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從現代史中可以發現,我們一般以社會分配的角色來辨彆性彆,比如,女人要溫柔男人要堅強。
而在後現代,我們是以內心的幻想來辨彆性彆的,比如,我是一個強大或弱小的人。
作者阿琳·剋萊默·理查茲博士是臨床心理學傢,是精神分析師,是北美女性發展研究的領軍人物,她之前的作品《穿越孤獨》獲得瞭讀者的廣泛認可,目前這部女性心理學巨著《女性的力量》,對於我們當代女性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內容簡介
《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嚮》是心理學領域的一本高端科普圖書。精神分析是心理學研究的一個學派,創始人是弗洛伊德。當代精神分析理論已經在弗洛伊德的基礎上進行瞭多方麵的擴充。本書作者阿琳·剋萊默·理查茲博士就是當代精神分析學的一位傑齣代錶人物。作為一位女性,作者尤其關注女性議題。在書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有關女性發展、創造力的深層精神分析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從她們個體性和社會性的體驗齣發,産生齣如此多樣的生活,並且看到女性發展的多樣性,也賦予女性更多可能性。
阿琳·剋萊默·理查茲博士精於思考,積極探索心靈,並在谘詢室中進行實踐、教學、督導及寫作的過程中,找到答案。《女性的力量》一書中包含她的突破性想法,通過二十八個篇章,讓讀者明白一個女孩如何成長為一個女人,並帶領讀者從當下齣發去找到女性的力量,更讓我們理解瞭個體的差異比相似更讓人驚喜,因為人類有著迷人的多樣性。
作者簡介
阿琳·剋萊默·理查茲(Arlene Kramer Richards),教育學博士,美國精神分析訓練與研究中心研究員、培訓與督導分析師,當代弗洛伊德學會與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培訓分析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教員。同時,理查茲博士還是美國心理學會第39分會前任主席,美國精神分析協會研討會“進一步理解孤獨與孤單”聯閤主席,主要編著的作品包括:《穿越孤獨:精神分析師眼中的孤獨與孤單》《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嚮》等。
南希·古德曼(Nancy R. Goodman),哲學博士,國際精神分析協會(FIPA)會員,當代弗洛伊德學會(CFS)華盛頓項目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培訓與督導分析師。CIPS“活現研討小組”主持人,CFS終身教員。
精彩書評
女性隻有完成這樣一個發展,從母親懷裏分離、戀父、最終放棄戀父再迴到母親來,對母親認同,發展女性氣質,如此,她纔能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性感的、能夠去愛的,既有母性也有女性氣質的一個女人。
對於如何認識女人,如何成為新時代的女性,我強烈推薦阿琳的這部女性心理學巨著——《女性的力量》。它會刷新你的女性觀,帶給你關於女人的新的洞見。
——童俊
從思考的角度,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上的人分為思考的和不思考的,從性彆的角度,這個世界上分為男性和女性,於是我們就有瞭四種人:思考的男人、思考的女人、不思考的男人、不思考的女人。
顯然,思考的男性和女性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而不思考的男性和女性之間也更為接近。
——崔衛平
瞭解女性,隻是本書作者嘗試的精神分析領域之一,她去尋找正統的“不”和拓展思路與實踐的“是”。
——南希·古德曼
本書作者的創造性、好奇,讓她願意冒險就一些主題進行寫作,挑戰瞭傳統精神分析思考的極限,加深瞭我們對精神分析技術的理解,並且拓寬瞭討論的可能性。
——菲利斯·貝倫
目錄
第一部分 女性發展
引言 / 003
第一章 女性的力量? / 006
第二章 我們曾去過哪裏,我們將走嚮何方 / 016
第三章 希爾達·杜利特爾和雙性戀 / 022
第四章 弗洛伊德和女權主義:一份批判性評鑒 / 055
第五章 原發性女性特質和女性生殖器焦慮 / 082
第六章 括約肌控製和生殖器感覺對女性身體意象
和性彆認同的影響 / 103
第七章 希爾達·杜利特爾和創造性 / 121
第二部分 倒錯
引言 / 143
第八章 對倒錯的重新審視 / 147
第九章 女性時裝:快樂、倒錯或性反常 / 166
第十章 倒錯之苦亦是其治療之源 / 189
第十一章 倒錯性移情和精神分析技術 / 195
第十二章 女性戀物癖和女性倒錯 / 212
第十三章 痛苦的浪漫:一個女人的電話倒錯 / 226
第三部分 孤獨
引言 / 249
第十四章 普魯斯特的小說、一個臨床案例,以及勢利眼、
偏見和愛的心理學與社會學因素 / 251
第十五章 普魯斯特與愛的渴望 / 266
第十六章 孤獨與獨處的“酸甜苦辣” / 286
第十七章 關於孤獨:對自身攻擊性的恐懼阻礙瞭親密 / 301
第四部分 精神分析技術
引言 / 319
第十八章 如何設定治療頻率以産生分析性體驗 / 321
第十九章 二十一世紀的談話治療:電話精神分析 / 332
第二十章 培訓式分析與培訓分析師現狀:我們身處何方? / 336
第五部分 電影
引言 / 353
第二十一章 賭博、死亡和暴力:好萊塢看拉斯維加斯 / 360
第二十二章 電影《慕尼黑》 / 380
第二十三章 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 / 394
第二十四章 火柴人:心理驚悚與治療的悖論 / 403
第二十五章 《本能》中的美杜莎 / 411
第二十六章 賭博和死亡 / 423
第二十七章 可怕的女人:從《本能》及《朦朧的欲望中》
看拉丁和盎格魯女性的性欲觀 / 434
第二十八章 女人想要什麼?伊南娜和女人的力量 / 451
精彩書摘
女性戀物癖和女性倒錯
在迴顧有關倒錯的文獻,以便理解一個女性病人身上看似可能的倒錯案例(Richards,1989)時,我閱讀瞭格林納麗關於戀物癖的作品。跟她平常一絲不苟的學術作風相反,格林納麗醫生(1955,1960)在文獻中兩次提到一個案例,卻沒有給齣一個完整的引證。巴剋(Bak,1974)在一段反思格林納麗作品的段落中實際引用瞭這篇論文,是赫爾姆特用德語寫的。我嚮幾位同事詢問這篇論文,他們對它很感興趣,因為格林納麗和巴剋都引用瞭它,但是他們很遺憾從來沒有讀過它。這篇論文和它所報告的案例都讓不懂德語的人無法閱讀。我的翻譯如下。
一個女性戀足癖或更確切地說戀靴癖案例
由於大部分關於戀足癖的文獻一般隻考慮男性,我被誘使著來報告但不是分析一個女性戀足癖的案例。盡管那已經是差不多十二年前瞭,我還是對它記憶猶新,因為它經常在朋友圈裏被提起,我們卻並沒有意識到這種怪癖的真實本質。它涉及一位當時三十歲的女性,曾經嫁給一個總參謀部的陸軍上?校。
他在婚後兩三年的時候,吞槍自殺瞭,據說是因為失望和挫敗。這位女士來自一個受人尊敬的將軍傢庭。作為三個女兒中的老幺,她無疑從小就受到父親最多的寵愛。她熱情地緊貼著他,以跟他一起走在有守備部隊駐防的城鎮大街上為榮。父親先是陸軍上校,後來成為一名將軍,是那裏最著名的人。在早期,她對父親所穿的閃亮高筒靴就錶現齣一種不尋常的熱情。她最熱切的願望就是,她至少在鼕天能夠獲許穿上這樣的靴子。這個願望在她十歲生日那天實現瞭。後來她變得對軍事演習很感興趣,比許多軍官更精通軍事策略。即使她沒有正式官職,她對軍事問題的業餘熱情也引起瞭大傢的關注。作為一個尚未完全發育的女孩,她賣弄風情,同時漠然地接受守備隊裏軍官們的崇拜和獻媚。她尤其無法抗拒的是騎馬裝的吸引力,因為“一個穿著高筒靴騎在馬上的男人纔是唯一的真正男人”。她拒絕瞭無數相配的求婚,直到二十歲纔跟一個比她年長三十歲的陸軍中校訂瞭婚。當她的傢人反對,覺得這個男人年紀太大時,她隻給齣瞭一個迴答:“是的,但是如果他沒有那麼迷人的腳就好瞭”(指的是高筒靴)。這個未婚夫後來意識到新娘的熱情,在聖誕節送給她一個縞瑪瑙做的鎮尺,上麵有一雙微型高筒靴,並且有著強烈施虐本質的他,還擺瞭一個考究的銀製馬鞭在鎮尺旁邊。這個禮物讓她瘋狂地愛上瞭這個贈予者。不顧傢人的反對,她堅持要按計劃舉行婚禮。(對傢人來說)幸運的是,這個陸軍中校在婚禮前去世瞭。為瞭迴憶他,女孩保留瞭這個鎮尺和一副手套,因為她考慮他的母親不可能會讓她擁有他迷人的靴子。
與其他騎兵軍官的幾次逢場作戲後,在她快二十七歲時,一個總參謀部的陸軍上校來到這個當時已經退休的將軍和傢人所居住的城鎮。她第一眼看到上校的時候,他穿著高筒靴,騎在馬上,而這一幕決定瞭她的命運。盡管他醜得驚人,還有可怕的鋸齒狀鬍子,但他對女孩來說,就是她的理想化身。“我至死不渝地愛上瞭我所見過的最讓人崇拜的高筒靴。”她激動地告訴她的女友。她坦白說,她完全不知道那個男人長什麼樣,隻有他的腳:“這個男人就是他的腳” 。而“一個人可以安全地將自己委托給一個有漂亮的腳的人”是她的愛的座右銘。她經常反復對她的朋友說,“你覺得穿平底鞋的人會是一個男人嗎?一雙高筒靴可以讓人顫抖,以至於真的墜入愛河。”
在初次相遇的三個月後,他們舉辦瞭婚禮。婚姻很不幸福。夫妻兩人生下瞭兩個兒子是真的,但是妻子很不情願地做愛,並覺得它是“令人憎惡和可恥的”。隻有展示發亮的高筒靴可以帶給她性快感。“不要結婚,”她寫信給女友說,“因為當男人光著腳的時候,令人厭惡。”甚至當她還是個小女孩,被傢人問到她對男人的腳的熱情時,她就宣稱過相同的厭惡感。“是的,穿著鞋的腳,”她迴答,“但是一雙無裝飾的(裸露的)男人的腳讓人惡心。甚至隻要想到那隻大腳趾,我就嚇壞瞭。指甲總是發育不良,小腳趾永遠不會長!那真是可怕的景象!”
在她二十歲的時候,一名藉由同樣的服裝魅力吸引她的年輕軍官,突然遭到瞭她的輕視,因為當他緊挨她坐時,她注意到他在鞋子裏扭動腳趾。另一個男人被拒絕,是因為他的腳趾使靴子膨脹。在第三個例子裏,她決定是否要與一個年輕軍官分手,基於這個年輕軍官穿著高筒靴還是平底鞋來約會,雖然她的父親反對他們交往的理由,是因為他債颱高築。
我還想提到的是,這個年輕女性在十七八歲時齣於同樣的原因戀愛過,一次是跟父親的軍事男僕,另一次是跟騎乘射箭部隊裏一個未經任命的軍官,雖然完全都是柏拉圖式的。當遭到姐妹和女友的責備時,她反駁說,“你們以為呢?所有男人對我來說都是一樣的,讓我興奮的是他們的腳。你們為什麼不能允許我擁有那個呢?”而當衛兵誤解瞭她的著迷,強迫她的時候,她義憤填膺:“那個笨蛋——他以為我關注的是他,而不是他神聖的腳。這樣的自負真是前所未聞。”
靴子必須要像新的一樣盡可能閃亮,不許有突齣的腳趾形狀,並且沒有任何腳趾存在的暗示,配件也不能有褶皺。她最愛用俄國皮製綁帶的靴子,是因為它們的味道。
她自己的鞋對她也很重要,但她並沒愛上自己好看的腳或鞋子(除瞭那雙在十歲生日時收到的高筒靴)。對她而言,她不喜歡平底鞋,而是會選擇盡量高的小靴子,“因為它時髦的樣子和被綁帶緊束著的愉悅感”。她不用綁腿、打底褲和運動鞋,因為“穿著它們,腳的形狀會不體麵地顯現齣來”。她認為高筒靴是“令人著迷的得體”。
這個案例跟一般男性戀足癖的案例非常相似。其形式和本質上的對應非常吸引人去提議女性戀物癖與男性有相同的病因學。這些對應將這個案例與過去曾經齣現過的大多數女性案例區分開來,後者對自己腳及其覆蓋物的關注源於自戀。將軍的女兒十歲時想要一雙屬於她的高筒靴,欣賞穿上靴子後的自己,可能來自對摯愛父親的認同和想要成為一個男孩的熱情(腳-陰莖的象徵本質)多過自戀。這一點更可能是從孩子占有瞭理想化父親的高筒靴或靠近瞭它們之後開始的。對成年人來說,高筒靴並不是可愛的符號也不是一種性欲的象徵,比如戈達的腳後跟恐懼癥個案中的腳後跟; 靴子更多是性欲化驅力的對象。我不能說戀物癖的特徵標誌,即戀物癖的性欲操縱,在這個獨特的案例中是否缺失,或者女性性欲驅力的有力壓抑是否導緻瞭這一證據的被壓製。無論如何,這個女人外顯的性欲化興奮,在瞥見戀物對象時被喚起的內心的“迷醉”,讓我印象深刻。而且,這種情形帶有真正戀物癖的特質,是因為她對男人全部和僅有的興趣是他們的鞋子,你可以說,男人的存在對戀物癖者來說隻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背景,並且這一點在她的言語中也實際地明確錶達過。她不僅退齣瞭正常的性欲目標,而且利用戀物使性交可以忍受。
她在婚前和婚後對光腳的態度,似乎都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們考慮惡心往往置換瞭特殊的力比多,而腳通常作為陰莖的象徵和替代,給瞭我們一個正確的聯結。也許這個孩子曾經被引導去注意男性或父親的生殖器,然後通過性恐嚇,伴隨的情感被壓抑瞭,置換到一個不那麼令人震驚的身體部位——腳。而作為陰莖替代品的腳,它本身必須被覆蓋,覆蓋物是為瞭服務於客體的理想化而齣現的(Abraham,1911)。這包括瞭特殊方麵,比如發亮的嶄新程度(可能意味著一種未受損的狀態)、無汙漬等。參照這樣的思路,於是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這個年輕女性對高筒靴有如此強烈的著迷。而且隻有參照這樣的推理綫路,我們纔能理解為什麼這個年輕女性覺得動腳趾是一幕如此令人厭惡的景象。我不能說在何種程度殘廢的腳趾和腳趾甲對她而言暗指閹割。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個案中,沒有特殊地聚焦在腳的特殊氣味上,對比在其他個案中最終經常看到的(除瞭對俄國皮的氣味的特殊品味之外)。
另一方麵,這個戀靴癖個案的受虐成分也被清晰地錶達齣來:“一個人在高筒靴麵前戰栗,因此必定會愛上它們。”當女孩如此緊地綁起她的係帶靴子,以至於脫鞋後皮膚上留下瞭隆起的痕跡時,可以證明要能夠吸引她,靴子必須用帶子束緊,使得它們緊貼男人的小腿穿得嚴嚴實實。
作為這個戀物癖個案的多元決定論,我可不敢遺漏關於這位女士的父親是一個公開的戀手癖者這一信息。她通過一個人的腳來評判對方的性格,無疑雷同於將軍把性格與手的樣子關聯之觀念。
作者:赫爾姆特
初次發錶於《國際藝術精神分析》雜誌(International Zeitschrfit für Artliche Psychoanalyse, Vol. 3, 1915)
討論
赫爾姆特為主人公的倒錯暗示瞭幾個可能的病因。首先,這個女人對父親的熱情是被他誘惑性地選擇她作為自己的最愛所激起的。第二,當他們走在一起的時候,發亮的高筒靴與父親關聯到瞭一起。第三,父親和靴子在他們的城鎮受到高度尊敬,以至於她通過與這些靴子發生關聯會體驗到自尊的提升。赫爾姆特指齣,這個女孩對兩位較低階層的穿高筒靴男人的愛,是完全柏拉圖式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自我的興趣而不是直白的情欲。對嶄新的、閃亮的、沒有褶皺的、帶有強烈俄國皮質氣味的靴子的絕對專一的選擇,符閤對戀物客體作為不可毀滅性的確保物的要求。但是在這個女人身上,赫爾姆特告訴我們,戀物不是源自一個自戀的願望,想要保存或放大一個人陰莖的重要性,而是齣自“對摯愛父親的認同,以及想要成為一個男孩的熱切願望”。在她的戰栗和隨之發生的吸引中,在她自己靴子緊捆的綁帶中,以及她願意接受靴子和鞭子作為訂婚禮物中,所呈現的受虐性滿足,證明瞭被這種倒錯所滿足的攻擊性願望。她嚮父親認同,相信可以從一個身體部位的物理構造看齣一個人的性格,隻不過她把手置換成瞭腳。
格林納麗(1960)對此個案評論:
這種固執地使用戀物客體,可能齣現在一個相比赫爾姆特的個案不具有那麼越軌的性欲組成的女人身上,以及可能齣現在神經癥而非倒錯結構中。正如弗洛伊德所指齣的,病人一般不會主動地抱怨對一個戀物客體的需要,通常都是偶然地在分析中提及。在我觀察的女性案例中,這一點尤其明顯。然而它錶麵上的不重要性,可能掩飾瞭其頑強程度,將它在整個神經癥畫麵中的真正重要性保密。(p. 183)
想要掩蓋性功能障礙的願望,可能可以用來鑒彆格林納麗所稱的神經癥性戀物與更公然地倒錯式戀物。赫爾姆特把這個個案稱為倒錯,因為戀物替代瞭性交作為性活動的目標。反之,格林納麗將戀物作為性交的附屬物視為倒錯。
弗洛伊德(1905)定義戀物為病理性,僅當它替代瞭性客體,而不是作為性活動的附屬物。類似的是,他定義倒錯是病理性,僅當它完全替換瞭性目標,而且是在任何條件下。在常態領域,他允許目標和客體的多種變量。但是,當戀物或倒錯完全替換瞭客體或目標時,這個行為就成瞭一個病理性的癥狀。
蘭科(1923) 使用一個女性倒錯的個案作為他關於倒錯的一篇論文的中心例子。對蘭科來說,壓抑僅是作為潛在倒錯的一個掩護。他如此描述:
她主要的夢幾乎都是持續反復的,並且多年來都代錶這個完全是處女的女孩的唯一性欲滿足。在強力阻抗之後,她描述說,在夢裏她的身體姿態就好像某種“拱圈”,背部的弓形帶有生殖器的突齣,伴隨著性高潮和性滿足。所以,我們在這裏可以看到顯夢的內容是一個充分呈現的倒錯;然而,對於露陰衝動的有意識壓抑如此之強大,導緻這個病人隻能在分析過程中經曆瞭可能想象到的最強有力的阻抗之後,纔想起這些變換的夢場景——持續十五分鍾的沉默,或把自己藏在無數的大衣和覆蓋物之下,像一個倒置的莎樂美,等等。這個真正的露陰夢與正常人典型的裸體夢形成對比,跟那些倒錯者一樣不含羞恥感,因此錶明瞭她想暴露自己的欲望在夢裏得到瞭充分錶達。(pp. 276-277)
在赫爾姆特的描述中,對羞恥感的缺乏,以及對慣於或甚至專門使用戀物作為滿足的強調,伴隨對倒錯的受虐成分的強調。這一強調後來被格林納麗擴充並發展為,前生殖器的攻擊性受到戀物客體的壓抑和約束。在注意到病人見過男孩撒尿的記憶對這個病人的重要性,以及病人自己保留尿液作為這個案例的突齣特徵時,蘭科也做過相同的關聯。對這三位作者而言,前生殖器的陽具攻擊性都是倒錯病因學的一個重要因素。
羞恥的問題以兩種方式齣現在赫爾姆特的報告中:當年輕女性公開談論她的熱情時羞恥感的缺席,以及其戀物的自戀成分中的羞恥問題。這裏,赫爾姆特拒絕將自戀作為病因,把它視為一個結果而不是成因。這個女孩對自己的腳或鞋子的興趣被否認瞭,而緊緊捆綁住自己的靴子,被視為對綁緊鞋帶的男靴的戀物之繼發。
因此,考慮過自戀創傷或自戀快感作為倒錯原動力的可能性後被拒絕?瞭。
女性倒錯似乎被更多地記錄而不是分析和寫作,而在更近代的文獻中,相對缺失對女性倒錯的思考也很令人睏惑。也許有一些簡單的理由可以解釋,但假如是這樣,以赫爾姆特的說法,那就不是“清晰被錶達的”。
一個可能的解釋是社會性和曆史性的。根據摩根塔勒(Morgenthaler,1988)所說;
隻有在特定社會條件下,同性戀纔會被固定化為一種疾病。至於倒錯也是一樣的。比如,戀物癖或異裝癖本身隸屬病態的人類心理生活這個假設,被許多文化習俗和製度所反駁。(p. 73)
在摩根塔勒的觀點中,倒錯是調節自尊的無害形式。其中,一種包含在自我影像中的特殊敏感性,他將之比作一種天賦或品味,用於確保自尊感。這一觀點與巴赫(1985)的觀點呼應,後者相信倒錯掩蓋瞭自體中感知到的不足。
史學角度的觀點支持摩根塔勒的相對主義。在美國(D’ Emilio & Freedman,1988),19世紀80年代被標誌為一個決定性的時代,性偏離(sexual deviations)開始被標簽化為倒錯,性偏離的人被認為心理有病。
在不當母親也可行的生活方式中, 女同性戀情侶隱形挑戰瞭中産階級道德觀的柔弱結構。難怪婚姻的辯護者們會開始攻擊這些關係,認為它們是病態和非自然的。(p. 201)
因此,女性倒錯者不被公眾承認,因為她們比男性倒錯者更直接地威脅到瞭母親身份和母性純潔的觀念。
福柯(1978)從歐洲人的視角看到瞭相同的曆史進程。他總結說,現代社會不斷談論性,但同時又對待它仿佛仍然是一個秘密。福柯認為對性欲的控製是一個權力問題,他主張,從18世紀開始,社會控製就有瞭一個漸進的發展,後來結束於
……一種倒錯享樂的精神病學化(psychiatrization):性本能被孤立齣來,作為一種獨立的生理和心理本能;對可能影響性本能的所有形式的異常現象做齣臨床分析;所有行為被分配給正常化或病理化;最後,尋求一個矯正性的技術來治療這些異常。(p. 105)
在精神分析史中,理解異常行為的一係列改變已經發生。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中的早期觀點,相比其後八十年間許多其他詳盡的觀點而言,與現代的觀點更為一緻。正如康普頓(Compton,1986)所指齣的,薩奇(Sach)的早期論文《關於倒錯的起源》(On the Genesis of Perversions)與現代的精神分析觀點在理論層麵的區彆大於臨床描述層麵的區彆。薩奇描述倒錯的起源是一種過強的驅力沉迷於一種持續在意識層麵的前俄狄浦斯體驗中,因為它允許俄狄浦斯元素保持在意識之外,甚至當它們通過關聯有意識地放任前俄狄浦斯元素來得到滿足時也一樣。
這樣一個倒錯的定
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嚮 [Psychoanalysis: Listening to Understand]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嚮 [Psychoanalysis: Listening to Understand]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嚮 [Psychoanalysis: Listening to Understand]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嚮 [Psychoanalysis: Listening to Understand]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