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启蒙时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与思想 [The Art And Thought Of Ancient Mesopotamia]

人性的启蒙时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与思想 [The Art And Thought Of Ancient Mesopotami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殿利 著
图书标签:
  • 美索不达米亚
  • 古代艺术
  • 古代思想
  • 启蒙时代
  • 历史
  • 文化
  • 艺术史
  • 思想史
  • 苏美尔
  • 巴比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83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4372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Art And Thought Of Ancient Mesopotami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6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塑造了现代文明的原型。这些“原型”作为追本溯源的对象反过来又对我们理解现代文明的本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其中意识形态管理对于国家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意识形态管理符合国家管理需要的规律性,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在人类文明史的发端时期就给出的回答。《人性的启蒙时代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与思想》综合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明发展史,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文字:人诗意地栖居
第一节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
一、楔形文字的起源
二、书吏
第二节 泥板文书
一、特形文书
二、常规泥板文书
三、科学泥板
第三节 石刻文字
一、圆石与石碑
二、加喜特王朝的土地界碑
三、人身及兽身上的文字
第四节 金属文字

第二章 城市:人性在成长中撕裂
第一节 王宫建筑
一、亚述王宫
二、新巴比伦王宫
第二节 宗教建筑
一、神庙的起源与特点
二、塔庙
第三节 城市与建筑装饰
一、王宫雕塑
二、外墙壁画
三、宫内壁画

第三章 生活:因思想生为艺术活
第一节 生产劳作
一、生产工具
二、劳动场面
三、货币与度量衡
第二节 衣食住行
一、服装与服饰
二、饮食、炊具、餐具
三、家居与家俱
四、交通与出行
第三节 美容、化妆与首饰
一、美容与化妆用具
二、珠宝首饰
第四节 文化与娱乐
一、乐器
二、音乐家
三、体育

第四章 君颜:世间一切尽写脸上
第一节 城邦之王
一、苏美尔早王朝的国王
二、拉伽什复兴王朝
三、拉尔萨王朝和阿拉拉克国王
第二节 大国之尊
一、阿卡德王国的国王们
二、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
三、埃什努那和马里统治者
四、古巴比伦王国的统治者
第三节 帝国威颜
一、亚述帝国勃兴时期的拓疆者
二、亚述帝国的奠基者和荣耀者
三、新巴比伦王国

第五章 信仰:生命的依托
第一节 神与信徒
一、自然崇拜
二、多神崇拜
三、神性与人性
四、人神关系
第二节 祭司与宗教仪式
一、祭司阶层
二、祭祀活动
第三节 祭祀礼器

第六章 两性:人之根 物之本
第一节 女性之美
一、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二、巴比伦妇女
三、亚述女性
第二节 男性之美
一、男性的原始美
二、另一种男性
第三节 两性之美及其异化
一、爱情与婚姻
二、夫妻生活
三、妓女与妓院

第七章 战争:人性的弱点
第一节 王冠、权标与武器
一、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王冠与权标头
二、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武器
三、亚述人的武器
第二节 兵种
一、战车兵
二、步兵
三、骑兵
四、工程兵
五、海军
六、通讯兵、工兵、侦察兵和间谍
第三节 战争场面
一、行军与宿营
二、战斗场面
三、虐待和屠杀俘虏
四、受降与庆功
五、臣服与朝贡

第八章 艺术:让人成为人
第一节 雕塑与浮雕
一、黏土陶像
二、石雕塑像
三、浮雕艺术
四、亚述浅浮雕
第二节 圆筒印章
一、独特的文物
二、工匠与工艺
三、圆筒印章 的功能价值
四、各历史时期的圆筒印章
第三节 金属艺术
一、动物雕塑
二、人物塑像
三、金属装饰艺术
第四节 象牙雕刻艺术
一、象牙雕刻艺术的起源
二、生活用具
三、人物像
四、动物像
第五节 壁画、彩饰与镶嵌艺术
一、巴比伦壁画
二、亚述浮雕式壁画
三、锥形画与彩饰砖
四、镶嵌艺术

外文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书目
索引
后记
追寻失落的辉煌:古希腊城邦的艺术、哲学与民主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索古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即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的城邦时期。这是一个人类思想、艺术和政治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其遗产至今仍深刻影响着西方世界的文化与制度。我们将不再关注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与楔形文字,而是聚焦于爱琴海畔的岩石、大理石与辩论的殿堂。 第一部分:城邦的诞生与“希腊精神”的萌芽 雅典的崛起与民主的雏形 本书首先追溯了希腊城邦(Polis)的独特发展模式。不同于帝国式的统一,城邦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政治实体,它们在地理的隔绝中发展出多样化的社会结构。重点将放在雅典,这个最终孕育出西方最早民主实践的城邦。我们将考察梭伦的改革如何为克里斯提尼的民主奠定基础,以及伯里克利时代民主的巅峰状态——公民大会(Ecclesia)、五百人议事会(Boule)和陪审团(Dikasteria)的运作机制。我们不仅关注制度的表面,更探究“公民身份”的内涵及其排他性——奴隶、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的现实,这为理解雅典的“自由”提供了必要的批判视角。 斯巴达的异类:军事贵族制的极致 与雅典的海洋贸易与民主实践形成鲜明对比,斯巴达提供了一个研究军事专制和集体主义的经典案例。我们将剖析“阿戈革”(Agoge)教育体系如何系统地塑造出国家的战士,以及“两王制”和监察官(Ephors)制度如何确保城邦的稳定与军事效率。通过对比雅典与斯巴达,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古典希腊内部在政治哲学和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张力。 第二部分:哲学的黎明与理性的探索 在城邦的公共广场和学园中,人类对世界本源和人类自身存在的追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书将详尽阐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巨匠的思想体系。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与道德探求 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成为了哲学的新起点。我们分析他通过诘问(Elenchus)的方式,旨在揭示无知,并建立普遍的道德定义。尽管他没有留下著作,但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我们得以窥见他如何将哲学从对宇宙的自然观察转向对人类伦理和政治的深度关怀。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与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论构筑了一个宏伟的形而上学体系。本书将详细阐释“理型论”(Theory of Forms),即感官世界之外存在着永恒、完美的理念世界,我们的现实只是其影子。随后,我们将进入他最著名的政治哲学著作《理想国》,探讨“哲学王”的统治原则,以及对正义的定义——个体灵魂的和谐对应于城邦的秩序。 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与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与导师柏拉图的超验主义不同,亚里士多德将目光重新投向经验世界。他开创了逻辑学,并在伦理学(探讨“中道”与“幸福”)、政治学(研究城邦的实际政体)和自然科学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的分类与研究。他的理性分析方法为后世的科学探究树立了范式。 第三部分:古典艺术的崇高与完美 古典希腊的艺术不再是早前期对自然僵硬的模仿,而是对“理想化的人体”和“和谐的比例”的极致追求。 雕塑:从古风到古典高峰 我们将详细考察希腊雕塑从“古风时期”(Archaic Period)的“科洛斯”(Kouros)和“科蕾”(Kore)所展现的早期程式化,过渡到古典时期(Classical Period)的革命性飞跃。重点分析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的《荷矛手》(Doryphoros),探讨其基于数学比例所确立的“对位法”(Contrapposto)和“人体规范”(Canon),以及菲狄亚斯(Phidias)在帕特农神庙浮雕中对神祇和人类情感的庄严表达。 建筑:帕特农神庙的数学之美 建筑艺术的焦点集中在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三种柱式的发展与融合上。帕特农神庙被视为古典建筑的典范,本书将剖析其内部复杂的数学和光学校正技术——例如,柱子的轻微内倾和基座的弧形向上弯曲,这些“视觉上的修正”如何使建筑在视觉上呈现出绝对的笔直与完美,体现了希腊人对秩序的深刻理解。 戏剧:城邦的公共教育场域 希腊的悲剧和喜剧是城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狄俄尼索斯剧场上演,是公民共同参与的仪式性活动。我们将分析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伟大悲剧作家的作品。这些戏剧探讨了命运(Moira)、神祇的旨意、个人意志与城邦法律之间的冲突,为公民提供了反思其社会责任和道德困境的平台。例如,俄狄浦斯的悲剧性选择,深刻揭示了人类知识的局限性。 结论:希腊遗产的持久回响 本书最后总结了古典希腊城邦时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从罗马法的构建到文艺复兴对人性的重新发现,再到现代代议制政府的灵感源泉。这一时期对“人”的中心地位的确认,以及对理性、逻辑和完美形式的追求,构成了西方文明最坚实的基础。读者将带着对“理想秩序”与“复杂人性”之间永恒张力的深刻理解,结束这次穿越时空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令人爱不释手。光是拿起它的那一刻,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上那种古老而神秘的图腾,就仿佛带着你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直接站到了底格里斯河畔。内页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容易反光的铜版纸,而是带着一丝粗粝感的、类似羊皮纸的质感,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更值得称赞的是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处理得当,保证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但最妙的是那些插图的布局。它们不是简单地堆砌在章节的末尾,而是巧妙地穿插在文字叙述的关键节点,比如描述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某个场景时,旁边的楔形文字拓片摹本就恰到好处地出现了。这种视觉上的引导,让那些抽象的古代概念变得立体而鲜活,几乎可以触摸到泥板的冰冷触感。整体来看,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文物复刻品,体现了出版方对“古代”这一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敬意。我几乎不忍心在上面做任何标记。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起源抱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兴趣,尤其钟爱那些文字和艺术的“第一声啼哭”。这本书在梳理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脉络时,展现了一种极具洞察力的叙事方式,它没有陷入那种枯燥的年代学罗列,而是像一位高明的策展人,将不同时期的碎片有机地串联起来。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神祇”和“王权”之间微妙关系的解析。他们是如何通过建筑、祭祀仪式以及刻在石碑上的律法,构建起一套稳固的社会秩序的?书中对苏美尔的城邦竞争,以及阿卡德帝国如何借用宗教符号实现政治整合的过程,描述得入木三分。那些复杂的宗教体系和神话原型,在作者的笔下不再是晦涩难懂的符号集合,而是反映了早期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死亡与永恒的深刻哲学思考。这种对思想深层结构的挖掘,远超出了纯粹的历史记述范畴,真正触及了文明的“灵魂”。

评分

坦白说,我第一次接触这类专业书籍时,最担心的就是语言的隔阂感——那些晦涩的术语和拗口的学者腔调。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出乎意料地流畅且富有感染力。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宏大的建筑遗迹时,比如著名的空中花园(尽管其真实性仍存疑),那种对空间感和材料运用的细致描绘,让人仿佛能嗅到泥砖在烈日下散发出的热浪。而且,他擅长运用类比的手法,将那些遥远的文化现象与我们现代人的情感体验连接起来,使得那些三千年前的工匠、祭司和国王的喜怒哀乐变得可理解、可共情。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更像是在听一位博学多才的朋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一段尘封的辉煌史诗,充满了故事性,却又丝毫没有牺牲其学术的严谨性。

评分

这本书的引文和注释体系简直是为深度研究者准备的宝藏。我特别留意了它对主要一手资料的引用频率和准确性。无论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特定条款的解读,还是对《厄尔史诗》中特定段落的翻译考证,都能看到作者在学术前沿进行过大量的比对和审视。很多地方,他会直接引用原文本的拉丁转写或英文译本,并附上极具价值的学术评论,指出现有翻译中的争议点或被忽略的文化语境。对于我这种希望能追溯源头、不满足于二手解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二次研究的跳板。它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告诉你“我们是如何知道的”以及“我们对这个知道还存在哪些分歧”,这种开放性的学术态度非常值得赞赏。

评分

从整体的知识结构来看,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宏大,它成功地将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宗教、政治和日常生活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网。我尤其欣赏它在最后部分对于“衰落与遗产”的处理。文明的终结往往被草草带过,但在这里,作者花了大篇幅探讨了这些思想和艺术形式是如何渗透和影响了后来的波斯帝国、希腊文化乃至亚伯拉罕诸教的早期形态。这种跨文化影响力的梳理,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使读者意识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绝非一个孤立的古代片段,而是人类文明连续谱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让我们理解到,我们今天许多基本的概念——无论是时间、法律还是叙事结构,都可以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的那片土地上找到最初的脉络。读完后,我对“西方文明的摇篮”这个概念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