理解光线的性质,并巧妙地运用光影,是构图的关键。 顺光:光线从前方照射,能够均匀照亮主体,色彩饱满,但容易缺乏立体感。 侧光:光线从侧面照射,能够产生明显的光影对比,塑造出主体的轮廓和纹理,增强立体感。 逆光:光线从主体后方照射,能够勾勒出主体的轮廓,形成“金边效应”,制造出梦幻般的效果。 散射光:光线柔和均匀,常出现在阴天或室内,适合表现细腻的质感和柔和的氛围。 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构图技巧。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光线的方向、强度和性质来塑造主体的轮廓,如何通过明暗对比来引导视线,以及如何利用阴影来增加画面的神秘感和表现力。我们会剖析不同光线组合下的优秀作品,理解摄影师是如何通过捕捉和运用光影来烘托主题,表达情感的。 2. 色彩的语言:色彩搭配与情绪渲染 色彩,是画面中最直接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组合,能够唤起观者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同类色:相近的颜色搭配,能营造出和谐、宁静的氛围。 对比色:互补的颜色搭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加画面的活力和戏剧性。 单色:以一种颜色为主,辅以不同深浅的色调,能够营造出简洁、统一的视觉效果。 冷暖色调:冷色调(如蓝色、绿色)常带来宁静、沉思的感觉;暖色调(如红色、黄色)则常带来热情、活力的感受。 我们将探讨色彩的心理学效应,学习如何根据拍摄对象和想要表达的情感,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我们将分析如何在画面中运用色彩来突出主体,如何利用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来营造不同的氛围,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吸引力。 结语: 《光影的诗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手册,而是一本充满实践指导的艺术指南。我们相信,优秀的构图并非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灵活的艺术语言,一种基于观察、思考和情感表达的能力。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再仅仅是按下快门,而是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光影和色彩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视觉诗篇,将平凡的瞬间转化为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踏上这场探索之旅,让您的镜头,成为您对世界独特理解的有力见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质感和高清的印刷色彩所吸引,这对于一本讲究视觉呈现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每一个案例分析图都清晰锐利,细节纤毫毕现,尤其是一些大师作品的局部放大解析,让人能清楚地看到大师是如何处理细节处的平衡与节奏的。更让我欣赏的是,它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题材,而是横跨了风光、人像、静物等多个领域,并且对不同题材下,构图原则如何灵活变通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比如,在拍摄人像特写时,如何利用景深和面部线条的引导,实现情感的聚焦;而在拍摄广阔风光时,又如何利用引导线和前景的层次感,创造出纵深感。这种多维度的覆盖,让这本书的适用性非常广。我已经把书中推荐的一些练习任务列了清单,准备在接下来的旅行中逐一攻克。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审美体验的培养,每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高质量的视觉训练。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得非常科学,阅读体验行云流水,毫无阻滞感。它不是那种让你看了开头就猜到结尾的套路书。开篇的理论铺垫很稳健,随后便迅速进入到实战案例的拆解环节,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关于“多重曝光与画面层次”的章节,它把数字时代特有的后期处理能力,与古典构图原理完美地结合了起来,教我们如何利用图层和透明度来构建出超越单次快门所能捕捉到的复杂空间感。这对于当下热衷于后期强化的数码摄影师来说,简直是福音。以往总觉得后期是用来“修饰”的,但这本书让我领悟到,优秀的前期构图设计,才能让后期成为锦上添花的艺术升华,而不是用来“抢救”废片的万灵药。读完这一部分,我立刻拿起相机和电脑,尝试按照书中的思路,去重新审视和编辑我过去拍摄的一些素材,效果立竿见影。

评分

这本《数码摄影构图》真是让我醍醐灌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视觉艺术殿堂的大门。在翻阅之前,我一直觉得构图无非就是“三分法”之类的老生常谈,拍出来的照片总觉得少了点“味道”。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规则,而是深入剖析了光影、色彩、线条在构建画面张力中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关于“负空间”的运用,作者的讲解极其精妙,通过大面积的留白,反而将主体衬托得更有力量感和呼吸感,这在我的实际拍摄中带来了极大的启发。我尝试着在拍摄城市夜景时,不再只是追求画面的饱和与繁复,而是学着去捕捉天空与建筑边缘留下的那一抹暗调,瞬间,照片的意境就提升了一个层次。书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角和透视的讨论,用大量的实例图表对比,清晰地展示了高低机位对空间感和情绪表达的巨大影响。说实话,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很高,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也十分扎实,用词精准却不晦涩,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啃下来,并且马上就能在实操中感受到质的飞跃。它更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引导你从“记录”走向“创作”。

评分

说句实在话,我之前买过好几本号称“摄影构图秘籍”的书,大多是徒有其表,内容空洞,充斥着大量重复和过时的信息,读完后感觉钱包空了,技术没长。然而,《数码摄影构图》这本书彻底洗刷了我的这种偏见。它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沉溺于介绍那些初级到让人不耐烦的“黄金分割”,而是直接切入了更深层次的“视觉心理学”和“信息流管理”。作者用非常学术但又易懂的方式,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画面会让人感到舒适,而另一些则会让人感到不安或混乱。书中对“视觉重量”的分析尤其独到,比如一个亮色的小点和一个暗色的巨大色块在画面中的相对价值是如何计算和平衡的。这让我意识到,构图不是把东西摆进去,而是要精确控制观众的视线在画面中游走的路径和停留时间。这种对观者心理的洞察,让我的拍摄不再是盲目的随机组合,而变成了一种有目的、有策略的视觉引导行为。这本书读完,感觉自己对“看”这件事的理解都变得更深刻了。

评分

坦率地说,我是一个对技术参数更感兴趣的摄影爱好者,对所谓的“艺术性”和“主观感受”一向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成功地将严谨的数学逻辑与摄影的艺术表达进行了有机的嫁接。它没有贩卖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用清晰的逻辑链条告诉你,为什么将焦点放在特定的交点上,为什么采用特定的对角线布局,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视觉冲击力。书中对“动感捕捉”中的构图处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分析了高速运动物体在画面中的切入点和留白方向,如何影响到观看者对速度的感知。这完全是用工程学的思维在解析艺术创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以被量化、可被检验的构图体系。对于那些像我一样,既想精通技术,又想提升艺术品味的“技术派”读者来说,这简直是一本量身定做的指南。它用严谨的逻辑,武装了我们的创作视角,让我们的每一张照片都站得住脚。

评分

可以慢慢阅读与学习~

评分

好书,值得大家购买和阅读

评分

还能看看,不错,这个可以有

评分

这些书买来看看还不错,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去实践。

评分

建立属于孩子自己的图书室,让孩子自己去发现。

评分

习惯性好评。。。。。。。

评分

纸张很好,很喜欢里面的内容。很适合初学者学习,很重要的基础,也适合运用在其他专业上。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我感觉比纽摄使用

评分

都是独立的包装,一点没折痕,品相完整给力 果断给满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