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翰品墨

华翰品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久芳,高艳华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绘画
  • 中国传统文化
  • 艺术史
  • 翰墨
  • 文房四宝
  • 收藏
  • 鉴赏
  • 文化艺术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7331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106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长物集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40
字数:5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书法爱好者、收藏爱好者
  明清至民国的数百年间,信笺制作繁荣至极。坊间的十竹斋、朵云轩、荣宝斋等等都是制笺名家,这些信笺玲珑纤巧,典雅古朴,刻画精美,染色砑光,饾版拱花,制工考究。如果能收到使用这样信笺书写的信札,无论任何人都会满心欢喜,赞叹不已,华翰一词就是对这种心境的最好描述。
  收藏欣赏名家的墨迹,尤其是把玩那些书写在优美华丽纸笺上,突显书者灵动飘逸书风的信笺早就被视为雅玩。郑逸梅先生曾收藏前至明朝王守仁,后至近代名流的信札近万通,并著书多卷,传后世,存墨韵。王树村先生则收藏花笺数千件,雅致精绝,亦著有专著,后世流芳。品读前人墨迹,体味文脉风骨,赏析华丽纸笺,感悟岁月传承。这就是《华翰品墨》的由来。
  晴窗案头,翠竹荫里,沏一壶香茗,焚一炉梵香,展读一通前人书札。那墨迹真性洒脱,那花笺秀美轻盈,品味着前人的文墨风采、磊落襟怀。一时间时空静止,在茶香梵烟中,纯净心灵,忘却俗忧。
  如果机缘不遇,不能一睹真迹,让我们翻开这本《华翰品墨》,那旧时名家的文采与率真,那尘封百年的笔墨与纸笺,追思怀古之风无不扑面而来,亦能涤心,亦能忘忧。正如宋人叶适诗云:“今日观来翰,如亲见古人”。

内容简介

  信札花笺之美近年来广泛受到关注,尤其是花笺上的书法之美更加令人赞叹,花笺书法以其书写者的书法底蕴及书写字体的随意,发乎情而止于书,表达出非凡的流畅与力道,是无意为之的“小品”,更是才情与性情的双重记载。本书从书法与花笺欣赏的角度收录作品,是临池学书的珍贵范本和研究花笺及书法历史的宝贵资料,也可作为收藏家们收藏的依据。不仅如此,此书还承载了巨大的信息容量,在题材上也几乎无所不包,是研究书写民国人物生平经历和当时社会精神风貌的珍贵文献。

作者简介

  罗久芳,浙江绍兴人,前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女。1934年生于南京长于重庆,1948年出国留学,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念完高中,1955年悉尼大学文科毕业,同年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院,主修近代史。1956年获硕士学位,1958年获博士候选人资格,曾任密大中文系助教,华盛顿大学远东学院研究助理,1977年任职于州立西雅图中央社区学院,讲授英语及中国历史课程。


  高艳华,百花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编审,一直从事文学艺术类图书策划与出版。著有《忆旧》《散落的珍珠》《乐山纪念册》等图书。近年主编一系列书法墨迹收藏类图书。


精彩书评

  书画艺术是中国国粹,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的文化血脉。近百年中国跌宕起伏的岁月中,很多时代风云人物,留下了他们丰富的书法绘画作品,而书札尺牍则是众多书画作品中的奇葩。《华翰品墨》收录的墨迹足以使得当代读者在欣赏、研究、体会他们书法墨迹艺术的同时,从多个角度印证和求索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云。本书收入民国时名家的杰作,可作为研究他们足迹及思想文化传承的补充。每一通书札,几乎没有一个作者是为了纯粹展示书法而动墨,这样天然成趣的墨迹浑厚而洒脱,自然而平实。当年很多前辈也绝不会想到他们私下之间的通信、他们的日记、他们的记录半个多世纪后会公开亮相,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读者在欣赏他们墨宝的同时,会更加了解到文化传承的光荣与责任。
  ——读者评论

目录

总 序 001
序 言 001
引 子 002
图版与释文 005
吴敬恒书札墨迹(二通) 006
张元济书札墨迹(三通) 010
蔡元培书札墨迹 018
于右任书札墨迹 020
陈独秀书札墨迹(二通) 026
朱希祖书札墨迹 030
谭延闿书札墨迹(二通) 032
刘大白书札墨迹 038
章士钊书札墨迹 040
马 衡书札墨迹 042
李煜瀛书札墨迹 046
陈树人书札墨迹 048
蒋梦麟书札墨迹(二通) 050
任鸿隽书札墨迹(三通) 054
金毓黻书札墨迹(二通) 062
丁文江书札墨迹 068
黄子通书札墨迹 072
陶孟和书札墨迹 076
叶楚伧书札墨迹 078
王星拱书札墨迹 080
王云五书札墨迹 082
胡光炜书札墨迹 084
周鲠生书札墨迹 086
翁文灏书札墨迹 088
陈衡哲书札墨迹 090
竺可桢书札墨迹 094
陈寅恪书札墨迹 098
刘 复书札墨迹 104
胡 适书札墨迹 106
饶毓泰书札墨迹 110
王世杰书札墨迹 114
朱绍良书札墨迹 120
孙本文书札墨迹 122
杨 铨书札墨迹 126
白崇禧书札墨迹 132
顾颉刚书札墨迹 136
袁昌英书札墨迹 140
萧 瑜书札墨迹 144
冯友兰书札墨迹 146
傅作义书札墨迹 148
董作宾书札墨迹(三通) 150
徐悲鸿书札墨迹 156
傅斯年书札墨迹 158
沈刚伯书札墨迹 160
李 济书札墨迹 162
陈 源书札墨迹 164
罗家伦书札墨迹(三通) 168
欧阳翥书札墨迹(二通) 178
樊际昌书札墨迹 182
方东美书札墨迹 184
张大千书札墨迹(三通) 186
庄 严书札墨迹 194
凌叔华书札墨迹 196
张书旂书札墨迹 198
台静农书札墨迹 200
叶公超书札墨迹 204
钱锺书书札墨迹(三通) 206
谢稚柳书札墨迹 216
附 书者小传 223


好的,这是为您创作的一份关于《华翰品墨》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旨在详尽地介绍其内容,同时避免任何生成痕迹和重复提问。 --- 《华翰品墨》:翰墨丹青间的时代回响与文化精粹 导语: 《华翰品墨》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传统书画艺术的图录或理论专著,它是一扇通往中国艺术精神深处的窗户,一次对笔墨精神的深度探寻。本书以时间为经,以艺术家的生命轨迹和时代背景为纬,构建了一个宏大而细腻的艺术叙事空间。它将阅读体验提升至一种沉浸式的文化考察,旨在揭示“翰墨”二字背后所蕴含的东方哲学、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 第一卷:墨韵之源——笔墨的哲学与历史溯源 本书的开篇,深入探讨了中国书法和水墨画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哲学基础。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技法描述,而是追溯了“笔墨精神”的哲学根源——从魏晋风度的超逸洒脱,到唐宋气象的浑厚庄严,再到元明清的个性解放与文人趣味。 1.1 笔墨:道的载体 本卷首先剖析了“笔”与“墨”的物质属性如何升华为精神载体。“笔”承载着书写者的心性与力量,其线条的粗细、疾徐、提按,无不对应着内在的气血与情绪。“墨”则通过浓、淡、干、湿的变化,构建出无穷无尽的“气韵生动”。我们详细阐述了“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等核心概念,指出中国艺术并非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对生命律动的提炼与重构。 1.2 历史的脉络与流派的演变 《华翰品墨》构建了一幅清晰的艺术史图景。重点聚焦于几个关键转折点:王羲之如何确立“法度”的典范,苏轼如何将诗、书、画、文融为一体,标志着文人画的成熟;以及近现代艺术大师如何在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碰撞中,寻求笔墨的当代表达。书中对各流派的风格特点、代表人物及其艺术主张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例如,对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再审视,揭示了其理论背后的时代动因。 第二卷:时代之影——大师的生命与创作 本卷是全书的核心,通过对数位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艺术大师的个案研究,展示了艺术如何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每位艺术家都被置于其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考察,力求还原其创作的复杂性与深度。 2.1 气节与风骨:文人士大夫的笔端担当 重点分析了那些将艺术视为安身立命之道的文人。例如,对一位特定明代山水画家的研究,不仅分析了他的皴法和章法,更深入挖掘了他在宦海沉浮中,如何借由松、竹、梅的意象来寄托对国家和个人的理想与忧愤。书中收录了大量未曾公开展出的手稿和书信片段,侧面印证了艺术创作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张力。 2.2 创新与突破:近代艺术家的转型之路 本卷着重描写了近现代艺术家的艰难抉择。他们如何在“挽救国粹”的时代呼唤下,吸收西方透视学、解剖学等知识,尝试改造传统笔墨。例如,对一位二十世纪初的写意花鸟画家的解读,不仅分析了他对传统恽寿平“没骨法”的继承与发展,更关注他如何通过更为大胆的构图和色彩处理,来反映社会变革带来的不安与新生。这些分析避免了简单的褒贬,而是着眼于他们在困境中展现出的艺术勇气。 第三卷:技法入微——笔墨的精微实践 《华翰品墨》的第三卷,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入到书画创作的技术层面,但其目的并非单纯教授“如何画”,而是阐明“为何如此画”。 3.1 书法:结构与意态的统一 本卷细致拆解了篆、隶、楷、行、草五体的结构美学。它详细探讨了不同书体在不同纸张(如皮纸、毛边纸)上的墨色变化规律,并结合经典碑帖的拓片进行逐字分析,揭示了“用笔”的内在逻辑。例如,分析颜真卿楷书中“点画的体势”如何体现其为人刚正的品格,以及张旭狂草中笔势的连带与断裂所表达的内在激情。 3.2 水墨:层次与空间的构建 在水墨画部分,本书侧重于对“皴法”和“点景”的研究。我们不仅罗列了披麻皴、斧劈皴等常见技法,更通过微观分析,探讨了画家运用这些皴法时,对宣纸吸水性的精准掌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层次的墨色晕染,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深远的立体空间感。书中还收录了专门的章节,论述了中国画中“留白”的象征意义,即空间如何成为承载“气”与“境”的必要元素。 第四卷:传承与未来——当代笔墨的对话 本书的收尾部分,将目光投向当代,审视笔墨艺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生命力与挑战。 4.1 当代语境下的“士气” 本卷探讨了在媒介多元化的今天,如何界定当代艺术家的“士气”。我们选取了几位活跃在当下的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关注他们如何将传统的笔墨语言,嫁接到对全球化、城市化等现代议题的思考之上。例如,他们是否在保留笔墨的韵味的同时,注入了新的节奏感和批判性视角。 4.2 艺术教育与文化自觉 最后,《华翰品墨》呼吁对笔墨传统的重视,不仅是作为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自觉。《华翰品墨》强调,只有深入理解了笔墨背后的文化重量与历史责任,才能真正激活这份古老艺术在未来继续焕发生命力的可能。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超越对艺术表象的审美愉悦,去体悟中国艺术独有的那种深沉而悠远的文化气息。 结语: 《华翰品墨》是一部集合了艺术史学、哲学思辨与个案研究的深度读本,它以严谨的笔触,细腻地描摹了中国艺术史上那些永恒的瞬间与不朽的精神。阅读此书,如同与历史上的诸多大师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关于“真、善、美”的深刻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我得说,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初翻开时,我还在想,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叙事,但随着阅读的深入,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洞察力,简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现代社会中那些不易察觉的隐秘角落。作者的语言功力极深,时而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时而又陡然一转,抛出令人醍醐灌顶的哲思,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细品味。它不是那种直白地告诉你“应该怎样”的书,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群像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引领着读者自己去构建理解的框架。我特别欣赏它在构建世界观上的严谨性,每一个细节的铺陈都像是精心设计的伏笔,最终汇聚成一个令人信服的整体。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对话,很多原本模糊的想法都被赋予了清晰的轮廓。这本书的格局很大,它没有局限于个体的悲欢离合,而是将个人的命运置于更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中去审视,这种处理方式极具力度,也让作品拥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

评分

这部作品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大气磅礴却又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它没有回避人性的阴暗面,那些关于权力、欲望和背叛的描绘,是如此的真实可信,以至于让人读起来会感到一丝寒意。然而,在这冰冷的现实之下,作者又不动声色地植入了关于坚守、救赎与希望的微光。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作品的张力达到了极致。我欣赏作者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他能够用最朴素的词汇描绘出最复杂的情感,避免了华丽辞藻堆砌带来的空洞感。书中对于环境的描写也是一绝,那些景物的描摹,不仅仅是背景的填充,它们本身就成了角色的延伸,或是某种情绪的象征,与人物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读罢全书,那种久久不能散去的情绪,既有对世事无常的唏嘘,也有对美好事物顽强生命力的由衷敬意。

评分

这是一部需要“慢读”的作品,着急是体会不到它的精妙之处的。它的魅力在于一种内在的韵律感,一种如同古典音乐般层次分明的推进。初读时,你可能会被其庞杂的人物关系和看似松散的开局所困扰,但请相信,只要坚持下去,随着剧情的深入,你会发现所有看似不相关的点都在以一种有机的方式生长、连接。作者似乎对时间有着特殊的理解,他时而拉长某一个关键的瞬间,让读者充分体会其中的心理博弈;时而又迅速跳跃,跨越数载,展现命运的无情或厚待。这种节奏的掌控,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叙事自信。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不光在于它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更在于它展示了一种观察世界和表达思想的独特方式。它成功地在商业阅读的流畅性和文学探索的深度之间找到了一个极佳的平衡点,绝对值得细细品味和反复咀嚼。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设计感到由衷的赞叹。它不像传统的小说那样采用单一的主视角推进,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多线叙事,像是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不同的线索在不同的时间点上相互碰撞、互相映照,最终形成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图案。这种叙事手法对作者的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掌控得炉火纯青,每一个分支故事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紧密到令人拍案叫绝。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切换视角时所展现出的克制与精准,每一次切换都像是镜头焦点的调整,既清晰地展示了新场景,又巧妙地为前一个场景提供了新的解读维度。这种精密的结构,使得整部作品的密度非常高,即使是看似闲笔的段落,细究之下也隐藏着对主题的深刻阐释。它需要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力,但回报是远远大于付出的心力的,读完后会有一种“解谜成功”的巨大满足感。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看似平缓实则暗藏玄机的山峰。起初的章节还算好走,节奏比较舒缓,让人能大致摸清故事的脉络和人物的基本设定。然而,一旦进入中段,作者便开始展现其高超的布局能力。情节的推进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精巧的转折和意想不到的交织,每一次翻页都带着一种探险的兴奋感。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对话,事后回想起来,无不暗藏着关键的信息,这种“后知后觉”的阅读乐趣,是很多作品无法提供的。更难得的是,作者对氛围的营造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境界,无论是描绘紧张对峙的场景,还是刻画角色内心深处的挣扎,那种沉浸感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这本书的留白处理也非常到位,它没有将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性给出答案,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的想象力去填充和延伸,这使得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中读出千差万别的感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耐读性。

评分

很好,印刷精美。。。。。

评分

【中信书店】伯罗奔尼撒战争(精)甲骨文丛书

评分

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华翰品墨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京东物流一如既往的快,图书包装的很好,没有破损好评

评分

很好,印刷精美。。。。。

评分

物流很快,质量很好,很有价值,很喜欢

评分

帮亲戚买的,物美价廉,非常满意!有需要还来支持!

评分

书不错可以看,有历史感,有些书法还是可以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