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哲学新体系

化学哲学新体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道尔顿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955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0833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字数:49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化学哲学新体系》特点:
  彩色插图·超值珍藏。
  他出生在英格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家境贫寒,几乎食不果腹。
  他只上过几年小学和中学,为了生存四我处漂泊。
  他两次报考著名的爱西堡大学遭到蔑视而被拒之门外。
  他天生色盲,但偏偏选择了被视为色盲禁区的化学研究。
  他数十年如一日自学不辍,以无与伦比的勤奋终于炼成“真金”。
  他就是《化学哲学新体系》作者,近代原子论之父:道尔顿。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让我们一起仰望先贤,回眸历史,体悟原汗原味的科学发现。

内容简介

  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作者简介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最重要的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目录

《化学哲学新体系》导读
第一部分
序言
第1章 论热或热质
  第一节 论温度和测量温度的仪器
 第二节 论热引起的膨胀
 第三节 论物体的比热
 第四节 论弹性流体的比热理论
 第五节 论燃烧放出的热量
 第六节 论温度的自然零度或热的绝对丧失
 第七节 论由温度的不平衡引起的热的运动和传导
 第八节 论大气的温度
 第九节 论水的冻结现象
第2章 论物体的构造
 第一节 论纯弹性流体的构造
 第二节 论混合弹性流体的构造
 第三节 论液体的构造及液体和弹性流体间的力学关系
 第四节 论固体的构造
第3章 论化学结合
图版及其说明
第二部分
序言
第4章 论基本要素
 第一节 论氧
 第二节 论氢
 第三节 论氮
 第四节 论碳或炭
 第五节 论硫
 第六节 论磷
 第十节 论金属
第5章 二元素的化合物
 第一节 氧与氢
 第二节 氧与氮
 第三节 氧与碳
 第四节 氧与硫
 第五节 氧与磷
 第六节 氢与氮
 第七节 氢与碳
 第八节 氢与硫
 第九节 氢与磷
 第十节 碳与硫、与磷,以及硫与磷
 第十一节 固定碱
 第十二节 土类
 图版及其说明
 附录
第二卷第一部分
序言
第五章 二元素的化合物
 第十三节 金属氧化物
 第十四节 土类、碱类和金属的硫化物
第十五节 土类、碱类和金属的磷化物
 第十六节 碳化物
 第十七节 金属的合金
附录
译后记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师一直推荐看这本,买来科普一下

评分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明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他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和人,一个真正的人,他的深邃思想和高洁人格在21世纪依然熠熠生辉。

评分

容简介】

评分

这本《宇宙体系》原是艾萨克·牛顿为他的划时代名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三编所写的初稿。牛顿在世时没有发表过这部初稿,它首次发表于牛顿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728年。发表时使用的正式名称是“宇宙体系(使用非数学的论述)”,括号中的文字表明了这个手稿与当时已经出版了的第三版《原理》第三编之间的区别,而正式出版的《原理》第三编标题是“宇宙体系(使用数学的论述)”。

评分

通过把作为情绪反应的同情感引入哲学,并强调它们先于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存在,不仅试图重新审视和改造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而且还进而试图重新考察和解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哲学传统及与之相关的神学传统,这显然是一条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思路。本书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通过把作为情绪反应的同情感引入哲学,并强调它们先于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存在,不仅试图重新审视和改造哲学的认识论和本体论,而且还进而试图重新考察和解释西方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到今天的哲学传统及与之相关的神学传统,这显然是一条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思路。本书收入舍勒关于同情感与他者的论述,极具学术启发性。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本书选取作者论述羞感、懊悔与怨恨的精彩文字,使大家对此话题产生浓厚的学术兴趣。还好,有点晦涩。

评分

买来就这样呵呵

评分

科学元典是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人类文明的优秀遗产,是历经时间考验的不朽之作,他们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创造的结晶,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载体,具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冯诺依曼无疑是信息时代的英雄,他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制和电子计算机的研发。

评分

刚刚收到,慢慢看吧

评分

还没有看,内容未知,冲着读书节打折买的!京东快递一如既往的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