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心理学书籍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心理治疗书籍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心理学书籍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心理治疗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自助
  • 心理调节
  • 情绪管理
  • 压力缓解
  • 心理治疗
  • 自我成长
  • 健康
  • 心灵成长
  • 减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齐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0934
商品编码:12035601975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库存同步如有差异 敬请谅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
作者:  苏洁
市场价: 36.80元
ISBN号: 9787518030934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7-02-01  版次:1  页数:
  印刷时间:2017-02-01  印次:1  字数:

  主编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序言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上篇 心理探秘:心理问题从何而来

第1章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揭秘心理学那点事 002

你是否存在心理疾病 002

病真的是由“心”而生吗? 005

现代人生活很累,压力来自何处 007

为什么上班族越来越疲惫 010

心理健康测试:你有心理疾病吗? 012

第2章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好心情带来好精神 016

终结情绪化,让自己过得精彩 016

各种压力交织,滋长负面情绪 018

避免被“负面情绪”牵着心理健康走 021

习惯性无助,谁感染了消极情绪 023

愤怒伤身,如何正常宣泄自己的情绪 026

负面情绪需要恰当表达 029

第3章 问题心理调适:别把病根种在心理 032

总是怀念过去也是一种心理疾病 032

孤独,内心深处的寂寞无处诉说 034

精神空虚症,到底谁的错? 037

面子观念,死要面子活受罪 040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 043

第4章 快乐起来:别让忧郁成为心灵杀手 046

消除紧张,保持宁静的内心 046

忧虑,请到此为止吧 049

你的痛苦为什么会被放大 050

谁制造了现代焦虑症? 053

自闭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055

为什么有人总是那么悲观 057

第5章 应激反应综合症:镇定应对难处,积极自我疗伤 060

考试落榜:一次偶然的失利 060

亲人离世:珍惜守候的自己 063

疗伤手册,走出失恋的阴影 066

珍惜你所拥有的挫折和磨砺 069

面对疾病,如何消除恐惧坦然面对? 072

第6章 关注特殊人群:常时期的心理疏导与调适 076

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 076

更年期真的是多事之秋吗? 079

失独父母,走出自我救赎之路 082

关注单亲子女心理问题 085

离婚后,女性朋友如何调节心理? 088

第7章 内向者的心理障碍:不给心理疾病滋生的机会 092

内向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092

孤僻心理:喜欢封闭自己 095

面对挫折,内向者的反弹力较低 098

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 100

第8章 现代人的偏执心理:别妄想、别执着、别偏激 103

有些坚持像作无谓的挣扎 103

心理调适,学点阿Q精神 105

世事常难遂人愿,一切随缘 108

别偏执失去的,心境坦然 110

你不是焦点,别人不可能只围着你转 112

第9章 克制欲望:知足常乐,果断舍掉不当的念头 116

名利浮华仅是水中捞月 116

放下欲望,别过分看重金钱 118

得之我幸,失之亦所幸 121

简单生活是人生的追求 123

知足乐观,呼吸幸福的氧气 125

第10章 驱除猜疑:豁达处事,建立自我安全感 129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129

疑心病不是你该有的 132

别让自己的猜疑扼杀了爱情 135

别捕风捉影,做出错误判断 137

诚信来源于信任他人 140

信任是打开心扉的钥匙 142

第11章 告别嫉妒:不过度比较,你会变得更好 145

自信即自尊,无须嫉妒 145

失败之后,请正视自己的嫉妒 147

与其花时间嫉妒,不如努力拼搏 149

不要比较,学会满足和努力 151

别人的风景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154

努力拼搏,会成为别人嫉妒的理由 157

第12章 战胜拖延:拖延是成功的敌人 160

做事不拖延,马上行动 160

吃掉那只青蛙,向目标靠近 163

忙不是理由,而是借口 166

思前想后会让你错失良机 169

与其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172

下篇 心理自助:的心理医生是自己

第13章 进行自我心理分析:提升自我心理认知 176

保持自我心理平衡,从心出发 176

认识自己,了解真实的自我 179

有效转换,做杯可口的柠檬汁 182

换个角度,顿时豁然开朗 184

积极的心理认知,把挫折变成财富 187

根据自身实际调整目标 189

第14章 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心理免疫系统 192

主动改变,完善自己的性格 192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储备社会支持力量 195

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抗压力 197

行为免疫,用理性战胜负面的感性 201

丰富生活经历,锻炼应对能力 202

发掘韧性人格,积极应对压力事件 205

第15章 个性化心理调适方法:有益身心的放松方式 208

适时购物可以排解内心的不快 208

亲近大自然,找寻心灵的归宿 211

开怀大笑,消除心理阴霾 213

大快朵颐,享受美食 216

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 219

压力过大,请及时转移注意力 221

第16章 培养良好心态:给“心”打造一个弹性的保护墙 225

永远记住:没有人喜欢阴沉的脸 225

不要总是跟自己过不去 228

尽心即可,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231

放下了负担,获得了快乐 233

常怀满足和感恩之心 236

改变是走出内心世界的开始 238

第17章 职场心理调适: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 241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41

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244

给未来一个方向,避免青蛙效应 246

富有激情,享受工作的乐趣 249

学会放手,凡事不用亲力亲为 251

工作中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做好本职工作 254

第18章 情感心理调适:让爱情保鲜的秘诀 257

微笑和体贴是爱情的润滑剂 257

吵架有格调,越吵越爱 259

爱情是容对方和改变自己 262

保持感情距离,增添新鲜感 264

情感出轨,是否继续信任对方 266

参考文献 270


  文摘




  内容简介

生活中,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环境,但可以增强自己内心的力量,使焦躁的内心得到舒缓。所以,每天专注自己的内心,学着做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可
或缺的。
《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以现实故事为典型案例,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分析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同时,切实为您讲述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让您扫去心灵的尘埃,愉快地享受生活。


  著者介绍

赵望锋,男,滨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和研究,主持山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校级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图书信息以详情页为准本店所售图书均为正版暂无相关内容暂无相关内容
《内在的宁静:重塑情绪,拥抱生活的指南》 我们是否常常感到被生活的洪流裹挟,情绪的潮起潮落让我们疲惫不堪?那些挥之不去的焦虑、不请自来的低落,以及偶尔爆发的烦躁,是否让你渴望找到一种掌控自己内心世界的方法?《内在的宁静》正是一本为你量身打造的指南,它将引领你踏上一段深入自我探索的旅程,学会如何理解、接纳并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最终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而非被其奴役。 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速成的“魔法药方”,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用温暖而坚定的笔触,陪伴你一步步解锁内在的力量。我们将从最根本的问题出发: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负面情绪?是什么样的思维模式和过往经历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进而影响了我们的情绪反应?书中会深入浅出地剖析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例如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如何扭曲我们的想法,自动思维(Automatic Thoughts)如何像无形的绳索般束缚我们,以及我们根深蒂固的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s)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第一部分:认识你的情绪版图——看见情绪的本质 在踏上自我疗愈的道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绪版图。这一部分将带领你: 绘制情绪地图: 学习如何识别并命名自己的各种情绪,从细微的烦躁到深沉的悲伤,从短暂的愉悦到持久的满足。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工具和练习,帮助你觉察情绪的细微差别,并理解不同情绪背后的信号。例如,你可能会学会区分“失望”和“沮丧”的微妙差异,理解“愤怒”背后可能隐藏着“受伤”或“被忽视”的需求。 探索情绪的根源: 情绪并非凭空出现,它们往往是我们过往经历、成长环境以及核心需求的投射。我们会引导你追溯情绪的源头,洞察那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童年经历、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甚至是潜意识中的恐惧和不安,如何影响了你现在的反应模式。这并非为了让你沉湎于过去,而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为何你会对某些情境如此敏感,为何某些模式会不断重复。 打破情绪的恶性循环: 很多时候,我们陷入负面情绪的泥沼,是因为陷入了思维和行为的恶性循环。例如,过度担忧导致失眠,失眠加剧了焦虑,焦虑又让原本的小事变得难以承受。本书将详细解析这些循环是如何形成的,并提供打破它们的第一步——那就是看见,看见循环的起点,看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 第二部分:重塑思维的棱镜——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们的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体验。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如何解读和思考。这一部分将是你改变的关键: 识别并挑战扭曲的思维模式: 书中将系统介绍认知行为疗法(CBT)中关于认知扭曲的经典理论,并提供大量生动的案例,帮助你识别诸如“非黑即白思维”、“灾难化思维”、“过度概括”等常见的负面思维陷阱。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技术,例如“思维记录表”,让你能够有意识地捕捉、分析并重构那些导致负面情绪的自动思维。你会学习如何用更客观、更现实的视角来审视那些让你困扰的想法。 培养积极且弹性的思维习惯: 改变思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的练习。我们将引导你建立一套积极的思维习惯,例如“感恩练习”、“优势聚焦”等,让你学会将注意力从缺失和不足转移到拥有的和积极的方面。同时,你也会学习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理解挑战和失败是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 拥抱正念的力量: 正念(Mindfulness)是当下最受推崇的情绪调节工具之一。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正念,包括正念呼吸、身体扫描、正念行走等,帮助你从纷繁的思绪中抽离,回到当下,以一种不评判的态度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正念练习不仅能帮助你缓解焦虑,还能提升你的专注力和情绪的稳定性。 第三部分:实践情绪的调和——构建你的内在稳定系统 理论的学习最终需要付诸实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工具,帮助你主动地调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建立强大的内在稳定系统: 情绪的积极表达与疏导: 有时候,情绪的积压比爆发更具破坏性。本书将探讨如何以健康的方式表达情绪,例如通过倾诉、写作、艺术创作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疏导出口。你将学会如何与他人进行建设性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会陷入冲突或被误解。 应对压力与挑战的实用技巧: 生活中总有压力和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我们将介绍多种有效的压力管理技术,从简单的放松练习,到更深入的时间管理和问题解决策略。你会学习如何识别压力的早期信号,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建立健康的自我关怀体系: 情绪的稳定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本书将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包括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培养有意义的爱好和社交连接。你会理解,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是照顾好自己情绪的基础。 发展内在的韧性与复原力: 韧性(Resilience)并非指我们不会受伤,而是指我们在受伤后能够更快地恢复,并在逆境中变得更强大。本书将指导你如何培养这种内在的韧性,学习从挫折中汲取经验,调整心态,并重新找到前进的动力。 《内在的宁静》将是你生活中最忠实而可靠的伙伴。 它不提供空洞的安慰,而是为你注入深刻的理解与实用的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学会: 不再被负面情绪裹挟,而是能够主动选择如何回应。 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需求和动机。 更有效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挑战。 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静、喜悦和满足感。 最终,成为那个真正能够理解、支持和疗愈自己的“内在的宁静”。 这本书适合所有渴望改善情绪状态、提升心理韧性、追求内心和谐的人。无论你正经历着轻度的情绪困扰,还是希望更深入地理解自我,都能从中获益。它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珍贵礼物,一份通往更美好、更宁静生活的邀请。现在,就翻开它,开启你的内在探索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像一位经验老到的心理治疗师在跟你进行一对一的深度交谈。它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不会一下子把太沉重的内容倾泻而出,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你进入更深层次的自我探索。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一些敏感主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非评判性的态度。例如,在谈到“完美主义”带来的内在折磨时,作者没有简单地批判这种倾向,而是深入剖析了它背后对“被爱”和“被接纳”的渴望,以及这种渴望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扭曲。这种理解,让我对自己过去苛刻的要求产生了极大的同情。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触动得太深,需要时间来消化和整合这些信息与我自身的经历。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故事和案例分析,都非常贴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让我感觉这本书是写给“我们”的,而不是写给某个遥远群体。它的语言既有学术的深度,又保持了日常交流的亲切感,这种平衡点把握得极其到位,使得即便是心理学初学者也能轻松进入,并且从中获得持续的启发。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始终坚守住“内在的自我”不被侵蚀。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心理学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大多是“心灵鸡汤”的变种,读完后除了那一刻的热血沸腾,第二天依旧故我。但《你就是自己的心理调节师》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建立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心理急救”流程。我最近经历了一次职场上的重大挫折,当时那种感觉就是整个世界都崩塌了,完全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泥潭。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我反复翻阅书中的某一章节——关于“认知重建”的部分。作者不是空泛地让我“换个角度看问题”,而是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步骤:首先,识别非理性信念;其次,收集支持和反对该信念的客观证据;最后,构建更适应现实的替代性思维。我严格按照书中的步骤进行练习,那感觉就像是在给自己的思维系统打补丁。最让我震撼的是,仅仅通过这种结构化的自我对话,我竟然能在短短几天内,将那种如影随形的焦虑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水平。这本书最大的贡献,是它赋予了读者一种掌控感。它告诉你,你的精神状态不是命运安排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调控的。对于那些厌倦了被动等待“好心情”降临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份行动指南,而不是一本纯理论的教材,非常接地气,操作性极强。

评分

我一直以为,心理调节需要依赖外部的干预或者长期的专业治疗才能见效。然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自身拥有的巨大潜力。它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对“身体心智连接”的强调。以前我总觉得心理问题就是脑子里的事儿,身体反应只是副产品。但书中对压力荷尔蒙、呼吸模式与情绪状态之间相互影响的阐述,清晰地揭示了身体是我们最重要的情绪传感器和调节器。我尝试着书里提到的几种呼吸练习,特别是在感到焦虑时,短短几分钟深而慢的腹式呼吸,确实能迅速地将心率降下来,让那些纷乱的思绪慢下来。这种即时反馈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自我调节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它不只停留在“技巧层面”,它引导读者去探寻身体发出的信号,理解“身体的语言”,这是一种更加整体、更有人文关怀的疗愈路径。整本书读完后,我不再是那个一遇到压力就想逃避的人,我开始学着去“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并尊重它所传递的信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超越了一般的自助读物,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觉察力的人的生存指南。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初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它充满了期待。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才啃下前三分之一,它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就像一个熟悉的朋友突然卸下了所有的伪装,赤裸裸地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展现在你面前。书中对情绪的剖析极其细腻,不是那种空泛的“要积极”、“要开心”的口号式说教,而是真正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隐蔽的心理活动中去。比如,作者对“拖延症”的解读,就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它不再仅仅是懒惰的代名词,而是一系列更深层次的恐惧和自我保护机制的复杂交织。我特别欣赏它那种“手把手”的引导方式,它不直接给你一个万能药方,而是提供一套系统的工具箱,让你自己去探索、去挖掘、去修复。读到中间部分,我甚至开始对着书中的案例进行自我对照,发现很多我以为是“性格缺陷”的东西,其实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合理的心理学解释。这种被理解和被看见的感觉,是这本书给我最宝贵的回馈。它不是教你怎么去“战胜”情绪,而是教你如何与你的情绪“共存”,如何让它们成为你成长的养分,而不是阻碍你的绊脚石。书中的语言风格兼具学者的严谨和哲学家的思辨,读起来虽然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每一次思考的深入都伴随着豁然开朗的喜悦。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被动接受”情绪,转变为“主动管理”自己的内心世界。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它重塑了我对“失败”和“不完美”的定义。在当今社会,我们被灌输了太多关于“成功学”的理念,让人时刻处于一种“必须向上攀爬”的焦虑中。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反论——真正的心理健康,是接受生命的起伏不定。书中对“自我接纳”的探讨是极其深刻的,它不是让你盲目地接受一切的现状,而是教你如何带着清晰的认知去拥抱自己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真正的内在力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个人历史和原生家庭影响时的那种细腻和平衡,既不渲染受害者的角色,也不过度美化过去的经历,而是引导读者将其视为塑造今日自我的元素之一,然后有意识地选择未来的方向。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仿佛是为一团乱麻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一份精确的思维导图。它没有故作高深,语言流畅自然,即便涉及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也能用最直白的例子来解释。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内心重装系统”,不再容易被外界的噪音所干扰,对生活的掌控感和宁静感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