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设计:500个优秀的logo、邀请函及平面设计作品 [Design For Special Events]

定制设计:500个优秀的logo、邀请函及平面设计作品 [Design For Special Ev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Peleg Top(皮勒格·托普) 著,曾珠璇 译
图书标签:
  • Logo设计
  • 平面设计
  • 邀请函设计
  • 活动设计
  • 视觉传达
  • 设计灵感
  • 设计作品
  • 品牌设计
  • 创意设计
  • 设计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10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947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Design For Special Events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24
字数:4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定制设计》一书所呈现的是一些当今*激动人心的平面设计作品。对于如何设计请柬、海报、节目单、标志牌,甚至如何布置活动场所,设计师们都能摒弃旧念,推陈出新,将各种活动的平面设计推向更高层次。他们采用各式印刷技术,试验不同的材料、材质,尝试各种版面样式,运用丰富的色彩,由此设计出既富有情趣又让人过目不忘的作品。出色的平面设计作品往往预示着一次成功的活动。
  本书收录了世界各地*优秀的500个平面设计作品。这些作品涉及各个活动领域,涵括以下八类:艺术与设计、商业活动、募款活动、社区与教育、娱乐盛事、私人派对、颁奖典礼、体育与汽车赛事。不管您在活动策划领域从事何种工作,本书都将是重要的资料来源和便捷的参考书,为您提供灵感和创意源泉,助力您策划一场场令人难忘的活动。

作者简介

    皮勒格·托普(Peleg Top)是美国顶点设计公司(Top Design)的创办人。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平面设计工作室,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为来自音乐圈、娱乐界、非营利性组织、大型活动策划行业的众多尊贵的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有关该公司的信息可访问公司网站:www.topdesign.com。

目录

06 作者简介
08 序 言
16 案例分析
生命精神奖颁奖典礼 | 顶点设计公司
22 艺术与设计
34 案例分析
HOW设计大会 | HOW杂志
54 案例分析
创新思维大会 | 美国肯恩大学设计工作室
68 商业活动
82 案例分析
DCM资本假日派对 | Gee+Chung设计公司
100 案例分析
世界猪肉博览会 | Trilix营销集团
114 募款活动
116 案例分析
AFAN抗艾滋病健走活动 | CDI设计工作室
130 案例分析
雅芳抗乳癌健走活动 | 无限可能制作有限公司
142 案例分析
Fonk音乐节 | Go Welsh设计公司
154 案例分析
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葡萄酒拍卖会 | 琼斯集团
166 案例分析
“现代球”募款活动 | 伊利希尔设计公司
172 社区与教育
188 案例分析
“创意未来”2007 | UMS设计工作室
208 娱乐盛事
210 案例分析
风火轮名人堂 | 莫里斯!传媒
220 案例分析
西北电影音像节 | PLAZM设计公司
228 案例分析
哈里斯堡莎士比亚戏剧节 | 帕沃内公司
236 案例分析
圣丹斯电影节 | 亚当斯莫瑞卡设计有限公司
246 案例分析
V音乐节 | 秋天:01设计公司
252 私人派对
272 颁奖典礼
290 体育与汽车赛事
294 案例分析
2006年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强战 | 迪恩?约翰逊设计公司
302 案例分析
拉斯维加斯汽车大奖赛 | 坎贝尔?费舍尔设计公司
310 案例分析
全美大学生“石头-剪刀-布”锦标赛 | 竞争者设计公司
314 设计公司名录
320 鸣 谢

前言/序言

序?言



作为一家为特殊活动和事件提供设计服务的工作室,我们经常要寻找灵感和创意的来源,但要找到一本收录有出色的请柬设计、精准到位的推介文案及其他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书籍实属不易,因此我们决定自己写一本。

编写此书是个充满惊喜的过程。在我们发出邀稿函后,设计界对此做出的积极回应和收到的作品数量之多,都令我们激动不已。在这个电子请柬时代,当我们发现纸质请柬不仅依然有人使用,而且在特殊活动策划领域还大有市场时,在感到震惊之余,我们也备受鼓舞。纸质请柬所展现出的用心、创意及高品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意人士认为,为特殊活动和事件进行设计不同于其他类别的设计,因为这类设计作品的时效性很短,通常只在活动期间使用,活动结束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由于不必经受时间的考验,特殊活动和事件的设计作品完全为当时和当下而设计,这就给予设计师足够的自由去冒险,去发挥,直至让自己的作品充满创意与新意——这两种设计品质正是我们想在本书中体现的。

大部分平面设计都是为了推介某家公司或某个产品,而特殊事件的设计作品则是为了宣传某一个活动,因此设计师呈现的作品既要体现该事件值得纪念或与众不同之处,又要能调动起该事件发生时甚至发生前的氛围和人们的兴奋之情。活动最初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提醒预留时间的信函、请柬,还是宣传海报——都必须能够激发宾客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当我们在众多投稿中选择入选本书的作品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正是这样的特质。面对每一幅作品,我们都会想想:“它让我有参与的欲望吗?”

我们收到的作品将近1500幅,在筛选的过程中,这些作品总体质量之高、涉及活动范围之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慈善义演到体育盛事,从电影节到婚礼,再到其他各种聚会,几乎无所不包。尤为让我们吃惊的是,我们收到了大量为募捐活动和非营利性组织设计的精美作品。不仅要宣传募捐这样一项会影响个人(通常还是以不幸的方式加以影响)的慈善事业,还要体现出募捐活动的乐趣和积极作用,如此艰难的挑战,设计师们却做得得心应手,实在令我们钦佩。

在编排这些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刚好可以分为如下八个类别:募款活动、娱乐盛事、体育与汽车赛事、社区与教育、商业活动、颁奖典礼、艺术与设计、私人派对。

我们挑选了500幅优秀的设计作品集结成册,并从中精挑细选19个不同的活动和事件用于案例分析。这些挑选出来的作品要么展现了一项坚持多年的活动其循序渐进的设计演变历程,要么展示了一次完整的活动设计——从请柬到标志牌再到活动场所的布置——从始至终依循的周密思路和方案。这些案例可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活动场合,一场严肃的筹款活动,一次热烈的体育赛事,抑或一个令人兴奋的音乐节。不管何种盛事,设计师都用他们的作品完美地传递出其中的氛围和情感。

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活动和事件设计可以达到的高品质和涉及的领域范围,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备受鼓舞。同样,我们也希望您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也有相同的感受。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的图书《定制设计:500个优秀的logo、邀请函及平面设计作品 [Design For Special Events]》的图书简介,内容侧重于设计原则、行业应用与实战技巧,完全不涉及书中具体案例的描述,并力求自然流畅,符合专业出版物的文风。 --- 图书简介:设计思维的深度构建与视觉传达的实战精进 书名:定制设计:500个优秀的logo、邀请函及平面设计作品 [Design For Special Events]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传达已成为品牌与活动能否精准触达受众的核心竞争力。本书并非仅仅是作品的简单汇编,它是一部深度聚焦于“定制化设计思维”的实战指南与理论基石的构建之作。我们致力于剖析,如何将抽象的活动目标、复杂的品牌精神,转化为具有高度识别性和情感共鸣的视觉语言。 第一部分:定制化设计的底层逻辑与策略先行 任何卓越的设计作品,其诞生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策略分析之上。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设计需求诊断”的核心流程。在着手任何视觉创作之前,设计师必须精准理解活动的主题、目标受众的心理画像、以及预期在市场中激发的独特情绪反应。 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多维度的设计简报(Design Brief)。这包括从市场调研数据中提炼出设计约束与创新空间,如何平衡客户的商业目标与设计的艺术完整性。内容的重点在于,强调设计不是装饰,而是解决特定沟通问题的工具。例如,在品牌标识(Logo)设计中,如何通过符号学、色彩心理学和版式结构,实现对品牌核心价值的“一眼即达”的视觉提炼。我们将讲解如何通过视觉层次的精妙布局,确保信息的优先级在接收者脑海中自然排序,避免视觉噪音的干扰。 对于活动视觉系统(Event Visual Identity)的建立,本书强调了延展性与一致性的辩证统一。一个成功的活动视觉方案,必须具备强大的可复制性和在不同介质上的适应性。我们探讨了如何建立一套灵活的“视觉资产库”,这套资产库不仅包含核心图形元素,更重要的是,它定义了这些元素在不同应用场景(从数字媒体到实体印刷)下的应用规则和风格限制,确保了即便是由不同团队执行的后续延展物料,也能保持高度的品牌统一性。 第二部分:平面构成与视觉语言的精细雕琢 本书的进阶章节,将目光投向了平面构成的核心要素——网格系统、动势引导与材质感知。 网格系统的重建与突破: 传统的网格系统是设计的基础骨架,但对于定制化设计而言,我们需要学会如何“打破”和“重塑”网格。我们将分析如何利用非对称构图和动态网格,为静态信息赋予运动感和现代感,尤其是在需要营造“庆典”或“变革”主题的活动设计中,这一点至关重要。 色彩叙事的深度挖掘: 色彩不再仅仅是区分和装饰。本书深入解析了“色彩情感地图”的构建方法。如何通过对饱和度、明度和色相的微调,来控制观众的情绪曲线?我们探讨了如何利用对比色、邻近色甚至单色系内部的微妙变化,来暗示主题的复杂性或纯粹性。例如,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色彩含义的地域性差异,以及如何在国际化项目中进行敏感且有效的色彩调整。 字体排印学的叙事力量: 字体是设计中最被低估的沟通工具之一。本书详细阐述了“字体的个性化匹配”。这包括对衬线体、无衬线体、手写体等不同字体家族的结构性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字重(Weight)、字间距(Kerning)和行高(Leading)的精确调整,来传递权威感、亲密感或科技感。内容强调,选择字体如同选择一个角色的声音,它必须与整体设计语境完美契合。 第三部分:从概念到触点的全流程实战解析 设计不仅仅是屏幕上的像素排列,它是从构思到最终交付的全过程管理。本书将设计的实践阶段划分为若干关键领域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设计师提升应对复杂项目挑战的能力。 1. 跨媒介的视觉适应性: 现代活动设计需要应对从高分辨率印刷物到小屏幕移动端信息的跨越。我们将分析“响应式视觉设计”的原则,即核心信息如何在保持其识别度的前提下,优雅地适应不同的显示比例和技术规格。重点讨论如何在保证印刷品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优化数字资产的加载速度与显示效果。 2. 材质与工艺的策略选择: 对于实体设计物(如邀请函、手册),材料的选择是设计体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探讨了“触觉反馈”在增强品牌感知中的作用。从纸张的克重、纹理(如模切、烫金、UV工艺)到油墨的选用,这些选择如何影响受众对设计品质的最终判断?设计不应脱离工艺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进行空谈。 3. 流程管理与设计迭代: 优秀的设计师是高效的流程管理者。我们提供了一套应对“设计冲突与迭代”的结构化方法。如何清晰地记录和反馈,如何将客户的模糊意见转化为可执行的设计指令,以及如何在紧迫的截止日期内,保持设计质量的稳定输出,这些都是本部分的核心关注点。 结语:设计即解决问题的艺术 《定制设计:500个优秀的logo、邀请函及平面设计作品 [Design For Special Events]》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框架,使他们不仅能欣赏优秀的作品,更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设计驱动力。它鼓励设计师超越潮流的表面模仿,转向对设计本质、策略深度和精湛工艺的追求。阅读本书,是提升设计素养、掌握定制化视觉解决方案的必经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最初是冲着那些“500个优秀作品”的数字买的,以为会是一本快速翻阅的灵感速查手册。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排版本身就是设计的一个范例。它没有将所有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为每一组设计都安排了一个恰当的展示空间,让作品能够“呼吸”。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企业周年庆典活动Logo的设计部分。那种将品牌历史元素巧妙融入现代几何图形,同时又不失庆典隆重感的平衡拿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个顶尖设计工作室的案例回顾会上,每一页都充满了对“设计意图”的深度剖析——为什么选择这种蓝色而非那种蓝色?为什么这个排版比那个更具动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很美”,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有效”。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为客户提供高标准视觉方案的从业者来说,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导图比单纯的视觉素材堆砌要宝贵得多。

评分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偏执要求的人,而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程度,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特别是那些关于“小型私密聚会”的设计案例。往往这类设计空间有限,但要求的品质和独特性却极高。书中展示的那些针对高端私人晚宴的菜单卡或座位卡设计,那种对纸张克重、切边工艺乃至墨水饱和度的精确控制,都体现了顶尖设计师的匠心。我学到的一点是,在“定制”的世界里,材质和工艺本身就是设计语言的一部分。当文字和图形被精心安置在一张触感温润的厚磅卡纸上时,它所传达出的信息量,远超乎屏幕上的像素点。这本书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感知价值的环节,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尊重,来彰显设计的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和精妙的构图,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光是翻阅那些精心挑选的视觉案例,我就能感受到设计师们在处理各种活动主题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功力。比如,那些婚礼请柬的设计,有的走的是复古典雅路线,用烫金和复杂的衬线字体营造出庄重感;有的则极简清爽,只用一两抹跳跃的色彩和现代感的无衬线字体,却依然能传达出庆典的喜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场合——从正式的商务晚宴到活泼的生日派对——是如何通过标志和平面材料进行视觉区隔和主题强化的处理手法。很多细节,比如纹理的选择、留白的运用,都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它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本视觉语言的教科书,教你如何用有限的元素去讲述无限的故事,让每一次活动在视觉上都独一无二,令人过目不忘。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精彩案例分析,让我对“定制”二字的深刻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打破了我对“活动设计”仅限于海报或邀请函的刻板印象。书中对一系列视觉元素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做了非常深入的展示。举个例子,书中有一组关于艺术展览开幕式的设计,从初步预告邮件的Banner,到现场导视牌的字体选择,再到活动纪念品的包装,所有的视觉元素都遵循着一个清晰、统一的美学主线,但又不是呆板地重复。设计师们显然花了大量精力去考虑受众在不同接触点上的体验。比如,在实体邀请函上使用了某种特殊涂层工艺,但在数字邀请函上则通过微妙的动态效果来模拟这种质感。这种跨媒介的体验设计,非常具有前瞻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在策划活动视觉系统时,是否充分考虑了这种全景式的、沉浸式的设计体验。它让“定制”二字真正落地,成为了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活动视觉叙事学”。翻阅它,我仿佛在经历一场又一场小型设计挑战的解谜过程。其中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捕捉主题、并在短时间内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设计项目处理方式尤其精彩。它没有停留在美观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设计如何服务于活动的目标——是希望宾客感到兴奋,还是被深深打动,抑或是需要建立权威感?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视觉策略。这种围绕“目的”进行的反向设计思维,对我启发极大。它不再是简单地模仿漂亮的样式,而是让我学会从“用户需求/活动宗旨”出发,去推导出最适合的视觉解决方案。这是一本真正能提升设计思考深度的参考书,让我对未来如何接洽和执行复杂的定制项目充满了信心和新的视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