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修订本,套装全十册,名家盖章本)》内容特色如下:
1,内容丰富,质量上乘
与通行五十年的绿皮点校本《史记》相比,扩大校勘范围,统一体例;增加三千四百余条校勘记;改正标点千余处;
采用繁体竖排全式标点,版式清晰大方;
增加十幅珍贵版本书影;
附录《三皇本纪》、《主要参考文献》等;
每一版每一印次都及时吸收合理建议,持续完善图书品质。
2,细节设计合理,提升阅读体验
正文中的校码均加上灰色底纹,方便查找;
目录增加分册信息,便于检索;
每一册均加上版次记录,解决多印次配书不易的难题。
3,装帧典雅,印制精良
平装本采用与精装本同样的大32开本,阅读舒适;
同样的封面设计,大气庄重;
正文用纸为70克高品质白胶,不易污损,保证每印次无色差;
装订采用锁线胶订,不易散线脱页。
4,平价销售,回馈读者。
平装本同样分为十册,4000余面。由于修订本增加了三千余条校勘记,相应地比通行本多出了近一册的内容,定价为380元,比精装本590元的定价,大大减轻读者购买压力。
《史记》是我国首部通史,是“二十四史”中极早的一部,也是极重要的一部史书。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采用了综合性的叙事模式,囊括记言、纪事、编年、国别等形式,开创纪传体史书“纪、传、表、志”的体例。就内容而言,《史记》是对前代史学的一次总结;就体例而言,《史记》也是集大成之作。
1959年,在毛主席、周总理的指示下,顾颉刚先生等知名学者以金陵局本作为底本,对《史记》进行分段标点,并以方圆括弧来表明字句的删补,形成新中国以来有影响力的《史记》点校本。
2007年,中华书局组织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工程,将《史记》作为重中之重,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不仅对底本、通校本、参校本作了复核和补充,还改变了方圆括弧的校勘形式,增加了上千条校勘记;对原标点一一复核,进行修改和统一,以期达到新时代古籍整理的高水准。
2013年10月,《史记》(修订精装本)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掀起新的一轮“《史记》热”。2014年8月,在吸纳读者意见和自我完善的基础上,推出《史记》(修订平装本),以飨读者。
赵生群,博士、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太史公书研究》、《史记文献学丛稿》、《春秋经传研究》、《史记编纂学导论》等。
竖版的,韵味十足啊。和资治通鉴一起买的,两大巨著全了
评分采用繁体竖排全式标点,版式清晰大方;
评分学习中,读史可以知兴替。吾辈还需多多努力。
评分好好~看完的话要好久好久好久~书纸很好啊,
评分建议将新旧五代史合并为一起。本来就是一个朝代,偏偏整得像两个朝代一样。简直就是浪费纸张,浪费俺们的辛苦钱,为出版社找了个借口多出几本书增加收入罢了。
评分姚莹从小好学,对书无所不窥,往往“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其“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慨深切”。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次年招入粤督百龄幕府,当时海寇骚扰,日事招讨,因而得知海上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福建平和县知县,办事干练,诛奸抑暴,“所至鸡犬不惊,民无扰攘,风俗一变”。次年,调任龙溪知县,无论贫富,秉公断狱,漳人大悦,被誉称“闽吏第一”。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春,调任台湾知县。道光元年(1821年)任噶玛兰通判。在任期间,他多方规划,建造城垣衙署,改筑仰山书院,大力鼓励人民开垦,兴利除弊,积极促进汉族人民与高山族人民的@友好,对开发噶玛兰作了积极贡献,因而“深得士民心”,政声震一时。后来,因龙溪别案,受害革职,“台人大失望,群走道府乞留”。道光十一年(1831年)三月至京都,与龚自珍、魏源、张际亮、汤鹏等相交游,讲究经世之学,关注国计民生,时政利病。
评分用券再打白条90到手,超值!两重包装,保护的挺好!具体内容没细看,印刷还好。
评分印刷:正文字体还是很大的,一版一印字迹也非常清晰,赞一个。
评分2,细节设计合理,提升阅读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