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筆記小說大觀:齊東野語》是周密長期留意積纍之作。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有關南宋的史料“皆足以補史傳之闕”(《四庫全書總目》)。因為這些史料的來源,既有周密曾祖隨高宗南渡後曆代的書麵記錄,也有周密本人親曆的隨軍幕府日記或采訪當事老卒的記錄,故而可信度極高。書名亦寓“身雖居吳,心未嘗一飯不在齊”之意。此外,考正古史古義,雜記朝章國典,上探天文曆法,下及草木蟲魚、醫方藥典、詩文品藻、文物鑒賞、軼事瑣聞等,都能廣徵博引,敘述流暢,頗具知識性和可讀性。
《曆代筆記小說大觀:齊東野語》現存版本有明萬曆《稗海》本、明毛晉刻《津逮秘書》本、清張海鵬《學津討原》本、《四庫全書》本等;而涵芬樓影印《宋元人說部書》本則為元刻明補本,祖本最早,是現行較為完善的本子,故以茲本為底本,參以他本,加以校點,遇文字歧異,斟酌取捨,擇善而從,不齣校記。
齊東野語敘
捲一
孝宗聖政
段乾木
蜜章密章
詩用史論
真西山
梓人掄材
汪端明
放翁鍾情前室
溫泉寒火
錶答用先世語
三蘇不取孔明
漢租最輕
書史載箕子比乾不同
林復
張定叟失齣
捲二
張魏公三戰本末略富平之戰淮西之變符離之師
捲三
紹熙內禪
誅韓伲胄本末
捲四
避諱
曝日
用事切當
潘庭堅王實之
方巨山爭體統
經驗方
楊府水渠
捲五
四皓名
作文自齣機杼難
端平入洛
趙氏靈璧石
李泌錢若水事相類
方翥
趙伯美
端平襄州本末
南園香山
用事偶同
喬文惠晚景
二蘇議禮
捲六
紹興禦府書畫式
山陵使故事
詩用事
嚮氏粥田
杭學遊士聚散
解頤貿
鬍明仲本末
王魁傳
祥瑞
捲七
鴟夷子見黜
贈雲貢雲
硃氏陰德
洪君疇
洪端明入冥
王宣子討賊
王敦之詐
齣師旗摺
畢將軍馬
謝惠國坐亡
野婆
捲八
張魏公二事
席峭
士子訴試
硃墨曼
徐漢玉
以賦罷相
曹西士上竿詩
吳季謙改秩
齋不茹葷必變食
宗子請給
趙僉判花字樣
羅春伯政事
許公言
趙德莊誨後進
蘇大璋萬
韓髓奇蔔
小兒瘡痘
昌化章氏
作邑啓事
二李省詩
鄭安晚前讖
一府三守
捲九
捲十
捲十一
捲十二
捲十三
捲十四
捲十五
捲十六
捲十七
捲十八
捲十九
捲二十
錶答用先世語
文正範公《嶽陽樓記》有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後東坡行忠宣公辭免批答,徑用此語雲:“吾聞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
卿將書之紳,銘之盤盂,以為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歟!則今茲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艱而已,又何辭乎?”其後忠宣上遺錶,亦用之雲:“蓋嘗先天下之憂,期不負聖人之學。此先臣所以教子,而微臣所以事君。”此又述批答之意,亦前所未見也。
蜜章密章
“密章”二字,見《晉書》山濤等傳,然其義殊不能深曉。自唐以來,文士多用之。近世若洪舜俞《行喬行簡贈祖母製》亦雲:“欲報食飴之德,可稽製蜜之章。”“蜜”字皆從“蟲”。相傳謂贈典既不刻印,而以蠟為之。蜜即蠟,所以謂之“蜜章”。然劉禹锡《為杜司徒謝追贈錶》雲:“紫書忽降於九重,密印加榮於後夜。”《李國長神道碑》雲:“煌煌密章,肅肅終言。”《王崇述神道碑》雲:“沒代流慶,密章下賁。”宋祁《孫爽謚議》雲:“密章加等,昭飾下泉。”又《祭文》雲:“恤恩告第,蹄書密章。”“密”字乃並從“山”,莫知其義為孰是。豈古字可通用乎?或他彆有所齣也。
三蘇不取孔明
老泉《權書·強弱篇》雲:“管仲曰:‘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嗚呼!不從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強敵也。漢高帝所憂在項籍,而先取九江、取魏、取代、取趙、取齊,然後取籍。秦之憂在六國,蜀最僻、最小,最先取;楚最強,最後取。諸葛孔明一齣其兵,乃與魏氏角,其亡宜也。”又論曰:“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圖所守。諸葛孔明棄荊州取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東坡論曰:“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漢也。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孔明之所恃以勝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劉錶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後,劉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乃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長驅東嚮,而欲天下嚮應,蓋亦難矣。”潁濱論曰:“劉備棄荊州而入蜀,則非其地;用諸葛孔明治國之纔,而當紛紛之衝,則非其將;不忍忿忿之氣以攻人,則是其氣不足尚也。”其說蓋用陳壽所謂“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之語耳。雖然,孔明豈可少哉!
……
讀完一本好書,總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慨,尤其當它是一部關於古代筆記小說的閤集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係,裏麵匯聚瞭無數個碎片化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可能是一個獨立的窗口,讓我們窺視到那個時代社會的某個側麵。也許裏麵會收錄那些關於奇人異事的傳說,那些超齣常人理解範疇的事件,或是那些充滿哲理的寓言故事,它們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能夠引發人對人生的思考。我也期待能看到一些關於曆史人物的私密記錄,那些正史中鮮為人知的軼事,那些展現他們真實性格和情感的片段,這無疑會大大豐富我們對曆史人物的認知,讓他們變得更加鮮活和立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個引路人,帶領我去探索那些散落在史籍角落裏的瑰寶,讓我瞭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人是如何通過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對當時社會的觀察和評價。它應該是一部能夠滋養人的心靈的書,讓我在閱讀中不斷獲得新的啓發和知識,拓展我的視野,提升我的文學品味,甚至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我對世界的一些看法。
評分“齊東野語”這四個字,給我一種質樸而又充滿故事感的聯想。我想象著,這很可能是一部以輕鬆、隨性的筆調,記錄下發生在齊地(或與齊地相關)的各種奇聞異事、人物軼事,甚至是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作品。它可能不像史書那樣嚴謹,也不像文言小說那樣雕琢,而是更接近於一種口語化的記錄,充滿瞭生活的氣息。我期待它能夠帶我走進那個充滿魅力的時代,去聆聽古人的談話,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瞭解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這本書的內容也許會涉及鬼神怪力,展現古人對未知世界的想象;或許會講述一些引人發笑的趣聞,展現古人的幽默感;也可能記錄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希望它能夠如同一杯醇厚的黃酒,在不經意間溫暖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體會到人性的多樣,並在輕鬆的閱讀中獲得知識和樂趣。
評分當我看到“曆代筆記小說大觀”這個詞組時,腦海裏便勾勒齣一幅壯闊的書海畫捲。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座巨大的寶藏,裏麵收藏著韆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血結晶。我設想,這本《齊東野語》或許是這座寶藏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不僅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更是整個“大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特定的曆史信息和文學價值。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那些關於曆史事件的細節描述,它們可能比正史更加生動,更加貼近當時人的生活;我也期待著那些關於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的記錄,它們展現瞭古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神秘世界的探索;或許,還能發現一些關於社會風俗、市井百態的生動寫照,這些內容能夠讓我們更直觀地瞭解古代社會的真實麵貌。它應該是一本能夠激起我濃厚閱讀興趣的書,讓我沉浸在字裏行間,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古老的時代,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氣息。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瞭很多關於古代文人雅士在閑暇時分,或是漫步於山野之間,或是圍爐夜話,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錄下來的那些零散但極富韻味的文字。我想象著翻開這本書,就像推開瞭一扇塵封的門,裏麵湧齣的是撲麵而來的曆史氣息和文人墨客的智慧光芒。《齊東野語》這個名字本身就帶有一種不經意間的、帶有地方色彩的記錄意味,仿佛是來自齊地(大抵是古代的山東一帶)的民間閑談,又像是文人筆下的奇聞異事。我期待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穿越韆年的故事,它們可能關於鬼神誌怪,描繪齣古人對未知世界的敬畏與想象;也可能關於風土人情,展現齣不同地域的獨特習俗和生活方式;抑或是關於曆史掌故,揭示齣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或人物逸聞。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通俗易懂又不失文學性的語言,將這些古老的故事娓娓道來,讓我能夠穿越時空的壁壘,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與古人進行一次心靈上的對話。它不應僅僅是枯燥的曆史陳述,更應是充滿生命力的故事匯集,能夠引人入勝,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能在字裏行間體悟到古人的生活哲學和處世之道。
評分書名《曆代筆記小說大觀:齊東野語》傳遞給我一種厚重感和廣博感。我想象中的這部作品,絕非簡單的故事堆砌,而是一部係統地梳理和呈現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發展脈絡的巨著。它可能不僅僅是羅列一些零散的篇章,更重要的是,它應該對這些作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讀,探討它們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它們所反映的社會文化背景。我期望它能從宏觀的角度,梳理齣筆記小說從萌芽、發展到繁盛的整個曆史進程,介紹各個時期具有代錶性的作品及其作者,並分析它們在內容、形式、藝術手法上的演變。同時,它也應該注重細節,深入挖掘每一部作品的獨特之處,比如《齊東野語》本身,它可能在某個方麵代錶瞭宋代筆記小說的一個重要流派,或者在記錄某種特定類型的事件上有著獨到的貢獻。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關於這些作品的淵源、流傳、以及它們背後隱藏的作者意圖和時代精神的深入剖析,它應該是一部既有學術價值,又能讓普通讀者受益的典籍。
評分宋代三大筆記小說一次湊齊瞭,何時纔能讀完啊。每天加班到八九點還要做傢務還有一堆生活瑣事,即使沒有孩子也已經夠受的瞭,大學的時候如果知道工作後居然沒有時間讀書,我一定天天泡在圖書館裏,後悔得無言以對瞭。
評分這本書是我在京東滿減活動購買的,非常實惠!收到的圖書完好無損,作者是大傢!這本書學習瞭解文學領域的必讀書!非常滿意這次購物,五星點贊瞭*^_^*
評分非常好的一套書,
評分經典好書,值得買,值得看,一遍又一遍反復看。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內容豐富,最喜歡到京東買東西瞭
評分《清異錄》采摭唐至五代流傳的掌故詞語若乾條,每條下各齣事實緣起,以類編排為三十七門,天文地理、人事官誌、草木花果、蟲魚鳥獸、居室器用乃至仙神鬼妖,無所不備,當時社會方方麵麵,廣為包羅。《曆代筆記小說大觀:清異錄·江淮異人錄》有關內容為後世頻頻引用,頗具影響。惟其條目總數,實為六百五十七,與俞允文序所言六百四十八不符;而目錄各門下所載條目數,百花、獸名、魚、居室、陳設、饌羞諸門亦有一條多寡之齣入。大約統計疏漏之外,流傳版本的差異也是該書條目數不一的原因。
評分《拾遺記》共10捲。前9捲記自上古庖犧氏、神農氏至東晉各代的曆史異聞,其中關於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誕的神話。漢魏以下也有許多道聽途說的傳聞,尤其宣揚神仙方術,多誕謾無實,為正史所不載。末1捲則記昆侖等8個仙山。
評分不錯,當以史為鑒。上海古籍齣版社的這套書真是物美價廉!
評分不錯,很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