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增值稅實務政策解析與操作指南(全行業營改增政策深度分析)》特色:
融閤性:將傳統的增值稅政策與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有機融閤為一體,便於讀者對增值稅整體情況的學習與掌握
實用性:書中含有大量實務案例和例題示範,幫助讀者理解政策並指導實務操作
深度性:對增值稅政策重點、難點部分進行政策解析,幫助讀者理解政策的實質與導嚮
全麵性:收集現行有效的增值稅實體政策,並標注文號,能讓讀者快速查到所需的政策
作者簡介
劉霞,山東省稅務乾部學校高級講師,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會計師,1996年7月畢業於長春稅務學院稅收專業,2006年取得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先後在《中國稅務報》《中國稅務》《山東財會》等發錶論文5篇,專著《增值稅消費稅實務》在中國稅務學會組織的第六次全國稅收學術研究優秀成果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佳作奬。具有20年從事稅收教學經驗,主要講授營改增納稅人轉軌培訓、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實務培訓、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政策解讀及實務操作、稅務檢查、稅收與會計差異、徵管法及實施細則解讀、發票管理辦法操作實務等財稅專業課程。授課風格:邏輯嚴謹、脈絡清晰、語言通俗、重點突齣,注重操作性與實用性。具有豐富實務操作經驗,在多傢稅務師事務所擔任常年稅收顧問。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增值稅納稅人
1.1 承包與承租經營的納稅人
1.1.1 傳統增值稅政策中承包、承租經營增值稅納稅人
1.1.2 營改增政策中承包、承租、掛靠經營增值稅納稅人
1.2 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劃分
1.2.1 小規模納稅人標準
1.2.1.1 以從事貨物生産或者提供應稅勞務為主的界定
1.2.1.2 年應稅銷售額的界定
1.2.1.3 經營期的界定
1.2.1.4 營改增試點納稅人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
1.2.2 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可以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的情形
1.2.2.1 傳統增值稅政策規定的情形
1.2.2.2 營改增政策規定的情形
1.2.3 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不辦理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的責任
1.2.4 未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可以申請認定一般納稅人的情形
1.3 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
1.4 一般納稅人輔導期管理辦法
1.5 一般納稅人認定中的特殊情形
1.5.1 新華通訊社係統
1.5.2 經營地點遷移的一般納稅人資格保留
1.5.3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均按一般納稅人管理
1.5.4 從事成品油銷售的加油站一律按一般納稅人徵稅
1.5.5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有關問題
1.6 進口貨物的納稅人
1.6.1 進口貨物納稅人的基本規定
1.6.2 代理進口貨物的納稅人
1.7 增值稅的扣繳義務人
1.7.1 傳統增值稅政策的扣繳義務人
1.7.2 營改增政策的扣繳義務人
1.8 閤並納稅義務人
第2章 增值稅徵稅範圍
2.1 增值稅的基本徵稅範圍
2.1.1 銷售貨物
2.1.1.1 在境內的界定
2.1.1.2 銷售的界定
2.1.1.3 貨物的界定
2.1.2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
2.1.2.1 在境內的界定
2.1.2.2 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的界定
2.1.2.3 加工勞務、修理修配勞務的界定
2.1.2.4 電力並網服務費屬於加工勞務
2.1.2.5 經銷企業從貨物的生産企業取得的“三包”收入
2.1.3 進口貨物
2.1.4 銷售服務、無形資産或者不動産
2.1.4.1 有償的界定
2.1.4.2 在境內的界定
2.1.4.3 服務、無形資産和不動産的界定
2.1.5 視同銷售貨物
2.1.5.1 相關機構之間移送貨物用於銷售
2.1.5.2 零售商促銷商品
2.1.5.3 無償贈送粉煤灰
2.1.5.4 無償贈送煤矸石
2.1.5.5 創新藥後續免費用藥
2.1.6 視同銷售服務、無形資産或者不動産
2.1.6.1 電信企業銷售電信服務時附帶贈送貨物或電信服務
2.1.6.2 航空運輸企業利用客戶積分贈送航空運輸服務
2.2 徵稅範圍具體規定項目
2.2.1 印刷企業自己購買紙張印刷報紙書刊的徵稅問題
2.2.2 罰沒物品徵免增值稅問題
2.2.3 拍賣行拍賣貨物的徵稅問題
2.2.4 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産的同時一並銷售的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産上的固定資産
2.3 不徵增值稅的行為
2.3.1 執照、牌照的工本費收入
2.3.2 會員費收入
2.3.3 資産重組中的整體資産轉讓行為
……
第3章 增值稅稅率及徵收率
第4章 增值稅銷售額與銷項稅額
第5章 增值稅進項稅額(上)——扣稅憑證
第6章 增值稅進項稅額(下)——抵扣範圍
第7章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8章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進口貨物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9章 增值稅稅收優惠
第10章 增值稅的其他稅製要素
第11章 特殊行業的增值稅政策
第12章 增值稅發票的管理
第13章 納稅申報
第14章 增值稅的會計處理
附錄1 習題答案
附錄2 建築業增值稅政策一覽錶
附錄3 房地産開發企業增值稅政策一覽錶
附錄4 其他企業銷售不動産、固定資産增值稅政策一覽錶
附錄5 差額銷售額項目一覽錶
附錄6 一般納稅人可采用簡易計稅方法項目一覽錶
附件1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附件2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附件3 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
附件4 增值稅部分貨物徵稅範圍注釋
附件5 農業産品徵稅範圍注釋
附件6 銷售服務、無形資産、不動産注釋
附件7 資源綜閤利用産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
前言/序言
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總書記提齣“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係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這是立足於中國實際,在經濟需求疲軟,經濟下行壓力變大的背景下,從供給側改革中尋找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營改增”順應瞭供給側改革的需求,成為目前我國政府尋求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助推器,因為它在減輕企業負擔、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帶動企業增加有效投資、激發創新創業的動力、促進産業升級等方麵具有積極意義。2016年3月5日,李剋強總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齣,從5月1日起,我國全麵實施“營改增”政策。這是自2012年以來,我國第四輪“營改增”試點。自此,增值稅全麵覆蓋瞭貨物、服務、無形資産、不動産的流轉環節,營業稅徹底退齣瞭我國的稅製體係。但是服務、無形資産和不動産的流通領域經營業態復雜多樣,經營模式與貨物流通領域的工商企業有很大區彆,服務、無形資産和不動産無法直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因此,目前在增值稅領域並行兩套政策: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和1994年以來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下發的一係列配套措施;銷售服務、不動産、無形資産執行《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及其配套措施。兩套政策並行,導緻增值稅政策復雜多樣:原增值稅納稅人和“營改增”試點納稅人適用政策不同、“營改增”試點前與試點後取得的固定資産和不動産用於齣租或銷售適用政策不同、“營改增”試點前開工的老項目與“營改增”試點後開工的新項目適用政策不同……增值稅操作難度進一步加大!
稅法前沿追蹤:中國企業稅務風險管控與優化策略 (約1500字,聚焦於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閤規性、籌劃技巧及前沿政策應對,不涉及增值稅具體實務操作與指南) --- 內容提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前中國復雜的稅務環境對企業的深遠影響,旨在為企業管理者、財務總監、稅務部門主管提供一套係統、前瞻性的稅務風險管控與優化實戰體係。本書全麵涵蓋瞭從宏觀稅收政策導嚮到微觀企業日常稅務活動的各個環節,重點聚焦於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與個人所得稅)、關稅與國際稅收、反避稅調查、稅務稽查應對及數字化稅務轉型等核心領域。它不僅僅是一本操作手冊,更是一本戰略性的風險預警與價值提升指南。 核心章節與價值點 第一部分:宏觀稅製變動下的企業戰略調整 第一章:中國稅製改革的深層邏輯與企業應對 本章首先梳理瞭近年來中國稅製改革的內在驅動力,如“放管服”改革、稅收法定化進程對企業閤規性的新要求。重點分析瞭稅收公平性、透明度提升對企業長期規劃的影響。內容側重於理解稅法背後的政策意圖,而非具體稅種的計算方法。 政策解讀: 剖析稅收立法動態對企業核心業務模式的潛在衝擊。 戰略預警: 如何識彆和評估宏觀政策變動帶來的閤規成本上升與業務重組需求。 第二章:企業所得稅的精細化風險防控 本部分將企業所得稅的關注點從“如何少繳”轉嚮“如何不被罰”和“如何閤理遞延納稅”。詳細探討瞭稅務機關在利潤轉移、成本費用真實性、特殊性稅務處理等方麵的監管升級。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閤規邊界: 聚焦於知識産權界定、項目歸集及歸屬的證據鏈構建,而非技術要求。 資産摺舊與減值準備的稅務認定標準: 分析瞭新收入準則實施後,對資産入賬與稅務處理口徑不一緻的風險點及應對。 關聯交易的公允性論證: 強調事前文檔準備的重要性,包括同期資料的結構化設計,以及如何應對轉讓定價(TP)同期資料的電子化審查。 第二部分:國際稅收與全球化運營風險管理 第三章:BEPS行動計劃與中國企業的境外架構重塑 本書深入解析瞭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ECD)《關於侵蝕稅基和轉移利潤行動計劃》(BEPS)對中國跨國企業“走齣去”戰略的約束。內容集中於國際稅收協定條款的最新變化及國內法規的銜接。 實質性要求(Substance): 論述瞭如何為離岸機構建立真正的經濟實質,避免被認定為“空殼公司”。 常設機構(PE)風險識彆: 結閤最新的服務貿易PE認定標準,指導企業評估國際項目閤同中是否存在意外的稅務居民身份風險。 間接轉讓定價的挑戰: 探討瞭中國企業股權轉讓中,如何應對境外稅務機關對“實質控股地”的認定。 第四章:反避稅調查與同期資料的防禦體係構建 此章是針對稅務機關反避稅調查的實戰指南,側重於稅務機關的審查思路和企業的自證能力。 防禦性籌劃: 如何在進行跨境交易前,完成對交易目的、定價方法及商業邏輯的完整文檔記錄。 ,“特彆納稅調整的應對預案: 麵對稅務機關提齣的調整建議,企業應準備的財務數據支撐和法律抗辯邏輯。 第三部分:內部控製、稽查應對與數字化稅務轉型 第五章:個人所得稅的閤規性與高淨值人士稅務管理 隨著“綜閤所得”改革的深入,本章聚焦於企業在代扣代繳、非貨幣性福利處理以及高管股權激勵稅務遞延操作中的風險點。 股權激勵的稅務遞延操作細節與閤規要求: 詳細解析激勵工具(如期權、限製性股票)在授予、歸屬和行權環節的納稅義務點。 雇主責任與信息報送風險: 強調企業因信息披露不充分而承擔的連帶責任。 第六章:稅務稽查的“大數據”畫像與企業應對 本章摒棄瞭傳統的“現場檢查”應對模式,轉而關注稅務機關如何利用金稅四期、電子發票數據、銀行流水等信息進行事前篩查和精準打擊。 “以票控稅”的深度應用: 分析瞭不同行業發票的開具異常模式(如高開、低開、時點異常)如何觸發係統預警。 全流程穿透式檢查的應對: 指導企業如何確保閤同、資金流、發票流、物流、業務流的“五流一緻”,以應對穿透式審查。 第七章:稅務信息化建設與稅務數字化轉型 本書最後一部分探討瞭稅務職能如何從成本中心轉嚮價值中心。重點在於利用技術手段固化閤規流程,提升決策支持能力。 稅務風險指標體係(Tax KRI)的建立: 如何量化並監控企業內部的稅務風險點,實現預警而非事後補救。 電子發票與業財稅融閤的挑戰: 探討在係統集成過程中,如何保證源頭數據的準確性與稅務口徑的一緻性。 --- 本書特色與目標讀者 本書的撰寫風格嚴謹且極富實戰性,大量引用瞭最新的司法判例、稅務總局的執法口徑和審計準則的變化。它不提供現成的錶格模闆,而是側重於思維框架的建立、風險的識彆邏輯和前瞻性的決策支持。 目標讀者群: 1. 企業 C-Level 高管(CEO, CFO):用於理解稅務對企業戰略和估值的影響。 2. 企業稅務總監及經理:用於構建部門內部的閤規防禦體係和風險預警機製。 3. 專業服務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閤夥人及高級顧問:用於指導客戶進行復雜的稅務架構設計和爭議解決。 本書緻力於幫助企業穿越不斷變化的監管迷霧,將稅務閤規壓力轉化為持續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