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演讲达人之间只差一页纸!
一张“话”图纸,完美解决上台演讲之前的所有问题
——商务演讲·工作汇报·项目路演·面试竞聘
横跨学界与商界的中国传奇女性 陈春花 作序推荐
· 经典版权课程同名著作:国家版权局认证经典版权课程《荣耀时刻》配套用书。
· 实用:一本不谈空泛的理论、不谈高深的技巧,只谈所有人拿来都能用的演讲工具的实操书籍,聚焦于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
· 作者来自华商基业——专注于使用绩效技术帮助成长型企业进行管理升级的咨询公司。基于其自身18年的授课辅导经验,作者展示了许多直击痛点、瞬间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实例,便于读者获得共鸣,达成改变。
· 专业:尤其适用于现代商务演讲、工作汇报、项目路演、面试竞聘,让公众表达不再牵绊不善言谈的职场人士,让公众演讲更加助力于热爱表达的人。
· 业内大咖推荐: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陈春花 作序推荐
《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绝不仅是一本演讲技巧书籍。
本书以结构化的思考方式为基础,抛弃所有无法让读者直接运用在商务演讲中的高深技巧,呈现给读者一张拿来就填、填完就用的演讲“话”图纸,并通过内容的精致调整来改变演讲的整体结构及现场呈现结果。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仅通过选择和填空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演讲观点空洞、主题毫无新意以及内容乏味或毫无逻辑的常见演讲问题,并重点讲述了如何应用简而易行的呈现方式丰富演讲内容。你可以应用本书的方法“按图索骥”,此后无论商务演讲、工作汇报、项目路演、面试竞聘等凡是需要公众表达的场合你只需填写一张“话”图纸。
本书适合各组织中需要进行公众表达及演讲的人士阅读。
王琳,版权课程《结构性思维》《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创始人,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国际绩效改进协会中国区(ISPI-China)副主席,中国好讲师大赛辅导老师。有超过18年的培训管理经验,曾先后就职于西安杨森、壳牌石油、诺基亚、摩托罗拉。经过12年的积累和打磨,主讲的《结构性思维》课程服务超过百家企业,认证辅导超过千名培训讲师,影响超过十万人。
同时,也是“用观点动人而非技巧”的基于结构思考的演讲培训发起人,改变演讲结构、提升演讲能力,已有上万人接受其培训与辅导,是国内著名的总裁演讲私人教练。
李凤仪,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专注于沟通呈现与商务演讲,《荣耀时刻》课程研发人之一。
陈秋颖,华商基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培训师。曾就职于IBM、BMW等全球500强企业,具有丰富的市场、渠道管理和培训领域经验。专注于《结构性思维》《高效会议引导》《战略商务报告》等课程,《荣耀时刻》课程研发人之一。
序 / III
前言 / V
引言 你与优秀的演讲者之间不过一页纸的距离 / 001
一、演讲是惊恐时分还是荣耀时刻 / 002
二、为什么你的演讲不精彩 / 005
三、优秀演讲的三个原则 / 010
四、人人都能成为优秀演讲者 / 013
五、你与优秀演讲者之间只有一页纸的距离 / 019
第一章 克服紧张:从容迈出第一步
第一节 什么是演讲紧张 / 023
一、关于演讲紧张的共识 / 024
二、演讲紧张的表现 / 026
三、演讲紧张的原因 / 027
四、克服紧张的方法 / 029
第二节 积极心理暗示 / 029
一、自我暗示与心理暗示 / 029
二、潜意识的特点 / 032
三、通过积极自我暗示克服演讲紧张 / 034
第三节 转移注意力,不过分关注 / 035
一、登台前紧张:绷紧四肢,快速放松 / 038
二、持续紧张:找到着力点 / 038
第四节 不断练习,熟悉成功的自己 / 040
一、自我介绍 / 042
二、完整的小故事 / 043
第二章 自我介绍:让听众欢迎、期待并记住
第一节 自我介绍的两个部分 / 045
一、自我介绍是成功演讲必不可少的环节 / 046
二、有价值的自我介绍包含两部分 / 048
第二节 名字需要被记住 / 051
一、名字对于中国人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 051
二、用对方法,让别人记住你的名字 / 054
第三节 介绍背景经历 / 059
一、适宜的背景介绍,有助于观点的传播 / 059
二、锚定关键词,做有思想的背景介绍 / 063
第四节 一定要避免的错误 / 067
一、有些自我介绍,是演讲的败笔 / 068
二、背景经历介绍的三个误区 / 070
第三章 银瓶乍裂:震撼开场
第一节 开场两件事 / 073
一、开场就要“银瓶乍裂” / 073
二、两件事轻松打造完美开场 / 076
第二节 断言式激发 / 078
一、演讲必备开场:断言式激发 / 078
二、有力量的断言,就在我们身边 / 083
三、有些断言,会断掉演讲之路 / 085
第三节 共情式激发 / 086
一、与听众处在一个情感频道内 / 086
二、共情式激发的方式 / 088
三、最失败的共情 / 093
第四节 顺承式激发 / 094
一、不同的演讲者,不同的顺承式激发 / 095
二、顺承式激发需要三种能力 / 098
三、“风险大于收益”的两种顺承 / 102
第五节 道具式激发 / 103
一、看得见的开场更震撼 / 103
二、道具式激发的两个关键 / 105
三、不建议做道具式激发的两种情况 / 107
第六节 提炼主题 / 108
一、提出主题:演讲要讲什么 / 108
二、提炼标题:用最恰当的语言呈现 / 110
三、不同形式的主题造就不同风格的演讲 / 112
第四章 掷地有声:情节化展开的逻辑
第一节 展开的三角形结构 / 116
一、1~2个分论点论证不够充分 / 116
二、分论点过多,听众无法记住 / 117
三、三角形结构被证明是有效的 / 118
第二节 分论点间的逻辑关系 / 122
一、时间 / 123
二、列举 / 128
三、层进 / 133
四、变焦 / 146
五、折中 / 151
第三节 提高论据的冲击力 / 158
一、故事生动化 / 158
二、数据可视化 / 167
三、描述细节化 / 177
四、修辞情感化 / 182
第五章 一锤定音:承诺式收尾的要点
第一节 收尾两动作 / 195
一、理性总结+感性升华=有生命力的收尾 / 196
二、收尾的“重量”需匹配整场演讲的“重量” / 197
第二节 总结概括 / 198
一、绝不放过强调核心观点的机会 / 198
二、常见句型:让总结概括变成填空题 / 201
第三节 点睛升华 / 203
一、故事:可承前也可启后 / 203
二、箴言:送给听众的第二份礼物 / 207
三、展望:听众需要有意义的观点 / 211
四、行动:展现演讲者的号召力 / 213
第六章 声音训练:赋予内容生命
第一节 演讲中的“好声音” / 217
一、演讲不同于说话 / 218
二、听众需要的“好声音” / 219
第二节 口型训练,锻造好声音的基础 / 221
一、 说话不清楚的原因 / 221
二、有效的发声技巧 / 223
第三节 增强声音的魅力 / 225
一、听众喜欢有磁性的声音 / 225
二、用轻重音转换引领听众进入不同情境 / 227
第四节 注意演讲的速度 / 230
一、句间速度:停顿的技巧 / 230
二、字间速度:语速的掌控 / 234
三、气息,随心所欲地控制速度 / 236
第七章 身体语言:强化表达的效果
第一节 你的站姿,影响你的演讲 / 239
一、演讲时一定要保持站立 / 240
二、不同站姿,不同含义 / 241
第二节 移动换位 / 242
一、千万不要一动不动/ 242
二、立体呈现你的演讲 / 244
第三节 眼神,演讲者的第二张嘴 / 245
一、演讲需要依靠眼神 / 246
二、两种功能型眼神 / 247
第四节 手势,演讲者的“指挥棒” / 249
一、 手势:结合内容、体现情绪 / 249
二、导致演讲失败的手势 / 251
第八章 表演撷要:冲击更高的目标
第一节 写在前面 / 253
一、锦上添花 / 253
二、为什么谈表演 / 254
三、“演”只是训练方法 / 255
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255
第二节 情绪表达 / 256
一、演讲中常见的情绪类型 / 257
二、情绪通过表情体现出来 / 259
三、情绪表达的方法 / 260
第三节 角色代入 / 264
一、什么是角色代入 / 264
二、角色代入的作用 / 265
三、角色代入的练习方法 / 266
第四节 感知反应/ 270
一、真实的感官体验 / 271
二、虚拟的感官体验 / 272
附录 “话”图纸示例/ 275
引言 你与优秀的演讲者之间不过一页纸的距离
最初给人做演讲辅导,完全出于偶然。事实上,当时一见到要辅导的对象,我就觉得很诧异。
他是一位明星创业企业的CEO(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哈佛大学MBA(工商管理硕士),当时正带领企业走在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路上。
由于多年给这家企业提供培训服务,我们成了好朋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极为聪明、思维缜密而又有洞察力的领导者,特别是对未来的前瞻视野让人心生敬意。每次与他探讨行业未来发展的时候,他总是信心满满、从容不迫、滔滔不绝,而那次见面他却很焦虑,甚至有些局促。
正如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他当时就遇到了这样的关键“一步”,要面对众多投资人和媒体做路演(roadshow)。
“我在台下和人交流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比如开会”,他很坦诚地说,“但是,只要一上台,我就头脑一片混乱,不知道该说什么……”
几年来,我为上百人做过一对一的演讲辅导,更通过训练营的形式培训过几千人,其中有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一般员工,甚至还有幼儿园园长。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就是台上和台下的表现判若两人。确实,当众表达是很多人期待而又畏惧的场景。
一、演讲是惊恐时分还是荣耀时刻
领导者的社会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公众演讲,俞敏洪的“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影响了一代人,马云的“Small Business,Big Dream(小生意,大梦想)”激发了企业家的创业激情,董明珠的“对自己狠一点”奠定了她业内“大姐大”的江湖地位,而“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和“专注、极致、口碑、快”让雷军成为创业教主。
总有某些演讲会是人们一生中的关键时刻,当一位创业者面对投资人介绍自己的商业计划时,当一位企业领袖在行业论坛上阐释自己对未来的看法时,当一位管理者在公司的年会上做工作报告时,当一位销售人员向客户呈现自己的设计方案时,短短30分钟的演讲可能就是地狱和天堂的分界线。面对台下一双双充满期待、挑剔和评判的目光,对当时的演讲者来说,可能是一次稍纵即逝的机会,也可能是一场难以脱离的噩梦。
说公众演讲是社交环境中最严肃、最专业的环节并不为过。成功的企业家们也通常凭借一次或者多次的成功演讲提升人格魅力,为自己的企业聚集人气和口碑,如广为流传而成为经典的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我生活中的三个故事》即成功做到了这一点;相反,演讲中若稍有差池就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公共危机,让个人声名狼藉,甚至身败名裂。而在我们的语言中也对口碑的传播时间和空间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描述,“流芳千古”对应了“遗臭万年”,“好事不出门”对应了“坏事传千里”。
紧张通常是在所难免的。在我辅导过的演讲者中,有很多人是所在行业的精英,对某个主题有深刻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公众演讲中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更有甚者会出现脸色发白、手心出汗、声音颤抖、语无伦次等极端的负面表现,演讲成为他们的梦魇。
2015年年底,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美女高管。她那时刚刚从传统行业跳槽到互联网行业,因为跨年,要在公司的年末大会上做总结报告。说是总结报告,其实也是要让在这一段时间空降到公司的十几位高管一比高低。这让她非常焦虑,以致无法正常地思考和表达。
我们相约在一家咖啡厅见面。她身段苗条,衣着打扮优雅知性,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双一笑就弯弯的眼睛,但是她的神情中透露出明显的焦躁不安。谈话也是从她熟悉的人力资源这一年的工作开始的,不能说一年中成绩辉煌,但也绝对是硕果累累,而一谈到年会上的演讲,她就不自然了。
“这个部分我可以不讲吗……”
“这个数据不展示也行吧……”
“老板愿意听这些吗……”
“我想那天我要是生病起不来多好呢……”
这种种逃避,都是由临场紧张造成的。陌生的处境总是让人不安,我们每个普通人一生中都很少有机会面对千百人做公众演讲,即使是站在同事面前正式做报告的场景都屈指可数。“不习惯”“不自在”“不舒服”等是演讲者表述频率非常高的3个词语。其实,演讲的处境,准确地讲是演讲的环境,由两部分组成,即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指演讲者自己,外部环境就是由听众及相关场地所形成的场景。关于演讲内容与环境的矩阵如图0-1所示:
人们平时沟通和表达的场景是在环境与内容都比较熟悉的舒适区。如果因适应新的环境而过分修饰演讲内容,包装演讲语言,就会进入难度最大也就是紧张程度最高的内容和环境都不熟悉的区域,当然就会使演讲者的紧张程度最高。
在现实中,有人台上台下表现的差异之大,会让你觉得根本不是同一个人。这是因为其过分关注了演讲场景下的自己不熟悉的外部环境,而忽略了自己最擅长的内容。
几个月前,我的一位朋友准备投资幼儿园,因为他对这家幼儿园的林园长很有信心。“把孩子和钱交给她一定是此生最正确的选择!”我的朋友不仅送自己的孩子进了这家幼儿园,还开始积极筹划进一步的投资。
根据需要,资方和幼儿园一起做了一次面对家长和记者们的见面会,林园长负责介绍办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这无疑是林园长最擅长的领域。我有幸参与了这次见面会之前的彩排,不由暗自惊讶:“眼前局促、呆板的林园长就是朋友所描述的睿智、亲和、充满活力和爱心的林园长吗?”
原来,为了在这次见面会上表现得更好,幼儿园专门邀请了专业策划人员为林园长写了稿子。这样就把林园长推到了最难的内容和环境都不熟悉的区域中。
在帮助众多演讲者做准备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对演讲者最重要的帮助往往不是教会他们多么高明的演讲技巧。相反,协助他们进入自己熟悉的区域,恰当地立自信,表现出正常的自己,才是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了解影片《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可能知道这部优秀的影片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上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拿到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4项大奖。这是一部讲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生平的传记电影。乔治六世性格内向,天生口吃。在艰苦的训练之后,他发表了那次著名的圣诞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处于战争时期的英国军民。
当我们看到那些演讲者在舞台上光芒万丈、自信飞扬的形象时,当我们听到他们或激昂或深情的声音时,可能会误以为他们天生就是演讲家,站在台上就万众瞩目。然而,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从惊恐时分到荣耀时刻的蜕变过程。
在演讲方面,我们大多数人要比乔治六世幸运,因为至少我们并不是天生口吃。
二、为什么你的演讲不精彩
米开朗琪罗花了近4年时间雕刻出举世闻名的大卫像,当朋友称赞他时,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大卫原本就被禁锢在这块大理石中,我只是将他释放出来而已。”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精彩的演讲内容,只是被困住了。这使他表达出来的内容与原本内心所想相比,显得凌乱、肤浅又苍白。对演讲的恐惧就是束缚演讲者的枷锁,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帮助演讲者把枷锁打开,释放出他真正的荣耀与光芒。
但随着辅导的人越来越多,我不得不无奈地承认,并不是每块石头都能释放出大卫。有的演讲者似乎从来就不会把故事讲精彩,相比于那些“天生”的段子手,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好像从未启蒙。
有一次,我被要求帮助一个12人的技术团队,辅导从一开始就让我产生深深的无力感。这是一家基于大数据业务的技术服务公司,专门为电商提供优化方案。通过分析电商过往的交易记录,帮助电商识别是什么促进了交易及什么样的动作是无效的。由于众多中小电商并不理解他们的方案,所以公司专门组织了一个技术团队来为客户进行讲解,他们的工作就是经常在会场面对众多由业务人员请来的客户发表演讲。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演讲效果简直惨不忍睹。
我原以为一定是由紧张造成的,但是在参加了几次推介会后发现,他们看上去一点儿都不紧张,实际上他们对别人怎么看待毫不介意。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说自话,对听众漠不关心。演讲现场通常是喧闹而且混乱的,一部分人在聊天,而另一部分人在玩手机……
我知道是演讲者出了问题,他们无法获得听众的注意力。这不是因为紧张,也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怎么组织内容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为了教会他们如何讲得精彩,我开始了新的探索之旅。我希望能够清楚好演讲和坏演讲的区别究竟在哪些方面。
大多数演讲在本质上是一个说服的过程。研究发现,能够被听众注意、理解、记住并认同的演讲通常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之一,而失败的演讲往往一个都不具备。
这三个特征分别是包含洞见的观点,清晰又严密的逻辑结构,以及易懂且有感染力的语言。我把它们简称为:思想、结构、修辞。
首先是思想,即演讲的主题以及演讲过程中演讲者所表达的观点和主张。历史上众多著名的演讲或文章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多是因为其所包含的思想、信念和主张。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段文字选自梁启超的名篇《少年中国说》,语言华美,但真正打动当时听众并反复被后人提及的原因,正是由于他所提出的主张,所透露出来的对弃旧图新的强烈呼吁和对未来中国的拳拳热望。
又如孟子的这段摘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文字: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它之所以能常常用来激励身处逆境中的人,是因为文中所含的思想,那种能使人在困顿无助时看到光亮的精神力量。
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在演讲中,是演讲者的思想和主张在震撼人心、启迪听众。相反,空洞无物的演讲让人不知所云、心生厌烦,再华丽的辞藻也留不住听众的心。
其次是结构,演讲者的表述必须有清晰的逻辑并符合听众头脑中自然的结构。人们在不断的预判中接收信息,“听”是有结构的。例如,当我们听到“春、夏、秋”时,会自然地预判接下来会听到“冬”;当听到“过去、现在”之后,我们期待听到的是“未来”。
如果演讲是将听众由共识的起点带向终点的一段旅程,那么结构就是指引听众前行的路线图。通常,一次演讲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应尽量选择清晰简练的结构。
当平行列举时可以选择并列结构,当层次分明时应尽量使用变焦结构,当需要说明先后顺序时可采纳时间结构,当内容有递进关系时就要选用层进结构,而当调和冲突时通常用折中结构最有效。一场演讲可能会用到不同的结构,但是主线应确保始终沿一个逻辑展开,以避免观众陷入迷途。
既然演讲是一个说服的过程,那么一个优秀的演讲者就应学会按说服的逻辑来组织内容。如在《大学》中,我们就能看到清晰的说服逻辑和顺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最后是修辞,这里借用“修辞”一词来说明演讲中的表达方式,而非指严格意义上的修辞学。很多人觉得演讲者通常都是舌灿莲花、口若悬河的。其实一场优秀的演讲不仅仅包括华丽的辞藻,对于听众来说,演讲应该是一次身心愉悦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演讲者应尽量调动听众的多方面感觉,包括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而且听众与演讲者、环境及其他听众的互动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文字或者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在被听众接收后,通常会转换为情节或画面。为了便于听众形成这种转换,优秀的演讲者会让语言尽量具象化,有时候会是细节描述,有时候可以借助隐喻。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充分地调动了读者的五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而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热”的描写,也通过多角度的渲染给读者以非常具象化的体验: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训练有素的演讲者都会努力运用类似的方法以增强表达的冲击力,如麦克阿瑟的《责任、荣誉、国家》:
当我听到合唱队唱的这些歌曲,我记忆的目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履蹒跚的小分队,从湿淋淋的黄昏到细雨蒙蒙的黎明,在透湿的背包的重负下疲惫不堪地行军,沉重的脚踝深深地踏在炮弹轰震过的泥泞路上,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他们嘴唇发青,浑身污泥,在风雨中颤抖着,从家里被赶到敌人面前,许多人还被赶到上帝的审判席上。我不了解他们是否生得高贵,可我知道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从不犹豫,毫无怨恨,满怀信心,嘴边叨念着继续战斗,直到看到胜利的希望才合上双眼。这一切都是为了它们:责任一荣誉一国家。
资料来源:360doc个人图书馆(www.360doc.com)
总之,一场动人的演讲通常在思想、结构和修辞上有可取之处,如果你的演讲不精彩,就需要在这三个方面进行提高。
……
序
因为志毅老师的推荐,我得以优先阅读此书,虽然作为一个从教30年的教师,演讲是一个基本职业要求,但是阅读此书,还是给我很多启发。
演讲的确是人人都能做的事情,但不一定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事情,所以需要训练与学习,本书正是从这个视角给大家以帮助。能够在众人面前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得到认同绝非易事,紧张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就会发现,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面对熟悉的人,你的沟通并没有那么困难。其实,人的自信源于熟悉与掌控,所以,如果想获得好的演讲效果,就需要反复训练。
赞同本书的核心观点:演讲在本质上是一个说服的过程,旨在让听众愿意坐下来听你讲,让听众不愿中途离场,让听众明白你到底在说什么,让听众认同并接受你的观点。演讲需要被听众注意、理解、记住并认同。演讲要有富于洞见的观点,清晰又严密的逻辑结构,以及易懂且有感染力的语言。优秀的演讲要与观众互动,让语言尽量具象化,内容要清晰,要努力去打动甚至震撼听众,在有效的时间内让每一句话都发挥作用。除了这些技巧,我觉得更本质的是演讲者应该站在听众的角度。
通过这本书的详细解说和分析,反复举例和对比,演讲作为一个人的能力被平民化,就像马拉松被大众化一样。马拉松可以简单地认为是跑步,但其实里面囊括了许多对身体和运动体系的科学理解。它被大众化后,越来越多本来不怎么运动的人也开始科学锻炼。而演讲,通过这本书的阐释,也变得不那么难以掌握了。
阅读本书,会让读者首先明白的就是,努力是不可避免的成功之道;其次,重点是要把演讲讲活。整本书充满了故事和例子,列举的方法很多,概括的内容很多,这或许是三位作者在整理多年来培训和研究的收获,也因此此书让人非常信服。其条理性让读者能够把情感的感染力,用逻辑性的解剖和分析来转化。反复训练就像是催化的过程,加上时间就会看到成果。我本身也有不少演讲的经历,有紧张的情况,也有不紧张的,有成功的,也有不太理想的效果。本以为演讲是天生的能力,但这本书让我相信,原来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在这个丰富的方法库里,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着重点,并赋予个人独特的色彩,加以努力训练,终得成果。
不过,我认为我们与优秀的演讲者之间,也并非只是一页纸的距离。优秀的演讲者有热情,有坚定的信念,有异于他人的个性,更有魅力,以及给听者以心灵共鸣的能力。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更需要大家好好地训练自己,加深对听众的理解,拥有更明确的价值判断,以及真正用心去传递能量。
陈春花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2016年6月于广州
拿到《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我第一反应是,这书名太抓人了!“荣耀时刻”、“轻松搞定”,这些词语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再加上“18分钟演讲”,这不正是无数职场人士,包括我自己在内,经常面临的硬骨头吗?我一直对演讲这件事感到一种莫名的畏惧,总觉得要说得好,要么是天生的口才,要么是背后大量的练习,而我显然不属于前者,后者也常常因为抓不住重点而事倍功半。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提出的“话”图纸概念。我之前尝试过很多关于演讲的图书,大多是教你如何写稿、如何排练,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它这样,从最本质的“话”入手,并且用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式——“图纸”来呈现。我理解的“话”图纸,不是那种需要专业技能才能绘制的图表,而是用最简洁的符号和文字,将演讲的逻辑结构和关键信息可视化。这让我感觉,原来演讲的准备,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有章可循,而不是像在迷宫里乱闯。 书中的讲解非常细致,它引导我一步步去思考演讲的“魂”。什么是你想让听众听完演讲后,最深刻的印象?你希望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改变?这些“话”的本质,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我之前总是纠结于要搜集多少数据,要用什么样的华丽辞藻,却忽略了演讲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再多的信息,如果不能围绕着核心“话”展开,都将是无谓的干扰。 接着,书里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转化成“图纸”。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为我的演讲绘制一张清晰的地图。我不再需要担心一会儿要讲到什么,一会儿又回到哪里,因为“话”图纸已经把所有的路径都规划好了。书里提供的各种符号和箭头,就像是地图上的路标和指示牌,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演讲环节的起点、终点,以及中间需要经过的“节点”。这让我感觉,原本抽象的演讲内容,变得具体、可操作。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个观点:演讲的精髓在于“听懂”,而不仅仅是“讲出”。“话”图纸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当我把我的“话”在图纸上串联起来时,我能够很容易地发现逻辑上的断层,论据上的不足,或者重点上的模糊。这种自我审视,比单纯地反复朗读演讲稿要有效得多,因为它直接作用于演讲的“骨架”。 18分钟,在我的认知里,曾经是“快去快回,别耽误事”的代名词,而现在,我看到了它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让我明白,18分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荣耀时刻”,只要你能够用“话”图纸,把你的思想精华浓缩、提炼,并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它不是要你塞满信息,而是要你筛选、聚焦,并且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这本书并不是提供一套死板的模板,而是鼓励读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它教你的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构建逻辑的方法。我不再需要去模仿别人,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习惯,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话”图纸。这种个性化的指导,让我感觉这本书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你分享他的秘密武器。它避免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曾以为演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天赋异禀的人才能掌握,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它其实是一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训练的技能。 对于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对公众演讲感到头疼,或者希望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朋友们,我真的强烈推荐这本书。它不仅能帮助你“搞定”18分钟的演讲,更能从根本上改变你对演讲的认知,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本关于演讲的图书。 这本书所倡导的“话”图纸思维,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它不仅仅适用于18分钟的演讲,更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清晰表达的场合,比如工作汇报、项目演示、甚至学术交流。当我开始尝试将这种“图纸化”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时,我发现我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我的表达也更加有条理,沟通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带给我改变的书。它让我摆脱了对演讲的恐惧,让我找到了通往“荣耀时刻”的捷径。它教会我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将我的想法转化为动人的“话”,并且让这些“话”在18分钟内,深深地打动听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的宝藏。
评分当我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简洁有力的标题所吸引。作为一名在职场中摸爬滚打多年的普通人,我深知演讲的重要性,也经历过无数次在重要场合因为准备不足而错失良机的尴尬。18分钟的演讲,听起来不长,但要在其中清晰地传达复杂的思想,并且引起听众的共鸣,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从撰写详尽的演讲稿,到设计精美的PPT,但总觉得在实际演讲中,我像个Disconnected的演员,无法真正将内容融会贯通,并且自如地表达出来。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并且觉得“这正是我需要的”的,是它提出的“话”图纸概念。我之前看过很多关于演讲的书,它们大多专注于如何写稿、如何演练,但很少有哪本书能从最根本的“话”入手,并且用一种非常形象、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我理解的“话”图纸,不是什么复杂的图表,而是用最简洁的符号、关键词和箭头,将演讲的逻辑结构和核心内容“画”出来。这就像是给我原本混乱的思绪,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导航地图”。 书中的讲解非常到位,它没有一开始就让我去写什么长篇大论,而是引导我去思考演讲最核心的目的——“你想通过这次演讲,让听众记住什么?希望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改变?”这个聚焦于“话”的思维方式,让我立刻感觉压力减轻了不少。我不再需要去纠结于要搜集多少数据,要用什么样的华丽辞藻,而是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如何将最核心的“话”清晰地传达出去。 接着,书里就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转化为“图纸”。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体验。我曾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写演讲稿,结果在实际演讲时,往往因为紧张或者听众的反应,而偏离了预设的轨道。而“话”图纸,则提供了一个坚实的“骨架”,它能够帮助我随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书里介绍的各种符号和箭头,就像是演讲中的路标,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环节的起点、终点,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一次重要的项目汇报准备我的18分钟演讲。我不再先去写稿,而是先在纸上,用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和箭头,勾勒出了我演讲的“话”图纸。我惊喜地发现,原本在我脑海中感觉杂乱无章的信息,竟然被如此清晰地组织起来,每一个论点都承接得顺理成章,每一个环节都过渡得自然而流畅。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是我前所未有的。 18分钟,在过去对我来说是一种时间和内容上的巨大挑战。但通过“话”图纸的设计,我开始重新认识18分钟。它不再是时间的限制,而是内容优化的催化剂。它教会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精炼、最有力的方式,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让这些信息能够真正触动听众。它让我明白,一场成功的演讲,不在于讲了多少,而在于听众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书中的例子非常生动,讲解也非常通俗易懂,让我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学习。它没有给我提供什么“万能模板”,而是教会了我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演讲主题,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话”图纸。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搞定18分钟演讲”本身。它所倡导的“话”图纸思维,可以迁移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需要清晰表达的场合。无论是工作汇报、项目演示,还是日常沟通,当你能够清晰地梳理自己的逻辑,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时,你的沟通效率和影响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带给我改变的书。它让我摆脱了对演讲的恐惧,让我找到了通往“荣耀时刻”的捷径。它教会我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将我的想法转化为动人的“话”,并且让这些“话”在18分钟内,深深地打动听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的宝藏,献给所有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
评分翻开《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我第一感觉就是,这书名太直白了!“荣耀时刻”、“轻松搞定”,这些词语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再加上“18分钟演讲”,这不正是无数职场人士,包括我自己在内,常常面临的硬骨头吗?我一直对演讲这件事感到一种莫名的畏惧,总觉得要说得好,要么是天生的口才,要么是背后大量的练习,而我显然不属于前者,后者也常常因为抓不住重点而事倍功半。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也最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就是它提出的“话”图纸概念。我之前读过很多演讲技巧的书,但大多是教你如何写稿、如何排练,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它这样,从最本质的“话”入手,并且用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式——“图纸”来呈现。我理解的“话”图纸,不是那种需要专业技能才能绘制的图表,而是用最简洁的符号和文字,将演讲的逻辑结构和关键信息可视化。这让我感觉,原来演讲的准备,也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有章可循,而不是像在迷宫里乱闯。 书中的讲解非常细致,它引导我一步步地去思考演讲的“魂”。什么是你想让听众听完演讲后,最深刻的印象?你希望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改变?这些“话”的本质,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我之前总是纠结于要搜集多少数据,要用什么样的华丽辞藻,却忽略了演讲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明白,再多的信息,如果不能围绕着核心“话”展开,都将是无谓的干扰。 接着,书里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转化成“图纸”。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为我的演讲绘制一张清晰的地图。我不再需要担心一会儿要讲到什么,一会儿又回到哪里,因为“话”图纸已经把所有的路径都规划好了。书里提供的各种符号和箭头,就像是地图上的路标和指示牌,让我能够清楚地看到每一个演讲环节的起点、终点,以及中间需要经过的“节点”。这让我感觉,原本抽象的演讲内容,变得具体、可操作。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一个观点:演讲的精髓在于“听懂”,而不仅仅是“讲出”。“话”图纸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当我把我的“话”在图纸上串联起来时,我能够很容易地发现逻辑上的断层,论据上的不足,或者重点上的模糊。这种自我审视,比单纯地反复朗读演讲稿要有效得多,因为它直接作用于演讲的“骨架”。 18分钟,在我的认知里,曾经是“快去快回,别耽误事”的代名词,而现在,我看到了它蕴含的巨大潜力。这本书让我明白,18分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荣耀时刻”,只要你能够用“话”图纸,把你的思想精华浓缩、提炼,并以最清晰的方式呈现。它不是要你塞满信息,而是要你筛选、聚焦,并且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将最有价值的信息传递出去。 让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这本书并不是提供一套死板的模板,而是鼓励读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它教你的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构建逻辑的方法。我不再需要去模仿别人,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习惯,去构建属于自己的“话”图纸。这种个性化的指导,让我感觉这本书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和你分享他的秘密武器。它避免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曾以为演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天赋异禀的人才能掌握,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它其实是一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训练的技能。 对于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对公众演讲感到头疼,或者希望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朋友们,我真的强烈推荐这本书。《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从对演讲的恐惧,转变为对演讲的期待。它让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搞定18分钟演讲”本身。它所倡导的“话”图纸思维,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它不仅仅适用于18分钟的演讲,更可以应用于各种需要清晰表达的场合,比如会议发言、项目汇报,甚至学术交流。当我开始尝试将这种“图纸化”的思维方式,应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时,我发现我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我的表达也更加有条理,沟通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带给我改变的书。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演讲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沟通和表达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话”,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当我偶然瞥见《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时,我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原因很简单:18分钟的演讲,对许多职场人士而言,简直是一场“炼狱”。我深知,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复杂的信息梳理清楚,逻辑严谨地呈现,并且还要引起听众的共鸣,这绝非易事。我曾无数次地在演讲前焦虑不安,在演讲过程中手足无措,最终只能带着遗憾收场。这本书的标题,恰恰点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荣耀时刻”和“轻松搞定”。 这本书最让我觉得“相见恨晚”的,是它提出的“话”图纸这一核心概念。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演讲的书籍,它们大多侧重于写作技巧、PPT设计或是舞台表现,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它这样,从演讲的“源头”——也就是你想传达的“话”——入手,并且用一种直观、可视化的方式来呈现。我理解的“话”图纸,不是需要专业技能才能绘制的复杂图表,而是用最简洁的符号、关键词和箭头,将演讲的逻辑结构和核心内容“画”出来。这就像是给我原本混乱的思绪,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导航地图”。 书中的讲解逻辑严谨,并且非常注重演讲的“本质”。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我搜集大量的资料,而是引导我去思考演讲最核心的目的——“我想通过这次演讲,让听众记住什么?希望他们产生什么样的改变?”这个聚焦于“话”的思维方式,让我瞬间找到了演讲的“主线”,也为后续的内容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开始明白,再多的信息,如果不能围绕着核心“话”展开,都将是无效的干扰。 接着,书里就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转化为“图纸”。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种解放。我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冗长的演讲稿,而是可以通过“话”图纸,清晰地看到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自由地在各个节点之间切换和延伸。书里介绍的符号和箭头,就像是演讲的“路标”和“指示牌”,让我能够清晰地知道“在哪里”、“做什么”,以及“下一步该去哪里”。 18分钟,曾经在我眼中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通过“话”图纸的设计,我开始重新认识18分钟。它不再是时间的束缚,而是内容优化的催化剂。它鼓励我去做减法,去提炼,去聚焦,用最精炼、最有力的方式,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我明白了,一场成功的演讲,不在于你讲了多少,而在于你的听众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我特别欣赏书中强调的“听懂”胜于“讲出”的理念。“话”图纸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它让我能够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我的表达是否清晰?我的逻辑是否顺畅?我的论据是否足够有力?这种换位思考,让我的演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让我能够更好地预测听众的反应,并提前做出调整。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分享他的独门秘籍。它避免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曾经以为演讲是一门需要天赋的艺术,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它其实是一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训练的技能。 对于像我这样,曾经对公众发言感到恐惧,或者在准备演讲时屡屡碰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即使不是天生的演说家,也可以通过掌握“话”图纸这种方法,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这本书的实践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教你“说什么”,更教你“怎么说”,以及“如何让听众听懂”。“话”图纸的概念,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过渡。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让我能够更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时刻担心会“卡壳”。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带给我改变的书。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演讲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沟通和表达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话”,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信息爆炸时代中挣扎的职场人士,我深知语言的魅力与力量,也深切体会过因为表达不清而带来的挫败感。尤其是当需要进行18分钟的深度演讲时,那种压迫感和焦虑感,足以让我辗转反侧。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勾勒出完美的演讲场景,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信息堆砌、逻辑混乱、听众走神,最终演变成一场令人尴尬的“独角戏”。《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的标题就像一剂强心针,让我看到了摆脱困境的希望。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也是最让我觉得“找到了救星”的地方,是它提出的“话”图纸这一核心概念。我之前读过不少关于演讲的书,它们大多专注于演讲稿的写作、PPT的设计或是舞台表演技巧,但很少有哪本书能像它这样,从演讲最根本的“话”——也就是你想传达的核心信息和逻辑——出发,并且将其可视化。这个“图纸”的概念,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演讲的准备,可以如此直观和结构化。 书中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我堆砌大量的内容,而是引导我去思考演讲的“灵魂”:我最想让听众记住的是什么?我希望通过这次演讲达到什么目的?这个聚焦于“话”的思维方式,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海量信息轰炸”的准备模式,转而关注演讲的核心价值。我开始明白,与其追求信息的量,不如追求信息的质,并且以最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出去。 接着,书里就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转化为“图纸”。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构建”。作者用简洁的符号、关键词和箭头,将演讲的各个环节、论点、论据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我发现,当我开始绘制“话”图纸时,原本在我脑海中感觉杂乱无章的演讲内容,竟然变得井井有条。这种可视化、结构化的方法,让我能够轻松地把握演讲的整体脉络,也让我不再害怕在演讲过程中“跑偏”。 18分钟,在我看来,曾经是一个充满压力的时间长度。但通过“话”图纸的设计,我开始重新认识18分钟。它不再是时间的束缚,而是内容精炼的催化剂。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精炼、最有力的方式,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它让我明白,一场成功的演讲,不在于你讲了多少,而在于你的听众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我特别欣赏书中强调的“听懂”胜于“讲出”的理念。“话”图纸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它让我能够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我的表达是否清晰?我的逻辑是否顺畅?我的论据是否足够有力?这种换位思考,让我能够更好地预测听众的反应,并提前做出调整,从而让我的演讲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你的演讲。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模板,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演讲主题,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话”图纸,而不是生搬硬套。 对于像我这样,曾经对公众发言感到恐惧,或者在准备演讲时屡屡碰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即使不是天生的演说家,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掌握演讲的技巧,并且最终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这本书的实践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教你“说什么”,更教你“怎么说”,以及“如何让听众听懂”。“话”图纸的概念,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过渡。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让我能够更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时刻担心会“卡壳”。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带给我改变的书。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演讲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沟通和表达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话”,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职场打拼的普通人,我一直深陷于一个共同的困境:会议太多,发言机会少,或者即使有发言机会,也常常因为准备不足而显得词不达意,甚至贻笑大方。尤其当被要求进行18分钟的深度演讲时,那种压迫感和焦虑感简直能让人一夜白头。我曾尝试过无数种方法,从精雕细琢的演讲稿,到花里胡哨的PPT,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演讲稿写得再好,一开口就容易跑偏;PPT做得再美,也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照亮了我通往成功演讲的道路。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直接点破了演讲准备过程中的核心痛点,并且提供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解决方案——“话”图纸。之前,我总是认为演讲的重点在于“写”出一篇滴水不漏的稿子,然后“背”下来。结果往往是,背得再熟,一旦听众稍有提问,或者现场出现意外情况,我就瞬间“卡壳”,所有的准备化为乌有。而“话”图纸,它是一种“以讲代写”的思维模式,将演讲的内容抽象化、可视化,让演讲的逻辑脉络一目了然。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构建这些“话”图纸。它不是让你去画什么复杂的流程图,而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符号、关键词和箭头,将你的核心观点、支撑论据、案例和结论,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组织起来。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梳理”和“构建”。它引导我去思考:我的演讲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最核心的信息是什么?我需要提供哪些证据来支撑我的观点?听众最可能关心什么?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能够更清晰地把握演讲的“筋骨”,而不是被海量的信息淹没。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一次重要的工作汇报准备演讲。我不再先写长篇大论,而是先在一张白纸上,用几个关键词勾勒出我演讲的“骨架”:引言、问题分析、解决方案、预期效果、总结。接着,我围绕着每个骨架节点,用更具体的“话”填充进去,并且用箭头连接起来,表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个过程,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原本感觉庞杂的汇报内容,竟然可以被如此清晰地组织起来,每一个环节都承接得顺理成章。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听”懂自己的“话”图纸。当“话”图纸构建完成后,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演讲导航。我不再需要死记硬背演讲稿,而是可以跟着“话”图纸的指引,自然地进行表达。当我发现自己在某个环节需要更深入地阐述时,我只需要看看“话”图纸上的相关节点,就知道需要补充哪些信息。这种“跟着地图走”的感觉,让我大大减轻了演讲的心理负担,也让我的演讲更加灵活和流畅。 18分钟,在过去看来是一段漫长且充满压力的时间。但通过“话”图纸的构建,我发现18分钟其实可以承载非常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它迫使我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传递最核心的信息。它教会我如何舍弃不必要的枝蔓,聚焦于最能打动人心的论点。当我看到我的“话”图纸上,每一个论点都像一颗珍珠,被一根清晰的线串联起来时,我便充满了信心,相信我能在18分钟内,为听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演讲。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指导你一步步地克服演讲的障碍。它没有给我提供什么“万能模板”,而是教会了我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演讲主题,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话”图纸。我曾经花了很多时间去模仿别人的演讲,结果总是不尽人意。而这本书,则鼓励我去发掘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对于我这样从小就不擅长言辞,甚至有些“社交恐惧”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让我明白,演讲并非是天生的才能,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的技能。它提供的“话”图纸方法,就像是一套“武功秘籍”,让我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我不再害怕公众发言,甚至开始期待每一次的演讲机会,因为我知道,我拥有了《荣耀时刻》这本书,我就拥有了征服讲台的利器。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不仅关注演讲的“内容”,更关注演讲的“结构”和“表达”。它教会我如何将复杂的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话”,并且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将这些“话”传递给听众。它让我明白,一场成功的演讲,不仅仅在于讲了多少内容,更在于听众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以及被触动了多少。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一切的大门。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它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效且有趣的演讲准备方式。它让我从对演讲的恐惧,转变为对演讲的期待。我不再是那个站在讲台上瑟瑟发抖的人,而是那个能够自信地、有条理地、有影响力地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的宝藏。
评分当我看到《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了一股强烈的共鸣。长久以来,“18分钟演讲”对我而言,就像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它不仅仅是时间的考验,更是逻辑梳理、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达的多重挑战。我曾无数次地试图撰写一篇完美的演讲稿,但往往陷入信息堆砌的泥沼,或者在临场发挥时,因为准备不足而词不达意,最终以一场尴尬的沉默收场。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通关秘籍”。 让我真正眼前一亮,并感到“原来演讲可以这样准备”的,是书中提出的“话”图纸概念。作者将演讲的准备过程,从原本繁杂的文字堆砌,转化为一种直观、可视化的“绘制”过程。我理解的“话”图纸,并非是复杂的流程图,而是用最简洁的符号、关键词和箭头,将演讲的核心信息、支撑论点以及逻辑脉络勾勒出来。这种方式,让我感觉像是拥有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能够准确地规划我的演讲路线,不再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 书中的讲解,极其注重演讲的“本质”。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我写多少字,而是引导我去思考:我最想通过这次演讲传达的核心“话”是什么?我希望听众听完后,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认知或者行动?这种聚焦于“话”的思维方式,让我瞬间抓住了演讲的“主线”,也为后续的内容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开始明白,再多的信息,如果不能围绕着核心“话”展开,都将是无效的干扰。 接着,书里就非常细致地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转化为“图纸”。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种解放。我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冗长的演讲稿,而是可以通过“话”图纸,清晰地看到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自由地在各个节点之间切换和延伸。书里介绍的符号和箭头,就像是演讲的“路标”和“指示牌”,让我能够清晰地知道“在哪里”、“做什么”,以及“下一步该去哪里”。 18分钟,曾经在我眼中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通过“话”图纸的设计,我开始重新认识18分钟。它不再是时间的束缚,而是内容优化的催化剂。它鼓励我去做减法,去提炼,去聚焦,用最精炼、最有力的方式,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我明白了,一场成功的演讲,不在于你讲了多少,而在于你的听众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 我特别欣赏书中强调的“听懂”胜于“讲出”的理念。“话”图纸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它让我能够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我的表达是否清晰?我的逻辑是否顺畅?我的论据是否足够有力?这种换位思考,让我的演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让我能够更好地预测听众的反应,并提前做出调整。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分享他的独门秘籍。它避免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我曾经以为演讲是一门需要天赋的艺术,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它其实是一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训练的技能。 对于像我这样,曾经对公众发言感到恐惧,或者在准备演讲时屡屡碰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即使不是天生的演说家,也可以通过掌握“话”图纸这种方法,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这本书的实践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教你“说什么”,更教你“怎么说”,以及“如何让听众听懂”。“话”图纸的概念,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过渡。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让我能够更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时刻担心会“卡壳”。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带给我改变的书。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演讲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沟通和表达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话”,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收到《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简直如同找到了打开成功演讲大门的金钥匙!我一直觉得,演讲这件事,要么是天生的“口若悬河”型,要么就是“支支吾吾”型,似乎没有中间地带。尤其是在工作场合,需要18分钟的深度阐述,既要逻辑清晰,又要引人入胜,还要在规定时间内完美收官,这简直是让人望而却步的挑战。我曾无数次在脑海中构思演讲稿,但总感觉抓不住核心,内容堆砌过多,或者逻辑跳跃,最后只能在“讲了些什么”和“想讲什么”之间来回挣扎,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对演讲的认知。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将复杂的演讲技巧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和操作的“话”图纸。这个概念我非常喜欢,“话”图纸,简而言之,就是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把你想说的、需要说的,用可视化的语言逻辑串联起来。我之前总想着要写出一篇完美的演讲稿,字斟句酌,结果往往是逼得自己无从下笔。而这本书教我,先从“话”入手,也就是说,先想清楚你想通过这个演讲传递的核心信息是什么?你希望听众在听完你的演讲后,能有什么样的认知或者行动?这就是“话”的灵魂。 接着,这本书就带我进入了“图纸”的构建过程。这个过程并非是画什么复杂的图,而是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箭头、关键词,将你的“话”——也就是核心信息和支撑论点——在纸上勾勒出清晰的脉络。我曾尝试过思维导图,但总感觉不够灵活,而且一旦写起来就变得很杂乱。而这本书的“话”图纸,更像是演讲的骨架,它让你清楚地知道,你的演讲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关键的支撑点,最后又如何收尾。每一个节点都清晰可见,让你在构思演讲时,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游走,而是有条不紊地前进。 尤其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去背诵什么“万能模板”,而是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话”图纸。它引导我去思考我的听众是谁?他们对这个话题已经了解多少?他们最关心什么?以及我演讲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演讲的切入点和内容深度。当我按照书中的方法,用简单的线条和词语勾勒出我的18分钟演讲的“话”图纸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之前困扰我的很多难题,竟然如此迎刃而解。 这本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那就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听”懂我的“话”图纸。很多时候,我们费尽心思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的时候很明白,但一到演讲的时候,就脱节了。而“话”图纸,就像是演讲的导航仪,它提醒你,在哪个节点,你需要讲清楚哪个论点,用什么样的语言去阐述,以及需要准备哪些支撑材料。它也帮助我预判在演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卡顿”或者“跑题”,并提前做好应对。比如,当我在构建“话”图纸时,如果发现某个论点支撑不足,或者逻辑不连贯,我就会及时调整,避免在实际演讲中出现尴尬。 18分钟,看似不长,但要在其中传递足够的信息量,并让听众有所收获,确实需要精心的设计。这本书提供的“话”图纸方法,让我对18分钟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时间的限制,而是内容优化的催化剂。当我看到我的“话”图纸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每一个论点都支撑有力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紧凑而充实的演讲流程。它让我明白,与其堆砌大量的细节,不如把最核心的信息表达清楚,让听众能够抓住重点,并且有所启发。 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会了我如何构建演讲内容,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表达方式。当我脑海中已经有了清晰的“话”图纸,我在实际准备演讲时,就更倾向于用更简洁、更口语化的语言去阐述。我不再去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注重逻辑的流畅和信息的准确传达。当我反复练习时,我发现我几乎不用去背诵演讲稿,而是能够根据“话”图纸的指引,自然而然地将内容表达出来。这种“信手拈来”的感觉,让我前所未有地自信。 对于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对演讲感到畏惧,或者在演讲准备过程中屡屡碰壁的朋友们,我强烈推荐这本书。《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演讲技巧的书,它更像是一套思维工具,帮助你梳理逻辑,优化表达,最终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说”,更是“如何想”,以及“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让你的想法被听懂,被接受”。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搞定18分钟演讲”本身。它所倡导的“用‘话’图纸”的思维模式,可以迁移到很多需要逻辑梳理和信息传达的场景中。无论是工作汇报、项目讲解,还是日常沟通,当你能够将复杂的思路清晰地可视化,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时,你的沟通效率和影响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我开始尝试将这种“话”图纸的思维应用到我的工作文档撰写和会议发言准备中,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明白,演讲并非是一门高不可攀的艺术,而是一门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掌握的技能。它教会我如何从“无”到“有”,如何从“乱”到“序”,如何将我的想法,以最清晰、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在听众面前。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过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本书,它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每一次演讲,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拿到《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我第一感受就是,这本书的标题太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痛点!“荣耀时刻”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和希望,而“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更是直戳我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获得成功。我一直对演讲这件事充满畏惧,总觉得自己口才不好,脑子转不过来,一到需要发言的场合,就大脑一片空白,只能支支吾吾,最后黯然收场。 这本书最让我眼前一亮、也最让我觉得“醍醐灌顶”的,就是它提出的“话”图纸概念。我之前读过很多演讲技巧的书,但大多都停留在“写稿子”、“练声音”、“PPT设计”等表面功夫,并没有真正触及演讲的“灵魂”。而这本书,直接把演讲的本质归结为“话”——也就是你想传达的核心信息和逻辑。更妙的是,它将这些“话”用“图纸”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像是给原本抽象、混乱的演讲内容,画上了一张清晰的“导航图”。 我特别欣赏书中的这种“由繁化简”的思路。它并没有要求我去写一篇洋洋洒洒的演讲稿,而是鼓励我先去思考,我的演讲到底是为了什么?最核心的“话”是什么?我希望听众听完后能记住什么?这些问题的思考,让我不再漫无目的地搜集信息,而是能够聚焦于演讲的本质,找到最能打动听众的“点”。 接着,书里就一步步地教我如何将这些“话”变成“图纸”。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我曾经以为演讲的准备就是一遍遍地修改稿子,结果往往是越改越乱,越改越焦虑。而“话”图纸,它就像是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演讲的“骨架”。用简单的线条、符号和关键词,将演讲的引入、论点、论据、小结等环节清晰地串联起来。这种可视化、结构化的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把握演讲的整体脉络,也让我在准备过程中,不再感到茫然。 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为一次重要的工作汇报设计我的18分钟演讲。我不再先去写稿,而是先在纸上,用几个关键词和箭头,勾勒出我演讲的“话”图纸。我发现,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我的大脑做一次“瘦身手术”,把所有不必要的信息都剔除出去,只留下最精华的部分。当我看到我的“话”图纸上,每一个论点都紧密相连,每一个环节都过渡自然时,我内心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 “18分钟”这个时间节点,在过去对我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但通过“话”图纸的设计,我发现18分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荣耀时刻”。它不再是时间的限制,而是内容优化的催化剂。它教会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精炼、最有力的方式,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让听众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启发。 我特别赞赏这本书的实践性。它不是空谈理论,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书中的例子非常生动,讲解也非常通俗易懂。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指导我一步步地掌握演讲的技巧。它让我明白,演讲并非是天生的才能,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性地训练出来的技能。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搞定18分钟演讲”。它所倡导的“话”图纸思维,可以迁移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需要清晰表达的场景。无论是会议发言、项目汇报,还是日常沟通,当你能够清晰地梳理自己的逻辑,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时,你的沟通效率和影响力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对于那些和我一样,曾经对公众演讲感到头疼,或者希望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朋友们,我真的强烈推荐这本书。《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从对演讲的恐惧,转变为对演讲的期待。它让我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真正能够改变我的书。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演讲难题,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沟通和表达的认知。它让我明白,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话”,才是演讲成功的基石。这本书,是献给所有渴望在职场和生活中,能够自如地用语言“征服”听众的读者的绝佳选择。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信息爆炸时代中摸爬滚打的职场人,我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尤其是在需要进行正式发言,特别是18分钟这种需要一定深度和逻辑性的演讲时。我总是觉得,脑子里有很多想法,但一到组织语言的时候,就变得七零八落,要么是信息量过载,要么是逻辑混乱,听众听得云里雾里,我讲得心力交瘁。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是一束穿透迷雾的光,给我指明了方向。《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希望和力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和佩服的地方,在于它提出的“话”图纸这一核心概念。我之前接触过不少关于演讲的书籍,它们往往侧重于写作技巧、PPT美化或者舞台表现,但很少能深入到演讲的“灵魂”——也就是你想真正传达的“话”。这本书却把“话”作为一切的基础,并且创造性地将其可视化,形成“图纸”。这个“图纸”的概念,对我来说非常直观,它意味着我不再需要面对一堆堆的文字,而是可以通过一种更形象、更易于理解的方式,来构建我的演讲。 书中的讲解逻辑非常清晰,它引导我一步步地去思考演讲的核心目标。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要求我写稿子,而是让我先去提炼出我演讲中最想让听众记住的“一句话”,以及支撑这句话的关键“论据”。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我的演讲剥洋葱,一层层地揭开,直到露出最核心、最闪亮的部分。这种聚焦于“话”的思维方式,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它直接解决了我在内容组织上的最大痛点。 接着,书里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些“话”绘制成“图纸”。这个过程,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构建”。作者用一些简单的符号、箭头和关键词,将演讲的结构、逻辑关系和重点信息,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在纸上。我发现,通过绘制“话”图纸,我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我的演讲的“骨架”,并且能够轻松地发现逻辑上的断层、论证上的不足。这比我之前反复修改演讲稿要高效得多,也更能帮助我找到演讲的“脉络”。 18分钟,曾经是我认为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意味着我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足够的信息量,并且还要让听众听得懂、听得进去。但通过“话”图纸的设计,我开始重新认识18分钟。它不再是时间的束缚,而是内容精炼的催化剂。它鼓励我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最精炼的语言,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让这些信息能够真正触动听众。 我特别喜欢书中强调的“听懂”胜于“讲出”的理念。“话”图纸的绘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审视和优化的过程。它让我能够站在听众的角度去思考,我的表达是否清晰?我的逻辑是否顺畅?我的论据是否足够有力?这种换位思考,让我能够更好地预测听众的反应,并提前做出调整,从而让我的演讲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理论。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搭建你的演讲。它提供的不是一套死板的模板,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演讲主题,构建出独一无二的“话”图纸,而不是生搬硬套。 对于像我这样,曾经对公众发言感到恐惧,或者在准备演讲时屡屡碰壁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它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相信,即使不是天生的演说家,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掌握演讲的技巧,并且最终在讲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荣耀时刻”。 这本书的实践性体现在,它不仅仅教你“说什么”,更教你“怎么说”,以及“如何让听众听懂”。“话”图纸的概念,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演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能够流畅地进行过渡。这种“心中有数”的感觉,让我能够更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时刻担心会“卡壳”。 总而言之,《荣耀时刻——用“话”图纸轻松搞定18分钟演讲》这本书,是我近期读到过的,最实用、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图书之一。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从对演讲的畏惧,转变为对演讲的期待。它教会我如何用最简洁、最有效的方式,将我的想法转化为动人的“话”,并且让这些“话”在18分钟内,深深地打动听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的宝藏。
评分结构性思维好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评分这本书很多人推荐,看到目录就知道很实用,值得一看
评分收货速度很快,包装很完整
评分物流速度快,希望有所帮助
评分看书的纸质和排版是正版,内容还是很给力的,
评分书还没看,但是物流速度让人满意
评分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的哦哦哦
评分了解一下,并没有那么大的冲动去演讲。但是很喜欢这个书名。
评分物流非常快,快递员很好,购物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