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华成语连环阵:楷书钢笔字帖 湖北新华书店

庞中华成语连环阵:楷书钢笔字帖 湖北新华书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庞中华 著
图书标签:
  • 成语
  • 楷书
  • 钢笔字帖
  • 书法
  • 练字帖
  • 汉字
  • 中华文化
  • 湖北新华书店
  • 庞中华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北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8726565
商品编码:115962973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庞中华成语连环阵:楷书钢笔字帖 作者 庞中华
定价 9.50元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8726565 出版日期 2009-04-01
字数 页码 46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222Kg

   内容简介
《庞中华·成语连环阵(楷书钢笔字帖)》首尾相连环环练,笔尖挥戈阵阵破。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兼善各体,自成一家,被誉为“庞体”。他独创的“快乐立体教学法”享誉国内外。除书法外,还长于音乐、诗歌、散文、演讲等。海内外舆论称他为“中国硬笔书法人”。

   作者简介
庞中华(1945—),四川达州市人,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庞中华练习硬笔书法几十年,遍临名帖,他认为对前辈的书法不能一味临摹,失去自我,而应该不断创新,用他的话说就是“读古帖写现代字”。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探索 导言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仅是视觉的再现,更是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与审美情趣的深度融合。与西方油画注重光影、透视和写实不同,中国画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写意精神和“计白当黑”的构图哲学,构建了一个气韵生动、意境深远的艺术世界。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探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从技法到精神层面,全面领略其不朽的魅力。 第一章:笔墨精神——中国画的灵魂语言 中国画的根基在于“笔墨”。笔,指用毛笔蘸墨或色在宣纸或绢上书写、描绘的线条和皴法;墨,则涵盖了墨色的浓淡干湿、层次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墨分五色”的奥秘。 1.1 线的哲学: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中国画的基石,强调线条不仅是物象的轮廓,更是表达内在精神力量的载体。古代画家强调“十八描”,每一种线条都有其特定的情感指向和物象特质。例如,兰叶描的遒劲流畅,铁线描的刚劲有力,柳叶描的柔美婉转。这些线条的运用,要求书写者具备深厚的书法功底,使笔触之间蕴含着“气”与“力”。 1.2 墨的境界:墨分五色 墨在中国画中扮演的角色远超于单纯的黑白灰。通过控制水分的多少、笔触的轻重缓急,可以调和出焦、浓、重、淡、清的五种基本墨色,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学会控制墨的洇化效果,是实现“墨分五色”的关键。浓墨破淡墨,可显苍劲;淡墨染底色,再以浓墨勾勒,则层次分明。这种对墨的驾驭,体现了画家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锐洞察力。 第二章:意境之美——写意与写实的分野 中国画的审美核心在于“意境”,即景物外在的形象与画家内在的情感、哲思的统一。 2.1 写意精神:形神兼备 “写意”并非不画形似,而是追求“神似”高于“形似”。画家着重于捕捉对象最能体现其生命力的瞬间和本质特征,通过夸张、变形甚至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胸中的丘壑。例如,画竹,画的不是竹子的物理形态,而是君子之高风亮节;画山水,画的不是地理的描摹,而是宇宙观和人生哲理的寄托。 2.2 计白当黑:虚实相生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是其独步天下的特征之一。空白处(计白)并非“无物之境”,而是“有声之寂”,是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虚实相生的处理,体现了道家“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使得画面在有限的空间内拓展出无限的纵深感和韵味。 第三章:山水丹青——天地之间的对话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成就最高、体系最为完备的画科,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3.1 卧游山水:师法自然与胸中山水 中国画家极少进行纯粹的写生,而是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们游历名山大川,将自然之景内化为自己的“胸中山水”。山水画的创作过程,是画家精神回归自然、体悟宇宙规律的过程。 3.2 皴法探源:结构与肌理的塑造 皴法是描绘山石、土坡肌理的主要手段,如同人物画的骨法用笔一般重要。披麻皴、斧劈皴、荷叶皴、牛毛皴等,每一种皴法都对应着特定的山石质地和地理特征。学习皴法,实质上是学习如何用笔墨建构山体的结构和重量感。 3.3 树法与点苔:生命的律动 树法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与姿态,如松的挺拔、柳的婀娜。点苔则是山水画的点睛之笔,小小的墨点,赋予了山石以生命力和湿润感,是烘托气氛、增强层次的关键技法。 第四章:花鸟人物——生命百态的捕捉 4.1 花鸟写生:工笔与写意的交织 花鸟画涵盖了对动植物的描绘。工笔花鸟追求细腻逼真,注重色彩的和谐与结构的精准;写意花鸟则更倾向于捕捉花卉的“神韵”,如齐白石的虾和牡丹,寥寥数笔,形神毕现。 4.2 人物风骨:气韵生动 中国人物画强调“气韵生动”,注重通过人物的眼神、姿态和衣纹来展现其性格和内心世界。衣纹的描绘更是体现了笔墨的功力,如曹衣带水、兰叶描等,用以表现不同材质和动势下的衣物褶皱。 结语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的学问。它不仅关乎技艺的磨练,更关乎心性的修养和对生命哲理的体悟。掌握了笔墨的规律,领悟了意境的精髓,方能真正做到“笔墨当随时代”,在继承中创新,让这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内容非常接地气,它没有选择那些过于晦涩难懂的古文成语,而是精选了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寓意深刻的那些经典。对于我们这些希望通过练字提升日常书写质量的人来说,这种实用性是极其宝贵的。想想看,无论是写请柬、制作工作备忘录,还是写给家人的便条,用上这些笔画优美、寓意积极的成语,瞬间就能提升整体的档次和观感。我尤其喜欢它对某些特定成语的结构处理,例如在“画龙点睛”这类字形结构复杂的词语上,作者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楷书的法度,又增添了一丝灵动,让我不再惧怕写那些笔画繁多的字。这种贴近生活的选篇,让练字的目标不再是遥远的“写出古人风范”,而是立竿见影的“写得更漂亮、更得体”。

评分

我必须提到使用过程中的手感体验,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字帖能否坚持用完。这本书的纸张似乎具有一种非常奇妙的吸墨性,我的钢笔使用起来非常顺畅,出墨稳定,几乎没有出现洇墨或者挂笔锋的现象。而且,它不像那种纸面过于光滑的字帖,让你总感觉笔尖在“漂浮”,这本书的纸张提供了适度的阻尼感,让我的手腕和手指能够更稳定地控制笔的走向和力度,写出来的笔触更有“扎实感”。我以前练字时常常因为纸张问题导致中途放弃,但用这本字帖,连续写上一个小时也感觉非常享受,笔尖与纸张的摩擦声都听起来悦耳。这种流畅且受控的书写体验,是真正能让人沉浸其中、享受“慢生活”的媒介。

评分

我作为一个长期受困于“楷书写得像小学生作文”的成年人,尝试过各种不同流派的字帖,但很多都让人感到挫败。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那些成语罗列出来让你照着抄,而是通过“连环阵”这个概念,巧妙地将成语的语义逻辑和笔画的结构联系起来。它似乎在潜移默化中教你理解汉字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去看待每一个字。比如,在写到某个特定笔画组合时,前一个成语的结构会自然地为下一个成语的起笔提供支撑和思路,这种布局上的连贯性,使得练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重复,而更像是一场思维的武术训练。这种由点及面、由字到句的构建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枯燥的描红练习变得富有层次感和目的性,真正体会到了“阵”法的精妙之处。

评分

从实用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墨迹清晰度简直无可挑剔,这是练字帖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我用过一些字帖,印制质量差的,在光线稍暗的时候,字的轮廓就会发虚,导致我不得不凑得很近去辨认,长期下来眼睛非常疲劳。而这本字帖的字迹,无论是横平竖直的起笔收笔,还是那些细微的提按顿挫,都显示得锐利而饱满,即便是最轻微的笔触也能被清晰地捕捉到。这对手部的肌肉记忆的建立至关重要,因为只有看得清、临摹得准,大脑才能准确地记录和复制正确的运笔轨迹。坦白讲,这种高标准的印刷质量,让我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反复练习,因为它确保了我的努力不会因为工具本身的问题而打折扣。

评分

这本字帖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厚实得让人爱不释手,完全没有那种廉价的印刷感。翻开扉页,那墨色的排版就透着一股沉稳的书卷气,不像市面上很多字帖为了吸引眼球堆砌了花哨的图案,它保持了极高的专业度和克制感。封面上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楷书的端庄与成语的意蕴完美结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本扎扎实实教人写字的工具书,而不是那种图个新鲜的速成教材。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每一页的边距和行距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足够的书写空间,又不会让整体看起来松散。光是看着这些精心设计的版面,心里对即将开始的练习就已经充满了期待和敬畏,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练字的本子,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而且,拿到新书时,那种油墨的清香混合着纸张的纤维感,简直是给所有热爱书写的人最好的开场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