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琳,朱文浩 著
图书标签:
  • 思维导图
  • 结构性思维
  • 逻辑思维
  • 表达能力
  • 沟通技巧
  • 问题解决
  • 高效学习
  • 职场技能
  • 个人成长
  • 方法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611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19856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华商基业版权课程同名系列图书
开本:16-0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经典版权课程同名著作:国家版权局认证经典版权课程《结构性思维》配套用书。

  · 知名的作者:王琳是版权课程《结构性思维》《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创始人,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华商基业,一家专注于使用绩效技术帮助成长型企业进行管理升级的咨询公司;美国ISPI(国际绩效促进协会)在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是中国在这一领域视野尤为广阔、理解尤为深入的专业机构。王琳在管理领域有着超过18年的培训从业经验。

  · 广泛的市场认可:《结构性思维》课程几年间培训了数百家企业,十万多学员,成为高效企业的全员必修课。同时不断实践打磨,教学相长,逐步完善。

  · 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结构性思维的训练和传播中,使结构性思维成为决定一个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本书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

  · 业内大咖一致推荐:招银大学总经理罗开位 作序推荐;《中国培训》杂志执行社长、执行主编宋晔,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大联想学院院长孔庆斌,CSTD中国人才发展社群创始人熊俊彬等强力推荐。


内容简介

  风靡国内职场的思维训练读本!

  在日常工作中,没有要点、杂乱无章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往往缺乏对对方的说服力,甚至降低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究其原因,是在传递信息时没有构建一个有效的结构。

  《结构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表达核心观点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条理分明地证明这个观点,使我们能够做到清晰思考和准确表达。如果全员普及,更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思维和语言标准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甚至提升全民素质。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具体讲述了结构性思维与记忆、结构性思维与倾听、结构性思维与阅读、结构性思维与口语表达等内容。


作者简介

  王琳,版权课程《结构性思维》《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创始人,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国际绩效改进协会中国区(ISPI-China)副主席,中国好讲师大赛辅导老师。有超过18年的培训管理经验,曾先后就职于西安杨森、壳牌石油、诺基亚、摩托罗拉。经过12年的积累和打磨,主讲的《结构性思维》课程服务超过百家企业,认证辅导超过千名培训讲师,影响超过十万人。

  同时,也是“用观点动人而非技巧”的基于结构思考的演讲培训发起人,改变演讲结构、提升演讲能力,已有上万人接受其培训与辅导,是国内著名的总裁演讲私人教练。


  朱文浩,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咨询顾问。


精彩书评

  结构性思维,有助于梳理现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升员工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值得推广。

  ——《中国培训》杂志执行社长、执行主编 宋晔


  华商基业将多年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结晶成为这本《结构性思维》,教会人们如何结构而逻辑地思考与呈现,论述完整、系统,又深入浅出,列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让读者轻松中理解了逻辑之美。

  ——腾讯学院院长 马永武


  上过“结构性思维”课程的人都说自己总算把脑子里的事情理清楚了,这就是结构的力量。生活中大部分人缺少结构性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问题的习惯,所以“结构性思维”课程在各大企业广受欢迎俨然毫无悬念。清晰表达,别着急!

  ——樊登读书会创办人 樊登


  世界已经迈入知识主导的时代,作为知识工作者,思考力无疑是核心竞争力。学会思考,让自己更有价值,需要专业的训练和专业的工具。《结构性思维》以其流畅、有趣而引人入胜的风格助你思维轻松上台阶,何不先睹为快?

  ——大联想学院院长 孔庆斌


  “结构性思维”经过华商基业十年打磨,早已成为一门广受市场欢迎和学员认可的精品课程,受训学员已逾10万人次。此次以图书形式出版,必将帮助更多的职场人士学习和掌握结构性思维,解决工作中沟通不畅、思绪混乱、写作头疼等实际问题。

  ——CSTD中国人才发展社群创始人 熊俊彬


目录

序 / III

前言 / V

引言 3分钟看完81集《芈月传》 / 001

一、芈月所处的历史背景 / 001

二、芈月是政治联姻的陪嫁品 / 003

三、芈月是秦国公关技能最强的 / 004

四、芈月是千古主政太后第一人 / 005

第一章 初识结构性思维

第一节 结构的魅力 / 007

一、什么是结构 / 008

二、结构无处不在 / 008

三、结构至关重要 / 010

第二节 思维也有结构 / 014

一、什么是思维 / 014

二、为什么思维也有结构 / 015

第三节 什么是结构性思维 / 017

一、拆解关键词下定义 / 017

二、找规律下定义 / 018

三、通过案例再理解 / 020

第四节 让思维像搭积木一样 / 022

一、都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023

二、从无序到图纸再到创造 / 024

第五节 为什么需要结构性思维 / 026

一、被验证的名家名作 / 026

二、解决沟通不畅问题 / 030

三、解决思绪混乱问题 / 031

四、解决写作头疼的问题 / 033

五、解决记忆力差的问题 / 034

本章小结 / 036

第二章 了解结构性思维

第一节 标准结构:金字塔 / 037

一、为什么是金字塔 / 037

二、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 037

第二节 四大原则之结论先行 / 041

一、什么是结论先行 / 041

二、为什么要结论先行 / 041

三、什么时候必须结论先行 / 043

第三节 四大原则之分类清楚 / 046

一、什么是分类清楚 / 046

二、为什么要分类清楚 / 047

三、如何才能分类清楚 / 047

第四节 四大原则之排序逻辑 / 049

一、什么是排序逻辑 / 049

二、为什么要排序逻辑 / 050

三、如何做到排序逻辑 / 051

第五节 四大原则之上下对应 / 052

一、什么是上下对应 / 052

二、为什么要上下对应 / 054

三、如何做到上下对应 / 055

本章小结 / 057

第三章 深入结构性思维

第一节 “纵”“横”两种子结构 / 059

一、标准结构中的子结构 / 059

二、上上下下的纵向结构 / 060

三、演绎与归纳的横向结构 / 064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询问和回答 / 065

一、为什么是询问和回答 / 065

二、五步做好自上而下问答的准备 / 066

三、问到多深和多宽 / 070

第三节 自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 / 072

一、什么是概括和总结 / 072

二、概括总结的步骤 / 073

三、分清事实和观点 / 081

第四节 横向结构中的演绎 / 083

一、什么是演绎 / 083

二、三段论 / 084

三、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 086

四、三段论与横向结构 / 094

五、常见式三段论 / 097

第五节 横向结构中的归纳 / 101

一、什么是归纳 / 101

二、归纳推理的种类 / 102

三、归纳推理与横向结构 / 112

四、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 113

本章小结 / 115

第四章 再探结构性思维

第一节 目标、主题、标题和序言 / 117

一、为什么要有目标 / 117

二、为什么要有主题 / 118

三、为什么要有好的标题 / 121

四、为什么需要序言 / 123

第二节 如何设定明确的目标 / 124

一、什么是目标 / 124

二、设定目标的步骤 / 125

三、设定明确目标的原则 / 126

四、如何明确对话的目标 / 128

第三节 好主题是怎样炼成的 / 129

一、酝酿: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 130

二、提炼:全面分析,发现本质 / 130

三、升华:主打价值,提升层次 / 131

第四节 如何设计标题 / 133

一、求小 / 133

二、求精 / 134

三、求实 / 134

四、求彩 / 135

五、求思 / 136

第五节 序言的结构 / 137

一、开门见山结构:顺序是回答—背景—冲突 / 140

二、冲突优先结构:顺序是冲突—背景—疑问—回答 / 141

三、突出信心结构:顺序是疑问—背景—冲突—回答 / 141

本章小结 / 143

第五章 遇见句子结构

第一节 为什么是句子结构 / 145

一、世界与句子有关 / 145

二、思维和句子密不可分 / 146

三、句子对表达效果很关键 / 147

第二节 句子的分类 / 148

一、按达成目标分类 / 148

二、按表达语气分类 / 150

三、两种分类之间的相互联系 / 151

第三节 标准句子结构 / 152

一、句子的组成部分 / 152

二、标准句子结构 / 154

三、为什么要明确标准句子结构 / 155

第四节 句子中的主语和连词 / 156

一、至关重要的主语 / 156

二、不可不知的连词 / 163

第五节 实用的句子结构 / 168

一、表示指令,先说“为了” / 169

二、概括只要一句话 / 170

三、这样表达证明你感同身受 / 173

本章小结 / 175

第六章 结构性思维与想

第一节 结构性思维帮助更好地认识世界 / 177

第二节 结构性思维有利于记忆 / 180

一、记忆至关重要 / 180

二、记忆的分类 / 182

三、大脑与记忆 / 183

四、结构性思维在记忆中的作用 / 189

第三节 经典模型中的结构性思维 / 191

一、麦肯锡7S模型 / 192

二、PEST分析 / 198

本章小结 / 202

第七章 结构性思维与听

第一节 听的障碍与克服 / 203

一、听的重要性 / 203

二、倾听的障碍与克服 / 204

第二节 巧听关键词理解对方 / 209

一、听关键词明确时间顺序 / 210

二、听连词了解逻辑关系 / 212

三、听关键词区分事实和观点 / 213

第三节 用结构性思维的方式边听边记 / 215

本章小结 / 224

第八章 结构性思维与说

第一节 演讲中的结构性思维 / 225

一、让介绍词也结构起来 / 225

二、演讲内容要有结构 / 227

三、演讲中的演绎和归纳 / 232

第二节 用于说服的标准结构图 / 237

一、为什么要使用结构图进行说服 / 237

二、如何画说服的结构图 / 239

三、说服的其他技巧 / 243

第三节 芈月演讲中的结构性思维 / 247

本章小结 / 257

第九章 结构性思维与读

第一节 阅读的意义 / 259

第二节 理解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 261

一、根据不同的描写对象有不同概括方法 / 261

二、概括写作目的的方法 / 264

三、备受争议的中心思想 / 267

第三节 阅读时要画结构图 / 268

一、为什么阅读时要画结构图 / 268

二、如何画阅读的结构图 / 269

三、本书引言的结构图 / 270

本章小结 / 271

第十章 结构性思维与写

第一节 常见文体的横向结构 / 273

一、记叙文 / 274

二、议论文 / 275

三、说明文 / 277

第二节 结构性思维在PPT制作中的体现 / 278

一、PPT整体符合标准结构 / 279

二、具体内容页的结构 / 285

第三节 结构性思维在投标文件制作中的应用 / 290

一、投标文件符合结构性思维的四大原则 / 290

二、制作投标文件的过程也是有结构的 / 292

第十一章 结构性思维的其他应用

第一节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结构性思维 / 297

第二节 当结构性思维遇上职业生涯规划 / 300

一、系统思考型 / 301

二、问题探索型 / 302

三、阶段递进型 / 302

四、换位思考型 / 303

第三节 结构性思维与销售 / 304

一、透过结构看销售 / 304

二、透过结构看流程 / 308

三、结构性思维在销售实务中的应用 / 310


精彩书摘

  引言 3分钟看完81集《芈月传》

  不知道你对“结构性思维”了解多少,或许你已经很熟悉了,或许你是第一次听说;或许你正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结构性思维,或许你已经在运用,却不知道它就是结构性思维。不管你属于哪一种情况,我都想告诉你,结构性思维不仅没有那么深奥,而且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你没有发现它,或者没有发现它的优点而已。所以在引言中,我并不想笼统地说结构性思维有多好,这本书有多好,而是想运用结构性思维的一些方法与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不久前很热门的电视剧《芈月传》。

  《芈月传》一开播,微信朋友圈就被它刷屏了,这部剧比《甄嬛传》更加复杂,不仅有宫斗,还涉及大量政治、军事方面的历史,如果不了解战国的历史,很可能第一集就看不懂。

  一、芈月所处的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上,所处的位置如图0-1所示。

  接下来,女主角就可以出场了,她叫芈月,为秦国姬妾/太后,在秦国掌权当政,推行商法,增强了国力……

  在这部剧之前,也许你并不知道芈月,不知道秦惠文王,但是你一定听说过秦始皇,那么秦始皇和芈月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可以看一张结构图(如图0-2所示)。

  从这个关系图来看。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现在这个关系理清了,你也知道芈月在历史中大概生活在什么时期了。下面就正式进入《芈月传》的剧情当中。

  二、芈月是政治联姻的陪嫁品

  芈月原本是楚威王非常疼爱的公主,但是因为楚威王去世,芈月和她妈妈向氏便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由于楚国和秦国政治联姻,楚国的嫡公主芈姝嫁到了秦国,芈月作为芈姝的陪嫁也到了秦国。当时,诸侯间流行“媵(yìng)妾婚”,就是娶1个正夫人会有8个陪嫁,芈月就是8个陪嫁中的其中一个。而正夫人和陪嫁,按照地位高低编进后宫。秦国后宫分为8个等级,芈月排第五,如图0-3所示。

  虽然芈月的地位并不高,但是秦惠文王很喜欢她,因为她给惠文王一连生了3个儿子。秦惠文王一去世,惠文后芈姝就开始秋后算账,把芈八子的大儿子嬴稷派到燕国做人质,芈八子的人生算是跌入谷底。

  三、芈月是秦国公关技能最强的

  芈姝的儿子秦武王嬴荡在22岁的时候意外死了,而且死的时候还没有儿子,于是芈月的机会就来了。

  秦武王死后,秦国的公族势力分为两大派:一派可以称为“芈姝党”,另一派可以称为“芈月党”。“芈姝党”以惠文后芈姝为首,包括武王后、公子壮(芈姝过继的魏长使的儿子)等人,他们得到了秦国大多数诸侯、公子和大臣的支持,如图0-4所示。“芈月党”以芈月的弟弟魏冉为首,包括芈月的另一个弟弟芈戎、外甥向寿,此外就是芈月的3个儿子——公子稷、公子芾、公子悝。在他们背后,有赵国、燕国等诸侯国的支持,如图0-5所示。

  从这两大阵营的实力看,“芈月党”显然不敌“芈姝党”。可是事情往往有变数,在两方阵营的中间地带,有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樗里疾。樗里疾军权在握,一言九鼎,可以说他站在了哪一边,哪一边就能取得胜利。本来,樗里疾是支持正统派“芈姝党”的,可是因为芈月的公关技能实在太强,她成功策反了樗里疾,让他按兵不动。赵武灵王出面成功地干预了秦国内政,将在燕国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拥立其为新君,他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芈月成功策反樗里疾的公关技能突出地体现了在她卓越的表达能力上,至于她是怎么表达的,这里卖一个关子,在本书的第八章“结构性思维与说”中会详细介绍她的一场公众演讲,以及其中的结构。

  四、芈月是千古主政太后第一人

  秦昭襄王一上台,芈月就成了宣太后,“芈月党”也各居要职,如芈月的弟弟、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就当了将军,负责卫戍咸阳。而芈姝自然不服,毕竟她才是秦国名义上的太后,但芈月还是赢了芈姝,稳住了局面。

  后来,芈月以宣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什么是临朝称制呢?古时候,后妃是不能上厅堂的,那么后妃要掌权就叫“临朝”,同时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后妃掌权之后其命令自然也要上升到皇帝的级别,于是就叫“称制”。临朝称制正是由芈月所开创。

  临朝后的芈月专权40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管朝政的太后。历史上还有哪些太后专权呢?她们分别是:吕雉、武则天、慈禧,如图0-6所示。

  上文中插入了许多结构图,这样一来既容易理解,又方便记忆;也用了一些结构性思维之中的方法,如通过自上而下的询问和回答的方式,来引出知识点, 通过自下而上的概括和总结,来介绍剧情等。了解以上内容,即便你没有看过《芈月传》这部电视剧,仍然可以和那些芈月迷们畅聊一番了。而且你比他们了解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其实这篇引言本身也是按结构性思维的方法来布局的,这会在本书的第九章当中详细解释。

  不知道这样的引言能不能让你对结构性思维的具体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你想在看完一部电视剧以后也写出这样的文章,画出结构图,如果你想深入了解结构性思维,用系统的知识武装自己,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思考更加清晰有序,让自己的表达更加逻辑有力,如果你想把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的思考和表达都利用结构性思维包装起来,让别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那么,请你不要放下这本书,把它带回家,继续往后看!

  第八章 结构性思维与说

  第二节 用于说服的标准结构图

  一、为什么要使用结构图进行说服

  说服别人的技巧是一项终身受益的生存技能。营业员出售商品需要说服别人,求职者应聘工作需要说服别人,律师为当事人辩护需要说服别人,商人或政治家与对手谈判同样需要说服别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更是会经常遇到需要说服别人的情况。例如,说服领导采纳你的策划方案,说服朋友跟你一起去某个新餐厅吃饭,说服家人支持你所选择的事业,等等。在多大程度上说服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直接体现着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说,一个人能否获得事业的成功,能否赢得朋友的信任,都取决于他说服别人的能力。

  说服别人并不是容易的事,有时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明明道理在自己这边,却无法说服对方,反而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影响说服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说服者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果没有准备好,说话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不合逻辑的现象,一旦被对方抓住把柄,就会很被动。

  提到说服,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运用语言技巧。但是有没有可能把语言和结构性思维标准图结合起来呢?相对来说,语言具有流动性,当你在说后面的

  a 谭大荣. 演讲、论辩与逻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理由时,对方也许已经把前面的理由忘记了,而且你在说的过程当中也可能会有遗漏。图像相对稳定,更容易让人记住,不过仅仅靠图像,对方可能还会有一些细节不明白。而如果将语言和图像结合起来说服别人,不仅可以很直观地把所有论据一起呈现在对方面前,又可以通过语言将细节都解释清楚。结构性思维的标准图很适合用于说服,当然还可以在图中加上“→”符号来表现由一系列理由推导出结论的过程。例如,对于下面关于裁员理由的结构图(如图8-2所示),即使不通过文字和语言进行解释,仍然可以了解到裁员的各个原因及相关证据。但是仍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进行沟通,如能节省多少开支,战略要转移到哪一方面,如何优化团队,等等。

  说服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思路不清晰。即使搜集的资料非常充足,准备的论据很有说服力,只要思路不清楚就无法把这些资料和论据合理地组织起来,达不到说服的效果。尤其是在大型谈判中往往包含几十个议题,需要权衡每个议题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才能在更多的议题上达成协议。这时,结构图就是帮助理清思路的好帮手。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分论点来支持它,哪个问题需要着重说明,哪个问题需要一带而过,都可以在结构图中表现出来(如图8-3所示)。结构图可以把信息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果信息之间存在逻辑错误就不能画出结构图。

  总之,恰当运用结构图,既可以让对方一目了然,也可以为说服进行更充分的准备,从而大大提高说服力度。

  二、如何画说服的结构图

  (一)收集信息

  想要说服别人,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中心论点,其次必须找到大量支持观点的理由和证据。为说服准备相关信息是组织说服语言、绘制结构图的准备阶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让你的观点具有说服力,你的观点就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是没有充分理由支持的观点很难让别人信服。

  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先设定了几个分论点,根据这几个分论点去找相关的信息,这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二是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在已经设定的分论点以外的信息,而这些内容也足够支撑最后的结论,所以就可以由这些信息概括总结出新的分论点,这是自下而上的过程。不过无论哪一种情况,最后都需要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放在不同的分论点下,这样可以使信息条理化。

  而当你向别人提出你的观点时,别人势必会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因此你需要考虑对方可能会提出什么疑问,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寻找答案,这也就是自上而下的询问和回答。例如,你的观点是开发新产品,那么别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开发新产品”,你就需要把相关的理由列举出来。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你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找到尽可能多的信息。如果你找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就会使你的说服出现漏洞,难以让人信服。例如,你想说服领导停止生产A产品,那么你就应该想一想领导可能会针对停止生产A产品这一主题提出哪些问题。假如你认为老板可能会问两个问题“有什么必要”和“有什么好处”,就可以列出这两个方向,这时候箭头是自上而下的,因为是询问和回答的状态。然后再根据这两个问题找到相应的信息,对应的信息的箭头就是自下而上的了,因为这些信息回答了问题,从而证明了观点(如图8-4所示)。

  (二)画结构图

  搜集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之后,就可以构思说服的结构图了。

  画结构图前,要先从大量的信息中抽取出关键词,把关键词写在草稿纸上,然后用箭头把关键词连接起来,构建结构大纲。接下来就可以按照标准图的样子,把关键词填写在标准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的结构图很有说服力,理由与理由之间、理由与结论之间,环环相扣、不可辩驳。

  需要注意的是,填写关键词的时候要考虑理由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即需上下对应,只有真正具有因果关系的关键词之间才可以用箭头连接起来。否则,理由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的结构图是不会具有说服力的。

  下面来看一个案例,假设你是公司市场部的负责人,公司的新产品马上上市,你希望在B网站上做新产品的广告。如何说服你的领导采纳这个建议呢?

  首先,搜集信息,构建结构图大纲(如图8-5所示)。

  其次,就需要构思结构图的布局了。可以先在纸的顶端写上大标题“为什么在B网站做广告”,留出表述信息的空间,然后绘制空白图形。空白结构图中可以用箭头自下而上指向最终的结论(如图8-6所示)。

  空白图准备好后,接着就可以在其中填写关键词了。

  最后,还需要对结构图的信息进行简单描述,即写出结论,放在标题下的空白处。这样,结构图基本上就绘制完成了(如图8-7所示)。为了使结构图更美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图形的大小和位置,给文字和图形增加一些效果。

  从这个结构图中,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信息、分论点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个结构图,相信你会有更大把握说服领导采纳你的建议。

  (三)优化结构图

  在标准结构图画好之后,你还需要在其形式和美观度上下功夫,以增强结构图的说服力。例如,把重要的内容用颜色、图画或特殊符号表示出来,在说服的时候进行重点阐述。

  三、说服的其他技巧

  (一)考虑自身优劣

  在说服或谈判的过程中,要对局势进行全盘考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劣势。为了使说服更有力度,可以通过结构图描绘你的方案所带来的美好前景,从而使方案的优势具体化。针对方案的不足之处,找到一些对策进行弥补。这样就可以为对方可能会提出的责难和质疑做好准备(如图8-8所示)。

  资料来源:翟文明,楚淑慧. 图解思考法[M].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二)站在他人立场

  如果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服别人,就会给人留下自以为是的印象,说服力大大降低。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客观公正的,你可以引用名人或局外人的观点来佐证,从而增强说服力(如图8-9所示)。

  (三)运用演绎或归纳结构

  本书前文中不止一次提到了演绎结构和归纳结构,这两种结构是特别有效的推论论证的结构。上一节中还阐述了这两种结构在演讲中的运用,其中所举的例子都属于用演讲进行说服的情况。常见的说服形式,还有一种就是辩论赛。在辩论赛中,双方讨论某一个问题,其目标都是说服,但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评委和观众。这里再通过一个辩论赛的例子来说明演绎结构和归纳结构是如何运用在说服之中的。以下是辩论赛中正方一辩的开篇立论,所持立场为“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

  谢谢主席,在座各位,大家晚上好,“不管今天多么年轻,明天人人都会老”。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众所周知,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养老院也在其中担任重要角色。

  今天我方判断是否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其标准就是看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送老人进养老院是否有利于老人安享晚年。我方认为送老人进养老院有利于老人安享晚年,所以我方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

  从家庭的角度看,对于膝下无儿女的老人和家庭非常贫困的老人,政府送他们进养老院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要求。我们能不赞成吗?

  对于家中儿女不孝的老人,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条件,并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老人进入养老院可以与其他老人下棋打牌、喝茶聊天,可以享受到比子女更好的照顾,可以让他们在养老院中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我们能不赞成吗?

  对于家中儿女孝顺的老人,送进养老院,老人可以享受到更加专业周到的照顾,而且与更多的同龄人在一起,多的是共同语言,少的是代沟。当然儿孙也可以与老人通电话,去养老院与老人欢聚,或把老人接回家中团圆。我们要打破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关进养老院,就是抛弃,就是不孝的观念,送进养老院是多了一条养老的途径的选择。我们能不赞成吗?

  从社会的角度而言,赡养老人已不仅仅是子女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老人不仅为子女做了贡献,也为社会做了巨大的贡献,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问题之一,所以社会要分担养老的责任。养老院就是社会养老体系中的一分子,我们当然应该赞成。

  是否赞成是我们的态度,最终去不去是家庭状况、父母意志等的综合考虑。我们不谈子女没有时间照顾老人而将他们送进养老院,因为那也许只是一个借口。我们不否认现在养老院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为任何事物都要不断完善。我们不觉得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最优的选择,因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同样值得肯定。我们之所以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就是因为养老院完善了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老人养老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使我们和老人都有更多的选择,让老人能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地方,安享晚年。

  综上所述,我方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谢谢。

  资料来源: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第二届校辩论赛决赛

  这段开篇立论的第二小节提到:“今天我方判断是否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其标准就是看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送老人进养老院是否有利于老人安享晚年。我方认为,送老人进养老院有利于老人安享晚年,所以我方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这个判断标准中就隐藏了一个演绎结构的三段论:大前提,赞成送老人去可以安享晚年的地方;小前提,养老院可以让老人安享晚年;结论,赞成送老人进养老院。

  那么为什么小前提——养老院可以让老人安享晚年是成立的呢?这里就用到了两个归纳结构推论。第一个归纳结构是在分析时把论证范围确定在了两个角度,一是家庭角度,二是社会角度,应当说这是一个完全归纳推理,虽然看似少了个人角度,但实际上个人角度在家庭角度中体现了。所以在家庭角度中又有一个完全归纳推理:一是家中无儿女的情况,二是家中儿女不孝的情况,三是家中儿女孝顺的情况。针对这三种情况,加上另一个社会角度,辩手一共从四个不同角度做了归纳论证(如图8-10所示),最终说服了评委和观众,赢得了冠军。

  演绎结构和归纳结构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结构,所以在遇到需要说服的情况时,可以多考虑使用这两种横向结构。

  (四)心理战术

  说服是一个与别人打交道的过程,要得到赞同,除了观点正确之外,还需要掌握微妙的心理战术。这里也简单列举一下心理学家所总结的掌握主动权的3个说服技巧:

  1. 居家优势:选择自己熟悉的环境进行说服或谈判。

  2. 修饰仪表:衣冠楚楚、仪表堂堂的人更有说服力。

  3. 瓦解敌对:反映对方的感受,瓦解对方的敌对心理,让对方有自己人的感觉。

  ……


前言/序言

  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每个人都身处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中。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新技术从发明、投产到大规模应用的时间日益缩短,产业调整瞬息万变。如何从纷繁的信息中提取有效数据以高效地传播与应用,实现内在知识能力的迭代更新,需要我们有更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科学方法有三大要素:有用、好学、可持续。“有用”是科学方法成立的基础,不仅逻辑上成立,更要被实践验证真实有效;“好学”是科学方法传播的必要条件,掌握了若干简单的规则就能演绎出万千变化,正如武功招式都源于几条心法秘籍一样;“可持续”则是科学方法的通用性要求,是“术”,能够处理具体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更是“道”,掌握后就可以触类旁通。

  几年前第一次接触到王琳老师的“结构性思维”版权课程,深感结构性思维正是这样的科学方法。思维是人类与外在世界连接的纽带,我们通过思考来认识、感知环境中的客观存在,又在思想的指导下作用、改变着外部事物。而结构性,正是为思维赋予科学属性,让其高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结构性思维”课程在招银大学管理者领导力项目中的广泛实践,更证明了结构性思维的“有用”,从日常对话、工作汇报到研究报告、项目设计,都能提升学员对信息分析与表达的有效性;“好学”则体现在四大原则、两大结构朗朗上口,简单易学;“可持续”体现为结构性思维帮助学员更清晰地进行思考,帮助管理者在日常繁杂工作中,更高效地提炼有效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然而课堂容量毕竟有限,如果能让更多迫切需要科学方法的人们了解、掌握结构性思维,对于高效提升个人、企业工作效率大有裨益。

  近日喜闻王琳老师完成《结构性思维》一书,它能够突破地域与时间限制,帮助更多有需要的读者了解、掌握这一科学方法,于是欣然受邀为此书作序。尽管已在课堂上领略了结构性思维的魅力,细品书中每一章节,仍不禁产生很多新的感叹,感叹结构性思维的提炼之精,构思之妙,应用之广;更感叹王琳老师投入的心血,不仅更准确地描述了结构性思维的本质,而且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增加了更生动的案例、更丰富的场景应用,这本书本身就是对结构性思维最好的诠释。翻开本书,各位读者即将开始一场结构性思维的学习之旅,如果大家不仅精读此书,更能将这一科学方法应用于工作与生活中,相信一定会不虚此行,在信息纷杂、变化迅速的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更有成效。

  是为序。

  罗开位

  招银大学总经理、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中国区主席

  2016年3月


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思维混乱、表达不清,仿佛面对着一堆杂乱无章的积木,不知从何下手。 “结构性思维”这本著作,正是为你提供一套系统、高效的方法论,帮助你剥离冗余,抓住核心,让你的思考过程如同精心设计的蓝图,清晰、明了;让你的语言表达如同精巧搭建的建筑,稳固、有力量。 你是否曾遇到这样的困境? 面对复杂问题,思绪万千却找不到切入点? 想表达观点,却总是抓不住重点,言语支离破碎? 撰写报告、邮件,内容冗长乏味,难以引起共鸣? 参加会议、讨论,总是被别人的逻辑牵着鼻子走,无法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学习新知识,感觉像在海底捞针,难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如果以上任何一点触动了你,那么“结构性思维”将是你突破瓶颈的绝佳伙伴。本书并非故弄玄虚的理论堆砌,而是以 “积木搭建” 这一具象化的过程作为隐喻,将抽象的思维训练过程变得直观易懂。想象一下,每一块积木都代表着一个信息点、一个观点、一个论据,而搭建的动作,则是将这些零散的元素,按照逻辑关系、重要程度、因果联系等方式,有序地组合起来,最终构建出坚实而美观的“思想建筑”。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教会你如何: 一、 剖析与重构:看见事物本质的“骨架” 识别核心问题: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快速定位问题的关键要素,避免被无关细节所迷惑。这就像在开始搭建前,先确定好你想要建造的是什么,它的基本框架应该是什么样子。 拆解复杂概念: 将宏大、复杂的信息分解成更小、更易于理解的组成部分。如同将一块巨大的石料,切割成大小适中的积木,方便后续的组合。 构建思维框架: 掌握多种经典的思维模型,如金字塔原理、MECE原则、逻辑树等,并懂得如何根据不同场景灵活运用,为你的思考提供坚实的基础。这就像拥有了一套标准化的积木组件,可以快速搭建出不同类型的结构。 二、 精炼与聚焦:让表达直击人心的“骨干” 提炼核心观点: 迅速抓住信息中最精华的部分,形成清晰、有力的主张。这如同在众多积木中,挑出最关键的几块,作为整个结构的承重柱。 组织逻辑链条: 建立起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的论证过程,让你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就像将一块块积木,按照精确的设计,一一堆叠,形成稳固的承载力。 运用简洁语言: 避免冗余和空洞的词汇,用最精炼的语言传递最有效的信息。这如同在搭建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积木形状和尺寸,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累赘。 三、 训练与迁移:实现思维升级的“生命力” 系统化的训练方法: 书中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强的练习和案例,让你在实践中掌握结构性思维的技巧。如同通过反复的搭建练习,熟练掌握各种积木的组合方式。 跨领域的应用: 结构性思维并非局限于某个特定领域,它是一种普适性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工作汇报、项目管理、学习研究、人际沟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能让你在面对不同“建筑项目”时,都能运用同样的“工程蓝图”和“施工技艺”。 提升决策效率: 清晰的思维结构能够帮助你更快地分析局势,评估风险,从而做出更明智、更果断的决策。当你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自然能更自信地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结构性思维”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生活方式。 它将颠覆你以往零散、模糊的思考模式,带你进入一个清晰、有序、高效的思维新境界。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亦或是希望提升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的任何个体,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翻开“结构性思维”,告别杂乱无章,拥抱清晰的力量。让你的思考,如同精心搭建的积木王国,稳固、有序,且充满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模糊概念清晰化的人充满敬佩。在我看来,《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我提升这种能力的“魔法书”。我常常感觉自己像是坐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漩涡里,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却不知道该如何筛选、组织和利用。这本书就像一个强大的“信息过滤器”和“组织器”,它教会我如何将杂乱无章的信息,变成有逻辑、有条理的知识体系。 书中关于“要素分析”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在分析一个问题时,我们应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关键的要素,然后分别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种分解的方式,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不容易遗漏重要的环节。我试着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我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先找出知识点的核心框架,然后填充细节。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我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也提升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结构化思维不仅仅是关于表达,更是关于思考本身,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直击我的痛点。我总觉得自己是个“语言障碍者”,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说出来的时候,总是断断续续,没有条理。尤其是在工作会议上,别人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事情,我却要磕磕巴巴地解释半天,还说不到点子上。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问题不在于我的智商,而在于我的思维方式不够“结构化”。书中提到的“逻辑链条”的构建,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如何将信息组织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让听众能够一步一步地跟随你的思路。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章节。我之前提问的时候,常常是想到什么问什么,没有针对性。这本书教我如何根据问题的本质,提出能够触及核心、引导思考的问题。我尝试着在日常沟通中运用这些技巧,效果非常显著。不仅能够更有效地获取信息,还能引导对话朝着更深入的方向发展。这种“结构化”的提问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被动接收者”变成了一个“主动思考者”。

评分

最近终于读完了《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这本书给我的触动真的太大了,与其说是读了一本书,不如说是我经历了一场思维的“大扫除”和“重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总是感觉自己脑子里一团乱麻,想问题的时候,信息碎片化,思路跳跃,抓不住重点,尤其是到了需要清晰表达的场合,更是手足无措,说得越多越是糊涂,越是想让对方明白,越是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本书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思维的“黑箱”。它并没有提供一些所谓的“速成秘籍”,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结构化思维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论,让我明白,原来清晰的思考和表达是可以习得的,是可以像搭建积木一样,一步一步,有章可循的。 书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金字塔原理”的应用。作者用大量的案例,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到复杂的商务谈判,都展示了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来组织信息、梳理逻辑。我之前也听说过金字塔原理,但总觉得有些高高在上,不够接地气。这本书却把这个看似高深的理论,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和技巧,比如如何找到核心论点,如何围绕核心论点搭建支撑观点,以及如何运用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原则来确保思考的全面性和逻辑性。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表达不清,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清晰的“主心骨”,没有把信息按照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地组织起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打好地基,如何搭建框架,如何确保每一块“积木”都稳固且相互连接,最终构建出坚固而清晰的“思维大厦”。

评分

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想法很多,但说不清楚”的人。很多时候,我脑子里明明有很清晰的想法,但一开口,就变得支离破碎,逻辑不通。这本书《结构性思考: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自己的看法。它告诉我,清晰的思考和表达是可以习得的,就像搭建积木一样,有规律可循。书中关于“层级划分”的讲解,让我对如何组织信息有了全新的理解。 作者强调,我们要学会将信息按照层级关系进行划分,就像搭建积木一样,先有基础,然后一层一层往上加。我之前在写项目报告的时候,常常是把所有信息一股脑儿地堆在一起,让看的人不知所措。这本书让我明白,我应该先提炼出报告的核心内容,然后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重要的方面,再对每一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这样的报告结构,不仅让信息更加易于理解,也更能展现出我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真的让我从一个“信息堆砌者”变成了一个“结构化思考者”。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足够吸引人:《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些散乱,想要表达清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抓不住重点,东拉西扯,让听的人云里雾里。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清晰的思考和表达是有方法的,是可以被系统学习的。书中的“核心观点先行”的原则,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之前写文章或者做演示,总是喜欢把背景信息、铺垫内容一股脑儿地写在前面,结果等到真正想表达的观点出来的时候,听众已经失去了耐心。 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如何构建“金字塔”。这个“金字塔”不是指一个高耸的建筑,而是指一种思维的结构。它强调的是,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到那个最核心、最重要的“顶端”,然后围绕这个顶端,一层一层地展开支撑性的论据或信息。我将这个“金字塔”的理念运用到我的工作汇报中,收效甚微。我先提炼出我想要传达的几个核心结论,然后用事实和数据来支撑这些结论。结果,我的汇报变得更加精炼、有力,领导也更容易理解我的意思,甚至能更快速地做出决策。这种“搭积木”式的思考方式,真的让我的表达变得“有序”又“省力”。

评分

我曾经认为,逻辑思维是一件非常抽象的事情,是属于少数“聪明人”的专属技能。直到我读了《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我才发现,逻辑思维其实可以像搭建积木一样,简单易学,并且能够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是它极强的实用性。作者没有讲那些空洞的理论,而是提供了大量具体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思维导图”、“框架表格”等等,帮助我们把抽象的逻辑可视化,让思考的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可见。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构建清晰的表达框架”的部分。作者讲解了如何将一个复杂的议题,拆解成几个清晰的子议题,然后再围绕这些子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我尝试着用这种方式来准备我的演讲稿,惊喜地发现,演讲稿的结构变得非常清晰,逻辑也非常严谨,听众的反馈也比以往好得多。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表达能力”,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思考结构”,你的思维越有条理,你的表达就会越清晰有力。

评分

读完《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的大脑是可以被“优化”的。我之前总是抱怨自己记性不好,或者思维迟钝,很多时候是因为我的思维方式不够清晰,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这本书就像一个“思维训练营”,提供了各种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学会如何“整理”我的大脑。尤其是关于“逻辑框架”的介绍,让我对如何进行分析和判断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解释了不同的逻辑关系,比如层级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等,并指导我们如何在思考时主动运用这些关系。 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识别思维陷阱”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思维误区,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信息之间的潜在联系,或者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这本书就像一个“思维侦探”,教会我如何去审视信息,识别其中的逻辑漏洞,避免盲目跟风或者以偏概全。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比如在分析一个问题时,我会先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有哪些关键因素?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层层剖析,我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容易找到解决方案。这种“结构化”的思考过程,让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评分

在我看来,《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思维的书,不如说是一本关于“高效人生”的指南。我一直认为,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困境,都源于我们思考的混乱和表达的无力。这本书就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它不是教你如何去“背诵”知识,而是教你如何去“理解”知识,如何将零散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书中关于“主题句”的重要性,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无论是写作还是口头表达,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句,来概括你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我之前写文章,常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结果越写越跑题。这本书让我明白,主题句就像一个“方向盘”,能够引导你的思考和表达始终围绕着核心目标前进。我尝试着在写文章之前,先写下文章的主题句,然后围绕主题句展开内容。结果,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逻辑也更加清晰,写起来也更加顺畅。这种“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让我觉得非常高效。

评分

读完《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的大脑,也可以像乐高一样,被拆解、重组、再创造。《结构性思维》就像一本“大脑说明书”,它教会我如何理解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一直认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其实是我的思考方式不够清晰所导致的。 书中关于“逻辑框架”的应用,让我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如何利用不同的逻辑框架,来分析问题、组织信息。我尝试着将这些逻辑框架运用到我的工作生活中,比如在分析一个市场趋势的时候,我会先思考:这个趋势的成因是什么?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未来的发展方向会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结构化分析,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市场,也更容易做出明智的决策。这本书让我觉得,结构化思维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技巧,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提升效率的工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门艺术,是个人才情和积累的展现。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写作的认知。《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让我明白,写作更是一项技术,是可以被拆解、被学习、被掌握的。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信息结构化”的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将零散的信息,通过“总-分”、“因-果”、“并列”等不同的结构模式,转化为清晰、有条理的表达。我之前写报告、写邮件,常常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结果就是逻辑混乱,重点不明。这本书就像一个“思维导航仪”,指引我如何先理清思路,确定表达的核心目标,然后根据目标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模式,再将信息填充进去。 书里举了一个关于“如何向老板汇报工作”的例子,我觉得非常贴切。按照书里的方法,我会先提炼出最核心的工作成果,然后逐一展开细节,并说明这些细节如何支撑最终的成果。这样的汇报方式,不仅让老板一目了然,还能充分展现我的工作能力和思考深度。更重要的是,这种结构化的思考方式,也反过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当我能够将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后,它们就不再是孤立的点,而是相互关联的网,更容易被大脑吸收和提取。这种学习和思考方式的转变,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表达能力,也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

评分

618的活动力度还是蛮大的,趁这个机会买了很多书,大部分书是已经第二次 第三次回购了。适合送客户,不错

评分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持续进化自己

评分

训练你的思维,你才会更聪明!

评分

排队中,一妹子插队,一大姐怒了:你为什么插队!!妹子说:因为我没素质。大姐于是大嘴巴子抽了她一耳光,妹子捂着脸说:你为什么抽我?!!大姐回答说:因为我有病

评分

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手感不错。

评分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