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默顿 著,范岱年 等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技术史
  • 社会史
  • 十七世纪
  • 英格兰
  • 学术著作
  • 译著
  • 文化史
  • 思想史
  • 历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288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13523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0-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是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世界科学与工业之都,当时在那里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作者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对当时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进行了精辟的定性定量分析,涉及公众对科学技术的职业兴趣;清教伦理、文化价值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科学研究的动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学文学及技术等许多问题。作者罗伯特·金·默顿在本书中勾勒出了科学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基本轮廓,提出了它的基本命题。

目录

1970年再版前言
序言
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社会背景:职业兴趣的转移
第三章 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的汇聚与转移
第四章 清教主义与文化价值
第五章 新科学的动力
第六章 清教主义、虔信主义与科学:检验一个假说
第七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采矿业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九章 科学与军事技术
第十章 科学研究的外部影响
第十一章 科学进展的若干社会和文化因素
附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970版)
人名索引
译后记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七世纪英格兰在科学、技术与社会转型过程中所经历的深刻变革。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时代,传统观念受到挑战,新的知识体系正在萌芽,技术创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本书旨在通过细致的历史考察,揭示科学革命并非仅仅是象牙塔内的精英活动,而是与当时的政治动荡、经济发展、宗教信仰以及普通民众的实践活动紧密交织的复杂过程。 第一部分:知识的重构与权威的挑战 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欧洲思想界最为活跃的熔炉之一。本书首先探讨了知识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式自然哲学在精英圈层中逐渐失势,取而代之的是基于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的新自然哲学。 1. 经验主义的兴起与培根的方法论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思想是理解这一转变的关键。他极力倡导“知识即权力”,主张通过系统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方法来获取对自然的控制。本书详述了培根所提倡的“新工具”(Novum Organum)如何在知识界引发的巨大反响,以及他如何通过构建“所罗门之殿”的理想,描绘了一个由科学研究指导的未来社会蓝图。我们考察了培根的哲学如何影响了早期的科学社团的组织原则。 2. 科学共同体的诞生与皇家学会 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for Improving Natural Knowledge)的成立,标志着现代科学机构的诞生。本书细致描绘了学会的早期运作模式、会员构成及其在确立科学标准方面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分析了学会如何通过“同行评审”的前身——公开展示和辩论——来验证和传播新的发现。学会的拉丁文座右铭“Nullius in verba”(不轻信任何人的话)体现了对个人权威的批判,转而强调经验证据的至高无上。然而,我们也探讨了这种新权威的建构过程本身,即科学共同体如何通过其内部机制,逐渐取代了教会和古典权威的地位。 3. 笛卡尔主义与机械论的世界观 与英国的经验主义并行发展的是欧陆的理性主义思潮,特别是笛卡尔(Descartes)的机械论世界观。本书比较了笛卡尔的演绎法与培根的归纳法在英格兰知识分子中的接受程度。机械论将宇宙视为一台巨大的、可被数学描述的机器,这一观念对理解自然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技术干预自然提供了哲学基础。我们考察了这种世界观如何渗透到解剖学、物理学乃至社会治理的思考中。 第二部分:技术实践的社会嵌入 科学革命并非纯粹的理论革命,它与十七世纪英格兰蓬勃发展的技术实践密不可分。本书强调,技术创新往往是实用需求驱动的结果,并深刻地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和军事目标。 1. 航海、制图与测量:帝国的需求 随着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的加剧,对精确导航和地理测量的需求空前高涨。本书详细介绍了航海仪器(如六分仪、望远镜)的改进如何直接推动了光学和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对精确经度测量的渴望,成为资助科学研究的强大动力之一。我们分析了地图绘制技术如何与国家权力紧密相连,成为管理领土和资源的基础。 2. 工业技术的萌芽:采矿与冶金 在煤炭成为主要燃料来源的背景下,采矿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通风和排水问题。本书探讨了早期蒸汽动力应用的尝试,尽管尚未达到工业革命的规模,但这些对机械能的初步探索,展示了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迫切性。冶金术的改进,特别是对提高铁器质量的追求,也促进了对材料科学的经验性理解。 3. 印刷术与知识的民主化 印刷术在十七世纪的作用被重新审视。它不仅是传播既有知识的工具,更是促进新思想交流和辩论的平台。本书分析了小册子(pamphlets)、科学期刊和技术手册的出版如何使得科学信息能够超越大学和贵族沙龙,触及更广泛的工匠和商人阶层。这种知识传播速度的加快,极大地压缩了知识更新的周期。 第三部分:科学、宗教与政治的交织 十七世纪的英格兰是一个充满宗教冲突和政治动荡的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深受这些外部力量的影响。 1. 科学与清教的张力 清教运动对勤奋、节制和对上帝创造的细致考察持肯定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对自然世界的深入研究。本书探讨了部分清教徒将科学研究视为一种虔诚行为——通过理解上帝的“第二本书”(自然)来更深地赞美“第一本书”(圣经)。然而,随着科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特别是当某些科学解释与正统教义产生冲突时,紧张关系也随之浮现。 2. 内战与共和国时期的科学赞助 英国内战(1642-1651)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的共和国时期,一些支持新科学的政治家(如约翰·迪金、安德鲁·马维尔)试图将科学进步纳入国家建设计划中,视之为建立一个更有效率、更具道德的“新英格兰”的工具。然而,政治动荡也曾数次打断既有的学术秩序。 3. 科学的社会等级与性别隔离 本书亦关注了科学知识生产中的社会分层问题。虽然皇家学会标榜普世性,但其核心成员主要由受过良好教育的绅士、牧师和医生构成。工匠、女性和非正规从业者,尽管在技术实践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他们的知识往往不被纳入官方的“科学”范畴。我们审视了少数在医学或草药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女性,她们所面临的系统性障碍。 结论:迈向现代性的起点 本书总结道,十七世纪的英格兰并非简单地“发现”了科学方法,而是通过一场深刻的社会协商,重新界定了何为可靠的知识,谁有权生产知识,以及知识应该服务于何种目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塑造了一个既有理性光辉,又充满实用主义色彩的知识新范式,为后续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奠定了不可逆转的基础。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科学史,更是关于一个社会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并试图用新的工具来塑造自身命运的历史。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引文风格极其严谨,它似乎穷尽了所有能找到的原始档案和信件往来,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信息网络。特别是在探讨“地方知识”与“中心知识”的互动时,作者对那些未被主流历史记载的工匠、女药剂师,甚至是一些乡村神学家的记述,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和考证。这种对“失语者”声音的努力还原,使得十七世纪的社会图景不再是仅仅围绕着那些著名的绅士科学家展开,而是充满了烟火气和地域特色。这种史学视野的拓宽,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当时社会肌理的理解,它让我意识到,科学与技术并非是自上而下灌输的,而是无数次在工坊、市集和乡村讲坛上,通过口耳相传、反复试错才得以逐步积累和固化的。这份对史料的尊重与细致的打磨,足见编纂此书的巨大心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米色封皮,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子历史的厚重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完全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普及读物能比拟的。我特别喜欢它扉页上那几张精选的十七世纪手绘插图,线条既细腻又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想象力,仿佛能把我直接拉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阅读过程中,虽然内容本身是学术性的,但排版却非常考究,字号适中,行距合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特别吃力。而且,它在引用原始文献的部分处理得极为专业,注释详尽,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方便了那些想深入挖掘的读者进行交叉验证。可以说,光是作为一件艺术品收藏,它都值回票价了,更别提它所承载的知识价值了。每次翻开它,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的考古发掘,而不是简单的文字阅读,这种仪式感,在当下的出版界实属难得。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知识生产”与“权力结构”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剖析。我们常常习惯于将那个时代的科学成就视为纯粹的智力飞跃,但这本书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背后的政治博弈和商业驱动力。它细致地描绘了王室赞助、新兴商人阶层对技术创新的渴求,是如何共同推动了某些领域(比如航海技术和军事工程)的飞速发展,而另一些可能更贴近普通民众的民间技艺,却被边缘化的过程。这种对权力机制的解构,让我对“进步”这个概念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反思:什么才是真正的进步?是以皇家学会的几次重要实验为标志,还是以社会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来衡量?书中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它提供的分析框架和丰富的史料支撑,足以让人在合卷之后,仍能陷入长时间的沉思,这是真正优秀的学术著作应有的力量。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大部头”,毕竟涉及的年代和主题都相当宏大,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出乎我的意料。作者的叙事手法极为高超,他没有采用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的编年史写法,而是巧妙地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关键人物”和“标志性事件”作为切入点,像串珍珠一样把整个十七世纪的社会变革串联起来。比如,他对那位钟表匠如何将宫廷的精密仪器与民间生活联系起来的描述,简直是生动得活灵活现,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科学革命”并非只是发生在象牙塔里的理论推演,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结构和手工业实践之中。这种将宏大叙事与微观个例相结合的叙事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和代入感,让原本严肃的议题变得鲜活起来,读起来丝毫不觉得累赘,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

评分

坦白说,对于一个非专业背景的读者而言,书中一些关于早期实验方法和工具制造原理的描述,初读时确实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简化复杂的科学原理,这一点我既欣赏又有些头疼。比如,第一次读到关于气压计早期构造的详细描述时,我不得不频繁地翻阅附录的图解,甚至需要借助网络去补充一些基础的物理概念。然而,这种挑战性也恰恰是其价值所在——它要求读者投入相应的精力去“学习”而非仅仅是“接受”。这种带着一定难度的阅读过程,反而构建了一种与作者智力上的深度交流,每当攻克一个技术难点,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它不像那种一目了然的书籍,更像是一座需要攀登的山峰,虽然辛苦,但顶峰的视野绝对值得。

评分

了解17世纪英国科技与社会。

评分

总释

评分

第Ⅵ部分 论在给定的轨道上求运动

评分

第Ⅶ部分 论物体的直线上升和下降

评分

地名对照表

评分

注释

评分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生平介绍: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科学社会学的奠基人和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10年7月4日出生于美国费城南部的一个平民家庭。1931年获坦普尔(Temple)大学学士学位,尔后进入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学家P.A.索罗金、T.帕森斯和科学史家G.A.L.萨尔顿。1936年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3年。1939年至1941年间在图兰恩(Tulane)大学工作,先后任副教授、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1941年默顿去了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度过了他此后全部的社会学生涯,并先后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应用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56-1957)、美国东部社会学协会主席(1968-1969)、美国科学社会学研究会主席(1975-1976)、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1975)等职。1979年在哥伦比亚大学退休并荣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2003年2月23日在纽约逝世,享年92岁。   站在巨人肩上的默顿  2003年2月23日,对于从事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日子。当代社会学界的泰斗、科学社会学的先驱者罗伯特·金·默顿在经历了与六种癌症的顽强抗争后,走过了他充满智慧的92年人生旅程,在留给人们无限的精神财富的同时永远地离开了他所毕生追求和挚爱的社会学事业。   "如果说我能够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源自牛顿的格言是默顿1965年撰写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书的主题。他花了23年的时间收集了该书用到的奇闻轶事。虽然这本书可能不是默顿最著名的一本著作,但它也算得上是默顿最特殊的一本书了。它的出版为默顿在科学界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以至于人们现在还普遍认为默顿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社会学家,也是一位科学巨人。曾经是默顿学生,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教务长兼人事部主任的乔纳森·科尔(Jonathan R. Cole)回忆说,在一次"社会结构分析"的课堂上,默顿曾经做的一次非正式的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让学生估计他的身高。默顿实际身高为6英尺1英寸,但结果所有的学生都高估了他的身高许多,足见默顿所具有的魅力和威信。   然而,面对人们的种种颂扬,默顿却淡然处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由于人们对科学家的推崇,往往把他们去人格化了,有时候甚至是偶像化了。对此,默顿认为一个公正的态度是应该把他们看做人,而不是神,因为巨人也是处于人们不可避免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和体验着形形色色激情的人。默顿自己就是如此看待巨人的,正是站在巨人的肩上,默顿创建了他富有特色的经验功能主义、中层理论学说和科学社会学的思想,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现代社会学上广泛采用的新概念。可以说,那些想要从事社会学甚至社会科学研究的人都要站在默顿的肩上,从他的思想中吸取足够的养分才能理解社会学的真谛。   功能分析:理论解释与方法运用的融合   功能分析被当代许多社会学者认为是解释社会研究材料最有成就和最有前途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60年代后发展成为西方社会学中的主流方法,且至今在社会学方法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默顿作为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其对功能分析的突出贡献主要有三点:   一是强调区分负功能(dysfunction)和正功能的存在。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和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个系统而言就不一定具有同样的功能。凡是社会结构要素及其关系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起促进和帮助作用的是正功能,而导致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二是区别了显功能和潜功能。默顿认为,在进行功能分析时,应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那些有意造成并可以认识到后果的是显功能,而非有意造成的和不被认识到后果的是潜功能。默顿指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未预期的或不为一般人所觉察的后果(潜功能)。

评分

首先,宗教不等于迷信,所以宗教从来不与科学对立。和科学对立的是迷信。我们看宗教当然要把迷信的东西剔除出去,可一旦发现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就说人家是错的,是迷信,这种态度也是不可取的。须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甚至乎,宗教在某种程度上还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评分

第Ⅷ部分 论求轨道,物体在任意种类的向心力推动下在其上运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