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考级,必备指导
书法水平等级考试是对书法书写与创作能力的评价,是对书法专项技能水平资格认定的专门考试。其考试共分十级,从初级要求临摹一种书体到高级要求以两种书体进行命题创作。本书选圣教序范字,指导读者在水写布上循序反复练习,并将范字集成作品,供读者作为应试的参考。
施志伟,作者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及书法图书的编写工作,出版有多本指导书法入门与提高的图书。在我社即出版有《书法技法入门》《书法技法大字帖》《免墨水写大字帖》及《水写布临习字帖》等书法系列教材。
书家类
碑帖类
综合类
模拟试题
二 基本笔画、精讲精练
上翘横 带下横 悬针竖 垂露竖
斜撇 竖撇 回锋撇 斜捺 平捺
反捺 点画 长挑 短挑 横钩
竖钩 斜钩 心钩 竖弯钩 横折
竖折 横与横映带 横与竖映带 横与撇映带 竖与横映带
竖与竖映带 撇与横映带 撇与竖映带 撇与撇映带 撇与捺映带
点与横映带 点与竖映带 点与撇映带 钩与横映带 钩与点映带
以横代口 以横代点 以点代横 以点代竖 以点代口
三 毛笔书法考级大纲、精讲精练
4级、登鹳雀楼(唐)王之涣/出塞(唐)王昌龄
5级、独坐敬亭山(唐)李白/金谷园(唐)杜牧
6级、终南望余雪(唐)祖咏/山行(唐)杜牧
7级、春晓(唐)孟浩然/阳关曲(宋)苏轼
8级、咏华山(宋)寇准/凉州词(唐)王之涣
9级、五岁咏花(唐)陈知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唐)杜牧
10级、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春夜喜雨(唐)杜甫
附 录
说实话,市面上讲解书法的书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醍醐灌顶的凤毛麟角。这本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我认为在于它极强的实践指导性,同时又兼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院派做派,反而非常接地气。它知道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普遍的困惑,并且针对性地给出了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初学者常常出现的“手僵”问题,书里提供的练习方法非常巧妙,既能放松筋骨,又能循序渐进地找对手指的控制力。这种亦师亦友的写作风格,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亲切愉快。读完一个章节,我常常会立刻拿起笔来尝试,那种即学即用的感觉,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让我感觉自己离心中那个“意境”又近了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深邃的墨色与烫金的字体搭配,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典雅的感觉。光是看着封面,就能想象到内页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一定也十分考究。我一直对传统文化抱着敬畏之心,尤其是书法这一块,总觉得能沉下心来研究古代大家的墨迹,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拿到手后,特地找了个安静的下午,翻开了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书法史脉络的梳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罗列事实,而是能让人感受到每一代书法大家的风骨和时代背景的交融。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宏观的把握尤其重要,它能帮你建立起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避免在临摹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只知其形而不知其神。这本书的理论部分组织得很有条理,逻辑清晰,读起来毫不费力,感觉像是请了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师在耳边娓娓道来,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我过去买过不少书法教材,很多都是中看不中用,内容陈旧或者排版混乱。但这一本,从字体的选择到版式的设计,都透露着一种匠心独运。特别是它对于篇章结构美学的探讨部分,非常精彩。作者不仅讲解了单个字的结构美,更上升到了整篇作品的气势连贯性。他引入了一些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留白”和“计白当黑”的理论,并将其与书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让我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不再局限于孤立地去看待每一个字,而是开始思考它们在整体布局中的相互关系和对话。这种提升审美层次的引导,远比单纯的技术指导更有价值,它教你如何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法世界。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古籍的修复和研究,深知保存原貌的重要性。这本书在内容呈现上,真正体现了对“原作”的尊重。无论是对于笔法转折的解析,还是对墨韵浓淡的分析,都力求还原度最高,同时又用现代的视角进行精准的解读。它不像一些速成指南那样,只教你几个“招式”,然后就让你去模仿,而是深入到“为什么”的层面。比如,它会详细剖析某一笔画在起笔、行笔、收笔时对手腕和手指力量的不同要求,那种描述的精准性,简直让人仿佛能触摸到古人运笔时的力度变化。这种由内而外的教学方式,对于想要真正提升书写水平的人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它强迫你慢下来,去感受每一个细微的变化,从而培养出真正的“书感”。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用纸的质感,简直是为书法爱好者量身定做的。那种微微泛黄的纸张,上手就有一种温润如玉的感觉,完全不会像一些劣质印刷品那样显得廉价和刺眼。更重要的是,内页的字帖排版布局,看得出设计者是下了大功夫的。它不像有些字帖那样只是简单地将原作影印上去,而是做了精心的比例调整和细节处理,每一个字的大小、行距、字与字之间的气韵连贯性,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我尤其欣赏它在章法处理上的独到之处,它不仅仅是提供临摹的范本,更是在教我们如何去“读”一幅作品,去体会古人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构造出无限的意境。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正是传统艺术精髓的体现,让人越品越有味道,也让我对这次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