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正在实施和认证的前沿架构技术标准
SID技术发起人和专业认证专家的新作品,知名电信咨询专家执笔翻译
从基础架构层面讲解如何提升现代企业的IT运营效率、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利润
专为企业CTO、架构师撰写的实战应用指南
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数字化时代建立连接。
在互联网时代,不论是哪个行业,几乎都已离不开网络与技术的支持,先进的IT平台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设计合理、贴近企业业务流程的IT架构,可以为企业运营带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客户体验已经更多的利润。
《架构即服务 企业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与演进》作者根据其在电信管理论坛(TM Forum)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阐述了数字化运营架构所需要的支撑系统,从商业流程、数据模型、应用架构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的说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非常具有实践意义的指导工具书。本书中所介绍的技术架构和标准正在被华为公司、中国移动等领先企业实践和推广。本书是一本国内企业的CIO、架构师、开发者以及系统运维人员学习领先企业前沿架构技术、了解国际新的实践标准的指导手册。
约翰·雷利(John Reilly)
知名信息技术专家,是TM Forum重要标准SID的发起者、奠基人,被大家尊称为SID之父。TM Forum是全球知名的数字化领域行业标准化组织,拥有来自全球超过180个国家的近千家会员单位。2005年,约翰被评为TM Forum杰出研究员,以表彰他对Frameworx(NGOSS)和SID等国际标准框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约翰也是一位多产的技术作家,他迄今为止共出版了7本行业专著,在业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约翰长期担任华为公司顾问并多次到中国授课,是中国同行的老朋友。
徐俊杰
软件领域知名专家,TM Forum高级技术协作总监,获得英国Heriot-Watt大学分布式多媒体硕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石油大学、Comverse、亚信、华为等机构担任讲师、全球培训师、知名咨询顾问、解决方案销售专家等职位,为全球超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和集成商等提供过培训、咨询等服务。2013年翻译出版TM Forum前董事局主席基思·威利茨著作《数字经济大趋势 - 正在到来的商业机遇》,2015年翻译出版TM Forum前CEO 马丁·克里纳著作《跨界与融合 - 互联网时代企业合作模式与商业新机遇》。
第1章 数字化运营架构、万物皆服务和价值网格//1
万物皆服务(XaaS)//2
实现数字化运营的有力工具——价值链//6
价值网格——实现数字化运营的有力工具//10
价值网格与参与方//15
第2章 Frameworx与数字化服务//19
Frameworx与数字化服务/XaaS//20
Frameworx该从何入手//26
第3章 敏捷企业//57
敏捷企业//58
Frameworx的遵从性和兼容性//62
招标采购指南//68
业务指标//71
客户体验与参与管理//77
大数据分析//84
第4章 Frameworx演进//89
参与方域的必要性//90
Frameworx和参与方域//93
信息框架和参与方域//95
业务流程框架和参与方域//99
实施参与方域//102
参与方域的未来演进//104
第5章 数字世界的未来主宰者//123
数字化服务/XaaS市场//124
将客户体验和参与管理应用到参与方域中//126
业务流程框架演进//127
产品/服务//147
数字化服务参考体系结构(DSRA)//153
数字化服务接口//154
第6章 指引未来//161
指引Frameworx演进//162
Frameworx演进从何开始//163
敏捷企业如何面向未来//165
后 记//167
附录A-缩略语//171
附录B-Frameworx概述//173
附录C-业务流程框架(eTOM)//177
附录D-信息框架//185
附录E-应用框架(TAM)//189
附录F-集成框架(面向服务的视图)//191
附录G-各个框架的关联关系//195
附录H-业务指标框架//199
推荐阅读//201
读完《架构即服务:企业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与演进》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宏观的视角来审视企业数字化转型。我一直觉得架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情,它应该贯穿整个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而这本书恰恰深刻地阐释了这一点。作者没有陷入技术的细节泥潭,而是将架构提升到了战略层面,强调了“服务化”的核心理念。这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架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或稳定性,更是为了赋能业务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创新性。书中的“服务”概念非常灵活,可以理解为技术服务、业务服务,甚至是组织服务,这种多维度的理解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出的“架构演进”的观点,这表明架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浪潮中螺旋上升的。它教会我如何跳出“为了架构而架构”的误区,而是将架构设计与业务目标紧密结合,让架构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引擎。在实际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不同部门之间协作不畅、信息孤岛等问题,这本书提供的服务化思路,让我看到了打破这些壁垒的可能性,通过构建统一的服务接口和标准,实现跨部门的高效协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给出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启发了“怎么做”,虽然具体的实现细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但其核心思想无疑为企业数字化运营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评分《架构即服务:企业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与演进》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前瞻的视角,剖析了企业数字化运营的深层逻辑。我之前一直觉得,数字化转型更多的是一种技术上的革新,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它更是一种战略上的重塑。作者提出的“架构即服务”理念,是将架构的构建和演进过程,从一种静态的、一次性的投入,转变为一种动态的、持续的服务。这让我看到了企业在应对不确定性时,如何通过灵活的架构来保持韧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赋能”的论述,它不仅仅是指技术对业务的赋能,更是指架构对整个企业运营体系的赋能。书中的“演进”思想,让我意识到,数字化运营的成功,不在于一次性的投入,而在于持续的学习和适应。作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分析,展示了架构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演变。我注意到,书中反复强调了“以业务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让我认识到,脱离业务的架构设计是苍白无力的。它提供了一种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业务价值的有效路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自身在数字化运营中的关键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思想罗盘”,指引企业在数字化的大海中乘风破浪。
评分我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架构即服务:企业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与演进》,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它彻底颠覆了我以往对企业IT架构的认知。我曾经认为架构就是一系列的技术组件堆砌,是为了满足业务的某些功能需求。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架构的本质是为了支撑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业务价值的关键驱动力。作者提出的“架构即服务”理念,是将架构的构建和演进过程服务化,这意味着架构不再是孤立的、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可组合的,并且能够响应业务的变化。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能力驱动”的论述,它强调了架构设计应该以业务能力为核心,围绕着如何构建和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展开。这让我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更清晰地识别出真正的痛点和机会。书中的“演进”视角,让我认识到,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固化的架构很容易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只有建立一套能够持续演进的架构,才能让企业保持敏捷性和适应性。作者还深入探讨了不同层面的架构,从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到技术架构,并强调了它们之间的联动和协同。这让我看到,一个成功的数字化运营,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的、协同的整体,而不是碎片化的解决方案。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对于那些希望重塑企业数字化能力,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企业家和架构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必读之作。
评分《架构即服务:企业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与演进》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关于企业“生长”的指南,而不仅仅是关于“构建”的技术手册。作者用一种非常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架构概念阐释得深入浅出。我之前阅读过一些偏重技术的架构书籍,往往会让我感到头晕目眩,而这本书的语言更加亲民,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我们需要思考架构,以及架构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呼吸”和“成长”。它所强调的“服务”不仅仅是功能的封装,更是价值的传递和连接,这让我对“赋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于“演进”的论述,让我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就像生物的进化一样,需要不断适应环境,调整自身。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不同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如何通过架构的优化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价值流”的设计,这让我意识到,关注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并围绕价值流来构建架构,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宏观的战略愿景与微观的实施路径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有高屋建瓴的洞察,又有落地实践的指导。对于那些希望让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导者和架构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剂良药。
评分《架构即服务:企业数字化运营架构设计与演进》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深刻的“认知升级”。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业务,如何让IT部门从一个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这本书提供的“架构即服务”理念,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意识到,架构设计本身就应该是一种服务,一种能够为业务提供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对单一技术的探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整个企业的运营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服务组合”的论述所吸引,它让我看到,通过灵活地组合和编排不同的服务,企业可以快速地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这本书的“演进”主题,也让我不再对技术更新感到焦虑,而是将其看作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持续优化的过程。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模型,清晰地展现了企业架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路径,这对于我理解和规划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非常有帮助。书中对于“治理”和“度量”的重视,也让我认识到,一个良好的架构不仅需要设计,更需要有效的管理和持续的优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能够以更系统、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数字化运营的未来。
评分最近想看看这方面的东西,买了几本相关的。
评分还没开始看,印刷质量很好
评分很好哦很好哦很好哦~~
评分公司用书,还不错
评分内容有点过时,围绕着一个商业产品讲,有点像广告,不推荐购买。
评分好书,深入浅出,实用技术!好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不错,喜欢看。
评分还没开始看,印刷质量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