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碑帖国学集字系列》图书共八册,分别为《颜真卿勤礼碑集国学经典》《颜真卿多宝塔碑集国学经典》《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集国学经典》《赵孟頫胆巴碑集国学经典》《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国学经典》《张猛龙碑集国学经典》《曹全碑集国学经典》《乙瑛碑集国学经典》。本套书法集字系列丛书中的创作内容皆节选自《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国学名著中的经典词语、对联、句子,同时附原文赏析。书中每幅作品配作品图,配合单字放大图片,便于对照临摹单字及作品临摹。本系列图书可以让读者学习书法、练习集字创作的同时,学习、欣赏国学名著。
孔顼,山东济南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研修班。自幼学习书法,习书二十余载,早期从汉隶、魏碑入手,兼擅行、草书,五体皆通。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各类展览中获奖。多年从事书法艺术教育相关工作,曾编写过多部书法教育与书法欣赏类图书。现为山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将军书画院高级书画师。
这本《经典碑帖国学集字系列:颜真卿多宝塔碑集国学经典》实在是让人爱不释手,光是翻开扉页,那墨香和纸张的质感就已经让人心旷神怡。我一直对颜体的雄浑大气和法度森严非常推崇,但苦于临摹多年,总感觉抓不住那股“筋骨”。这本书的编排方式简直是匠心独运,它不只是简单地把碑文拓印出来让我们照着写,而是把《多宝塔碑》的精髓进行了系统性的拆解和重组。我尤其欣赏它在“集字”方面的用心。挑选的国学经典内容,如《论语》、《孟子》中的精华篇章,与颜体的磅礴气势完美结合,读起来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我尝试着用它提供的字帖来抄写一小段《大学》,发现过去那些晦涩难懂的句子,在颜真卿饱满圆润、端庄秀丽的笔法下,变得生动起来,仿佛颜公就在旁边指导一般。这种将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尝试,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碑帖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绝非市面上那些单纯的“字帖”可以比拟的。它更像是一本结合了书法教程、国学导读和艺术鉴赏的多功能书籍。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书法帖,很多都是印刷质量不过关,要么是影印模糊不清,要么是装帧粗糙,用不了几次边缘就散架了。但《经典碑帖国学集字系列》的这本《颜真卿多宝塔碑集国学经典》在制作工艺上绝对是顶级的。我特意观察了它的用纸,那种略带米黄色的特种纸张,吸墨性极佳,即使用我那支略微有些“出水”的狼毫笔蘸墨去写,墨迹也能均匀洇开,不会产生难看的“墨团”。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开本设计非常合理,足够展开,同时又方便携带。我经常把它放在书房的红木案上,即便是静静地放着,它也像一件艺术品。那些经典的碑文细节,比如“蚕头燕尾”的微妙变化,在高清印刷下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细微的笔触飞白和提按顿挫,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种追求细节的临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不再需要费力去分辨那些模糊的拓片,可以直接从最接近原作神韵的摹本中汲取营养,这极大地加速了我对颜体结构和笔性的理解进程。
评分我是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人,书籍的触感和视觉平衡感对我来说至关重要。《经典碑帖国学集字系列:颜真卿多宝塔碑集国学经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打破了我对传统碑帖的刻板印象。这本书的整体设计充满了现代的审美情趣,却又牢牢扎根于传统。排版疏密有致,留白得当,无论是单字放大展示,还是整行整篇的对照,都给予了眼睛充分的休息空间,极大地降低了长时间学习带来的视觉疲劳。特别是对集字的背景处理,它没有采用单调的白色,而是用了非常淡雅的仿古纹理,这种细微的处理让每一页都显得更加古朴典雅。阅读和临习这本字帖时,我总有一种心神宁静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座藏书丰富的古代书房之中,沉浸于对文字美学的探讨。这本字帖不仅仅是一套学习工具,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访,让人在摹写间,对颜真卿这位书法巨匠产生更深层次的敬意和亲近感。
评分自从我开始练习书法,就一直在寻找一种能真正帮助我“入古”的辅助材料。《多宝塔碑》自然是重要的范本,但面对庞大的碑文,初学者往往感到压力巨大,不知从何处下手进行系统化的练习。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为我们这些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渐进式学习路径”。它挑选的国学篇目,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相对生僻却寓意深远的古文。更关键的是,在每一个字帖单元的旁边,它都附带了针对性的结构解析和笔画要点提示,虽然文字不多,但每一句都直击要害。比如,它会明确指出在书写某个特定笔画时,应该如何处理中侧锋的转换,这对纠正我长期以来“一味求粗”的坏习惯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无声导师”在旁边指导,让我的练习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好几倍。
评分我是一个对“系统性”要求比较高的学习者,尤其在传统艺术的学习中,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图就会感到无从下手。《颜真卿多宝塔碑集国学经典》的结构设计,恰恰满足了我对逻辑性和系统性的需求。它不是简单地把《多宝塔碑》从头到尾罗列一遍,而是根据碑文内容的思想主题,将集字内容进行了巧妙的分类。例如,关于“修身养性”的段落会配上颜体中偏向内敛、沉稳的字形范例;而论述“治国安邦”的篇章则会集中展示颜真卿笔法中刚健有力、气势磅礴的结字。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对应关系”设计,让我在抄写国学经典的同时,潜移默化地领悟了书法与哲思的内在关联。我发现,当我用心去体悟所抄写内容的深层含义时,下笔自然而然地就带上了一种庄重感,这比单纯地模仿笔画要深刻得多。这套“集字”的思路,成功地架起了一座从书法技法通往国学修养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