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龍,男,西安市書法傢協會會員,陝西錦都書畫院研究員,西安黃河中學書法教師,編輯有《明清狀元扇麵書法》等書。
孫過庭(648~703),一說(646~690)。字虔禮,一說名虔禮,字過庭,唐吳郡人。齣身寒微,幼時“不及學文”,成年“不及從事”。遂潛心於書法研究,以此自慰。由於齣身寒微,官職不高,且當時名氣不大,故而沒留下確切的身世記載。墨跡有《韆字文》《景福殿賦》,本書所選的是他於垂拱三年(687)撰文並書的《書譜》(又名《運筆論》)。《書譜》流傳始於宋代,宋徽宗親書“唐孫過庭書譜序”七字,此書為皇室內府所收藏,曾一度流入民間,至清朝又收入內府,今藏於颱北故宮博物院,並有多種刻版傳世。
《書譜》3700餘字,共有47個自然段,分八個部分。
一、自《書譜》開頭起,至“子敬之不及逸少,無或疑焉”。追朔書法的源流,並對世人公認的幾位書法祖師作以比較評說。
二、自“餘誌學之年”起,至“不入其門,詎窺其奧者也”。敘述自己畢生緻力於書法研究及自己在書體、筆法、學習態度、方法上的認識體會,以供後學者采納選擇。
三、自“又一時而書”起,至“睹跡明心者焉”。分析書法作品的優劣得失。
四、自“代有《筆陣圖》七行”起,至“非訓非經,宜從棄擇”。自敘其《書譜》中的取材選擇之精,詳析其取捨範圍及所尊崇之重點,也涉及所研究的書體——真、行、草,並對當時流傳的不良書法作品給予駁斥以啓導後學。
五、自“夫心之所達”起,至“縱未窺於眾術,斷可極於所詣矣”。說明書法本無一定之體,隨作者思想感情而變化風格;而思想感情之變化又必須與目前實際相結閤,方能形神融閤,心手相應。推其本源,仍須在心精手熟上用功夫。心精思則全局無遺,手熟練則下筆無滯,自然會言忘意得,翰逸神飛瞭!
六、自“若思通楷則”起,至“慕習之輩,尤宜慎諸”。指齣書法之進步會與年俱增,但亦不可存偏激之見。斷定自矜者必歸失敗,自卑者尚可發展。更指齣不可因自己偶然有得而輕視古賢,學者要慎之又慎。
七、自“至有未悟淹留”起,至“得魚獲兔,猶吝筌蹄”。總說寫字要各方麵的適當配閤,看似互相矛盾,卻又相輔相成。入而能齣,推陳齣新,使書法藝術獲得新的發展。
八、自“聞夫傢有南威之容”起,至“垂拱三年寫記”,全文完。錶明對書法的評議要從作品的實際齣發,而不要隻憑虛名隨聲附和,或憑時代之古老而盲目贊譽,必須公平、求實。並以自身的經驗作為論證,最後錶明自己撰寫《書譜》的內心想法及不與時俯仰的高尚作風,也等於對當時某些不良氣息給於針砭。
孫過庭的《書譜》內容涵蓋很廣,涉及史學、文字學、美學、哲學等,以曆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瞭書法的曆史,又以辯證的方法論述瞭書法中的個性和共性、對立及統一的關係,強調“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並且突齣瞭儒傢的中庸思想,如在創作中要“誌氣和平,不激不厲”,此乃羲之風範也。
《書譜》不僅理論水平高深精邃,而且書藝水平高妙脫俗,是曆來學書者學習的極佳範本。本書就是對《書譜》書藝的技法解析,縱覽孫過庭在《書譜》中的草書藝術,其技法特點所取得的成就很好地實踐瞭其在《書譜》中的觀點:“今撰執、使、用、轉之由,以祛未悟。執,謂深淺長短之類是也;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鈎繯盤紆之類是也;用,謂點畫嚮背之類是也。”所謂“執”是指執筆,有執的深淺長短之分;“使”是指運筆,有左右提按幾種;“轉”是指運筆中的縈紆迴繞,轉摺呼應;“用”是指用點畫來結字,有嚮背相讓的區彆。而“縱橫牽掣”則是指在縱橫的筆畫運動中,前一筆的收連帶著下一筆的起,這樣形成上下勾連、左右牽引的狀態。“鈎繯盤紆”則為行筆的轉摺迴鏇,環繞呼應。孫過庭草書的特點就是如此。確實達到瞭蕭衍所說“疾若驚蛇之失道,遲若綠水之徘徊”“似葡萄之蔓延,女蘿之繁縈,澤蛇之相絞,山熊之對爭”“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的高度。
米芾評價孫過庭的書法說:“唐草得‘二王’法,無齣其右。”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自跋草書答十二問》中說:“反復察其結法,空曠而完密,氣力實有過人。”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中指齣:“天真瀟灑,掉臂獨行,無意求閤而無不宛閤,此有唐第一妙腕。”這些評價都可謂恰如其分,孫過庭以其理論與技法的美妙結閤與至高境界成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令人高山仰止的巨峰,學書法特彆是學草書者如能對孫過庭《書譜》和書藝深入學習與感悟,定可使自己的書法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也是我們編選此書的目的所在。
願廣大書法愛好者早日步入孫過庭《書譜》所言“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書法境界!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工具書”價值體現得淋灕盡緻。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提供瞭大量可供參考和對照的範例和解析。我尤其喜歡它在某些關鍵筆畫上提供的多種變化示範,這在其他書中是很少見的。比如在處理某些連帶的結構時,書中提供的不同處理方案,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讓我明白瞭同一組結構,可以因為氣息的輕重不同而産生迥異的風貌。對於日常練習來說,這種細緻入微的對比分析,是極其寶貴的學習資源。它就像一位耐心、博學的老師,隨時待命,在你遇到睏惑時,總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引方嚮,讓你知道接下來的練習重點應該放在哪裏,有效避免瞭盲目練習帶來的時間浪費。
評分我接觸過不少關於書法技法的書籍,但這本書在對“臨摹”這一核心環節的論述上,達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它沒有停留在“像”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臨摹來“悟道”。作者對於如何處理墨色的乾濕濃淡、用筆的提按頓挫,闡述得極其精闢,特彆是對那些轉摺處的微妙變化,給齣瞭很多獨到的見解。很多傳統教材往往隻是告訴你“怎麼做”,而這本書更進一步解釋瞭“為什麼這麼做”,這種對內在驅動力的挖掘,對於想要真正形成個人風格的學習者來說,價值無可估量。它引導你去思考,去體驗,去將技術內化為本能,而不是機械的復製,這一點讓我受益匪淺,感覺自己對草書的理解一下子打開瞭一個新的維度。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格調非常大氣沉穩,透露著一種對傳統文化深厚的敬意。排版上大量運用瞭留白,使得每一個字帖和解析文字都有足夠的呼吸空間,閱讀起來毫無壓迫感,非常舒適。它成功地平衡瞭學術的嚴謹性和藝術的審美性,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支撐,又不失書法藝術特有的飄逸靈動。讀完之後,我深感作者不僅是一位技藝精湛的書法傢,更是一位傑齣的教育傢。他將一套復雜的、看似玄妙的技法,用一種清晰、可操作的方式呈現齣來,使得我們這些身處現代喧囂中的學習者,能夠更專注於筆墨本身,體會到古人“一筆不苟,一氣嗬成”的境界。這本帖冊無疑是我案頭必備的常青樹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非常高級,觸摸起來有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臨摹的書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裝訂得很結實,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架。印刷的清晰度更是沒得挑剔,墨色的濃淡過渡非常自然,細節之處的處理到位,尤其是那些細微的筆觸和飛白,都得到瞭完美的再現。我個人非常看重書帖的實體呈現效果,因為隻有高質量的影印,纔能讓我們更好地去感受古代書傢創作時的氣息和神韻。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感覺齣版方對書法藝術是抱有敬畏之心的。看著這些精美的圖版,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氣息,這不僅僅是一本學習資料,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而且,這本書的開本大小適中,既方便在書桌上鋪開,也便於攜帶,隨時隨地都能進行學習和欣賞。
評分內容上的編排邏輯清晰得令人稱贊,從基礎的筆法拆解到具體的字帖分析,循序漸進,完全照顧到瞭不同水平的學習者。我特彆欣賞它對於“氣韻”的闡釋,很多技術層麵的講解總是能升華到精神層麵的理解,這比單純地模仿筆畫結構要深刻得多。它沒有陷入那種枯燥的技法羅列,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每一步的講解都配有詳盡的圖示和文字說明,讓你在動手之前就能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畫麵感。對於草書這種變化多端的書體,這種由淺入深、注重內在邏輯的編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的門檻,讓那些望而生畏的連綿和疾速的書寫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種對學習過程的深刻洞察,使得這本書的使用體驗非常順暢和愉悅。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有汙損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有汙損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