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土单方
主编:孙显军 刘利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
ISBN:9787539052328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版次:1
定价:59元
页数:403
第一篇:内科
第二篇:外科
第三篇:妇产科
第四篇:儿科
第五篇:皮肤科
第六篇:五官科
第七篇:肿瘤科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挺有意思的,封皮的材质摸上去有一种质朴的年代感,让人联想到那种祖辈流传下来的古旧医书。我本来对这类“民间偏方”持保留态度,毕竟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谁还信那些口耳相传的东西?但翻开目录后,那种朴实无华的标题,比如“姜汁敷足治感冒”、“艾灸祛湿的简易法”,反而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它不像那些厚重的专业中医典籍,而是那种可以随时放在手边,翻阅起来毫无压力的读物。更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书里似乎没有过多晦涩的理论阐述,更多的是直接给出“怎么做”和“用什么”。我注意到插图部分处理得相当用心,虽然只是简单的线条画,但对于辨识药材或者穴位的位置还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人来说,这点非常重要。我还没来得及完全实践书中的方法,但光是阅读这些被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土方子”,就感觉自己掌握了一点点应对日常小毛病的“秘密武器”,心情上放松了许多,这或许也是这类书籍存在的价值之一吧——提供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和自助的可能性。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可操作性”给予高度肯定,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丝担忧。书中所介绍的大部分方法,几乎不需要任何专业工具,材料也大多是厨房里就能找到的常见物品,这大大降低了尝试的门槛。比如,一个治疗轻微烫伤的草药敷贴法,材料清晰可见,步骤简洁明了。然而,正是这种“简单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特性,让我不禁思考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虽然书里反复强调“请遵医嘱”或“病情严重请及时就医”,但对于真正缺乏医学常识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只记住了“土方子”的神奇效果,而忽略了那些必要的限制条件。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民间智慧的参考,但它更像是一本“灵感集”而不是“诊疗手册”。读者在借鉴时,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不能完全将其等同于经过科学验证的治疗方案,这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气质,给我的感觉是“来自田间地头的低语”。它不是高高在上地教导我们如何对抗疾病,而是像一个老邻居在院子里分享她多年来总结的生活小窍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记录这些方子时所流露出的那种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和继承的诚意。书里没有过度美化或夸大这些方法的功效,更多的是一种客观(尽管是非科学意义上的客观)的记录。比如,书中对于某些“需要长期坚持”的调理方,描述得相当实在,不会让人产生“一服见效”的错觉。这种务实态度,在充斥着“速效”承诺的市场中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常备药箱的构成,或许一些昂贵的保健品,远不如这些祖传的“小偏方”来得更贴合我们身体的自然节律,当然,前提是使用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辨识能力和谨慎心。
评分作为一位资深的中年读者,我过去阅读过不少关于“养生”的书籍,大多要么是故作高深地引用古代典籍,要么就是过度推销某种昂贵药材或器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截然不同,它的语言风格极其接地气,甚至带着一种浓厚的乡土气息。里面的很多描述和用词,让我联想起老家那些经验丰富的老人说话的方式,那种“某某偏方治好了谁家谁谁的陈年旧疾”的叙事方式,虽然听起来不够科学严谨,却充满了说服力和人情味。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日常食材入药”的部分,比如用大葱的根须煮水,或者某种特定时令蔬菜的特殊吃法来应对季节交替带来的不适。这让我感觉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边角料”和“普通食物”,在特定配伍下,竟然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这种“寻常中的不寻常”的发现感,是很多包装精美的养生书里找不到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逻辑简直像一场迷宫探险,它没有严格按照疾病类型或者药材属性来划分章节,反而更像是某种随性的整理。比如,我可能在前一页还在看关于皮肤问题的外用方子,下一页可能就跳到了调理脾胃的食疗方。这种跳跃性一开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些混乱,心想:这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编排的?是不是随意剪贴汇编而成?但慢慢地,我发现这种“不拘一格”的编排方式,反而让我对某些突发状况有了更快的反应。比如,我偶然翻到一页是关于“突发晕厥急救”的简单指引,虽然我希望永远用不上,但这种“以防万一”的随机性布局,在实际阅读中竟然带来了一种意料之外的实用感。它更像一本生活随笔,记录了不同人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的有效经验,而不是一本教科书。如果说专业书籍追求的是系统性,那这本书追求的似乎就是那种“碰巧看到需要的那个瞬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