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勒格·托普(Peleg Top)是美国顶点设计公司(Top Design)的创办人。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平面设计工作室,自1991年成立以来,已为来自音乐圈、娱乐界、非营利性组织、大型活动策划行业的众多尊贵的客户提供设计服务。有关该公司的信息可访问公司网站:www.topdesign.com。
06 作者简介
08 序 言
16 案例分析
生命精神奖颁奖典礼 | 顶点设计公司
22 艺术与设计
34 案例分析
HOW设计大会 | HOW杂志
54 案例分析
创新思维大会 | 美国肯恩大学设计工作室
68 商业活动
82 案例分析
DCM资本假日派对 | Gee+Chung设计公司
100 案例分析
世界猪肉博览会 | Trilix营销集团
114 募款活动
116 案例分析
AFAN抗艾滋病健走活动 | CDI设计工作室
130 案例分析
雅芳抗乳癌健走活动 | 无限可能制作有限公司
142 案例分析
Fonk音乐节 | Go Welsh设计公司
154 案例分析
亚特兰大高等艺术博物馆葡萄酒拍卖会 | 琼斯集团
166 案例分析
“现代球”募款活动 | 伊利希尔设计公司
172 社区与教育
188 案例分析
“创意未来”2007 | UMS设计工作室
208 娱乐盛事
210 案例分析
风火轮名人堂 | 莫里斯!传媒
220 案例分析
西北电影音像节 | PLAZM设计公司
228 案例分析
哈里斯堡莎士比亚戏剧节 | 帕沃内公司
236 案例分析
圣丹斯电影节 | 亚当斯莫瑞卡设计有限公司
246 案例分析
V音乐节 | 秋天:01设计公司
252 私人派对
272 颁奖典礼
290 体育与汽车赛事
294 案例分析
2006年美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四强战 | 迪恩?约翰逊设计公司
302 案例分析
拉斯维加斯汽车大奖赛 | 坎贝尔?费舍尔设计公司
310 案例分析
全美大学生“石头-剪刀-布”锦标赛 | 竞争者设计公司
314 设计公司名录
320 鸣 谢
序?言
作为一家为特殊活动和事件提供设计服务的工作室,我们经常要寻找灵感和创意的来源,但要找到一本收录有出色的请柬设计、精准到位的推介文案及其他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书籍实属不易,因此我们决定自己写一本。
编写此书是个充满惊喜的过程。在我们发出邀稿函后,设计界对此做出的积极回应和收到的作品数量之多,都令我们激动不已。在这个电子请柬时代,当我们发现纸质请柬不仅依然有人使用,而且在特殊活动策划领域还大有市场时,在感到震惊之余,我们也备受鼓舞。纸质请柬所展现出的用心、创意及高品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意人士认为,为特殊活动和事件进行设计不同于其他类别的设计,因为这类设计作品的时效性很短,通常只在活动期间使用,活动结束后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由于不必经受时间的考验,特殊活动和事件的设计作品完全为当时和当下而设计,这就给予设计师足够的自由去冒险,去发挥,直至让自己的作品充满创意与新意——这两种设计品质正是我们想在本书中体现的。
大部分平面设计都是为了推介某家公司或某个产品,而特殊事件的设计作品则是为了宣传某一个活动,因此设计师呈现的作品既要体现该事件值得纪念或与众不同之处,又要能调动起该事件发生时甚至发生前的氛围和人们的兴奋之情。活动最初期的准备工作——不管是提醒预留时间的信函、请柬,还是宣传海报——都必须能够激发宾客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当我们在众多投稿中选择入选本书的作品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正是这样的特质。面对每一幅作品,我们都会想想:“它让我有参与的欲望吗?”
我们收到的作品将近1500幅,在筛选的过程中,这些作品总体质量之高、涉及活动范围之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慈善义演到体育盛事,从电影节到婚礼,再到其他各种聚会,几乎无所不包。尤为让我们吃惊的是,我们收到了大量为募捐活动和非营利性组织设计的精美作品。不仅要宣传募捐这样一项会影响个人(通常还是以不幸的方式加以影响)的慈善事业,还要体现出募捐活动的乐趣和积极作用,如此艰难的挑战,设计师们却做得得心应手,实在令我们钦佩。
在编排这些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们刚好可以分为如下八个类别:募款活动、娱乐盛事、体育与汽车赛事、社区与教育、商业活动、颁奖典礼、艺术与设计、私人派对。
我们挑选了500幅优秀的设计作品集结成册,并从中精挑细选19个不同的活动和事件用于案例分析。这些挑选出来的作品要么展现了一项坚持多年的活动其循序渐进的设计演变历程,要么展示了一次完整的活动设计——从请柬到标志牌再到活动场所的布置——从始至终依循的周密思路和方案。这些案例可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活动场合,一场严肃的筹款活动,一次热烈的体育赛事,抑或一个令人兴奋的音乐节。不管何种盛事,设计师都用他们的作品完美地传递出其中的氛围和情感。
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活动和事件设计可以达到的高品质和涉及的领域范围,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备受鼓舞。同样,我们也希望您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也有相同的感受。
坦白说,我最初是冲着那些“500个优秀作品”的数字买的,以为会是一本快速翻阅的灵感速查手册。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本书的排版本身就是设计的一个范例。它没有将所有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似乎为每一组设计都安排了一个恰当的展示空间,让作品能够“呼吸”。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企业周年庆典活动Logo的设计部分。那种将品牌历史元素巧妙融入现代几何图形,同时又不失庆典隆重感的平衡拿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感觉自己仿佛坐在一个顶尖设计工作室的案例回顾会上,每一页都充满了对“设计意图”的深度剖析——为什么选择这种蓝色而非那种蓝色?为什么这个排版比那个更具动感?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样做很美”,而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有效”。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为客户提供高标准视觉方案的从业者来说,这种深层次的思维导图比单纯的视觉素材堆砌要宝贵得多。
评分我得承认,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偏执要求的人,而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考究程度,让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特别是那些关于“小型私密聚会”的设计案例。往往这类设计空间有限,但要求的品质和独特性却极高。书中展示的那些针对高端私人晚宴的菜单卡或座位卡设计,那种对纸张克重、切边工艺乃至墨水饱和度的精确控制,都体现了顶尖设计师的匠心。我学到的一点是,在“定制”的世界里,材质和工艺本身就是设计语言的一部分。当文字和图形被精心安置在一张触感温润的厚磅卡纸上时,它所传达出的信息量,远超乎屏幕上的像素点。这本书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感知价值的环节,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教导我们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尊重,来彰显设计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恰到好处的色彩搭配和精妙的构图,立刻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光是翻阅那些精心挑选的视觉案例,我就能感受到设计师们在处理各种活动主题时所展现出的非凡功力。比如,那些婚礼请柬的设计,有的走的是复古典雅路线,用烫金和复杂的衬线字体营造出庄重感;有的则极简清爽,只用一两抹跳跃的色彩和现代感的无衬线字体,却依然能传达出庆典的喜悦。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场合——从正式的商务晚宴到活泼的生日派对——是如何通过标志和平面材料进行视觉区隔和主题强化的处理手法。很多细节,比如纹理的选择、留白的运用,都值得我们反复揣摩。它不仅仅是一本作品集,更像是一本视觉语言的教科书,教你如何用有限的元素去讲述无限的故事,让每一次活动在视觉上都独一无二,令人过目不忘。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精彩案例分析,让我对“定制”二字的深刻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打破了我对“活动设计”仅限于海报或邀请函的刻板印象。书中对一系列视觉元素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做了非常深入的展示。举个例子,书中有一组关于艺术展览开幕式的设计,从初步预告邮件的Banner,到现场导视牌的字体选择,再到活动纪念品的包装,所有的视觉元素都遵循着一个清晰、统一的美学主线,但又不是呆板地重复。设计师们显然花了大量精力去考虑受众在不同接触点上的体验。比如,在实体邀请函上使用了某种特殊涂层工艺,但在数字邀请函上则通过微妙的动态效果来模拟这种质感。这种跨媒介的体验设计,非常具有前瞻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在策划活动视觉系统时,是否充分考虑了这种全景式的、沉浸式的设计体验。它让“定制”二字真正落地,成为了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交流。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叙事方式非常引人入胜,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套完整的“活动视觉叙事学”。翻阅它,我仿佛在经历一场又一场小型设计挑战的解谜过程。其中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捕捉主题、并在短时间内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设计项目处理方式尤其精彩。它没有停留在美观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设计如何服务于活动的目标——是希望宾客感到兴奋,还是被深深打动,抑或是需要建立权威感?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视觉策略。这种围绕“目的”进行的反向设计思维,对我启发极大。它不再是简单地模仿漂亮的样式,而是让我学会从“用户需求/活动宗旨”出发,去推导出最适合的视觉解决方案。这是一本真正能提升设计思考深度的参考书,让我对未来如何接洽和执行复杂的定制项目充满了信心和新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