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本教程的整体排版和实用性做了一个综合的考量。从装帧上来说,它的纸张厚度是足够的,基本不用担心洇墨的问题,这点值得称赞,毕竟练习书法是需要反复书写的,如果纸张太薄,很快就会“报废”。但是,在字帖的布局上,我发现它对练习区域的规划略显不足。有些字帖的行距和字距似乎是固定的,对于手小的朋友或者手大的朋友来说,可能都会觉得拥挤或者太空,没有提供足够的调整空间。一个好的入门教程,应该考虑到不同用户的手型和书写习惯,提供一些变通的练习方法。我尝试着把字放大或者缩小来写,发现整体结构更容易跑偏,这说明这个字帖的设计范式是相对固定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字帖范例的选择上是下过功夫的,它确实能让你接触到比较规范的楷书结构。但是,从一个渴望快速看到进步的读者的角度出发,它在“硬笔速成”的落地执行上,还存在一些断层。我希望它能增加更多的“故障排除”环节,比如当你写出“蜂腰垮肩”的字形时,应该回溯到哪一步去修正;或者在每个单元练习结束后,有一个“自我检测清单”,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堆范字让我去模仿。现在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高级的健身房里,教练给了我一套高难度的动作,但没有告诉我如何使用器械来安全有效地完成这些动作,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尝试,效果自然时好时坏,距离“速成”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评分当我真正开始用钢笔进行书写练习时,体验就变得复杂起来了。这本字帖的字样选择,我感觉是比较偏向于传统的颜体或者欧体风格的,笔画的起收非常讲究,用钢笔去模仿那种毛笔的力度变化,着实是有些吃力。我用的笔是比较常见的0.5mm的中楷笔尖,写出来的线条总是显得有点僵硬,缺乏那种流畅感。我理解教程的目的,是想让我们掌握楷书的精髓,但对于一个完全的新手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过渡性”练习。比如,先用稍微粗一点的软头笔练习,再过渡到钢笔,这样会不会更容易建立起信心?现在的感觉是,我还在努力追赶字帖的范例,而不是真正理解了如何去“写好”这个字。也许是我悟性不够,但我希望教程里能更明确地指出,对于硬笔和毛笔在表现力上的差异,应该如何调整运笔的节奏和力度。
评分这本字帖,说实话,我期待值挺高的,毕竟现在大家都说要回归传统,练练毛笔字,硬笔楷书作为基础,自然是绕不开的。刚拿到手的时候,那种纸张的触感还是挺不错的,拿起来很有分量感,感觉像是那种可以长期使用的类型。我个人的书法基础比较一般,就是那种写字速度快,但是结构松散,一拿起来就有点东倒西歪的感觉。所以,我对这本字帖的“入门速成”几个字是比较敏感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非常清晰的、循序渐进的框架,而不是上来就抛一堆复杂的理论。 我开始尝试练习的时候,最先关注的就是它的“间架结构”部分。说实话,这个点是很多普通学习者最容易忽略的,大家总觉得楷书就是把笔画写对了就行,但字写出来不好看,往往就是结构失衡。这本字帖在这方面做得还算细致,它没有直接给我一张又一张的字帖让我描红,而是先花了一部分篇幅讲解了不同部首在字中的位置关系,以及横平竖直的重心把握。对我这种有点强迫症,但又抓不住重点的人来说,这种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是比较友好的。我花了两天时间对着讲解琢磨了半天,感觉对“笔画之间的呼应”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虽然实际写出来还是差得远,但至少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评分作为一本“速成”教程,我更看重的是它能否快速建立起一套可重复的、有效的练习回路。我在尝试按照教程的进度进行时,发现它在讲解“提按顿挫”这些概念时,描述得比较抽象。比如,它会说“此处应有提笔的轻巧感”,但我一个初学者,根本不知道那个“轻巧感”在钢笔上具体应该如何体现。是抬笔尖,还是减少压力?教程里缺少这种针对具体工具(钢笔)的实操指导。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对比图示,比如,同一个笔画,正确的写法和错误的写法分别是什么样的,这样我才能对照着修改。目前来看,这个“速成”更像是一种“精通预科”,它假设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书写敏感度,能够理解一些比较高阶的审美要求,而不是一步步把你从零基础拉上来。
评分很好的字帖。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连个练字笔都没有坑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
评分六六六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连个练字笔都没有坑
评分完美,就是有点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