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

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微博时评 著
图书标签:
  • 社会评论
  • 网络舆情
  • 微博
  • 时事
  • 文化
  • 2016
  • 深度阅读
  • 精选集
  • 中国社会
  • 大众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43967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406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31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微博作为目前国内极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关注着每一个热点议题的积极影响。热点议题的发展,不该只有名人大V的推动,更应有行业人士的发声正言。

  微博时评团精选平台上有专业价值的用户加入,为各领域专业用户成长和深度点评内容提供传播支持,用专业知识构筑微博理性舆论场。

  本书由微博时评整合9大公众议题,138个全年热议话题,精选144位专业用户的高传播评论内容而成,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微博时评是新浪微博为激励用户生产和传播深度评论而构建的理性舆论场,时评团集结了行业专家、知名学者、高校教授等众多名家大咖,在突发事件和新闻热点中发表评论,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微博时评团精选平台上有专业价值的用户加入,为各领域专业用户成长和深度点评内容提供传播支持,用专业知识构筑微博理性舆论场。

  本书由微博时评整合9大公众议题,138个全年热议话题,精选144位专业用户的高传播评论内容而成,以飨读者。


目录

第一章 国家经济与区域发展/003

中国未来10年发展的10个宏观预测------------@ 风云学会陈经 财经专栏作家/003

中国经济的困难和风险------------@ 周天勇: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018

东北经济衰败,真的是体制作怪?------------@ 李晓鹏1982:中兴大城首席经济学家、前哈佛大学研究员/020

2016年春节回乡见闻总结------------@ 向小田:新浪财经专栏作家/031

短评/037

第二章 产业经济与楼市股市/045

为什么支持林毅夫?------------@ 李子暘Lee:铅笔社成员、经济学者/046

我为什么更倾向于张维迎的观点?------------@狗头山军师/055

疯狂的房价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刘胜军改革: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下一个十年》作者/058

A股将于怎样的方式重生------------@ 洪榕:知名理财专家/070

我看万科股权之争------------@ 向松祚: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人大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073

技术中立不能成为快播案的抗辩词------------@ 政法朱巍: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076

撼山易,撼既得利益难------------@ 老徐时评:知名评论人,《人生三段论》作者/079

短评/082

第三章 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097

别用降低孩子刑事责任年龄来规避教育的缺失------------@ 无敌耗子:重庆大学团委副书记/097

医生你为何下跪------------@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资深时评人、辽宁卫视记者/101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病人——网络医疗信息的应对------------@ 协和王含: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 王含/105

我们都害怕成为和颐酒店遇袭的女生------------@ 中青报曹林:评论名人/110

短评/113

第四章 人的发展与人居生活/122

城市易受洪涝的问题所在------------@ 吴必虎:北京大学教授、城市规划专家/122

《小别离》:中产阶级的教育与婚姻危机------------@ 谢勇:时代周报评论部编辑、大学教师/124

王宝强婚变打破的憧憬------------@ 万能的大熊:《格局逆袭:普通人的制胜之道》作者/127

郭德纲和曹云金互撕,后面是一卷长长的裹脚布------------@ 廖保平的微博:专栏作家、诗人/130

当柳岩说不生气时,话题更有讨论意义------------@ 女王C-cup:性科普作者、两性专栏作者/134

90后新文明宣言------------@ 孙宇晨:马云湖畔大学首期学员、“陪我”APP 董事长兼CEO/138

短评/145


精彩书摘

  导 语

  整个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大起大落,过山车似的发展让人惊魂未定。进入2016年,股市并未呈现“新年新气象”。仅开年四个交易日内,就两次因触发熔断休市,创出中国股市最快收盘的历史纪录。之后的日子里,在市场面临注册制推出、人民币贬值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市场各方依然保持谨慎的情绪。

  A股将于怎样的方式重生

  @洪榕:知名理财专家

  去年年底,券商对2016年指数范围的判断,在开年第一个月就集体沦陷,可见要判断未来的股市走势是非常之难的。但是,有个判断方法是永远的真理,就是赢家思维,行情走势总是选择残忍的方向,就是:未来走势一定会让输家(包括深套者、投降派、叛变者)不舒服。

  在2015年6月16日写的《如何应对这次A股的真调整》一文中,我有按这个思维做了判断:这次的调整会让很多人感受到痛。怎么样的调整才会让人感觉到痛呢?就是出乎大多数意料的调整。要么比想象的时间长,要么比想象的深度深,要么比想象的过程更复杂。

  事后证明调整确实比大家想象得要深,三次暴跌行情几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很多人也真真地感觉到了痛。现在说这些属于痛定思痛了,既然痛得无法想象,那这种痛会以怎样的方式终结也极可能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所以,我可以做一个肯定的判断:那些还是简单地从历史走势中去寻找这次熊市终结的模式的人,一定会一错再错!

  好,先按市场逻辑做个分析:A股一直有其独特的生态。特殊的水土,长出的庄稼非常之特别,养出的投资者也都异常奇葩。每一次股市大跌,投资者都会恐惧地认为A股的这个特色生态这次一定会真的改变。

  是啊,这一次A股会不会如传说中的火凤凰,“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与幸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因为注册制来了?因为经济碰到大麻烦了?

  十年前的2005年,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证指数从2245点(上证指数从1994年的325点涨到2001年的2245点)跌到了998点,但谁也没想到后面会涨到6124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危机让上证指数从6124跌到了1664点(但请注意1664比998高出60%)。

  这一次,为了解决注册制问题,又恰逢中国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上两次问题的综合反应,这次上证指数从5178点跌到了2638点。

  比照以上行情演变,如果按历史的逻辑,我们还无法判断这次A股的熊市会以怎样的方式终结。

  所以,要做出一个可以让自己信服的判断,我们还是回到人性上来。股市投资从来没有那么简单,输了现在的人十有八九还会输了未来。好,让我们来看看哪些人已经输了现在,真正的输家是指数到2638点时心态已经彻底变坏的人,包括:

  1. 重仓套牢发誓反弹就跑的人;2. 在2800点以下砍仓后开始讨厌利多消息的人;3. 屡次抄底屡次砍仓在2638点后再不敢抄底的人;4. 等待2500点建仓的人。

  目前这四类人在市场占比不小,未来行情走势能让他们舒服的概率一般非常低。也就是说他们现在的心态不会好,未来应该会更坏。所以,后面行情的走势应该会让他们很不舒服,无所适从。

  那怎样的走势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1. 大盘不再快速下跌,开始慢慢往上走,第1类人会逐渐减仓,但行情继续上涨让他跌不舒服,涨也不高兴;第2、3、4类人心态会越来越坏。

  2. 大盘持续上涨或加速上涨,改变这四类人的预期,让他们追高后,再次快速调整甚至暴跌。

  3. 大盘持续盘整拉平台,但就是不到2500点。

  以上三种走势会让这四类人欲哭无泪,从目前的盘面看也确实如此,所以,可以断定,在这四类人中的多数人的情绪没有逆转之前,大盘是安全的。

  按此逻辑,可以预计:A股会以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想重生,会让大多数输家继续成为下一轮行情的输家。

  ……

前言/序言

  向思想致敬

  书籍是人类传承思想最好的方式之一。所以,我们决定把微博上一部分优秀的文章整理出来,结集出版。

  2000多年来,信息传播的载体经历了从竹简、书报、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演进,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却一直是“少数人说,多数人听”。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作为一个新形态的媒体平台,带来的最大改变,正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公开表达意见。

  任何新事物,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公众逐渐适应的过程中都难免产生两面性。微博也是如此。公开的表达让多元观点有了充分的传播空间,然而一旦表达变得简单,杂音就难免出现。不过,互联网已经像电力一样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同样也很难想象离开互联网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社会只会不断地向前!因此,作为微博平台的运营者,我们唯有不断努力,让平台加速进化和完善,让积极、理性的声音更高效传播、更广为人知,将消极、恶意的言论及时遏制,让微博成为理性声音的聚合器、推动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微博时评团应运而生。微博上汇聚了数十万不同领域的专业作者,这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我们相信,只有让专业的议题回归专业的讨论,理性的思维才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对社会进步才更有推动力。

  每一个公共事件在微博上被广泛关注和讨论时,总会有专业人士在第一时间提供专业意见,用知识和思想的碰撞,让网友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击本质。唯有如此,赋予每个人公开表达意见的能力才更有意义。

  当这本书问世时,微博的发展已经进入第8 年。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阅读已经变得相当碎片化,但思想仍然是最宝贵的财富,优秀的文字也同样值得珍藏。所以,我们要用这本充满智慧的书,向思想致敬。

  王高飞

  微博CEO


《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 书名: 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 内容简介: 2016年,注定是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一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浪潮中,微博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承载了海量观点、情绪与思考。从宏观的国家大事到微观的个体生活,从严肃的社会议题到轻松的网络热点,每一个角落都涌动着用户们的心声。《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正是这样一本聚焦于2016年全年,精心遴选出的微博用户深度评论集。它不是对某一个事件的流水账式记录,也不是对零散观点的简单堆砌,而是一次对时代脉搏的深刻捕捉,对社会情绪的精细梳理,以及对集体智慧的集中展现。 本书旨在通过精选的微博评论,为读者呈现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2016年。我们选取了那些观点鲜明、论证有力、富有洞察力,甚至引发广泛讨论的评论。这些评论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用户,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时代进程中,用文字记录下他们的观察、感受、质疑与共鸣。通过这些鲜活的、未经修饰的表达,我们得以窥见这个时代最真实的面貌,理解当下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 收录的评论主题广泛,涵盖了2016年的重要社会议题和热点事件。 在政治与社会层面,我们关注了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调整、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以及国内社会治理的改革与挑战。例如,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用户们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政策的意义、潜在的风险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对国家战略的赞扬,更有对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机遇的理性分析。在社会治理方面,一些关于法治建设、公平正义的讨论,用户的声音真实而迫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经济与民生领域,2016年同样热点频发。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到股市的起伏,从“双创”的热潮到消费升级的趋势,用户的评论反映了他们对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和对未来生活形态的预测。关于“共享经济”的兴起,用户们既有对其便捷性的点赞,也有对其带来的秩序混乱、监管缺失的担忧。关于“脱贫攻坚”的进展,我们收录了那些来自基层、来自一线的声音,它们真实地记录了脱贫路上的艰辛与希望。此外,诸如食品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民生议题,也受到了用户们的高度关注,他们的评论直击痛点,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文化与思潮方面,2016年是内容创作和文化消费蓬勃发展的一年。从影视剧的热播到网络文学的繁荣,从音乐节的狂欢到艺术展览的涌现,用户的评论展现了他们对多元文化形态的拥抱与评判。关于一些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电影、电视剧,用户的评论并非简单的“好评”或“差评”,而是深入剖析其艺术价值、思想内涵,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潜在影响。网络热词的兴起,如“佛系”、“丧文化”等,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与生活态度,这些评论不仅有趣,更蕴含着对时代情绪的解读。 科技与生活的交织,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2016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支付等前沿技术持续渗透,用户的评论反映了他们对科技进步的期待与疑虑。关于智能手机的新功能、APP的迭代更新,用户们分享使用体验,也讨论着隐私泄露、信息茧房等潜在问题。直播平台的兴起,带来了新的娱乐方式,也引发了关于内容监管、道德边界的争议。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则预示着未来出行方式的变革,用户的评论充满了对未来科技生活的想象。 个体情感与社会观察同样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通过微博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无论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对亲情友情的珍视,还是对生活压力下的迷茫与挣扎,这些个人化的情感与经历,与宏大的时代叙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2016年独特的情感图景。那些关于“匠人精神”的赞颂,关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关于“诗与远方”的追寻,都让我们看到,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体依然拥有独特的光芒。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深度”与“精选”。 “深度”体现在,我们不仅仅选取那些简短的、情绪化的表达,而是着重收录那些经过思考、论证充分、具有一定见解的评论。这些评论往往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它们或许不那么“网感”,但却更有价值。我们避免了那些低俗、煽动性强的言论,力求呈现一个理性、客观、多元的评论生态。 “精选”则意味着对海量信息进行严格筛选。本书编辑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仔细阅读和评估每一条可能被收录的评论。我们考量评论的原创性、思想性、表达力、代表性以及对当时社会语境的关联度。这使得本书能够避免冗余,直抵核心,以最精炼的方式呈现2016年最具代表性的微博用户思考。 《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并非一本简单的读物,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2016年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更像是一个回声筒,传递出亿万普通人的声音。通过阅读这些评论,读者可以: 了解2016年的重要事件及其社会反响: 哪些事件引发了最广泛的讨论?用户们是如何看待这些事件的?他们的观点有何异同? 洞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社会正在走向何方?存在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理解中国网民的集体智慧与公共表达: 在信息时代,普通人如何参与到公共议题的讨论中?他们的声音是如何形成的? 反思时代变迁与个体命运: 在宏大的时代叙事下,个体的经历与情感是如何被塑造的?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贴近微博评论的真实语境,保留了用户们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既有理性分析,也有感性抒发,充满了烟火气和时代感。翻开本书,您将走进一个由亿万网民共同构建的2016年,与时代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这不仅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更是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它是一份珍贵的社会观察记录,也是一次关于集体记忆的梳理与呈现。 无论您是希望回顾2016年的重要节点,还是想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多元声音,抑或是对网络时代的公共表达充满好奇,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让我们一同穿越回2016,倾听时代的回响,感受普通人的温度,与这个时代,深刻共鸣。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种“精选集”总是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期待。它容易流于表面,变成一场哗众取宠的“金句”展示会,但如果真的能做到“深度”,那它就具有了极高的研究价值。我更倾向于把它看作一本社会心理学的案例分析集。微博上的评论,往往是即时反应,带着极强的情绪色彩和非理性倾向,而2016年的那些焦点事件,无论涉及科技伦理、娱乐八卦还是政策解读,都牵动着大众敏感的神经。我想知道,编辑是如何平衡那些极端的观点和相对理性的声音的?他们是选择那些最能代表“主流焦虑”的评论,还是那些最具批判性、最能引发后续讨论的“异议”之声?这本书若能成功,它应该能揭示出,在信息茧房尚未完全固化之前,人们是如何通过公共讨论来建构共识或加剧分歧的。我尤其关注那些关于技术和未来生活方式的讨论,那一年,移动互联网的渗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对数字身份、隐私泄露的焦虑感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这本书若能精准捕捉到这些微妙的心理波动,无疑是成功的。

评分

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的“深度”二字到底体现在何处。如果只是收集那些点赞过万的段子和吐槽,那它和任何年度热搜榜单并无二致。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经过深思熟虑、引用了其他理论或文献,并试图对某个社会现象进行逻辑拆解的评论。微博评论区往往是“情绪宣泄场”,但偶尔也会诞生出“短平快”的学术洞察。这本书如果能将后者提炼出来,并给予足够的展示空间,那么它就超越了娱乐属性,上升到了社会学意义上的文献价值。例如,某个关于共享经济的评论,它是否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商业模式背后的劳动异化问题?某个关于传统文化复兴的讨论,它是否能超越表面的符号狂欢,触及内核的传承困境?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收录了多少“金句”,而在于它能多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在碎片化表达的表象下,网民的认知结构是如何运作和演变的。它应该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解读层次的文本。

评分

这本书,光看名字《与时代共鸣:微博用户深度评论精选2016》,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特定年份里,最真实、最鲜活的社会脉搏。我一直在思考,那些日常刷屏的只言片语,经过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筛选后,会呈现出怎样一番别样的风景?我特别好奇那些被“精选”出来的评论,它们究竟触及了哪些社会痛点、文化思潮,或者仅仅是某个群体集体情绪的爆发点?2016年,那是个充满变数和讨论的年份,无论是国际风云的变幻,还是国内热点事件的层出不穷,微博无疑是舆论场的中心。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微观的切口,让我们得以绕过官方叙事的宏大叙事,直接聆听来自“民间”的声音。我猜想,作者在遴选这些评论时,一定下了不少功夫,不仅要考量观点的深刻性,还要兼顾表达的艺术性,毕竟,一条优秀的微博评论,往往浓缩了极高的信息密度和情绪张力。我期待看到,这些碎片化的声音是如何被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出集体无意识的流动轨迹。这本书不只是对过去的回顾,更像是一份社会情绪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只是它的样本是网络上的快速文本流。

评分

阅读这样一本记录特定年份网络声音的文集,最大的乐趣就在于那种“时空穿梭感”。当我翻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空气中弥漫着特定焦虑和兴奋的2016年。我期待这本书的编排能体现出一种巧妙的节奏感,而不是简单的年代顺序堆砌。或许可以按照情绪的温度来组织章节:从最初的迷茫、到中期的高亢辩论,再到年末的某种集体反思与沉淀。我尤其对那些“被遗忘的声音”感兴趣。在微博的巨大流量瀑布下,很多有见地的评论往往昙花一现。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打捞”,将那些本应被记住的声音固定下来。它不应仅仅是对热点事件的记录,而更应该是一部关于“普通人如何思考世界”的编年史。我希望通过这些精选的文字,能看到当年社会议题讨论的清晰脉络,看到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是如何努力保持清醒和批判性思维的火花的。这本书,应该是一份珍贵的时代注脚。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那个“共鸣”二字,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暗示的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情感和价值取向上的汇合。作为一个长期观察社会情绪变迁的人,我深知“共鸣”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情感触发点。2016年,社会情绪可能是相对高涨且易变的,人们在信息洪流中寻找同温层,寻找“我也是这么想的”的确认感。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按照主题进行划分,比如从“对某种现象的集体愤怒”到“对某个网红的集体追捧”,再到“对宏大叙事的集体解构”。阅读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在重新体验一年的情绪过山车。我更看重那些并非来自大V,而是来自普通用户、措辞略显笨拙却无比真诚的评论。那些评论或许语法不完美,但它们蕴含的力量,是经过亿万次转发和点赞验证过的“民间共识”。它能让我重新审视,在那个特定时间点,哪些价值观正在上扬,哪些社会规范正在被挑战。

评分

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比预计的送的太早了,还好找人代取了

评分

太好。。。。。。

评分

比预计的送的太早了,还好找人代取了

评分

预购的等了很多才收到,希望有所值

评分

仔细阅读

评分

很好很满意 买了很多次了

评分

还可以吧,没有太多惊喜。

评分

okokok!质量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